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_第1页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_第2页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_第3页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_第4页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教教 务务 处处 2014 年 9 月修订 2 目目 录录 1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含临床、外科、骨伤、 全科医学方向) 1 2中医学专业(拔尖人才七年制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18 3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实施办法 27 4公共任意选修课程一览表 29 5网络教学任意选修课程一览表 31 0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症进行中医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 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 本知识,接受人文、科学、职业素养教育以及临床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中 医药进行诊疗、预防、康复和人群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医思维方法以及必要的基础医 学、临床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3熟悉国家医疗卫生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熟悉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人文关怀的有关知识; 5熟悉全科医学思想和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以及必要的预防医学知识 与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6了解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7了解中医学科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8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9具有对常见病症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和初 步处理的能力; 10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以及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11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和医学相关文献以及利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12具有初步的中医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 力和创新精神; 13具有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14具有依法行医和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患者以及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15中医骨伤科学方向学生除具备以上中医临床医学方向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外, 1 还应进一步掌握骨伤科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熟悉骨伤科学的 现代研究进展,具有对骨伤专科常见病症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16中医外科学方向学生除具备以上中医临床医学方向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外,还 应进一步掌握中医外科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熟悉外科学的现 代研究进展,具有对中医外科专科常见病症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17中医全科医学方向学生除具备以上中医临床医学方向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外, 还应进一步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熟悉全科医 学的现代研究进展,具有对中医全科医学领域常见病症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三、专业方向 中医临床医学方向、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外科学方向、中医全科医学方向 四、主干学科 中医学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 5 年,学习年限 57 年 学位:医学学士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类别:课程类别: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三个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 课与学校其它专业统一设置。 2课课程程性性质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等三类课程均分为必修课和 限选 课,其中公共基础课还包括任选课。必修课须全部修读;限选课修读规定课程的90%左 右;任选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公共任意选修课程(见附表1)和网络教 学任意选修课程(见附表2)模块内选择修读,任选课可跨院系、专业和年级选课修读。 3课课外外综综合合素素质质拓拓展展:分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外学习等三类(见湖南中 医药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实施办法 ) 。 