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论文格式_第1页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论文格式_第2页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论文格式_第3页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论文格式_第4页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论文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模版)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模版) 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科学实验论文和毕业设计一般不少于科学实验论文和毕业设计一般不少于 5000 字,调研报告一般不少于字,调研报告一般不少于 7000 字。参考文献不少于字。参考文献不少于 15 篇,其中,生物科学和化学生物学专业至少篇,其中,生物科学和化学生物学专业至少 引用引用 1 篇英文文献。篇英文文献。 2. 打印要求打印要求 论文一律用论文一律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打印并装订(左装标准大小的白纸打印并装订(左装 订)成册。版面页边距上空订)成册。版面页边距上空 2.5cm,下空,下空 2cm,左空,左空 2.5cm,右空,右空 2cm。 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居中对齐,首页显示页码。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居中对齐,首页显示页码。 行距为行距为 1.5 倍行距,字符间距为标准。倍行距,字符间距为标准。 3. 计量单位使用要求计量单位使用要求 须采用须采用 1984 年年 2 月月 27 日国务院发布的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 位位。 4写作格式要求写作格式要求 各专业英文翻译:各专业英文翻译: 生物科学专业 Biological Science 化学生物学 Chemical Biology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见后范例)(见后范例) 三份野生荞麦 POD、CAT、EST 的同工酶谱分析(黑体三号、居中) 生物科学 2002 级 张明坤(宋体小四号、居中) 指导教师 吴 琦 副教授(宋体小四号、居中) 摘摘 要要(宋体小四号、加粗、顶格):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三份野生荞 麦根、茎和叶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酯酶(EST)的同工酶进行了酶 谱分析。结果显示,POD 和 EST 都检测到 5 条谱带,包括 POD-1、POD-2、POD-3、POD- 4 及 POD-5,其中 POD-3 及 POD-4 在所有组织中都存在,但在苦荞麦 1 号中的带最强; POD-1 只在金荞麦叶片及金荞麦 1 号茎中出现;POD-2 在茎组织及苦荞麦 1 号根中存在, 但在金荞麦及苦荞麦中的位置不同;POD-5 存在于叶片及苦荞麦 1 号茎中,在苦荞麦的 带较强。EST-1 及 EST-2 只出现在金荞麦 2 号茎和叶中,EST-3 和 EST-5 只存在于叶片 中,并且在金荞麦 1 号中的带最强,EST-4 存在于茎和叶片,在金荞麦 1 号最强;CAT 只 有 3 条带,其中 CAT-1 出现在叶片中,在苦荞麦 1 号及金荞麦 1 号表达较强;CAT-2 出 在现在茎和叶片,并且茎、叶位置不同;CAT-3 只存在于叶片中,非常微弱。分析表明, 供试的三份野生荞麦的同工酶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间差异和种间差异。(中文用楷体小四号、 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两端对齐) 关键词关键词(宋体小四号、加粗、顶格):荞麦,同工酶分析,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酯酶(楷体 小四号、两端对齐) (关键词间,用逗号隔开) Zymogram Analysis of POD, CAT and EST Isoenzymes from Three Wild Buckwheat(Times New Roman 三号、居中) ZHANG Ming-kun Biological Science, Grade 2002(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居中) Directed by WU Qi (Associate Prof. Ph. D)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居中) Abstract(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顶格):Using the vertical polyacrylamide gel 3 electophoresi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eroxide(POD), catalase(CAT) and esterase(EST) isoenzyme from roots, caudexes and leaves of three wild buckwheat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bands including POD-1, POD-2, POD-3, POD-4 and POD-5 were detected in the gel of POD as well as EST-1, EST-2, EST-3, EST4 and EST-5 for EST. POD- 3 and POD-4 were common in all the tissues, but most intensive in F. tartaricum. POD-2 was only discovered in the leaves of F. cymosum and caudex of F. cymosum 1. Although there was so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cation, POD-2 appeared in the caudexes of three buckwheat and root of F. tartaricum. POD-5 was detected in all leaves and caudx of F. tartaricum, moreover, it was much more obvious in tissues of F. tartaricum. EST-1 and EST-2 existed in leaf and caudex of F. cymosum 2. EST-3 and EST-5 were found in all the tested leaves and the bands in F. cymosum 1 were clearest. For CAT, only 3 bands were detected in all tissues, CAT-1 appeared in the leaves of three buckwheat and clearer in F. cymosum and F. cymosum 1. CAT-2 was detected in different location in leaves and caudexes. CAT-3 existed in the leaves though it was unclear.