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农 业 大 学 科 学 技 术 学 院_第1页
湖南 农 业 大 学 科 学 技 术 学 院_第2页
湖南 农 业 大 学 科 学 技 术 学 院_第3页
湖南 农 业 大 学 科 学 技 术 学 院_第4页
湖南 农 业 大 学 科 学 技 术 学 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 题题 目:目: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 的金融支持分析的金融支持分析 学学 院:院: 经济与管理系经济与管理系 专专 业:业: 金融学金融学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二二一六一六 年年 三三 月月 日日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I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农村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 过程中还需要金融市场的有效支持。农村城镇化发展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充分发挥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资金融通等功能,对浙江省城镇化建设发挥着具足 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嘉兴市农村城镇化概念及其金融支持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同时 找出制约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此外,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数 据、图标形式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可以更加直观的让读者了解问题的产生原 因以及针对哪类问题已经进行有效的改进处理。与此同时,基于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化 发展的金融现状进行分析的前提条件下,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提升农村城镇金融 支持。也希望借助本文的相关内容阐述有助于浙江嘉兴市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市场的 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金融发展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II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Chinas rural urbanization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Effective support but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s needed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of rural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give full play to financial markets,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inancing, plays an endowed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iaxing rural urbanization concept and financial support are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urbanization in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In addition, analysis of data, form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By means of data analysis can be more intuitive to let readers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for what kind of problem has been improved eff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a prerequisite for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of Jiax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by taking reasonable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rban and rural financial support. Also hope that through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helpful to Zhejiang Jiaxing rural urbanization financial support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Keywords: rural urbanization, financial support, financial development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III 目 录 摘 要 .2 Abstract .3 绪 论 .5 1 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概述 .2 1.1 农村城镇化的概念 .2 1.2 金融支持的概念 .2 1.3 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3 1.4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的背景 .3 2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5 2.1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的现状 .5 2.2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的存在问题 6 3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困境的成因 .9 4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 11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外文文献 .16 绪 论 农村城镇化建设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还 能能有效地解决二元经济问题。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命脉核心,既依赖于经济又能反 作用于经济。从以前总结的经验来看,金融业的发展将使得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向前, 与此同时金融业管对城镇化进程产生影响主要通过以下方面。例如:金融机构布局、 信贷金投向、货币政策导向、金融机构监等等。金融支持度对城镇化进程促进作用非 常明显,城镇化进程反过来对金融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浙江省位于长江三角洲沿海地 域,城镇化进程和金融水平都比其他地方高出一筹,发展潜力非常大,而农村城镇化 发展对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资金融通等功 能,对浙江省城镇化建设发挥举具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促进, 金融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影响,也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联1。 要想能够创造更多的金融需求和为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必须 要城镇化进程加速。金融的健康发展,既能够给予城镇化更加专业及多样的金融服务, 又能够使社会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率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研究浙江省嘉兴市 城镇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尤其是金融支持城镇化的机理及当前金融支持存在的 问题,为政府运用行政、法律、金融市场等多种手段支持城镇化建设提供政策依据。