4核心课程:核心课程: 中医临床医学方向:中医临床医学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 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 2 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正骨学、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 。 中医外科学方向:中医外科学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中 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疮疡病学、中医肛肠科学、中医男性病学、外科杂 病论) 。 中医全科医学方向:中医全科医学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全科医学基础、急诊医学。 5学分要求:学分要求:总学分为 265(最低要求,含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与实践教学 环节) ,学生修读完规定的课程,完成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达到课外综合素质培养与 拓展要求,并取得相应的学分,通过毕业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即取得毕业资格。 七、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中医临床医学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学分学分占学分比例占学分比例教学学时教学学时占课程学时比例占课程学时比例 必修3613.6%57617.4% 限选(最低要求) 51.9%802.4% 公共基础课 任选(最低要求) 134.9%2086.3% 必修6123.0%97629.5% 专业基础课 限选(最低要求) 186.8%2888.7% 必修4717.7%75222.7% 专业课 限选(最低要求) 2710.2%43213.0% 实践、实习5821.9% 总计265100%3312100% 中医骨伤科学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学分学分占学分比例占学分比例教学学时教学学时占课程学时比例占课程学时比例 必修3613.6%57617.4% 限选(最低要求) 51.9%802.4%公共基础课 任选(最低要求) 134.9%2086.3% 必修6123.0%97629.5% 专业基础课 限选(最低要求) 186.8%2888.7% 必修4918.5%78423.7% 专业课 限选(最低要求) 259.4%40012.0% 3 实践、实习5821.9% 总计265100%3312100% 中医外科学方向 中医全科医学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学分学分占学分比例占学分比例教学学时教学学时占课程学时比例占课程学时比例 必修3613.6%57617.4% 限选(最低要求) 51.9%802.4%公共基础课 任选(最低要求) 134.9%2086.3% 必修6123.0%97629.5% 专业基础课 限选(最低要求) 186.8%2888.7% 必修5018.9%80024.2% 专业课 限选(最低要求) 249.1%38411.6% 实践、实习5821.9% 总计265100%3312100% 八、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 (一)公共基础课(一)公共基础课 1必修(共计必修(共计 36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48A0001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48A0002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32A0003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080A0004 5形势与政策1.016A0005- A0006 6大学英语9.0144A0007- A0009 7体育(含传统保健体育)6.096A0011- A0014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学分学分占学分比例占学分比例教学学时教学学时占课程学时比例占课程学时比例 必修3613.6%57617.4% 限选(最低要求) 51.9%802.4%公共基础课 任选(最低要求) 134.9%2086.3% 必修6123.0%97629.5% 专业基础课 限选(最低要求) 186.8%2888.7% 必修4717.7%75222.7% 专业课 限选(最低要求) 2710.2%43213.0% 实践、实习5821.9% 总计265100%3312100% 4 8计算机基础5.080A0015- A0016 9心理健康教育1.016A0017- A0018 10军事理论1.016A0021 2限选(共计限选(共计 8 学分,最低要求选修学分,最低要求选修 5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健康教育学1.016G0009 2大学生就业指导1.016G0002 3中国医学史1.016G0006 4中医古代文化常识1.016G0007 5湖湘中医文化1.016G0008 6应用英语3.048G0004 3任选(共计任选(共计 138 学分,最低要求选修学分,最低要求选修 13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最低选修学分最低选修学分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公共任意选修课程(65 门,92 学分)7.0112F0001-F0065 2网络教学任意选修课程(22 门,46 学分)6.096H0001-H0022 (二)专业基础课(二)专业基础课 1必修(共计必修(共计 61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中医基础理论5.588B0194 2中医诊断学5.080B0200 3中医诊断实训2.032B0289 4医古文3.556B0142 5中药学(含中药识别)6.096B0191 6内经选读4.064B0078 7方剂学5.080B0019 8方剂学实践1.016B0021 9正常人体解剖学4.572B0182 10组织学与胚胎学3.048B0203 11生理学3.048B0214 12生物化学3.048B0091 13机能学实验 I(生理学)1.016B0051 14病理学(含病理生理学)4.064B0010 15药理学3.048B0135 16机能学实验 II(病生、药理学)1.524B0054 17诊断学基础6.096B0288 2限选(限选(26 学分,最低要求选修学分,最低要求选修 