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筝曲古筝曲渔舟唱晚渔舟唱晚音乐形象分析音乐形象分析 学号学号 110022537 姓名姓名 刘博雍刘博雍 2012-12-26 提提 纲纲 绪论 1、 渔舟唱晚曲式段落的划分 2、 渔舟唱晚的音乐形象分析 (一)第一部分(1 到第 15 小节) (二)第二部分(16 到第 40 小节) (三)第三部分(40 到第 70 小节) 三、总结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11 级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级音乐学硕士研究生音乐作品分析音乐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试卷课程考试试卷 共 9 页 第 1 页 内内 容容 摘摘 要要 筝曲渔舟唱晚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古筝演奏者和广大群众的喜爱。笔者 通过文献和音响资料的梳理,针对乐曲的音乐形象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参考各文献对于乐曲曲式段落的不同划分,对乐曲的曲式段落重新划 分;然后对乐曲的每个部分和每个乐句作具体的形象分析;最后总结全文,对 整首乐曲的音乐形象进行概述。 关键词: 渔舟唱晚 曲式段落 音乐形象 古筝曲古筝曲渔舟唱晚渔舟唱晚音乐形象分析音乐形象分析 绪论 筝曲渔舟唱晚由娄树华编曲,曹正编订弹奏指法,其乐曲的由来目前有两 种说法:一是说由山东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而成;二是说由山东聊城 地区金灼南根据古曲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 、 三环套日改编,娄树 华以金谱为蓝本,作了较大发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1虽然乐曲的由来和 作者任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筝曲渔舟唱晚的艺术价值和流传程度使 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古筝的代表性曲目之一。本文以笔者所看到的几本著作和 掌握的音响资料为基础。选曲教材音乐分析中形象分析的参数,结合古筝 所特有的演奏手法对古筝曲渔舟唱晚的音乐形象进行分析并结合谱例说明 原因,有依据地阐述筝曲渔舟唱晚所描绘的中国民间渔人愉快地劳动的画 面,以帮助欣赏者对它有深一层的了解。 一、 渔舟唱晚曲式段落的划分 筝曲渔舟唱晚 ,曲名取自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 之滨。 ”乐曲描写夜色中渔人载歌而归的情景。2关于乐曲曲式段落的划分,各 参考资料都不一样,笔者在这里将其划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 1 小节到第 15 小节,慢板,4/4 拍,旋律优美,节奏舒缓。 第二部分从第 16 小节到第 40 小节,节奏由 4/4 拍变为 2/4 拍,此段除了出现 清角音,使乐曲短暂离调之外,还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复试递降”和 1 李明雄著民族器乐概论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年 4 月第二版,P268 2 江明惇著中国民族音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第三版,P107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11 级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级音乐学硕士研究生音乐作品分析音乐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试卷课程考试试卷 共 9 页 第 3 页 “回式复降”两种旋律发展手法对旋律进行发展,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 第三部分从第 40 小节到第 70 小节,此段落递升和递降的旋律不断反复,速度 的不断加快将整首乐曲推向了高潮。 二、 渔舟唱晚的音乐形象分析 (一)第一部分(1 到第 15 小节) 乐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a(1 到 5 小节) a1(6 到 10 小节) b(10 到 13 小节) c(13 到 15 小节) a 乐句是是一个歌唱性的主题,其旋律优美且流动频繁,节奏型也是不断变 化的;从旋律的外形上看,它的线条如波浪般起伏。 旋律以角音开始向下递降,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前两个小节节奏舒 缓,配合左手的揉、吟、按、颤的手法技巧,意图描绘一幅夕阳西下时,宁静、 安逸的湖滨画面。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频繁地出现十六分音符,最后一小节旋 律又回归到角音上。