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showed difference in quantity and intensity of the band among all isoenzymes during the tested species and tissues.(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两端对齐) Keywords(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顶格): Buckwheat, Analysis of Isoenzymes, POD, CAT, EST(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两端对齐) 同工酶的概念早在 1895 年,由 Fischer 提出1(引文序号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上标)。 现在一般认为,同工酶是指同一种酶的多种分子形式。这些不同的分子形式具有相同 或相似的底物,催化相同的反应2(引文序号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上标)。同工酶是基因 表达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物的系统发生,因此,利用同工酶分析技术,从分 子水平、从遗传背景方面来寻找植物种类间的亲缘关系,较能弥补形态分类的不足3-5 (连续引用多篇引文序号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X-Y, 上标)。同工酶在进化中具有一定的保守 性,受基因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物的系统发生6。同工酶标记是属于生化标记 之一,它作为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其结构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生物遗 传物质 DNA 组成上的差异。(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段前缩进 2 个汉字, 两端对齐) 荞麦(Buckwheat)属于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的双子叶植物, 起源于喜马拉雅山系东侧即我国西南地区。目前,我国已发现的荞麦有 10 个种和 2 个 变种,分别为荞麦、苦荞麦、金荞麦、硬枝野荞麦、长柄野荞麦、小野荞麦、线叶野 荞麦、细柄野荞麦、岩野荞麦和疏穗野生荞麦等7,资源极为丰富。与其它作物相比, 荞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已被作为一种集营养、保健、医药,饲料、蜜源等为一体 的多用型作物而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种植。 荞麦是一种古老而未被充分研究利用的农作物,与其它作物相比,荞麦各方面的 研究都还比较落后。近几十年来,随着荞麦研究逐步被重视,有关荞麦的研究取得了 较大的进展。国内外学者对荞麦起源、分类、生理生化、育种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都 做了较多的研究3,7-9,10(连续引用多篇引文序号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X-Y,之间用逗号隔开,上标) 。本研究选择三份野生荞麦不同组织的 POD、CAT 及 EST 三个特征性较强的同工酶,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三份野生同工酶在所选材料不同组织 分布的差异性,并为不同种荞麦间的同工酶研究积累材料。 1 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中文用宋体四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序号后空 1 格, 不用标点符号) 1.1 供试材料供试材料(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序号间用圆点 隔开,最后空 1 格,不再用标点符号) 苦荞麦(F. tartaricum):由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唐宇教授提供。 金荞麦 1(F. cymosum),金荞麦 2(F. cymosum):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实验室提供。 将荞麦种子在 45浸泡 1h,再移至 25恒温箱中无光照培养,待其根长至 2cm 左 右时,移栽到农田(四川农业大学农场气象站内)里并加以管理,待荞麦植成熟时, 即可取其根、茎、叶提取样品备用。 1.2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数字间用圆点 隔开,最后空 1 格,不再用标点符号) 恒温培养箱、瓷质研钵、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 、冰 箱、DYY-6B 型稳流稳压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 、DYY-型垂直板电泳槽(北 京六一仪器厂) 、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 、制冰机、50L 微量进样器、 5 凝胶成像系统(BIO-RAD Laboratories-Segrate Italy) 。 1.3 方法方法(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数字间用圆点隔开, 最后空 1 格,不再用标点符号) 1.3.1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顶格、 两端对齐,数字间用圆点隔开,最后空 1 格,不再用标点符号) 1.3.1.1 凝胶贮液及电极缓冲液的配制 以下各种试剂的配制,参考赵永芳10和王晓丽11等的方法。 30%Acr-Bis 溶液:溶液:称取 30g 丙烯酰胺(Acr) 、0.8g 甲叉双丙烯酰胺(Bis)用双 蒸水定容至 100mL,充分溶解后,用滤纸过滤装入棕色瓶,并置于 4冰箱中保存。 1.3.1.2 凝胶制备及电泳 分离胶:分离胶(10)成分见下表,按顺序取以下各种成分,加入小烧杯中, 混匀并缓缓倒入胶室,避免产生气泡,胶液加至距玻璃板顶部约 3 cm 处,然后将胶室 垂直放置,并用胶头滴管在分离胶上表面缓缓加入 0.5 cm 左右的水层。10-20 min 后, 可以看到胶与水之间有一清晰的界面出现,此时分离胶已聚合,可以继续加入浓缩胶。 表表 1 分离胶组成(分离胶组成(表格采用三线表)表格采用三线表) (表题:中文用宋体五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五号、加粗,居中,表序后空 1 格,不用标点符号) Table 1 Composition of Separation Gel (英文表题: Times New Roman 五号、加粗,居中,表序后空 2 格,不用标点符号) 试剂名称7.5%10% 30% Acr-Bis 溶液(mL) pH 8.9 Tris-HCl 缓冲液 (mL) 双蒸水 (mL) 10% AP (mL) TEMED (mL) 4.0 4.0 8.0 0.3 0.008 5.3 4.0 6.7 0.3 0.008 2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中文用宋体四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序号后空 1 格, 不用标点符号) 本实验共测定了三份野生荞麦根、茎、叶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 、过氧 化氢酶同工酶(CAT)和酯酶同工酶(EST) ,实验结果如下。 