18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汤头歌诀1.016C0179 2频湖脉学1.016C0180 5 3内经知要1.016C0181 4中医药膳学2.032C0118 5中医养生学1.016C0174 6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3.048C0129 7亚健康学基础1.016C0077 8医学伦理学1.016C0094 9医学心理学1.016C0097 10医学统计学2.032C0067 11分子生物学1.524C0009 12细胞生物学2.032C0071 13文献检索1.524C0069 14卫生法学2.032C0066 15行为医学2.032C0175 16卫生国情与卫生改革1.016C0176 17医患沟通学1.016C0092 18社会医学1.016C0178 (三)专业课(三)专业课 中医临床医学方向 1必修(共计必修(共计 47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伤寒论4.064D0115 2金匮要略4.064D0062 3温病学4.064D0179 4中医内科学6.5104D0302 5中医内科见习及病案训练2.032D0300 6中医外科学4.572D0305 7中医妇科学3.048D0292 8中医儿科学3.048D0290 9针灸学4.064D0243 10中医各家学说3.048D0294 11内科学5.080D0181 12外科学3.048D0184 13外科技能实训1.016D0182 2限选(共计限选(共计 34 学分,最低要求选修学分,最低要求选修 27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全科医学基础3.048E0053 2影像诊断学3.048E0165 3中医骨伤科学3.048E0166 4急诊医学2.032E0167 5传染病学2.032E0004 6 6中医口腔科学2.032E0149 7中医眼科学2.032E0154 8中医耳鼻喉科学2.032E0146 9历代名医医案选1.524E0041 10预防医学2.032E0123 11科研思路与方法1.524E0160 12推拿学2.032E0081 13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2.032E0134 14循征医学1.016E0168 15医学心悟1.016E0194 16名医名师临证讲座2.032E0197 17脾胃论1.016E0197 18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维综合训练1.016E0196 中医骨伤科学方向 1必修(共计必修(共计 49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伤寒论4.064D0115 2金匮要略4.064D0062 3骨伤影像诊断学3.048D0044 4局部解剖学3.048D0065 5中医内科学5.588D0302 6中医外科学4.064D0392 7内科学5.080D0181 8外科学3.048D0184 9外科技能实训1.016D0182 10创伤急救学1.524D0014 11中医正骨学4.064D0307 12中医筋伤学3.048D0297 13骨伤手术学3.048D0043 14骨伤生物力学2.032D0042 15中医骨病学3.048D0295 2限选(共计限选(共计 35 学分,最低要求选修学分,最低要求选修 25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中医各家学说2.032E0148 2温病学4.064E0169 3针灸学3.048E0170 4中医妇科学2.032E0171 中医儿科学2.032E0172 全科医学基础2.032E0053 7 7传染病学2.032E0004 8中医眼科学2.032E0154 9中医耳鼻喉科学2.032E0146 10历代名医医案选1.524E0041 11预防医学2.032E0123 12科研思路与方法1.524E0160 13推拿学2.032E0081 14循征医学1.016E0168 15中医康复医学2.032E0073 16医学心悟1.016E0194 17名医名师临证讲座2.032E0197 18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维综合训练1.016E0196 中医外科学方向 1必修(共计必修(共计 47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伤寒论4.064D0115 2金匮要略4.064D0062 3影像诊断学3.048D0234 4中医内科学5.588D0302 5内科学5.080D0181 6中医骨伤科学3.048D0296 7外科学3.048D0184 8外科手术学2.540D0183 9中医男性病学2.032D0303 10中医皮肤疮疡病学3.048D0304 11中医肛肠科学3.048D0293 12局部解剖学3.048D0065 13外科杂病论4.064D0171 14急诊医学2.032D0054 2限选(共计限选(共计 35 学分,最低要求选修学分,最低要求选修 27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中医各家学说2.032E0148 2温病学4.064E0169 3针灸学3.048E0170 4中医妇科学2.032E0171 5中医儿科学2.032E0172 6全科医学基础2.032E0053 7传染病学2.032E0004 8中医眼科学2.032E0154 8 9中医耳鼻喉科学2.032E0146 10历代名医医案选1.524E0041 11预防医学2.032E0123 12科研思路与方法1.524E0160 13推拿学2.032E0081 14循征医学1.016E0168 15医学心悟1.016E0194 16名医名师临证讲座2.032E0197 17中医康复医学2.032E0073 18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维综合训练1.016E0196 中医全科医学方向 1必修(共计必修(共计 50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伤寒论3.048D0320 2金匮要略3.048D0321 3温病学3.048D0322 4中医内科学8.0128D0323 5中医外科学4.064D0305 6中医妇科学3.048D0292 7中医儿科学3.048D0290 8内科学5.080D0181 9外科学3.048D0324 10妇产科学2.032D0325 11儿科学2.032D0326 12针灸学4.064D0243 13全科医学基础3.048D0327 14急诊医学3.048D0328 15妇幼保健学1.016D0329 2限选(共计限选(共计 31 学分,最低要求选修学分,最低要求选修 24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中医康复学2.032E0173 2中医骨伤科学2.032E0174 3影像诊断学2.032E0175 4社区重点人群保健1.016E0176 5社区卫生服务管理1.016E0177 6传染病学2.032E0004 