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前沿讲座论文_第1页
环境工程前沿讲座论文_第2页
环境工程前沿讲座论文_第3页
环境工程前沿讲座论文_第4页
环境工程前沿讲座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水污染与治理浅谈水污染与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有 70%以上被水覆盖,其余约占地 球表面 30%的陆地也有水存在,地球上总水量为 13.8 亿立方千米, 其中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 和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只占淡水总量的 0.34%。但是在水资源如此 匮乏的情况下,水污染却越发严重,如果再不重视水资源污染的问 题,早晚有一天我们会追悔莫及。 一、何为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 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 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响人类 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平衡的现象。水体污染根据来源的 不同,可以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 二、水污染分类 水污染按污染物类型可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 污染三类。 1 物理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是指水中含有的非溶解性的固体悬浮物,如黏土、 泥沙之类,例如黄河水就是因黄土被冲入水中而造成的物理污染。 2 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是由化学物质导致的水质污染,它又可分为无机污 染、有机污染和复合污染。无机污染如水中含有的汞、镉、铅等重 金属和砷化物、氰化物、亚硝酸盐等无机物.有机污染如水中含有的 农药、除草剂、合成洗涤剂、有机溶剂以及各种各样的有机物。 3 生物性污染 生物污染是指水体受细菌、藻类、霉菌、酵毒菌等微生物、病 毒、热源、各种浮游生物、寄生虫及虫卵的污染。 三、污染源 水体污染源是指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通常是指向水 体排入污染物或对水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根据污 染物来源的不同,水体污染源可以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 大类。其中,人为污染源是环境保护研究和水污染防治中的主要对 象,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 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业污染源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 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 便、农药、化肥等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 洗 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 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 环境工程 1103 班 2011011414 靳菲菲 含氮、磷、硫多,致病 细菌多。 而对于我国, 每年约有 1/3 的工业废水和 90%以上的生活污 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全国有监测的 1200 多条河流中,目前 850 多条受到污染, 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 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2.2%。 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 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 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地减少。 四、水体污染的危害 人体、动物、植物以及土壤都受到水污染都不同程度的危害。 五、我国水污染现状 我国是世界 13 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 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2005 年,全 国废水排放总量为 524.5 亿 t(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城市 污水处理率仅为 149.8 万 t。其中工业废水占 39%35%,城市污水占 61%65%,城市污水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进行的饮用水监测显示, 水质量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全国 26 个省、区的 180 个县市,有 43.3%的人在喝着不安全的水。近来关于水污染的报道越来越多,愈 来愈严重。 七、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仅可以增加水资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 水排放量,减轻水污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水的利用率。 (1)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从整体上决 定着全国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近年来我国农业节水工作有相当大的 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增加,二是研究推广新的节水 灌溉设备和技术的力度大大增加。 (2)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我国工业用水利用率不高,用水严重浪 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沿海城市利用海水冷却已有 60 多年历史, 但目前利用量并不大,相对浪费了大量水资源一般来讲,工业用水 利用率愈高,节水投资就愈大,几乎呈指数递增。提高工业利用率 最重要经济和财力的制约而无潜力可挖。我国已经把到 2010 年城市 工业(不含电力)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75%作为我国工业用水利用 率远期控制目标之一。 2. 因地制宜发展污水处理技术。鉴于我国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在时 空分布上极不平衡,加之各地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在污水处理技 术的选择上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在南方地区,根据水环境容量相对 充沛的特点,应科学的利用大江大海的自然净化能力通过论证,在 初级处理基础上发展城市污水排海排江工程。可以利用南方小河, 小湖纵横交错的优势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适当发展一些氧化塘、氧 化沟、氧化湖和脱氮除磷技术。在北方和中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是 突出的矛盾,应以污水资源化为重点,发展污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多次利用,重复利用。以污水回用为目标,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 环境工程 1103 班 2011011414 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