新课标第三册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题_第1页
新课标第三册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题_第2页
新课标第三册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题_第3页
新课标第三册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题_第4页
新课标第三册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第三册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题 湖南华容 李正兵 第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 (24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伺候(c) 裙钗(chi) 奴颜婢(b)膝 引吭(hng)高歌 B、氛(fn)围 豆豉(ch) 数见不鲜(xin) 量(ling)体裁衣 C、牛虻(mng) 熨(y)帖 猝(c)不及防 为虎作伥(chng) D、狡黠(xi) 肖(xi o)像 忧心忡(ch ng)忡 风流倜(t)傥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任何情况下,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 六个坚持 永葆先进性。 番禺区政府公布太石村财务专项审计报告,认定没有人损害集体 私利。 瑞士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发明一种新的注射剂,能有效 烟瘾。 A、力行 谋取 祛除 B、力行 牟取 祛除 C、历行 谋取 驱除 D、历行 牟取 驱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法院方面认为,刘海桃对此事 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罪不容诛,应从轻处理。 B、湖南省近日出台的关于重申禁止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打牌的规定 ,在当地干部 中激起一片叫好声,但是要想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还需要在落实上狠下功夫。 C、这幅昂贵的画上面仅画了一根斜出的枯枝,此处,再别无长物,但用笔神妙,令人感到枯枝之 外是一个无限空间。 D、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清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 社会风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宇航员在空中飞行时,最怕飞鸟。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毁。 B、为了能搜集到第一手材料,二十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C、金庸作品进教材,说明编写者不仅是满足了多数学生的阅读要求,而且,它正是新语文课程标 准所倡导的阅读理念在教材中的体现。 D、全国各地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制止禽流感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有更多的人群遭 到感染。 5、下面关于杜甫秋兴诗与登高诗的对比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情感基调看,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洋溢在字里行间。 B、两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秋景,都营造了萧森的氛围,又为后面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C、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颇见功力,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 D、两诗都是杜甫晚年时期的作品,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因而境界都不高。 6、下列关于李白蜀道难的解说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悲鸟号古木” 、 “子规啼夜月”等景物,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 B、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峥嵘、高峻的面貌。 C、诗人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D、诗歌表面上是写蜀道的艰险,实际上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流露出一种消极情绪。 7、下面对杜甫阆水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 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A、诗以“嘉陵江色何所似”发问领起,接着用“石黛碧玉相因依”作答,摩画出嘉陵江迥然不同的 景色。 B、颔联的“正怜”与“更复”互为绾合,表现出诗人观景感受的增强,也显示出诗歌审美境界的深 入。 C、颈联写儿童驾着小舟乘风破浪,水鸟钻入水中衔出小鱼,既充满了生活气息,又增添了诗歌的哲 理意蕴。 D、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画出鲜亮的色彩和生动的景象,表现了诗人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8、下面对李白谢公亭诗中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 鸣秋。今古一相接, 长歌怀旧 - 2 - 游。 A、首联是说谢朓、范云当年的离别之处犹在,今天每每睹此景物则不免产生愁苦之情。 B、颔联紧承上联“离别” 、 “生愁”而来,写谢公亭风景,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留恋。 C、颈联表现了诗人的寂寞,以及面对谢公亭风光追思遐想,欲与古人神游的情态。 D、尾联不仅传达了李白的精神性格,也表现了他美好的理想追求和志趣情怀。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 闻。有 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 览文籍,特精三礼,其 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 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 诸儒异说, 亦皆详究焉。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 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 文诩 ,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 其所择。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遽 饰所乘马, 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 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 意不在仕,固辞焉。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 。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 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 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 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 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 为远近所悉。 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 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 会医者自言善禁(念咒语),文 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 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 为其 隐, 谓妻子曰:“ 吾昨风眩,落坑所致。 ”其掩人之短,皆此 类也。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 无事,从容长叹曰:“ 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 !”以如意(一种象征吉祥的物品) 击几自乐,时人方之闵子 骞、原宪焉。