7中医五官科学3.048E0178 8循证医学1.016E0168 9理疗学1.524E0179 9 10皮肤病学2.032E0180 11预防医学2.032E0123 12推拿学2.032E0181 13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2.032E0182 14精神病学1.524E0183 15中医各家学说2.032E0148 16医学心悟1.016E0194 17名医名师临证讲座2.032E0197 18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维综合训练1.016E0196 10 九、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进程表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 课课 程程 类类 别别 课课 程程 性性 质质 课课 程程 学学 分分 学学 时时讲讲 授授 实验实验 实践实践 讨讨 论论 12345678910 备备 注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 3483216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8361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2248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8060205 形势与政策1161600.50.5 大学英语91447272333 体育(含传统保健体育) 6960961.51.51.51.5 计算机基础580404023 心理健康教育1161600.50.5 必必 修修 军事理论1161601 健康教育学1161241 大学生就业指导116971 中国医学史1161601 中医古代文化常识1161601 湖湘中医文化1161601 公公 共共 基基 础础 课课 限限 选选 应用英语34824243 中医基础理论5.5888805.5 中医诊断学5808005 中医诊断实训2320322 医古文3.5564883.5 中药学(含中药识别)69680166 内经选读4646404 方剂学5808005 方剂学实践1160161 正常人体解剖学4.57236364.5 组织学与胚胎学34828203 生理学3484803 生物化学34836123 机能学实验 I(生理)1160161 病理学(含病理生理学) 46448164 药理学3484803 专专 业业 基基 础础 课课 必必 修修 机能学实验 II(病生、 药理) 1.5240241.5 实实 习习 48 周周 11 课课 程程 类类 别别 课课 程程 性性 质质 课课 程程 学学 分分 学学 时时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备备 注注 讲讲 授授 实验实验 实践实践 讨讨 论论 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 12345678910 诊断学基础69669276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 课课 程程 类类 别别 课课 程程 性性 质质 课课 程程 学学 分分 学学 时时讲讲 授授 实验实验 实践实践 讨讨 论论 12345678910 备备 注注 汤头歌诀1161241 濒湖脉学1161241 内经知要1161241 中医药膳学2322662 中医养生学1161601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 物学 34836123 亚健康学基础1161241 医学伦理学1161241 医学心理学1161241 医学统计学2322842 分子生物学1.5241861.5 细胞生物学23222102 文献检索1.5242041.5 卫生法学2323202 行为医学2323202 卫生国情和卫生改革1161601 医患沟通学1161241 专专 业业 基基 础础 课课 限限 选选 社会医学1161601 12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 课课 程程 类类 别别 课课 程程 性性 质质 课课 程程 学学 分分 学学 时时讲讲 授授 实验实验 实践实践 讨讨 论论 12345678910 备备 注注 伤寒论46454104 金匮要略46454104 温病学46454104 中医内科学6.510410403.53 中医内科见习及病案 训练 2.03203211 中医外科学4.5726484.5 中医妇科学34836123 中医儿科学34836123 针灸学46424404 中医各家学说3484803 内科学58064165 外科学3484263 必必 修修 外科技能实训1160161 全科医学基础3484803 影像诊断学34832163 中医骨伤科学34836123 急诊医学23222102 传染病学2322662 中医口腔科学2322482 中医眼科学2322482 中医耳鼻喉科学2322482 历代名家医案选1.5242401.5 预防医学2323202 科研思路与方法1.5242131.5 推拿学23212202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2322662 循征医学1161601 医学心悟1161241 名医名师临证讲座23232011 脾胃论1161241 中中 医医 临临 床床 专专 业业 课课限限 选选 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 思维综合训练 1161241 必修课小计必修课小计15.52523.5 17.5 23.525113 必修课合计:必修课合计:2304 学时学时 144 学分学分 选修课要求:选修课要求:1008 学时学时 63 学分学分 实验课合计:实验课合计:873 学时学时 54.5 学分学分 每学期开课小计每学期开课小计20.52624.53130.5 32.52819 实实 习习 48 周周 中中 医医 临临 床床 医医 学学 方方 向向 总学时(最低要求):总学时(最低要求):3312 学时学时 总学分(最低要求):总学分(最低要求):207 学分学分 13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 课课 程程 类类 别别 课课 程程 性性 质质 课课 程程 学学 分分 学学 时时讲讲 授授 实验实验 实践实践 讨讨 论论12345678910 备备 注注 伤寒论46454104 金匮要略46454104 骨伤影像诊断学34832163 局部解剖学34824243 中医内科学5.5888085.5 中医外科学46448164 内科学58064165 外科学3484263 外科技能实训1160161 创伤急救学1.52412121.5 中医正骨学46448164 中医筋伤学34832163 骨伤手术学34824243 骨伤生物力学2323202 必必 修修 中医骨病学34832163 中医各家学说2323202 温病学46454104 针灸学34818303 中医妇科学23220122 中医儿科学23220122 