如果说前两小节描写的是晚间整个湖滨的画面,那么后三 个小节描写的就是落日余晖下轻轻荡漾的湖水,较多的十六分音符使旋律变得 活泼,而较低的音域又让这份活泼变得并不是特别明显,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 创作中的渐变原则;最后一小节的两个四分音符和结尾处的二分音符又让乐曲 的气氛从稍稍的活泼又变回之前的舒展、平和,左手颤音的装饰处理似在模仿 水中的涟漪,由强渐弱,由近及远,渐渐平息,这种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给听 者带来的是更加强烈的安逸、恬静之感以及无限的回味。 短暂的平息之后进入了第二个乐句 a1,a1 是 a 的变化重复,它们所使用的音 乐材料是相同的,但是 a1 把原本 a 乐句开头的两个小节的内容紧缩在一个小节 里了,而且结尾音也落在了徴音上, 使乐句结束的同时为接下来要引进的新的音乐材料做 好准备;加之中间的两个小节在弹奏手法上较 a 乐句做了略微的改动,这使得 它在对主题进行重复、强化的同时又不乏新鲜感。 b 乐句的开始一小节使用了主题第四小节的音乐材料,音域提高 了一个八度;接下来是新音乐材料的一个向下纯四度的模进;乐句结尾的材料 也与 a 乐句主题的结尾材料一样,除了音域移高了八度之外,节奏也变得比较 活泼,而且加入了古筝的“花指”技巧。 b 乐句对 a 和 a1 乐句所陈述的乐思进行了展开,其旋律流动的音域移高了,节奏也变得 比之前活泼、跳动,结尾落在羽音上;与之前的写景相比,这一乐句更像是在 描写人:夕阳西下,渔人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迎着晚霞画着渔船,唱着渔歌; 形象地表现出了渔人们愉悦的心情和湖光山色的傍晚景象。 第一部分最后的 c 乐句是过度乐句,两个相同的音乐材料做了节奏上和弹奏 手法上的变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第二部分(16 到第 40 小节) 乐曲的第二部分由第 16 小节开始到第 40 小节结束,分为四个乐句,d(16 到 20 小节) e(21 到 27 小节) f(27 到 34 小节) f1(34 到 40 小节) 整个乐曲从 d 乐句开始由之前的 4/4 拍变成了 2/4 拍,标志着乐曲进入了一 个新阶段。 d 乐句开始的两个四分音符让乐曲的气氛到这里变得宽弛下来,紧接着的后两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11 级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级音乐学硕士研究生音乐作品分析音乐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试卷课程考试试卷 共 9 页 第 5 页 个小节旋律和节奏完全一样,旋律为 8 度和 4 度的跳跃,节奏型也是较活泼的 前八后十六和八分音符,这种“对仗”写法一强一弱,一问一答给人以轻松、 诙谐之感,描写的画面也从抽象的湖滨美景到了具体的人或物的细节描写; 这两小节的音乐形象像 极了人与人之间的嬉闹对话亦或者是渔船的船桨交替划水的声音,这种由大到 小,由远及近,由抽象到具体的结构创作手法,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写意, 写意中写实的特点。乐句的最后两小节是对之前的变尾重复,结束音落在徴音 上,标志着下个乐句的开始。 e 乐句开始的一小节用音乐材料的是对 d 乐句开始的音乐材料的缩减,起到 了强调的作用。接下来进入新的材料,出现了长音清角。清角的出 现使得乐曲的调性发生了改变,出现了短暂的离调,转入下属调性,与之前形 成了对比和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之后的三个小节的旋律不断地对下属调性进行重复,加上节奏的由宽松到紧凑 和“花指”技巧的运用更是在强调和加剧暂时的下属调性。e 乐句的最后一小 节调性回归,而且节奏也一下松弛下来,并开始为下一个乐句的进入做准备, 这样的处理让人紧张的心情也一下子放松了下来。此乐句因转到了下属调上, 所以对其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然后又不断地重复和加剧这种阻力,到最后 突然间放松,给人带来愉悦之感;从音乐形象上来看,仿佛是在描绘渔夫们荡 漾渔舟,乘风破浪,最终克服困难的这么一个情绪。 F 乐句以一个短小的音型作为材料,根据一连串的“骨架音” , 运用加花变奏的旋律发展手法进行下行模进,这种下行模进在中国传统旋律发 展手法中叫做“复试递降” ,从第 27 小节开始到 34 小节的徴音上结束,旋律的 “骨架音”为。 紧接着的 f1 乐句采用了五声音阶回旋环绕的方法对 f 乐句的旋律进行变奏,在 李民雄的民族器乐概率论中把这种回旋环绕的下行模进叫做“回式复降” , 书中说道“这句回式复降的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并且十分优美动听,使 得唱晚的乐意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表现。 ” 这两个乐句的旋律线条规律且富有律动性,节奏速度也非常稳定,准确地描 绘了渔夫们在克服困难之后的愉悦心情,他们为自己捕鱼和驾驶渔船的技术而 感到自豪,他们此时胸有成竹,心情大好,将船只不紧不慢地行驶在湖面上, 原本到 f 乐句结束的第 34 小节就可以结束,但作者又以 f 乐句的变奏,f1 作 为补充,更进一步地强调了渔者们愉快的心情和每天悠闲但并不无聊的渔民生 活。最后的渐慢处理标志着乐曲第二部分的结束和第三部分高潮的到来。 (三)第三部分(40 到第 70 小节) 乐曲第三部分也是整个乐曲的高潮部分,它由一个长乐句 g,和最后的尾声 组成,共 30 个小节(41 小节到 70 小节) 。 