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祠堂建筑的保护与利用_第1页
农村祠堂建筑的保护与利用_第2页
农村祠堂建筑的保护与利用_第3页
农村祠堂建筑的保护与利用_第4页
农村祠堂建筑的保护与利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祠堂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以余姚市为例 一、引言 祠堂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 在传统社会,祠堂不仅发挥着其宗族祭祀的重要功能,而且见证着宗 族群体中个体一生中婚丧嫁娶的各个重要阶段。在农村,祠堂始终处 在一个比较显赫的地位,是族人心目中的圣殿。 在现代社会,祠堂虽然已不再发挥其传统功能,但对现代人而言, 仍具有重要价值。作为传统社会最重要、建筑规格最高的公共建筑,它 包含了建筑、历史、文化、宗教、风俗、民生等方面的丰富信息,成为历 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与其他古建筑一样,祠堂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社会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日益推进,如何加强保护与合理利 用祠堂建筑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以余姚市为例,就农 村祠堂建筑的现状、保护和利用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二、余姚农村祠堂建筑的现状 余姚素有“东南名邑”和“文献名邦”之誉,自古 经济发达,文化昌 盛,人烟稠密,多世家大族。出于崇祀的需要,各个时代均修建了大量 祠堂建筑,有宗祠、支祠、祖堂及名人专祠。根据余姚市第三次全国文 物普查的相关统计资料,目前全市共保存有祠堂建筑共 79 座,并且 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地区。 就遗产品级而言,余姚农村祠堂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历史悠 久,建筑技艺精湛,人文内涵丰富,地方风格和特色鲜明。其中较为突 出的有泗门的谢氏始祖祠堂,朗霞的符氏宗祠、黄家埠的遗安堂,陆埠 的孙氏宗祠,四明山的树滋堂,鹿亭的褚氏宗祠,马渚的杨氏宗祠等。 由于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均较为突出,多数已公布为文保 单位和文保点,并实施了修缮,恢复了历史风貌。在利用方面,各地也 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泗门镇将谢氏始祖祠堂 用于全国谢氏宗亲会的活动场所,每年春季举办隆重的宗亲活动;朗 霞街道将符氏宗祠辟为村老年活动中心等。近年来,余姚市各级财政 用于祠堂保护修缮项目的投资已达数百万元。 但毋庸违言,目前余姚农村祠堂建筑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首先, 祠堂建筑的总数已大大减少,往日那种“ 村村有祠” 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或因年久失修整体或部分倒塌,或因生产生活需要被拆被毁。其次,出 于各种需要对祠堂建筑的不合理利用情况比较突出,有的用于办厂, 有的用于非法事佛,有的用于仓储,等等。第三,由于年久失修,许多 祠堂的建筑本体及环境状况堪忧,木结构槽朽缺损、屋面渗漏、乱搭乱 建情况十分严重,脏乱差情况相当普遍。第四,由于缺少文物维修知识, 不当修缮对祠堂建筑的格局、结构风貌损害严重。第五,不少祠堂被废 弃,长 期处于空关和无人管理的状态。 三、农村祠堂建筑保护利用的总体思路和对策 祠堂是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是历史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 保护利用好农村祠堂建筑对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凝聚人心、建设和谐宜居新农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3 农村祠堂建筑保护利用的总体思路为:以文物建筑的科学修缮为 抓手,立足保护;以更新功能为手段,实施合理利用。加强投入,完善 保护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祠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针对余姚农村祠堂建筑的现状,笔者认为,保护利用的对策可归 纳为以下几条: (一)加强规划职能,建立、完善农村祠堂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长 远机制 任何工作都应以规划为龙头,农村祠堂的保护利用工作尤为如此。 首先,要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为基础,建立祠堂建筑的保护名 录,根据其价值大小,适时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和保护建 筑,赋 予其法律地位,并及时编制保护利用的专项规划。其次,要将祠 堂保护利用纳入各村镇的总体发展规划,严格落实与其保护级别相应 的文物建筑本体及环境风貌保护要求,明确保护利用目标和基本设想。 在新农村建设中,再不能走大拆大建的老路。 (二)强化投入机制,实施科学维修,全面改善祠堂的建筑质量 目前,祠堂保护修缮的投入机制仍然比较薄弱,资金投入的来源 单一,主要是各级财政拨款。应在进一步增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努力 实现祠堂保护修缮投入的多元化模式,充分激发国家、集体、财团及村 民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全社会参与到祠堂保 护事业中来。可尝试建立以村为单位的祠堂保护公会来运筹此一工作。 此外,要坚决防止不当修缮行为。文物专业部门要积极宣传文物法规 关于文物建筑修缮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并主导作好修缮方案和施 工设计,全程参与维修的技术指导,切实贯彻“不改变文物原状” 的文 物维修原则,履行好行业管理的职责,确保工程质量。通过实施科学维 修,全面改善祠堂的建筑质量,为开展利用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拓思路,实施祠堂功能更新,促进合理利用,全面提升祠堂 建筑利用的整体水平 在当今社会,祠堂已不可能主要用于祭祀的目的,而面临功能更 新的重要课题。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开拓思路,实施祠堂功能 的合理转型和功能更新,是祠堂利用工作的关键所在。保而不用,就无 法体现祠堂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无疑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笔者认为,应在深入分析祠堂的建筑状况和价值的前提下,对现 有祠堂进行多方面的利用。首先,祠堂可作为地方族群文化的展示场 所,并可用于族群祭祀、团拜活动,基本上是传统功能的延续和深化; 其次,祠堂可辟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人可在祠堂里延续历史的记忆, 借以丰富老年生活;第三,祠堂可作为各种主题展览馆、陈列馆,如书 画馆、地方特色藏品馆、土特产展示馆、地方名人纪念馆等;第四、祠 堂可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项目展演馆。祠堂的氛围和格局很适合此类 活动;第五,结合乡村旅游,可将祠堂开辟为探访乡村民风民俗的合适 景点。祠堂建筑的宏伟,环境氛围的浓厚是一般建筑无可比拟的。除了 上述以外,祠堂还可辟为农村图书馆、农民学校等。在利用方面,全国 许多地方已有可资借鉴的做法,如广州将陈家祠辟为民俗博物馆,江 西省将 300 多座祠堂分别用作乡村剧院、乡村文化信息中心、农民科 技学校等,我省嵊州市把近 200 座祠堂开辟成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 (四)加强管理,落实制度,完善配套设施,是祠堂合理利用工作顺 利开展的必然要求 5 祠堂是具有重要建筑价值的古建筑,由于是木构建筑,加之年代 久远,具有相对脆弱性,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保护 管理制度。安全工作上,最重要的是做好防火工作,完善防火设施和器 具配备,并有专人管理或建立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另外要严格遵守 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日常维护和装修不能损害建筑原有格局、结 构及基本风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