全科医学基础2323202 传染病学2322662 中医眼科学2322482 中医耳鼻喉科学2322482 历代名家医案选1.5242401.5 预防医学2323202 科研思路与方法1.5242131.5 推拿学23212202 循征医学1161601 中医康复医学2322482 医学心悟1161241 名医名师临证讲座23232011 中中 医医 骨骨 伤伤 专专 业业 课课 限限 选选 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 思维综合训练 1161241 必修课小计必修课小计15.52523.5 17.5 26.5 20.5107.5 必修课合计:必修课合计:2336 学时学时 146 学分学分 选修课要求:选修课要求:976 学时学时 61 学分学分 实验课合计:实验课合计:923 学时学时 57.7 学分学分 每学期开课小计每学期开课小计20.52624.53133.5342916.5 实实 习习 48 周周 中中 医医 骨骨 伤伤 科科 学学 方方 向向 总学时(最低要求):总学时(最低要求):3312 学时学时 总学分(最低要求):总学分(最低要求):207 学分学分 14 课课 程程 类类 别别 课课 程程 性性 质质 课课 程程 学学 分分 学学 时时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备备 注注 讲讲 授授 实验实验 实践实践 讨讨 论论 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 12345678910 伤寒论46454104 金匮要略46454104 影像诊断学3483216 3 中医内科学5.5888085.5 内科学58060205 中医骨伤科学34836123 外科学3484263 外科手术学2.5408322.5 中医男性病学23220122 中医皮肤疮疡病学34836123 中医肛肠科学34836123 局部解剖学34824243 外科杂病论46448164 必必 修修 急诊医学23220122 中医各家学说2323202 温病学46454104 针灸学34818303 中医妇科学23220122 中医儿科学23220122 全科医学基础2323202 传染病学2322662 中医眼科学2322482 中医耳鼻喉科学2242482 历代名家医案选1.5242401.5 预防医学2323202 科研思路与方法1.5242131.5 推拿学23212202 循征医学1161601 医学心悟1161241 名医名师临证讲座23232011 中医康复医学2322482 中中 医医 外外 科科 专专 业业 课课 限限 选选 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 思维综合训练 1161241 必修课小计必修课小计15.52523.5 17.5 26.5 13.5 10.512 必修课合计:必修课合计:2304 学时学时 144 学分学分 选修课要求:选修课要求:1008 学时学时 63 学分学分 实验课合计:实验课合计:919 学时学时 57.4 学分学分 每学期开课小计每学期开课小计20.52624.53133.52729.521 实实 习习 48 周周 中中 医医 外外 科科 学学 方方 向向 总学时(最低要求):总学时(最低要求):3312 学时学时 总学分(最低要求):总学分(最低要求):207 学分学分 15 课课 程程 类类 别别 课课 程程 性性 质质 课课 程程 学学 分分 学学 时时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备备 注注 讲讲 授授 实验实验 实践实践 讨讨 论论 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 12345678910 伤寒论3484083 金匮要略3484083 温病学3484083 中医内科学81281042453 中医外科学4645684 中医妇科学34836123 中医儿科学34836123 内科学58064165 外科学3484263 妇产科学2323202 儿科学2323202 针灸学46424404 全科医学基础3484803 急诊医学34832163 必必 修修 妇幼保健学1161601 中医康复学2322482 中医骨伤科学24836122 影像诊断学2484262 社区重点人群保健1161601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1161601 传染病学2322662 中医五官科学34028123 循证医学1161601 理疗学1.5 241681.5 皮肤病学2322661.5 预防医学2323202 推拿学23216162.5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2322662 精神病学1.5242041.5 中医各家学说2323202 医学心悟1161241 名医名师讲座23232011 中中 医医 全全 科科 医医 学学 专专 业业 课课 限限 选选 基于疾病的中西医诊疗 思维综合训练 1161601 15.52523.5 17.5 21.516208 必修课合计:必修课合计:2352 学时学时 147 学分学分 选修课要求:选修课要求:960 学时学时 60 学分学分 实验课合计:实验课合计:838 学时学时 52.4 学分学分 必修课小计必修课小计 每学期开课小计每学期开课小计20.52624.53128.5273222.5 实实 习习 48 周周 中中 医医 全全 科科 医医 学学 方方 向向 总学时(最低要求):总学时(最低要求):3312 学时学时 总学分(最低要求):总学分(最低要求):207 学分学分 16 十、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序 号号 名名 称称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学学 分分 周周 数数 安排安排 学期学期 场所场所备备 注注 1军事教育军训221含入学教育 暑期医学实践 1112校外 社区医院或县级医院暑 期调研 暑期医学实践 2224校外 社区医院或县级医院暑 期见习 2社会实践 公益活动226校外暑期进行 3临床技能强化训练 常用方剂、中医四诊、体格 检查、病历书写、分科临床 技能 118毕业前统一进行考核 4毕业实习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 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 科、中医五官科、针灸科 48489、10 实习 医 院 根据实习大纲进行,并 考核,毕业实习结束后,进 行毕业考核 5毕业考核1110 6毕业教育 1110 合计58 17 中医学专业(拔尖人才七年制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厚实的中华文化知识和良好的现代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系统 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方法,能熟练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方法、 