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浅析_第1页
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浅析_第2页
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浅析_第3页
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浅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浅析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和银行间网络的不断完善, 电子银行业务正逐步取代传统柜台交易,成为新时期金融机 构服务客户、创新收益的主要手段。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衍生出手机银行、 电话银行等多项业务品种,形成了覆盖整个社会系统的金融 服务网络,涉及普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方便快捷、 创收效益快及高效人性化等特点,使其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 的银行业务之一。 农信社面临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也在近几年 适时推出了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并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但 其他各大商业银行已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十余年之久,产品种 类丰富,服务特色鲜明。如何在此分得一杯羹,为农信社带 来直接的业务收入和高附加值的潜在效益,是我们农信社电 子银行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虽然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如火如荼,但由于发展 时间较短,仍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 面: 1.系统研发能力较弱,升级更新周期较长 作为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载体,网络科技系统研发能力 成为决定电子银行业务成败的重要因素。农信社的电子银行 系统仍未走出传统柜台业务替代品的束缚圈,电子银行业务 层次较低。系统功能升级周期较长,功能单一,无法匹配现 有市场特色。 电子银行系统开发成本较高,大多数市、县级农信社机 构虽有好的开发产品意向,但无力承担高额的人、财、物费 用,只能遗憾作罢。 2.发展环境欠缺,市场普及率较低 全省农信社大多已都开展了电子银行业务,但受到地域、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等因素影响,农信社的客户对 电子银行的认知度仍有待提高。许多农村居民对银行卡心存 疑虑,对其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较为关注,对银行 卡的使用存在畏惧心理。 3.业务品种单一匮乏,制约客户使用积极性 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品种较少,不能满足客户使用需要。 如:农信社个人网上银行网上支付项中,仅有支付宝卡通、银 联无卡支付两项设置内容,不能在网银界面直接实现各种缴 费及电子商务的基本操作,严重制约了客户使用积极性。同时, 用户级别虽已设定,但目前农信社网银的 VIP 客户并未真正 开通。而其他商业银行的网银 VIP 客户功能却多种多样。例 如广大的理财卡,VIP 客户就享有跨行存取、转账免费等特 色服务,且能享受到优先服务、低费率等多项优惠活动。 3 二、发展建议 1.开发自主品牌,开展差异化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多年,其他各家商业银行推出产品种 类较多。农信社如只是一味模仿学习,不推出自己特色服务 品种,只能降低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在金融产品创新上,要 坚持“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的开发原则 。根据农村市场的特 点,做精现有业务、并推广带动新理念,打破电子银行业务 市场上千篇一律的局面,独树一帜。不仅能在广阔的农村开 辟自己的服务品牌,稳住阵脚;亦要抓住市区的高端客户,增 加交易量,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2.规范开发流程,实现供需无隙结合 在信息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农信社应当重塑电子银行 业务的定位,加强后台科技支持,实现为特定群体定制金融 服务的功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行业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重点要规范开发流程,搞好前期调研。什么样的人群需要什 么样的金融服务。既然众口难调,就要把菜品做丰盛,满足 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同时,要做好产品的运行测试。分选 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客户对电子银行产品进行阶段测试。 坚持“ 梯度 测试、逐 级完善” 的测试原则 ,力争实现农信社电 子金融产品供需无隙结合。 3.拓宽营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营销 农信社的电子银行业务起步较晚,人们对其认知度有待 提升。这就要采取多种营销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 营销。首先,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在进行网上交易时,下挂可 选金融机构中,农信社的名字应在显著位置标识,方便客户 点选;其次,各级农信社机构应针对各自不同情况,筛选当地 媒体对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进行滚动播放,以达到信息植入 的目的;第三,明确定位,突出重点,实施差异化营销。公司 客户经理主要负责大型优质客户,结合传统业务,逐户上门 营销,挖掘其资金潜力和综合效益。个人客户经理负责个人 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多方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