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诗经周南周南关雎关雎 2.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诗经周南周南桃夭桃夭 3.3.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诗经周南周南汉广汉广 4.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诗经邶风邶风击鼓击鼓 5.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诗经秦风秦风蒹葭蒹葭 6.6.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诗经小雅小雅鹿鸣鹿鸣 7.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诗经小雅小雅采薇采薇 8.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诗经秦风秦风无衣无衣 9.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诗经小雅小雅斯干斯干 10.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诗经小雅小雅小旻小旻 11.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诗经诗经豳风豳风七月七月 12.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诗经诗经郑风郑风子衿子衿 13.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诗经王风王风采葛采葛 14.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诗经王风王风黍离黍离 15.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诗经卫卫 风风淇奥淇奥 论语论语 1.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子乎? 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3.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论 语语学而学而 4.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论语学学 而而 5.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6.6.礼之用,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7.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8.8.贫而无谄,富贵无骄。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9.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10.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11.1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12.1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13.13.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论语八佾八佾 14.14.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论语里仁里仁 15.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论语里仁里仁 16.16.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论语里仁里仁 17.17.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论语里仁里仁 18.18.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19.19.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20.2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21.2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22.22.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23.23.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24.2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25.2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26.26.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论语述述 而而 27.27.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论语泰伯泰伯 28.28.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论语子罕子罕 29.29.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论语子罕子罕 30.30.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31.3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32.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论语子路子路 33.3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论语子路子路 34.34.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论语子路子路 35.35.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论语宪问宪问 36.36.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论语宪问宪问 37.37.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论语宪问宪问 38.38.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论语宪问宪问 39.3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论语宪问宪问 40.40.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41.41.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42.4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43.4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44.44.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45.45.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46.46.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47.47.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48.48. 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49.49.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505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 佞,损矣。佞,损矣。 论语论语季氏季氏 51.51.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论语季氏季氏 52.52.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论语季氏季氏 53.53.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论语季氏季氏 54.54.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论语季氏季氏 55.55.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 斯为下矣。斯为下矣。 论语论语季氏季氏 56.56.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论语微子微子 57.57.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论语论语子张子张 58.58.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论语子张子张 59.59.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论语子张子张 60.60.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论 语语子张子张 61.61.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论语子张子张 62.62.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论语子张子张 大学大学 1.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 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 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 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5.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6.6.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7.7.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8.8.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9.9.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0.10.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1.11.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 未之有也。未之有也。 12.12.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13.1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4.14.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中庸中庸 1.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2.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3.3.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4.4.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5.5.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 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6.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7.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8.8.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9.9.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 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 地参矣。地参矣。 10.10.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孟子孟子 1.1.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 2.2. 仁者无敌。仁者无敌。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 3.3.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 4.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 5.5.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下 6.6.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孟 子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 7.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孟子滕文公下滕文公下 8.8.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 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 9.9.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 10.10.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 11.1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孟子公孙丑下公孙丑下 12.1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孟子公公 孙丑下孙丑下 13.1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孟子公孙丑下公孙丑下 14.14.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 15.15.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 之。之。 孟子孟子离娄上离娄上 16.16. 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孟子; ;离娄上离娄上 17.17.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孟子孟子离娄下离娄下 18.18.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 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孟子孟子离娄下离娄下 19.19.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孟子离娄下离娄下 20.20.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 人者人恒敬之。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离娄下 21.21.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孟子告告 子上子上 22.2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 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 23.23.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孟子告子告子 上上 24.24.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孟子告子下告子下 25.25.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孟子孟子尽心上尽心上 26.26.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仰不 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孟子尽心上尽心上 27.27.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 者难为言。者难为言。 孟子孟子尽心上尽心上 28.28.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 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孟子尽心上尽心上 29.29.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 为之。为之。 孟子孟子尽心上尽心上 30.3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孟子尽心上尽心上 31.31.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孟子尽心上尽心上 32.32.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孟子孟子尽心下尽心下 33.3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尽心下 34.34.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孟子孟子尽心下尽心下 35.35.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 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孟 子子? ?滕文公上滕文公上 尚书尚书 1.1.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2. 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 3.3.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4.4.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5.5.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6.6.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7.7.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8.8.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9.9.