技能和必要的现代诊疗技术,具有突出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研究能力,具有自主学习 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从事并胜任医疗工作的中医学高层次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 本知识,接受人文、科学、职业素养教育以及临床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中 医药进行诊疗、预防、康复和人群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医思维方法; 3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4熟悉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人文关怀的有关知识以及国家医疗卫生相关的方针 政策和法规; 5熟悉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历史、中医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6具有厚实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7具备较强的阅读中医古典医籍并有效指导临床运用的能力; 8具有熟练运用现代诊疗技术的能力,能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上级 医师指导下有处理急、危、重病症的能力,毕业时达到临床型中医拔尖人才水平; 9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10具有较强的利用现代技术和医学相关文献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并指导中医临 床与科学研究的能力; 11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12具有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13具有依法行医和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患者以及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三、主干学科 18 中医学 四、学制、学位与管理模式 学制:标准学制 7 年。其中本科 5 年,学习年限 57 年 学位:医学学士、医学硕士 管理模式:5+2 模式(本方案适应于前五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类别:课程类别: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三个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 课与学校其它专业统一设置。 2课课程程性性质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等三类课程均分为必修课和 限选 课,其中公共基础课还包括任选课。必修课须全部修读;限选课修读规定课程的90%左 右;任选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公共任意选修课程(见附表1)和网络教 学任意选修课程(见附表2)模块内选择修读,任选课可跨院系、专业和年级选课修读。 3课课外外综综合合素素质质拓拓展展:分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外学习等三类(见湖南中 医药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实施办法 ) 。 4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 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内科学、外科学。 5学分要求:学分要求:总学分为 293(最低要求,含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与实践教学 环节) ,学生修读规定课程,完成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即取得毕业 资格。 六、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学分学分占学分比例占学分比例学时学时占课程学时比例占课程学时比例 必修3612.3%57615.9% 限选(最低要求)51.7%802.2%公共基础课 任选(最低要求)134.4%2085.7% 必修6622.5%105629.1% 专业基础课 限选(最低要求)268.9%41611.5% 必修54.518.6%87223.8% 专业课 限选(最低要求)26.59.0%42411.8% 实践、实习6622.5% 19 合计293100%3632100%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 (一)公共基础课(一)公共基础课 1必修(共计必修(共计 36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48A0001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48A0002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32A0003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080A0004 5形势与政策1.016A0005- A0006 6大学英语9.0144A0007- A0009 7体育(含传统保健体育)6.096A0011- A0014 8计算机基础5.080A0015- A0016 9心理健康教育1.016A0017- A0018 10军事理论1.016A0021 2限选(共计限选(共计 8 学分,最低要求选修学分,最低要求选修 5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健康教育学1.016G0009 2大学生就业指导1.016G0002 3中国医学史1.016G0006 4中医古代文化常识1.016G0007 5湖湘中医文化1.016G0008 6应用英语3.048G0004 3任选(共计任选(共计 138 学分,最低要求选修学分,最低要求选修 13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最低选修学分最低选修学分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公共任意选修课程(65 门,92 学分)7.0112F0001-F0065 2网络教学任意选修课程(22 门,46 