2.1 荞麦三种同工酶的种间比较荞麦三种同工酶的种间比较(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顶格、 两端对齐,序号间用圆点隔开,最后空 1 格,不再用标点符号) 2.1.1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顶格、 两端对齐,序号间用圆点隔开,最后空 1 格,不再用标点符号) 从图 1 可以看出,三份野生荞麦的根、茎、叶组织中,POD 的表达都有一定的差 异。根:苦荞麦 1 有 POD-A2,POD-A3 和 POD-A4 三条带;金荞麦 1,2 号中均只有 POD-A3、POD-A4。茎:苦荞麦 1 号有 POD-A1,POD-A3,POD-A4 和 POD-A5;金 荞麦 1 号只有 POD-A2,POD-A3 和 POD-A4;金荞麦 2 号只有 POD-A3 和 POD-A4。 叶片:三份野生荞麦叶片都有 POD-A3 及 POD-A4,但在苦荞麦 1 号中,表达量最大, 且分子量略高于金荞麦;POD-A1 只在金荞麦中出现;POD-A5 中三份野生荞麦叶片都 存在,表达强度顺序为:苦荞麦 1 号金荞麦 2 号金荞麦 3 号(见图 1)。 123123123 根茎叶 图图 1 相同组织的相同组织的 POD 表达差异表达差异 (图题:中文用宋体五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五号、加粗,居中,序序后空 1 格,不用标点符号) Figure 1 Differentiation of POD in the same tissue (英文图题: Times New Roman 五号、加粗,居中,图序后空 2 格,不用标点符号) POD -A1 POD- A2 POD-A3 POD-A4 POD-A5 7 (图中 1,2,3 分别为苦荞麦 1 号,金荞麦 1 号和金荞麦 2 号) (图注:中文用宋体五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五号,居中) 3 讨论讨论(中文用宋体四号、数字用 Times New Roman 四号、加粗,顶格、左端对齐,序号后空 1 格,不用标点 符号) 3.1 关于同工酶在遗传分析上的优点及同工酶的选择关于同工酶在遗传分析上的优点及同工酶的选择(中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顶格、两端对齐,序号间用圆点隔开,最后空 1 格,不再用标点符号) 同工酶(等位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传标记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例如探讨物种的起源进化,了解植物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探查种群的交配体系,鉴 定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并为分类提供重要的依据15,16,17。基于等位同工酶技术的相似 性比较,是解决种内和种间变异及物种形成问题的有力工具,它不仅仅是利用遗传一 致度值,还同时结合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和地理学等经典资料,将会更清楚地认 识物种的进化过程、机制和进化的复杂性,有助于解决传统方法所无法解决的难题1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文用宋体四号加粗,顶格、左端对齐,不用序号) 1(Times New Roman 五号、后空 1 格,不用标点符号) 胡能书,万国贤.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M.长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2-17 2 雷泞菲,苏智先,陈劲松.(少于三个作者全部列出,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用圆点;多余 3 个,只列前 3 个,最后最后一个作者后加“等”和用圆点,宋体五号)同工酶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四川师范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21(4):321-324 3 龚大洁,周开亚.同工酶及其在爬行动物系统学中的应用J.(文章题目:宋体五号,最后加 J或M, 再加圆点)西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11-116 4 樊守金,赵遵田.中国苋属植物酯酶同工酶研究J.植物研究,(期刊名:宋体五号,最后用逗号) 1999,(年号:Times New Roman五号,最后用逗号)19(2):(期卷号:Times New Roman五号,期号加括号,最 后用冒号)148-152(页码:Times New Roman五号,其间用半字线分隔,最后不用标点符号) 5 林汝法.中国荞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2-17 6 祝朋芳,陈长青.同工酶技术在十字花科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4(6): 30-31 7马缘生,谭富娟,李灵芝等.异花授粉作物大白菜和荞麦基因库种子繁殖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 学,2000,33(2):16-22 8 Mari YM, Espinosa AE, Ubieta R et al.(少于三个作者全部列出,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用圆点;多余 3 个,只列前 3 个,最后最后一个作者后加“et al”和用圆点;名在前,首字大写,姓在后,缩写;Times New Roman 五号) Effect of the selection marker on the viability and plasmid stability of two human proteins with neurotrophic action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J (文章题目:Times New Roman 五号,首字大写;最 后加 J或M,再加圆点, ).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99, 258: 29-31. 9 Campbel C G. l. Buckwheat 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M. Italy, IPGRI,1997,p:7-50 10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58-382 (参考文献全部左对齐,不缩进) 致致 谢谢(宋体四号加粗) 本论文是在吴琦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本校生物化学 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陈惠老师、邵继荣老师、苟琳老师及各位师兄师姐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 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 Irving Gordon 应为:Norris, F. & I.Gordon.; 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著类 9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