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菌采集方法_第1页
土著菌采集方法_第2页
土著菌采集方法_第3页
土著菌采集方法_第4页
土著菌采集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辑本段编辑本段土著菌采集方法土著菌采集方法 采集地方采集地方 可以在当地山上落叶聚集较多的山谷、树林中采集。 具体办法具体办法 把做的稍微有一点硬的大米饭(1kg15kg),装入用干净杉木板做的小木 箱(25cm20cm10cm)约三分之一,大米饭上面盖上宣纸,封好口,将其埋在 当地山上落叶聚集较多的山谷树林中。为防止野生动物糟蹋,木箱最好罩上铁 丝网。夏季经三五天,春秋经六七天,周边的土著微生物潜入到米饭中, 在米饭上形成白色菌落(放置时间稍长时会形成各种颜色菌落,虽然也能利用, 但最好还是用白色菌落)。 提纯复壮提纯复壮 有条件的可以在实验室进行 一般情况下,采来的样品可以直接进行分离,但是如果样品中我们所需要 的菌类含量并不很多,而另一些微生物却大量存在。此时,为了容易分离到所 需要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即设法增加所要菌种 的数量,以增加分离的几率。可以通过选择性的配制培养基(如营养成分、添 加抑制剂等),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培养基酸碱度等)来控制。 具体方法是根据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特点,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 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 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对 G 一菌有选择的培养基(如结晶紫营 养培养基、红紫胆汁琼脂、煌绿胆汁琼脂等)通常含有 5%10%的天然提取物。 在分离细菌时,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一般为 50gm1 的抗真菌剂(如放线菌酮和 制霉素),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在分离放线菌时,通常于培养基中加入 15m1 天然浸出汁(植物、岩石、有机混合腐质等的浸出汁) 作为最初分离的促进因子, 由此可以分离出更多不同类型的放线菌类型;放线菌还可以十分有效地利用低 浓度的底物和复杂底物(如几丁质),因此,大多数放线菌的分离培养是在贫脊 或复杂底物的琼脂平板上进行的,而不是在含丰富营养的生长培养基上分离的; 在放线菌分离琼脂中通常加入抗真菌剂制霉菌素或放线菌酮,以抑制真菌的繁 殖;此外,为了对某些特殊种类的放线菌进行富集和分离,可选择性地添加一 些抗生素(如新生霉素)。在分离真菌时,利用低碳氮比的培养基可使真菌生 长菌落分散,利于计数、分离和签定;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抗生素如氯 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即可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及其菌 落形成;抑制细菌的另外一些方法有:在使用平皿之前,将平皿先干燥 34 天; 降低培养基的 pH 值或在无法降低 pH 时,加入 1:30000 玫瑰红。这样有利于下 阶段的纯种分离。 增殖培养增殖培养 通过增殖培养,样品中的微生物还是处于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 纯化。在这一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而且要控制得 细一点,好一点。同时必须进行纯种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稀释分离法、划 线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的基本方法是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然后 将稀释液涂布于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待长出独立的单个菌落,进行挑选分 离。划线分离法要首先倒培养基平板,然后用接种针(接种环)挑取样品,在 平板上划线。划线方法可用分步划线法或一次划线法,无论用哪种方法,基本 原则是确保培养出单个菌落。