学分)6.096H0001-H0022 (二)专业基础课(二)专业基础课 1必修(共计必修(共计 66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中医基础理论5.588B0194 2中医诊断学5.080B0200 3中医诊断实训2.032B0289 4医古文3.556B0142 5中药学(含中药识别)6.096B0191 6内经选读4.064B0078 7方剂学5.080B0019 20 8方剂学实践1.016B0021 9正常人体解剖学4.572B0182 10组织学与胚胎学3.048B0203 11生理学3.048B0214 12生物化学3.048B0091 13机能学实验 I(生理学)1.016B0051 14病理学(含病理生理学)4.064B0010 15药理学3.048B0135 16机能学实验 II(病生、药理学)1.524B0054 17诊断学基础6.096B0288 18药性赋1.016B0259 19汤头歌诀1.016B0260 21濒湖脉学1.016B0261 21内经知要1.016B0262 22中医诊断研究1.016B0263 2限选(共计限选(共计 33.5 学分,最低要求选修学分,最低要求选修 26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中医药膳学2.032C0118 2中国古典文献学2.032C0132 3中医运气学2.032C0134 4临床中药炮制学1.524C0136 5中医哲学基础2.540C0137 6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032C0138 7生命科学导论1.524C0135 8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3.048C0129 9医学伦理学1.016C0094 10医学心理学1.016C0097 11医学统计学2.032C0067 12分子生物学1.524C0009 13细胞生物学2.032C0071 14文献检索1.524C0069 15卫生法学2.032C0066 16行为医学2.032C0172 17卫生国情与卫生改革1.016C0176 18医患沟通学1.016C0092 19社会医学1.016C0174 (三)专业课(三)专业课 1必修(共计必修(共计 54.5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伤寒论4.064D0115 21 2金匮要略4.064D0062 3温病学4.064D0179 4中医内科学6.5104D0302 5中医内科见习及病案训练2.032D0300 6中医外科学4.572D0305 7中医妇科学3.048D0292 8中医儿科学3.048D0290 9内科学5.080D0181 10外科学3.556D0365 11外科技能实训1.016D0182 12针灸学4.064D0243 13中医各家学说3.048D0294 14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1.016D0360 15脾胃论1.016D0361 16医学心悟1.016D0362 17临证指南医案1.016D0363 18名医名师临证讲座3.048D0364 2限选(共计限选(共计 34 学分,最低要求选修学分,最低要求选修 26.5 学分)学分) 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数学分数学时数学时数代码代码 1全科医学基础3.048E0053 2传染病学2.032E0004 3中医口腔科学2.032E0149 4中医眼科学2.032E0154 5中医耳鼻喉科学2.032E0146 6历代名医医案选1.524E0041 7预防医学2.032E0123 8科研思路与方法1.524E0160 9推拿学2.032E0081 10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2.032E0134 11子午流注针法1.016E0203 12循征医学1.016E0168 13影像诊断学3.048E0165 14急诊医学2.032E0167 15中医骨伤学3.048E0166 16中医康复医学2.032E0191 17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1.016E0192 18中医养生学1.016E0209 22 八、中医学专业(拔尖人才七年制本科阶段)培养方案教学进程表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 课课 程程 类类 别别 课课 程程 性性 质质 课课 程程 学学 分分 学学 时时 讲讲 授授 实验实验 实践实践 讨讨 论论 12345678910 备备 注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83216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8361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2248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8060205 形势与政策1161600.50.5 大学英语91447272333 体育(含传统保健体育)6960961.51.51.51.5 计算机基础580404023 心理健康教育1161600.50.5 必必 修修 军事理论1161601 健康教育学1161241 大学生就业指导116971 中国医学史1161601 中医古代文化常识1161601 湖湘中医文化1161601 公公 共共 基基 础础 课课 限限 选选 应用英语34824243 中医基础理论5.5888805.5 中医诊断学5808005 中医诊断实训2320322 医古文3.5564883.5 中药学(含中药识别)69680166 内经选读4646404 方剂学5808005 方剂学实践1160161 正常人体解剖学4.57236364.5 组织学与胚胎学34828203 生理学3484803 生物化学34836123 机能学实验 I(生理)1160161 病理学(含病理生理学)46448164 药理学3484803 机能学实验 II(病生、药 理) 1.5240241.5 诊断学基础69669276 药性赋1161241 专专 业业 基基 础础 课课 必必 修修 汤头歌诀1151241 实实 习习 48 周周 23 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按学年学期学分分配 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 课课 程程 类类 别别 课课 程程 性性 质质 课课 程程 学学 分分 学学 时时 讲讲 授授 实验实验 实践实践 讨讨 论论 12345678910 备备 注注 濒湖脉学1161241 内经知要1161241 必必 修修 中医诊断研究1161601 中医药膳学2322662 中国古典文献学2323202 中医运气学2323202 临床中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