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易经易经 1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乾象象 2 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乾乾文言文言 3 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 乾乾文言文言 4 4、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坤相相 5 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坤坤文言文言 6 6、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坤坤文言文言 7 7、蒙以养正,圣功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蒙彖彖 8 8、君子以果行育德。、君子以果行育德。 蒙蒙象象 9 9、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否否象象 1010、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 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谦谦彖彖 1111、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谦象象 1212、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蛊上九上九 1313、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 大畜大畜象象 1414、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大过大过象象 1515、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家人家人象象 1616、君子以反身修德。、君子以反身修德。 蹇蹇象象 1717、见险而能止,智矣哉。、见险而能止,智矣哉。 蹇蹇彖彖 1818、君子以惩忿窒欲。、君子以惩忿窒欲。 损损象象 1919、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益益象象 2020、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升升象象 2121、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困困彖彖 2222、君子以恐惧修省。、君子以恐惧修省。 震震象象 2323、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艮艮彖彖 2424、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艮艮象象 2525、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丰丰彖彖 2626、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既济既济象象 2727、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系辞上系辞上 2828、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故君子之道鲜矣! 系辞上系辞上 2929、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系辞上系辞上 3030、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致神,其孰非天下之致神,其孰 能与於此。能与於此。 系辞上系辞上 313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 大业。大业。 系辞上系辞上 32.32.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系辞上系辞上 33.33.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系辞上系辞上 34.34. 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系辞上系辞上 35.35.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系辞上系辞上 36.36.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系辞下系辞下 37.37.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於天,仰则观象於天, 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情。 系辞下系辞下 38.38.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系辞下系辞下 39.39.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系辞下系辞下 40.40.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 以恶小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最大而不可解。以恶小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最大而不可解。 系辞下系辞下 41.41.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42.42.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 来者逆。来者逆。 易经易经说卦传说卦传 43.43.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 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 君之,坤以藏之。君之,坤以藏之。 易经易经说卦传说卦传 44.44.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 成言乎艮。成言乎艮。 易经易经说卦传说卦传 老子老子 1.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老子 第一第一 2.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 又玄,众妙之门。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一老子第一 3.3.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老 子第二子第二 4.4.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第三老子第三 5.5.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 老子第四老子第四 6.6.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老子第五老子第五 7.7.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第五老子第五 8.8.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 而身先,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第七老子第七 9.9.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第八老子第八 10.10.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第九老子第九 11.11.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第十老子第十 12.12.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老子第十一 13.13.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二老子第十二 14.14.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第十三老子第十三 15.15.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老子第十五老子第十五 16.16.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 臣。臣。 老子第十八老子第十八 17.17. 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老子第十九老子第十九 18.18.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老子第二十一老子第二十一 19.19.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第二十四老子第二十四 20.20.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老子第二十五 21.21. 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 老子第二十七老子第二十七 22.22.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老子第二十八老子第二十八 23.23.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 老子第三十老子第三十 24.24. 朴虽小,天下不敢臣。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老子第三十二老子第三十二 25.2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老子第三十三 26.26.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第三十四老子第三十四 27.27.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老子第老子第 三十五三十五 28.28.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第三十六老子第三十六 29.29.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第三十八老子第三十八 30.30.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第四十老子第四十 31.3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 不足以为道。不足以为道。 老子第四十一老子第四十一 32.32.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老子第四十一老子第四十一 33.3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老 子第四十二子第四十二 34.34.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第四十四老子第四十四 35.35.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第四十五老子第四十五 36.36.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 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第四十七老子第四十七 37.3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第四老子第四 十八十八 38.38.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老子第五十二老子第五十二 39.39.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老子第五十五老子第五十五 40.40.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老子第老子第 五十六五十六 41.41. 夫唯啬夫唯啬, ,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老子第五十九老子第五十九 42.42.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第六十老子第六十 43.4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第六十三老子第六十三 44.4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老子 第六十四第六十四 45.45.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老子第六十五老子第六十五 46.46. 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 老子第六十五老子第六十五 47.47.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第六十六老子第六十六 48.48. 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第六老子第六 十七十七 49.49.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老子第七十老子第七十 50.50.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第七十三老子第七十三 51.51.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老子第七十老子第七十 七七 52.52. 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老子第七十八老子第七十八 53.53.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第七十九老子第七十九 54.5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老子 第八十一第八十一 55.55.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第八十一老子第八十一 左传左传 1.1.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左传襄襄 公二十四年公二十四年 2.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左传庄公十年庄公十年 3.3.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年襄公二十年 4.4. 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左传左传成公十三年年成公十三年年 5.5.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左传襄公十年襄公十年 6.6.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左传宣公二年宣公二年 7.7. 不以一眚掩大德。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左传僖公三十年僖公三十年 8.8.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庄公二十四年 9.9.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襄公二十四年 10.10. 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施舍不倦,求善不厌。 左传左传昭公十三年昭公十三年 11.1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左传左传成公八年成公八年 12.12.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 左传左传僖公十三年僖公十三年 13.13.书书曰:曰:居安思危。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左传襄公十一年襄公十一年 14.14.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左传襄公十四年襄公十四年 1515 生在勤,勤则不匮。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左传宣公十二年宣公十二年 史记史记 1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2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 3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史记史记魏世家魏世家 4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史记史记齐太公世家齐太公世家 5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史记管宴列传管宴列传 6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史记 陈涉世家陈涉世家 7 7、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吴起列传 8 8、隐忍就功名。、隐忍就功名。 史记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列传 9 9、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列传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配药计算讲解
- 管理学原理组织结构
- 居民议事协商能力提升培训
- 永煤消防考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研发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中国好老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培训心得体会模版
- 2025年苏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检测题附答案(三)
- 阳城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
- 叙永公务员考试题目及答案
- 行政公务员的考试题及答案
- CJ/T 156-2001 沟槽式管接头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CJJT81-2013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
- 留置导尿法操作评分标准
- 《筵席设计与制作》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图集04S206自动喷水与水喷雾灭火设施安装
- JTS153-3-2007 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 (高清版)DZT 0319-2018 冶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14人教部编版
- 改革开放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体检中心医护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