组织分离法主要用于食用菌菌种或某些植物病原 菌的分离。分离时,首先用 10%漂白粉或 0.1%升汞液对植物或器官组织进行表 面消毒,用无菌水洗涤数次后,移植到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于适宜温度培养 数天后,可见微生物向组织块周围扩展生长。经菌落特征和细胞特征观察确认 后,即可由菌落边缘挑取部分菌种进行移接斜面培养。 单菌落的分离单菌落的分离 对于有些微生物如毛霉、根霉等在分离时,由于其菌丝的蔓延性,极易生 长成片,很难挑取单菌落。常在培养基中添加 0.1%的去氧胆酸钠或在察氏培养 基中添加 0.1%的山梨糖及 0.01%的蔗糖,利于单菌落的分离。 经过分离培养,在平板上出现很多单个菌落,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选出所 需菌落,然后取菌落的一半进行菌种鉴定,对于符合目的菌特性的菌落,可将 之转移到试管斜面纯培养。这种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纯种称为野生型菌株, 它只是筛选的第一步,所得菌种是否具有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能否作为生产菌 株,还必须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 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 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 菌种。如果此野生型菌株产量偏低,达不到工业生产的要求,可以留之作为菌 种选育的出发菌株。 人工培养人工培养 活性好的土著菌可以用由人工培养、扩陪成纯度高的微生物菌群! 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养鸡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采集土 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使其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 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母种与锯木屑等辅料和活性剂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让 猪、鸡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猪、鸡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里的微 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不需进行人工处理,达到零排放。 粪便传染,像我们这种土著菌养殖的话呢,不利于寄生虫在里面繁衍,所以就 没有。” 戴网诚说:“这个菌床上面,实际上生长了大量的有益微生物,那么这样子我 们通过一段时间,比如说通过二十天或者一个月,喷洒营养液,这样子有益微 生物又激活了,它又大量繁殖了,这样子有害微生物就比较少了。” 土著菌养鸡还给鸡带来了福利,在地上啄食是鸡的天性,它们顺应了鸡的习性 普通的鸡舍一般都是砖瓦结构,保温效果不错却不利于通风和采光。老戴想到 了以前养鸭子用的大棚。,棚高是二米五的棚。”用塑料大棚虽然便宜光照也 足,夏天空间小,温度高,湿度大,这个鸭子在这个里面胸脯烂毛,毛全部烂 掉了。”后来发现造成鸭子烂毛的罪魁祸手是因为大棚太低,不利于通风造成 了湿度过大,决定把大棚加高,都是用的三米的棚。现在效果蛮好了,长 33 米, 宽度是 6 米。” 这样的结构是为了便于调节棚内的小气候。棚的四周用砖块砌 30 公分高的墙, 墙上安上一米高的防护网,既能保温又能防止野兽的偷袭。这大棚的两边还装 了一个支架。下面是春膜,可以把它卷上去,可以卷下来,它主要的是起一个 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的作用。”鸡的生长和产蛋的最佳温度,是 15 摄氏度到 20 摄氏度之间。当这个温度呢超过 20 度以后我们可以把这个膜卷起来,温度 下来了,当温度低于 15 度的时候,把它放下来,塑料膜既能保证鸡的正常生长 温度,还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在夏天天气热的时候,还可以增加一层遮光率 90%以上的遮阳网。在大棚的顶上还有五个小烟囱。实际上它不是烟囱,这个顶 上是一个通气孔。”别小看了这些通气孔,它们的作用是可不小。湿度对土著 菌的生长至关重要,它适应的湿度是 65%。