通 过对浙江省城镇化进程的现状分析及意义,让金融机构对城镇化有重新的认识,找到自 身发展的新契机。城镇化进成本只包含哪些要素,金融机构如何让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支 持,从而促进城镇化进程。金融机构可以涉及哪些产品,支持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实现自 身收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双赢。 1 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概述 1.1 农村城镇化的概念 ( 1 )以人口学角度解释,城镇化主要是人口的城镇化,是一种农村人口渐渐转为城市 人口的现象及过程。威尔逊(ChristopherWilson)的人口学辞典中“人口城市化即指 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的现象”就是对其的解释 。城市人口增加不仅是农村 人口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人口增加还是城市内部市民数量的自然增长及机械增长。 ( 2 )以地理学角度解释,城镇化是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 也就是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使得居民和产业在拥有特定地理条件的地域空间里集聚, 并形成消费地域在集 聚的基础上,使其出现出日益集中化的现象以及地域中城市性因素的逐渐扩大, 最终呈 现聚落与经济布局的空间区位再分布的现象。在现在存在劳动位置不同的情况下,农村 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就是城市化过程,城乡经济以及人们文化价值观的变化是其重点。 ( 3 )以经济学角度解释,城镇化是不一样的级别间的地区经济结构之间的转换,也 就是农业转化为第二、三产业的过程,生产要素流动如资本流、劳动力流在城市化过程 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国家与地区城市化问题也 在其中 。通常说法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的前提是城市繁荣兴旺和发展,而城市兴旺发 展的前提和是劳动价值 。 ( 4 )以社会学家角度解释,城镇化概念是人的种种与生活相关的做法由农村向城市 的转变的过程,主要是社会生产方式的核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也就是说城市化是指农村 人口在向城市人口转变的同时,农业劳动方式向非农业劳动方式也跟着转变,城市生活 方式的建立与全面实行的方式也伴随着改变。 各类学科都拥有自己的解释观点,都具有合理性。不同的学科,从各自的领域与视 角会得出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互相抵触,而是互相补充。城镇化过程本身 就是一种动态转变过程,涉及人口、产业经济、基础设施与生活方式的转变3。 1.2 金融支持的概念 金融在其他国家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代替的,它对很多行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金融支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过程。金融发展是金融体系利用 金融功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从而也是金融支持的前提及存在基础。金融总量的 增长、金融结构的改善及优化是金融发展的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 经济中信用制度不断演进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为金融发展。随之金融发展信用制度的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1 水平也逐步提高4。从各个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金融规模合理、金融结构完善、金融 效率提高的国家往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而金融规模不合理、金融结构失衡、 金融效率低下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 1.3 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农村城镇化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实现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农 村城镇化不仅仅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及现代文明发展程度,也是一个 国家走向现代化必经之路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 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步骤4。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 1 )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城镇化在发展的过程带领了一些乡镇企业的崛起,降低了企业成本、使得农 村市场逐渐繁荣。乡镇企业的进驻也带动起其配套服务的很多行业的进入,给予了该 地区众多就业机会,当地人们的生活问题进一步解决,使得当地更加和谐稳定、经济 繁荣。 ( 2 )有利于打破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 中小城市的兴建成为一个新的城乡体系,它无法去改变对原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 经济结构情况,便铸造了了以城市为核心,以小城镇为枢纽的另外一个体系。基础设 施的完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带领的很多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使农民 用自己的劳动价值换取了城市有了立足之地。城镇化也形成了一定区域的物流交换中 心,更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 3 )有利于城镇化进程中各类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金融系统通过把社会闲散资金集资,并将其投放到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使 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在企业贷款前金融机构严格评估使企业运营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5。 1.4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的背景 2015年2月4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公布,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 等62个城市(镇)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嘉兴作为浙江唯一开展试点 的地级市名列其中。作为试点城市,嘉兴率先行动,日前,嘉兴市国家新型城镇化 综合试点工作方案(2015-2017)已经出炉。国家级试点“试什么”、“怎么试”?嘉兴 正在积极破解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嘉兴市政府创新了规划编制管理,牵头深化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试点工作,形 成多规合一控制线管控图,将多种规划全面融合,勾勒出发展框架。”国家发改委原 副主任徐宪平指出,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改革创新思维显得举足轻重。 近些年来,嘉兴银监分局等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业通过金融资源 重点倾斜,在网点体系、金融产品创新、工程信贷保障和绿色银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 面入手支持当地城镇化建设。目前,嘉兴市城镇化率超过53%,并形成了嘉善西塘、海 宁许村等12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3 2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的现状 浙江省2014年一季度经济增长7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长7.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长 7.4个百分点,全年增长7.6个百分点,GDP增速明显显现逐季回升的趋势,GDP总量更是 达到了40158万亿元,成为全国第4个过4亿元大关的省份。