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诸儒异说 异:不同 B、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 致:到达 C、毁旧堵以应之 应:答应 D、州县以其贫素 素:一向 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 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 B、并延之于博士之位 恐修名之不立 C、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 以如意击几自乐 D、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 文诩策杖而归 11、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张文诩淡泊名利的一项是【 】 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自誓不言,固 令持去。将加振恤,辄辞不受。以如意击几自乐。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文诩的父亲酷爱读书,善于用书中道理来教育后辈,使他们明晓经书,通达事理。 B、隋高祖时期,博览群书、德才兼备的张文诩和房晖远等人一样,被聘请为太学博士。 C、张文诩能容忍别人过错,处处为人着想,从他对待盗贼、邻居和医者的态度可看出。 D、张文诩惟恐自己没有一个好名声,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因而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 第卷(共 114 分) 三、 (20 分) 13、把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 。 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 。 14、阅读下面一首,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梅 花 郑思肖 寒结痴阴惨物华 , 莫将憔悴听胡笳。 明年无限风花在, 夺得春回是此花。 郑思肖(12411318) ,南宋末年著名诗人。南宋灭亡后,他在沦陷中仍期待着宋室复兴,所以写下 了这首诗。试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题) (6 分) 无边落木萧萧下, 。 (杜甫登高 ) , ,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蜀道难 ) ,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 - 3 -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四、 (20 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16-19 题。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有删改) 文/韩 鹏 李白 诗歌的 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 发个人情 怀为中心,咏唱 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 渴望与追求。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 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杜甫的 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 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风 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 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可见 他的影响力巨大。 李白年少 时 博览群书, “五岁诵 六甲,十 岁观百家”, “十五 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 “十五 好剑术,遍于诸侯” ,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 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 轻儒, 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 积极入世 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 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 对儿子说“ 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学影响,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 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 忧国忧民悲天悯 人的性格,他的 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 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他在 蜀道难 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 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在 行路难中他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 满山”来形容自己的艰难 处境,并用“行路 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抒发自己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执着追 求,唱出了“长风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在 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借用谢尚 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另一方面他又受道家的影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 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 居过。 诗歌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 以及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在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安能催眉事权贵 ,使我不能开心 颜”表明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而杜甫就 简单 的多。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 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例如七律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 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 为梁甫吟。 ”充分体 现了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 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与 “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其 后写出“万方多 难” 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报负,他想像 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 总之,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 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 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 格。他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 下深刻印象。他的登高诗对 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前两 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老, 归结到零落 潦倒的根源。其中“ 无边落木萧萧 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更是千古名句。 诗体上,李白擅长古歌行体,五七 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 参差,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两句使用的则是散文句法。杜甫精于音律,擅 长铺陈排比,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 长处。