当冬天来临湿度过大时,将大棚前 后两边的卷帘放下来,只留狭窄的缝隙,利用烟囱形成的风洞效应,加快鸡舍 内空气的流通。 湿度如果高于 65%,这个(土质菌)不生长了,(土质菌)不生长,鸡的粪和 鸡的尿它就没办法分解了,所以当温度高,湿度大的时候,把棚子把它掀起来, 这样子既可以把温度带走,也可以把湿度带走。那么这个烟囱上面有个帽子, 因为我们南方它经常会下雨,它有一个帽子雨就不容易进去了。”考虑到鸡有 登高的习性,还在棚里建了张大竹架,是为了便于鸡晚上登高休息。这大棚建 好了,到哪里去找这些土著菌呢? 菌种离开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它们在新的环境里是很难 存活的,怎么办?只能在当地寻找。在野外象阔叶林,竹林里都会有许多落叶, 这些落叶有好多腐殖质,腐殖质里有许多丰富的土著微生物,可它们是一个很 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怎么能在这个庞大的微生物家族里寻找出能有分解消化能 力的有益菌呢? 戴网诚说:“一开始上山采,又不知道怎么采,做了大量的实验,把菌采了以 后,有的时候采下来不是白的,是黑的,有的是黄的,那么采了很多次,最后 把这个菌就采回来了。” 他们在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点采集不同的菌种。最后在众多的微生物 群落里挑选出了象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一些既能让鸡吃,又能分解粪便 的菌种。为了保证充足的种源,他们把采集到的菌种做为母菌进行扩繁。搞了 大量的实验用米糠,用麦麸,用啤酒糟做大量的实验,最后实验下来以后呢, 还是米糠的效果是最好的。另外一个就是湿度也掌握不好,太烂了,它没有发 酵温度,太高了,湿度小了,发酵温度太高,菌就烧掉了。”经过反复试验, 老戴发现米糠是人工繁殖土著菌最理想的原料,不过最关键还是营养液。当微 生物活性降低时,它们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活力,以加快对排泄物的降解、消化 速度。 营养液可以采集早春耐寒,生长快的植物来做。比如说旱芹,艾蒿,山芋藤, 空心菜都可以。” 一般采集它们的茎尖,因为茎尖的植物生长点营养比较丰富,另外采集时要注 意在凌晨露水未干时采集比较好。采下来的植物不用清洗,带着露水直接加红 糖腌制,红糖量是植物鲜重量的三分之一,拌匀后放在缸里,再撒一层红糖盖 面,压上石块,用草纸封口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用红糖做营养液呢? 一般 20 度左右的气候条件下,5-7 天会看见有液体渗出来,渣子浮在表面并有 股甜香味,这营养液就做好了。扩繁时将 30 公斤米糠,20 公斤经过 500 倍稀 释的营养液水,把它搅拌均匀,加一份野外采集到的原始菌种拌匀摊薄,料堆 几厘米或者十几厘米都行,用稻草盖上,发酵期间堆料的温度控制在 3040 度 左右。几天的工夫,菌丝就生长出来了, 戴网诚说:“夏天经过 3 到 5 天,冬天经过 7 到 8 天,它这个菌丝就能够长满 表面了,这样子菌种就把它做好了。菌种做好以后呢,如果我们发酵场需要的 话,可以把它用在发酵场上,如果不需要的话呢,可以把它通过自然风干,然 后把它保存起来。”获得了有益的土著菌,还得把它们种到发酵床上,发酵床 的主要的原料是稻草,先将稻草切到 10 到 15 公分长,稻草一般的我们经常 铺 10 到 15 公分厚。再按稻草总量的 5%,撒上没有污染过的土,和 0.3%的粗盐, 因为粗盐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分解稻草。再按每平方 米 0.5 斤把配种好的菌种洒上去,这个过程我们一般称之为接种。这里要特 别注意,当发酵床做好以后,不要立即把鸡放上去。四到五天以后,土著菌在 床上已经繁殖很多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放入雏鸡了。鸡放养的密度要掌握好, 密了以后单位面积粪太多,发酵床的菌中能有效分解,就会形成泥泞,泥泞以 后发酵就会渐渐停止,所以密度一定要按要求来做。戴网诚说:“一般的密度 应该控制在每个平方米五到六只比较适合。如果密度过大以后呢,它土著菌分 解鸡粪的能力就会下降,因为它分解不了了,特别是在冬天,如果低于每个平 方五只的话呢,密度过低,效益也会下降。” 土著菌的概念: 土著菌就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走进阔叶树林或竹林,在落叶且 腐殖质多地方,扒开树叶或杂草就可以看到细丝壮白色菌落,这就是有益的土 著微生物。 土著微生物是多种有益微生物的混合群,土著微生物按好嫌气性分有好气 菌、嫌气菌;按菌种分有酵母菌、曲霉菌、放线菌、乳酸菌、芽孢菌等。 