浙江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王维 安表示,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省委省镇府去产能过剩、治理环境等建设让浙 江的GDP低于以往的值,浙江经济比全国调整提前,所以增速自然先下降。因此2014年 浙江前两个季度的增长水平低于全国,后来出现慢慢回暖的现象。但是现在及未来不能 单纯以GDP来考核经济的经济发展,也应该看到其内在机理的变化。 图2.1 2009-2014年浙江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2.2 2014年浙江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 浙江省嘉兴市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初步核算,2014年末全年生产 总值(GDP)40154亿元,比上年增长7.6%(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19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2亿元,分别增长1.4%、7.1%和8.7%。 人均GDP为7296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8美元),增长7.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 构由上年的4.7:47.8:47.5调整为4.4:47.7:47.9。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6。国 际经验表明,这是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推进城镇发展一体化,条件成熟, 时机已到。为避免“城镇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尴尬,研究浙江省城镇化进程就显得 尤为重要。 2.2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的存在问题 二十多年来,嘉兴市区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市区的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与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矛盾,在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市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1 )市区城镇化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城镇化和工业化不协调。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 时,城市化率要领先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在30个百分点。2012年, 市区人均GDP已达到9365美元,城镇化率为66.2%,工业化率为42.0%,城市化率仅领比 工业化率高24.2个百分点,说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不协调7。二是市区人口城镇化与 人口非农业化水平不协调。2012年市区的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例与城镇 化率之比为1.33。根据“经济发展模型”,如果农化率与城镇化率之比大于1.2,说明 城镇化发展超前,如果农化率与城镇化率之比小于1.2,说明城镇化发展落,由此说明 市区的城镇化与非农业化的不协调性。三是市区城镇化提升落后于经济增长,市区 GDP从1990年的21.26亿元到2012年达713.3亿元,增长了33.6倍,而同时期城镇化率仅 提高了26.6个百分点,说明市区城镇化提升比经济增长落后。综上所述浙江省嘉兴市的 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2)“不完全城市化”问题显著 不完全城市化是指人口进入城市而未融入城市。主要表现在:一是许多外地流动人 口住在城镇并列为城镇人口,2010年,市区城乡相结合的地方来自外地人大约25万人 (大概90%来自省外),外地流动人口占城乡结合部地方常住人口的42.2%,高于嘉兴市 平均(27.2%)15个百分点。但由于受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些人员尚未真 正融入城市社会,市区比各县(市)程度要重。 19902012年间,市区常住总人口从 74.11万人增加到120.91万人,人口总量增加46.8万人,增长了63.1%;同时城镇人口从 29.38万人增至80.09万人,增加50.71万人,增长172.6%,城镇人口速度增长比常住总人 口速度增长快很多。尤其是2000年以后,市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城镇化呈现高 速增长趋势,城镇人口大规模扩张。1990年时市区城镇常住人口为29.38万人,2000年 达到45.14万人,十年市区常住城镇人口增加15.8万人,增长53.6%;到2010年市区城镇 人口达到76.32万人,与2000年增加31.2万人,增长69.1%,后十年增幅比前十年高了 15.5个百分点。二是本地农民大量从一产向二三产业分流、转移,虽然从事非农产业、 居住在城镇,但与户籍城镇人口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差别,也并没有理清与农村土地之 间的联系,实际上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农民进城, 根留农村”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从而影响了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九十年代的后期那段 时间,市区人口与工业化需要相匹配,主要集中的地方在城镇,直接促进了市区人口 城镇化水平提升。2012年市区城镇化率达到66.2%,高于嘉兴市平均水平为10.9个百分 数;22年间市区城镇化率提高了26.6个百分数,年均提高1.2个百分数,其中前十年 (1990年2000年)提高了11.6个百分数,后十年(2000年2010年)提高了12.3个百 分数,2012年比2010年又提高2.7个百分数,城镇化率提升速度飞快8。如图: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1 表2.1 嘉兴县(市、区)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 单位:万人,% 嘉兴市市区嘉善县海盐县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 1990年316.3174.1136.6635.0761.7646.3962.32 2000年331.2678.8038.1336.4964.0348.2365.57 2010年450.46120.2757.4643.1380.7567.2281.63 2011年453.10120.4057.2243.4081.7268.1582.21 常住人口 2012年454.40120.9157.3043.5081.9768.2482.48 1990年71.4929.385.916.7717.918.278.42 2000年136.0845.1413.7111.9423.1617.1524.97 2010年240.2376.3228.8820.4639.8034.7140.06 2011年246.4977.6628.7723.1540.3136.0340.54 城镇人口 2012年251.2880.0928.9923.3241.0736.5841.24 1990年22.639.616.119.329.017.813.5 2000年38.051.232.230.834.833.835.0 2010年53.363.550.347.449.351.649.1 2011年54.464.550.353.349.352.949.3 城镇化率 2012年55.366.250.353.650.153.650.0 ( 3 )城镇化率提升落后于县域 自1990年以来市区城镇化率始终在嘉兴市5个县里面位居第一位,但随着县域经济 社会的发展,市区与各地城镇化水平差距在缩小。1990年市区城镇化率与最低的桐乡 市相比高出26.1个百分点,2000年市区城镇化率高于城镇化率最低的海盐县20.4个百分 点,2012年市区城镇化率比最低的桐乡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为16.2个百分点。从城镇化 率提升幅度看,低于嘉兴市平均。1990年-2000年10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 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低于嘉兴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处于第五位。2000年- 2010年10年提高12.3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低于嘉兴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提高速度 处于末位。 (4)小城镇的镇区规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根据相关情况可以得出结论,当城镇人口数量达到2万人时,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 阶段,开始形成小城镇的集聚效应;当城镇人口数量达到5万人以上时,镇区人口应达 到大约50%才能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才能带动周边发展;当达到10万人以上时,才能 有效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功能。2012年,市区平均每个镇的常住人口数为7.13万人,平均 每个镇的建成区人口为2.67万人,由此表明市区小城镇的规模偏小、城镇化水平偏低, 处在城镇人口规模提速与集聚提速的初始阶段,带动能力不强。 3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困境的成因 (1)农业生低收入效益和高风险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城镇的发展一直受到重视,然而广大农村地区却被忽视, 这就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生产力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差很远。 除此之外,农村中还存在着部分农民从事传统小农业的生产,这种生产科技含量低、 抗风险能力差、收入,从而使得农村经济主体与正规金融体系相差甚远,这是嘉兴市 城镇化发展金融支持困境中的内在成因。一种情况是由于部分农民从事小农业的生产 收益很低,从而抑制农村金融结构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也令农户本身不愿意把很多资 金投入低收入的生产中,就出现外出打工潮,从而很多土地闲置不能充分利利用,还 对城镇就业造成很大压力;另一种情况是农业生产的盲目无知导致回报率低、投资时 间长、风险高等,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给农业投资贷款,就致使金融供给不够。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及地区差异性,不仅有成规模化的农业经 济,还有小农业生产模式,富裕农户与贫穷农户同时存在,这种不平衡决定了农村金 融机构的多层次性,从而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不均衡性。 (2)农村金融市场低效率 从理论上说,一个高效率的金融市场会把有限的金融放入最好的行业中去实现利 益最大化及效益最大化。它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增加创新、保护市场债务债权关 系及一些合同,它会大量利用社会储蓄资金,并把其转化到高收益领域中。因此高效 益金融市场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要很快速积累闲置资金并为以后投资做准备,这样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农村城镇建设9。然而嘉兴市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低下,金融供 给不够,农村各个经济主体不能得到满足。 其一: 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金融垄断现象 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使得竞争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从而不利于农村城镇化金融 中储蓄到投资的转化。当前我国对农村金融市场进入的限制如不允许创立农村民营商 业银行维护了垄断地位,减少竞争,不利于金融机构提高与创新。这样就会导致农村 金融组织机构偏少以及农村金融供给形式单一,满足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的需 求。 另外:农村金融资源不合理的配置以及低效率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3 资源不合理主要体现为:农业经济占我国国有资产非常少,拿农村信用社来说,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城镇地区非常可见,在所有的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发放农 业贷款比例很大,但出于自身发展来考虑,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了“非农化”,最主 要表现为大量资金流向城市,真正需要的农户却很难获得。 (3) 政府服务的缺位 目前,嘉兴市农村正处于转型期间,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对金融的管制。 对利率的严格管控,政府制定的市场准入限制不能成立民营商业银行等一些措施,致 使农村金融垄断,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非常不利,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以及金融 供给造成很大影响,政府没有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因为我国现有的正规和非 正规金融机构共同存在的现象,农村金融机构又非常脆弱,政府仅仅靠放松对金融的 管制对农村金融抑制的现状起不到作用,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要想改革农村金融市场必 须要有一个高质量政府,它为其提供各种需要用品。要的是支持金融机构的发展,而 不是低效率政府部门的服务。政府服务的缺位以及越位对农村金融发展非常不利,并 成为发展的绊脚石,也加剧了农村金融及机构供给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发挥 “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使市场缺陷减少,积极去领导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4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 嘉兴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市区城镇化发 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优化环境为着力点,加快 经济转型升级,强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城市,走绿色 科学的城市发展道路。 (1)转变观念,树立新型城镇化意识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四化同 步”的新型城镇化目标,明确了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强调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 化道路。因此,市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在前进途中,观念要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城乡 统筹、完善城镇功能等指导原则,城镇化的“形象工程”消灭,树立城镇化是“经济 工程”的现代理念;坚持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使得城 镇规模集聚效应一步发挥出来。 (2) 加强规划,明确市区城镇化方向 从今以后,城镇化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策略,加强规划引 领,市区的城镇化方向明确。规划过程中,其一,进行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城市特 色定位要考虑市区区位、资源、实力等,注重中心城区与区域空间的协调,明确市区 城镇化应为以中心城区为主体,适量卫星小城相配套的发展方向。另外,要根据市区 区域环境特征,力争构建绿地、碧水、蓝天的生态体系,创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环境。充分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注重开发和继承这些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注重城 市的功能与品位的提升10。 (3) 调整产业,增强经济对城镇化的带动能力 经济发展既直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又间接地推动城镇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制造 业、工业、服务业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要继续加强,新型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服务 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崛起,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通过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素质和 竞争力,实现工业、服务业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11。