在 诗的音美形美方面李白稍 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 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 顿挫。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 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 热爱现实 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 顾忌的投之以轻蔑, 这种已被现实所牢 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 态度,与杜甫那种始 终以严肃 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 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用 韩愈的话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 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16、根据文章第段,简要归纳李白诗歌呈现浪漫主义风格的原因。 (5 分) 。 17、综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有着很大的不同。试从思想、风格、体裁三个方面 加以比较。 (6 分) 。 18、作者在文章中引用杜甫的七律诗登楼 ,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5 分 。 1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全文看,李白之偏于道和杜甫之偏于儒,与两人的家庭背景、所受的文化教育、性格气质和人 - 4 - 生经历密切相关。 B、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都出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 C、比较李杜两人的诗,李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诗则更能反映 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D、在文学史上,李白被称为“诗仙” ,杜甫被称为“诗圣” ,是因为他们的诗歌在艺术风格与表现形 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E、文章以韩愈的评价作结,说明李杜的创作不仅把唐诗推向了艺术巅峰,而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 (14 分) 20、为下面这则新闻报道拟一个能概括其主要内容的标题。 (4 分) 中国新闻网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今天下午在新华网与网民交流时,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各自不同 的风格评论说,清华好比中国古代 “诗仙”李白,北大好比 “诗圣”杜甫。 季羡林解释说,二者风格的不同来自其基 础的差异。清 华一九二五年建,受当时资本主义的影响深些, 而北大从大学堂到国子监,一直是全国的最高学府,对传统文化的禀承使得北大文化积淀深厚,缺点就是 封建的东西多了点。清华的特点是清新俊逸,北大的特点是深厚凝重。 。(15 字以内) 21、 (6 分)下面是一份关于网络购物的调查报告,有关数据列图如下: 就学历而言,图表说明: 。 22、根据下面提供的示例,仿写句子。 (4 分) 示例: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李 白) 仿写:最忧愁的人 最快的船只 六、 (60 分) 23、放眼当今社会,各种现象 纷纷进入我们的 视野,请看一组镜头: 镜头一:朋友 A 向朋友 B 推荐一种维生素, 说 它可减轻色斑;朋友 B 向朋友 A 推荐一种口服液, 说经常服用可使面容红润;朋友 C 则主张朋友 A、B 到美容院做护肤,这样能使皮肤富有 弹性。由此看来,爱美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美容方法。 镜头二:为追求好的身材,两名 爱美女子受整形广告的诱惑,到整形门诊部美容整形,没想到手术后不 仅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她 们为 此将整形门诊部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损失。 镜头三:日本某周刊刊登韩国美女是做出来的的文章,矛头直指正在日本热映的冬季恋歌的女主 角和部分韩国女星。文章中还 写道,因 为韩国唯美主义的盛行,韩国父母们甚至为考上大学的女儿们送上 了整容手术的礼物。 阅读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或社会实际,以“美容”为话题,写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者单位:湖南华容五中 414211) (全卷 6742 字) 5、6 课同步测试题参考答案及分析 一、1A(B、 ling,C、chng,D、xio)2A(力行:努力去做,如“身体力行”。厉行:严格执行。祛除:除去疾 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说的邪祟等。 驱除:赶走。除掉,适用于寂寞、偏 见、烦闷、毒虫猛兽等。牟取;限于名利, 贬义。 谋取:对象宽泛,中性。 )3B(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 处死也不能抵偿;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上行下效:贬义词,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4C(A、成分残缺, 应在“ 附毁”前加上“使飞机”;B、 “足迹” 与“踏遍”搭配不当,删除“的足迹”或将“ 踏遍”改为“遍及”; D、重复多余, 删除“不采取紧急行动”或“ 否则”。 ) 5D(从“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可以看出登高诗的境界还是较高的)6D(本诗充分显示了诗人 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谈不上消极情绪的流露 )7 C(增添了诗歌的情趣)8B(B 项表明李白对 友情的珍视) - 5 - 二、9、C (顺应) 10、D (A、其中 /他;B、 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C、来/用;D、都用作承接 连词)11、A(说张文诩能够 容忍别人的过失; 说张文诩 担心没有好名声)12、 B(被聘请担任太学博士的 是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 张文诩没有) 参考译文:张文诩,河东人。他的父亲张琚,开皇中年担任洹水县县令,凭着清廉正直而闻名。家中藏 书几千卷,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 辈,使他 们都因为明 晓经书而通达。张文诩博览群书,特别精通三 礼, 对那些周易诗书以及 春秋三传,也都通 晓熟悉。常常喜欢郑玄的注解,认为他的注解通达广 博,而对那些儒家各学派不同的学 说,也都仔 细研究。隋文帝招揽天下有名望、学问渊博的学士时,其中房 晖远、 张仲让、孔笼等人,都被延 请担任了太学博士。当时, 张文诩在太学游学,房 晖远等没有谁不推崇他 佩服他,太学内都一致称赞他有学 识,都尊崇、仰慕他。房 晖远、 张仲让、孔笼等人的学生多到张文诩处,请 教询问疑惑不通的地方。张文 诩就旁征博引, 辩论解说没有 穷尽,任随学生选择。治书侍御史皇甫诞是当时 朝廷中有才学有德行的人,他为人谦恭,常常行弟子的礼 节 。他刚到南台,马上装饰自己所乘的车马,屈驾 到太学邀请张文诩。张文诩每次都 牵着马前往,想不靠 别人来 请而自己到那里。右仆射苏威听说了他的名 声,于是就召见他,与他畅谈,非常高兴, 劝说他当官。 张文 诩的志向不在官场,因此 坚决谢绝了。仁寿末年, 太学被废弃。张文诩就拄着拐杖回到家,以灌园为业。州郡频频举荐他,他都没有赴命。张文诩侍奉母亲因 为孝顺而闻名。在自己的乡里,他常常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乡党也因此改变了乡里一些风气习 俗。曾经有人在晚上偷割张文 诩的麦子, 张文诩看见后就有意回避,盗者于是感动醒悟,放下麦子向他道歉 认错。 张文诩宽慰他并告诉他,自己发誓一定不把这件事告 诉别人,并坚决让他将割下的麦子拿去才离开。 几年之后,盗者向同乡说起这 件事时,才被 远近的人所知道。邻家修墙,心思不正,总想多占一点地,张文 诩于是就毁弃旧墙来顺应他。 张文诩曾患有腰疼病,正碰上一个行医的说施禁咒语之后就能病愈。张文诩 就让他为自己施咒,竟被刀所 伤,以致于卧床休息。医者向张文诩磕头请罪,张文诩却立刻让他走了。 为了 替他隐瞒,对妻子和孩子说:“我昨晚头晕,掉在坑里把腰弄伤了。 ”他就是这样替别人掩盖过错。州县认为 他一直比较清贫,想对他加以 赈济抚恤,他却拒 绝不接受。常常闲在家里无事时就从容长叹说:“衰老渐渐 来临,我恐怕不能树立好的名声了。”就用如意敲打案桌来自 娱,当 时人们把他比作闵子骞、原宪。最后死在 家中,年仅四十岁。同乡为他立碑赞颂他,并称他为张先生。 三、13、张文诩经常到太学游学,房晖远等没有谁不推崇他,太学里的人都一致称 赞他有学识,并且 都尊崇仰慕他。曾经有人在晚上偷割张文诩的麦子, 张 文诩看见后就有意回避,盗贼因此受到感化,放下 麦子向他道歉。14、诗的开头两句,诗人描写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生活。诗的后两句转入对梅花的赞美, 寄予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