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点采集不同的菌种。采集到的原始菌种应放 在室内阴凉、干燥处保存。 土著菌采集方法 : 1、采集地方:可以在当地山上落叶聚集较多的山谷、树林中采集。 2、具体办法:把做的稍微有一点硬的大米饭(1kg15kg),装入用干净 杉木板做的小木箱(25cm20cm10cm)约三分之一,大米饭上面盖上宣纸,封 好口,将其埋在当地山上落叶聚集较多的山谷树林中。为防止野生动物糟蹋, 木箱最好罩上铁丝网。夏季经三五天,春秋经六七天,周边的土著微生物 潜入到米饭中,在米饭上形成白色菌落(放置时间稍长时会形成各种颜色菌落, 虽然也能利用,但最好还是用白色菌落)。 3、扩陪方法:土著菌采集成功后掺入原材料量 1/3 左右的红糖,将其混合 均匀(数量按坛子容量的三分之一),把变的稀软状态的米饭装入坛子里,盖上 宣纸,用线绳系好口,放置在温度 18左右地方。大约放置 7 天左右,就会变 成浓稠液体状态,饭粒多少会有些残留,但不碍事。简单过滤后就是土着微生 物菌种原液。 用的时候直接稀释后和 EM 菌种原液一起使用! 以下步骤适用于菌种生产单位实验室!普通用户可以不做! 4、提纯复壮: 有条件的可以在实验室进行 一般情况下,采来的样品可以直接进行分离,但是如果样品中我们所需要 的菌类含量并不很多,而另一些微生物却大量存在。此时,为了容易分离到所 需要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即设法增加所要菌种 的数量,以增加分离的几率。可以通过选择性的配制培养基(如营养成分、添 加抑制剂等),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培养基酸碱度等)来控制。 具体方法是根据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特点,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 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 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对 G 一菌有选择的培养基(如结晶紫营 养培养基、红紫胆汁琼脂、煌绿胆汁琼脂等)通常含有 5%10%的天然提取物。 在分离细菌时,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一般为 50gm1 的抗真菌剂(如放线菌酮和 制霉素),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在分离放线菌时,通常于培养基中加入 15m1 天然浸出汁(植物、岩石、有机混合腐质等的浸出汁) 作为最初分离的促进因 子,由此可以分离出更多不同类型的放线菌类型;放线菌还可以十分有效地利 用低浓度的底物和复杂底物(如几丁质),因此,大多数放线菌的分离培养是在 贫脊或复杂底物的琼脂平板上进行的,而不是在含丰富营养的生长培养基上分 离的;在放线菌分离琼脂中通常加入抗真菌剂制霉菌素或放线菌酮,以抑制真 菌的繁殖;此外,为了对某些特殊种类的放线菌进行富集和分离,可选择性地 添加一些抗生素(如新生霉素)。在分离真菌时,利用低碳氮比的培养基可使 真菌生长菌落分散,利于计数、分离和签定;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抗生 素如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即可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 及其菌落形成;抑制细菌的另外一些方法有:在使用平皿之前,将平皿先干燥 34 天;降低培养基的 pH 值或在无法降低 pH 时,加入 1:30000 玫瑰红。这样 有利于下阶段的纯种分离。 通过增殖培养,样品中的微生物还是处于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 纯化。在这一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而且要控制得 细一点,好一点。同时必须进行纯种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稀释分离法、划 线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的基本方法是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然后 将稀释液涂布于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待长出独立的单个菌落,进行挑选分 离。