首先,对中心城市的产 业结构进行更新,增强商贸、金融、知识创新中心功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5 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等新型产业经济优先发展,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力和辐 射力更一步增强。其次,通过市区小城镇的特征,发展各种特色的产业群体。 (4) 创新机制,破除城镇化推进的制度障碍 一是制定合理利用土地的政策,在市区城镇化过程中,积极整理土地,合计土地 存量,合理用地。二是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 建立与户籍相分离、责权利明确的农村产权制度,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并成为实现城 乡生产要素有序流动的基石。三是出台人口向城镇集聚的政策,加快农村社区建设, 鼓励本地农村居民向小城镇集聚。对外来流动务工人口,实行积分制,允许符合条件 的新居民落户。四是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市交通、 电力电信、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形成功能齐全、服务便 捷、城乡一体的公共设施网络,推动市区城镇化健康发展。 结 论 结合浙江省嘉兴市城镇化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城镇 化与金融支持存在的内在关系,通过对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 研究,并给出恰到好处的政策建议。 (1)城镇化主要是由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构成。以经济学角度来讲, 核心为人口城镇化,基础为产业城镇化,综合表现为社会城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 三者相辅相成,最后促进社会的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2)城镇化是治愈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方法。加快城镇化进程既是加快各种产业的 不可缺少的部分又有利于城乡对二元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现在我 国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优化和二元经济结构的形势下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对推进 工业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12。 (3)金融支持对于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作用,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效果非常显著,同时城镇化进程反过来也会推动金融发展,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 系。浙江省当前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存在不协调,金融资源集中到经济发达地区较多 13。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当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金融支持既要金融支持规 模的扩张又要对金融支持结构和金融支持效率的调整引起注意,来逐渐促进城镇化进 程。 (4)结合浙江省嘉兴市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完善相应政策,构 建城镇化金融支持协调小组;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成立民营银行或信用合作社;建立健 全信贷供给机制;增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贯彻落实对策建议,增强融资能力,进一 步推进城镇化进程。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7 参考文献 1 林玲.城市化与经济发展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2 朱之鑫.正确把握城市化内涵,加快推进城市化步伐J.中国经济时报,2003. 3 耿海清.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政策选择D.华中农业大学,2000. 4 李新星.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湖南大学,2009. 5 王少波.关于我国农村城市化路径的选择与金融支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2007,(4):50-57. 6 匡国建.发达地区要率先建立普惠型金融服务体系珠三角城市化进程中金融 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7,(4):57-62. 7 人均GDP过万美元后的思考EB/OL.(2013). 8 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7. 9 迈克尔P.托达罗.发展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0 蒙荫莉.金融深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 究,2003(4). 11 李林杰.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量化测度的思考兼评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进程J.人口学刊,2007,(4):69-73. 12 Yung Hwan Kim.Housing Finance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FinanceJ.Water 21,2004(10);14-18. 13 Kyung-Hwan Kim;Improving Local Government Finance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M.Habiat Internationgal,2008.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9 致 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 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非常感 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他给予我很多指导和帮助,对我总是认真负责。除此之外,图 书馆的老师以及同学们也给我给予我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 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 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 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 正! 外文文献 文献出处文献出处:Henderson V.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so-what ques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3, 8(1): 47-71.