g 乐段也是以一个短小的音型作为材料,对其进行“复式递 升”和“复试递降”的旋律发展。从第 41 小节开始递增到第 52 小节为旋律最 高点,往后开始递降,到了尾声之前的第 63 小节,再从第四十二小节反复一次, 旋律的递增递降通过反复形成了一个循环圈。其旋律“骨架音”为 速度也由一开始的缓慢逐渐加快,然而随着速度的加快,音乐的整体情绪也随 之高涨,最后达到了整首乐曲的最高潮。g 乐句除了旋律的递增递降和速度的 变化之外,在演奏手法上还大量地运用了“花指”的手法,极为形象地模仿了 水流浪花的音响效果;“花指”的使用和旋律的跌宕起伏这使得整个这一段旋 律都充满着动力和冲击力。这个乐句的音乐形象不用多说,百舟竞归、浪花飞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11 级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级音乐学硕士研究生音乐作品分析音乐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试卷课程考试试卷 共 9 页 第 7 页 溅。听着这段音乐,我们可以生切地感受到渔者们争先恐后、乘风破浪的姿态, 我们可以联想到晚归的渔船上渔歌四起、互相唱闹的喧嚣场面;随着乐曲速度 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似乎片片白帆越来越近,歌声、橹声、水声、晚唱声、 叫闹声都交织在一起,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嘈杂,越来越浓烈,一直到渔舟靠 岸,歌声四起的欢腾场面。 乐曲的尾声 g1 是由 g 乐句的后半段下行时的旋律的“骨架音”变化发展而来 的。 尾声首先由一长串渐慢的琶音来结束之前快速、激烈的乐曲高潮,然后用截然 不同的节奏和演奏手法将高潮部分的旋律主干音演奏出来,除了对主干音的强 调之外更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在乐曲高潮时突然切住,并用慢速演奏, 生动地描绘了,喧嚣场面结束之后,入夜的场景,画面开始放大,渐行渐远, 又回到了一开始的夜晚中,整个湖滨的画面;而人们的心情也回到刚开始的那 种安逸、宁静之中。最后结束音落在宫音上,使出现了一个崭新的调式主音, 给人以曲虽终,然意韵无穷之感。 三、总结 筝曲渔舟唱晚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人载歌而归的画面。时间上是由 傍晚到入夜,经历了开始的安静到短暂的喧嚣再到安静,画面也是先由远远看 去的一个宁静的湖滨傍晚慢慢拉近,从一问一答的嬉闹到后来的百舟竞技,最 后随着乐曲的结束又将画面拉远,将远和近融为一体,和乐曲一开始相呼应, 对全曲进行总结,整首乐曲深刻地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朴实而又富于 情趣的生活。所以不论对于演奏者还是欣赏者来说,了解和把握乐曲的音乐形 象都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能使演奏者更好地表达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另一 方面也能帮助欣赏者们更好地了解乐曲,聆听时也能获得更多的画面感。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彭志敏著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士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月历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 春季注册土木工程师(建筑)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月嫂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试题及答案
- 杭州西湖区蒋村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 档案法试题及答案
- 母婴护理师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常用应急预案会议记录(3篇)
- 2025-2026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生育政策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 公益诉讼检察课件
- 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练习(含答案)
- 医院后勤服务培训课件
- 循证医学试卷与答案
- 黄石第一商圈市场分析
- 新高考“3+1+2”选科模式解读
- 定位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 涉路施工培训课件
-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三章 平面设计
- 学堂在线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 期末考试答案
- 年中考英语复习人教版初中词汇变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