划线分离法要首先倒培养基平板,然后用接种针(接种环)挑取样品,在 平板上划线。划线方法可用分步划线法或一次划线法,无论用哪种方法,基本 原则是确保培养出单个菌落。组织分离法主要用于食用菌菌种或某些植物病原 菌的分离。分离时,首先用 10%漂白粉或 0.1%升汞液对植物或器官组织进行表 面消毒,用无菌水洗涤数次后,移植到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于适宜温度培养 数天后,可见微生物向组织块周围扩展生长。经菌落特征和细胞特征观察确认 后,即可由菌落边缘挑取部分菌种进行移接斜面培养。 对于有些微生物如毛霉、根霉等在分离时,由于其菌丝的蔓延性,极易生 长成片,很难挑取单菌落。常在培养基中添加 0.1%的去氧胆酸钠或在察氏培养 基中添加 0.1%的山梨糖及 0.01%的蔗糖,利于单菌落的分离。 经过分离培养,在平板上出现很多单个菌落,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选出所 需菌落,然后取菌落的一半进行菌种鉴定,对于符合目的菌特性的菌落,可将 之转移到试管斜面纯培养。这种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纯种称为野生型菌株, 它只是筛选的第一步,所得菌种是否具有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能否作为生产菌 株,还必须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 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 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 菌种。如果此野生型菌株产量偏低,达不到工业生产的要求,可以留之作为菌 种选育的出发菌株。 活性好的土著菌可以用由人工培养、扩陪成纯度高的微生物菌群! 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养鸡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采集土 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使其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 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母种与锯木屑等辅料和活性剂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让 猪、鸡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猪、鸡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里的微 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不需进行人工处理,达到零排放。 “发酵床发酵床”养猪热下的冷思考养猪热下的冷思考(续采集山地土续采集山地土 著菌制作和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方法著菌制作和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方法) 微生物, 七天 用该微生物原液稀释拌料和对水喂猪,猪会得少很多病. 采集山地土著菌制作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 实验目的:采集山地土著微生物,并制作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 实验材料:木箱(24199) ,宣纸(用报纸代替) ,剩米饭 1-1.5kg,坛子一个。 实验方法:将米饭放入木箱,用宣纸盖好,用橡皮线或麻绳系好,将木箱深埋在含有白色 腐烂叶的土中, (如松树叶集落的地方) 。夏天经五日,春秋经七日。微生物潜入到米饭中。 得白色菌落。 将米饭带回取红糖按 1:1 比例拌匀后装坛,至容量的三分之二盖上宣纸。系绳保存在 七天后成液体状。 实验结果:米饭中出现白色菌落,放置时间超期限会出现各种颜色菌落。后制得土著菌原 液一号 采集水田土著菌微生物 实验目的:采集水田土著微生物,病制作土著微生物原液。 实验材料:木箱(24199) ,宣纸(用报纸代替) ,剩米饭,坛子一个 实验方法:秋天,在刚收割后的稻茬上有白色液体溢出。把装好米饭并盖宣纸的木箱倒扣 在稻茬上,这样稻茬穿透宣纸接触米饭,很容易采集到稻草菌。