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So-What Question VERNON HENDERSON There is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o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looking at both urbanization and urban concentration, asking whether and when there is under or over-urbanization or under or over urban concentration. Writers argue that national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non-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promote excessive concentration-the extent to which the urban population of a country is concentrated in one or two major metropolitan areas-except in former planned economies where migration restrictions are enforced. These literatures assume that there is an optimal level of urbanization or an optimal level of urban concentration, but no research to date has quantitatively examined the assumption and asked the basic “so-what“ question-how great are the economic losses from significant deviations from any optimal degrees of urban concentration or rates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shows that (1) there is a best degree of urban concentration, in terms of maximizing productivity growth (2) that best degree varies with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country size, and (3) over or under- concentration can be very costly in terms of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paper shows also that productivity growth is not strongly affected by urbanization per se. Rapid urbanization has often occurred in the face of low or negative economic growth over some decades. Moreover, urbanization is a transitory phenomenon where many countries are now fully urbanized. Keywords: growth, primacy, urbanization There is an enormous literature o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at occurs with development 浙江省嘉兴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11 (see Davis and Henderson, 2003 for a review). There are two key aspects to the process. One is urbanization itself and the other is urban concentration, or the degree to which urban resources are concentrated in one or two large cities, as opposed to spread over many cities. Part of the interest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rises because urbanization and growth seem so interconnected. In any year, the simp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cross countries between the percent urbanized in a country and, say, GDP per capita (in logs) is about 0.85. The reason is clear. Usuall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volv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country from a rural agricultural based economy to an industrial service based economy (as well as releasing labor from agriculture, as labor-saving technologies are introduced). That transformation involves urbanization, as firms and workers cluster in cities to take advantage of Marshalls (1890) localized 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Henderson, 1974; Fujita and Ogawa, 1982; Helsley and Strange, 1990; Duranton and Puga, 2001). Economists have tended to focus on the issue of urban concentration, rather than urbanization per se. The literature that does exist on urbanization examines rural versus urban bias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Governments may favor the urban-industrial sector with trade protection policies,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or capital market subsidies or they may discriminate against the rural sector with agricultural price controls (Renaud, 1981; O, 1993), both leading workers to migrate to cities. But there can be a bias towards inhibiting urbanization. For example, former planned economies tend to exhibit a rural bias, in the sense of discouraging rural-urban migration, but not necessaril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er, 1977; Fallenbuchl, 1977). The more extensive literature on the degree of urban concentration and changes in that degree which occurs as urbanization and growth proceed has a variety of strands.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policy officials worry about whether key cities are too big or too small (Renaud, 1981; UN, 1993; WDR, 2000) and over the years various countries such as Egypt, Brazil, Korea, Mexico, and China have pursued medium size city programs designed to forestall the growth of larger cities (Henderson, 1988; Ades and Glaeser, 1995). International agencies presume that many of the worlds mega-cities are overpopulated, at considerable cost to those economies. The UN (1993) asks how bad “the negativ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ery large cities“ need to get “before it is in the self interest of those in control to encourage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centers.“ The same report warns of “unbalanced urban hierarchies“ and the crime, congestion and social inequality in mega-cities. The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