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为例开题报告_第1页
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为例开题报告_第2页
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为例开题报告_第3页
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为例开题报告_第4页
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为例开题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 开 题 报 告 (20 届) 题 目 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丽江为例 指导教师 院 别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二 年 月 日 1、选题的意义 当前,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愈加重要,其所巨具有的经济 作用也在逐步增强。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旅游地也不 例外。倘若不合理地开发和发展景区的旅游资源,会对景区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进而加速旅游地的衰落。因此我们要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旅游地所 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并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延长期生命周期。本文就以 丽江为例,探讨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以期 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理论意义 近年来丽江旅游产业不断升温,人文景观备受青睐,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的趋势 下,生态环境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活动和人为开发过程中,虽然发挥了可观的效益优势, 但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污染和变异,所以我们应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 性建议和措施。 (二)现实意义 本文对旅游环境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重点分析,从不同角度观察丽江旅游资源开发的 现状,和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与措施,对未来丽江旅游 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 (一)主要内容 目前,旅游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某些地区,旅游业已 经成为了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但是旅游业也有其发展规律,基于旅游地可持 续发展理论,本文以丽江为例,分析了丽江景区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推 动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主要问题:对丽江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现状的分析 2、重点问题:如何发现丽江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3、难点问题:怎么样解决丽江旅游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环境保 护对策及措施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及预期成果 本文综合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和 可持续发展理论,试图探求丽江旅游环境持续发展及发展模式永葆生命力的根 源。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持久的任务,丽江应当在保持资源原貌、环境不 受污染、景区规划开发创新合适度的前提下,塑造自身的旅游形象,丰富旅游 产品结构,加大景区的宣传力度,以此促进丽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达到延 长期旅游生命周期的目的。研究旅游环境保护模式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使其受 到经济学、市场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将其置入一个更广阔的学术背景下去研 究,从而丰富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 (一)研究步骤 1、参考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以及刊物文献中的资料,获取相关的资料和 理论基础。 2、实地考察,分析丽江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从游客的需求出发,以不断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完善、更有特色的旅 游服务项目,产品与构建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问题方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等手段查阅相关研究资料,为本课题的顺利完 成提供丰富的资料。 2.访谈法 深入景区与管理人员和游客进行交谈,以获取更详实的资料和最真实的反 馈。 3.实地观察法 进入丽江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观察,总结出景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 题。 四、毕业论文(设计)提纲 一、丽江景区概况 二、丽江景区旅游生命周期分析 1.起步阶段 2.发展阶段 3 旅游环境保护要素 三、丽江景区在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 1.丽江旅游景区水环境污染 2. 旅游产品较单一 3.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4.景区管理制度不健全 5.部分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不到位 四、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丽江旅游可持续发展 1.加强丽江景区水环境污染的治理 2.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 3.对景区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4.鼓励旅游地居民参与和管理当地的旅游业 结语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 2009(2):38-42. 2毛勇.关于我国农业旅游开发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09(4):17-18. 国外文献: 3Van Gessel,P.Events:Outstanding Means for Joint Promotion.Event Management,2010(6):111-116. 4Hjalager,A.M.Agri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into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06(17):103-111. 5Busby,G.&Rendle,S.The Transition on Farms to Farm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10(21):635-642. 6John A P.Residents,Perceptions Research on the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2011,18(3):610-615. 7张陆,夏文汇,徐刚.旅游区域竞争力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9): 113-117. 8李丰生.阳朔乡村旅游规模化开发探讨J.经济地理,2009(2):261-264. 9粟维斌,陈尚玲.龙胜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桂林旅游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36-38. 10吴建华,郑向敏.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桂林旅 游高等专学校学报,2009(6):5-9. 11周晓雷.赣闽粤边客家乡村旅游之现状与对策探析J.嘉应学院学报, 2009(4):71-76. 12 吴必武、余青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民族研究。 2004(4):36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约M。2003:15-16 14 何星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