约 7 天后,木箱的米饭变 成粉红色稀泥状态,同(1)方法,米饭与红糖以 2:1 比例拌匀装坛子、盖宣纸、系绳。 5-7 后内容物变成原液(原原种) 。 实验结果:米饭变成粉红色稀泥。后制得土著菌原液二号 乳酸菌采集 实验目的:采集当地生长繁殖的乳酸菌。 实验材料:淘米水。宣纸。新鲜牛奶。 实验方法:1、将第一次淘米的泔水用玻璃坛子接好(深 10-15cm) ,盖上宣纸,系绳,放 置阴凉处(温度 20) 。7 天后乳酸菌进行繁殖,出现酸性气味。 2、将 1 的乳酸菌倒 入新鲜牛奶里(禁止使用加工奶粉) 。牛奶和乳酸菌的比例为 10:1,牛奶营养丰富,乳酸 菌立即繁殖,5-6 天后,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漂到液面,液面以下是黄褐色“乳酸菌“血清。 上面漂浮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可用在制作土著微生物发酵肥时使用。 实验结果:得到土著乳酸菌。 实验一 采集山地土著菌制作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 实验目的:采集山地土著微生物,并制作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 实验材料:木箱(24199),宣纸(用报纸代替),剩米饭 1-1.5kg,坛子 一个。 实验方法:将米饭放入木箱,用宣纸盖好,用橡皮线或麻绳系好,将木箱深埋 在含有白色腐烂叶的土中,(如松树叶集落的地方)。夏天经五日,春秋经七 日。微生物潜入到米饭中。得白色菌落。 将米饭带回取红糖按 1:1 比例拌匀后装坛,至容量的三分之二盖上宣纸。系绳 保存在七天后成液体状。 实验结果:米饭中出现白色菌落,放置时间超期限会出现各种颜色菌落。后制 得土著菌原液二号 实验二 采集水田土著菌微生物 实验目的:采集水田土著微生物,病制作土著微生物原液。 实验材料:木箱(24199),宣纸(用报纸代替),剩米饭 ,坛子一个 实验方法:秋天,在刚收割后的稻茬上有白色液体溢出。把装好米饭并盖宣纸 的木箱倒扣在稻茬上,这样稻茬穿透宣纸接触米饭,很容易采集到稻草菌。约 7 天后,木箱的米饭变成粉红色稀泥状态,同(1)方法,米饭与红糖以 2:1 比例拌匀装坛子、盖宣纸、系绳。5-7 后内容物变成原液(原原种)。 实验结果:米饭变成粉红色稀泥。后制得土著菌原液二号 实验三 乳酸菌采集 实验目的:采集当地生长繁殖的乳酸菌。 实验材料:淘米水。宣纸。新鲜牛奶。 实验方法:1、将第一次淘米的泔水用玻璃坛子接好(深 10-15cm),盖上宣纸, 系绳,放置阴凉处(温度 20)。7 天后乳酸菌进行繁殖,出现酸性气味。 2、将 1 的乳酸菌倒入新鲜牛奶里(禁止使用加工奶粉)。牛奶和乳酸菌的 比例为 10:1,牛奶营养丰富,乳酸菌立即繁殖,5-6 天后,淀粉、蛋白质、脂 肪等漂到液面,液面以下是黄褐色“乳酸菌“血清。上面漂浮的淀粉、蛋白质、 脂肪等可用在制作土著微生物发酵肥时使用。 实验结果:得到土著乳酸菌。 实验四 天惠绿汁的制作 实验原理:植物是由汁液和叶绿素、纤维素组成。天惠绿汁就是抽出其中汁液 和叶绿素。每平方厘米植物叶片含 10-15 万个微生物,所以,天惠绿汁含有丰 富的乳酸菌、酵母菌,是一种植物酵素,它的自然精气给植物和动物提供巨大 的营养和活力。 实验材料:应选择耐寒性较强的植物,初春生长的植物最好,如蒿子、野芹菜、 大麦等。其次是生长点生长较快的植物,此处植物生长素生长较快、精气旺盛, 如地瓜侧芽、黄瓜侧芽、西瓜侧芽、辣椒侧芽和叶等。坛子一个 实验方法,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摘嫩叶,嫩枝。用红糖拌匀(比例:材料与红 糖 2:1)装入坛中,撒红糖盖顶,压石块。用宣纸封口。过一天,材料体积缩 小到容器体积的三分之二,取出石块。用宣纸封口。在下。七日后完熟。 实验结果:材料的纤维漂浮,颜色由绿变黄绿,味道香甜。 将得到的液体用冰箱保存,也可加等量的红糖保存。 实验五 生鱼氨基酸的制作 实验目的:制作生鱼氨基酸 实验材料:选与青鱼一样,背部发青的鱼较好,其它鱼类、动物内脏也可以。 实验方法:鱼头、骨头、内脏等残渣与等量红糖混拌,2-3 天后,开始形成液 体,10 天左右可完熟,提取液体使用(滤渣作发酵肥时使用)。生鱼氨基酸含 氮素量较多,在植物营养生长时期使用有奇效,又是发酵堆肥不可缺少的材料。 同时又是水田、旱田的氮素肥料和家畜饲料的蛋白质营养剂。 实验六 原种制作 实验目的:制作菌种, 实验材料: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水田土著菌微生物,乳酸菌,生鱼氨基酸, 米糠,天惠绿汁 实验方法:把采集的山地水田土著微生物原液稀释 500 倍与麦麸或米糠混拌, 再加入 500 倍的天惠绿汁、生鱼氨基酸、乳酸菌等,调整水分达 65-70%。装在 能通气的口袋或水果筐中或堆积在地面上,厚度 30cm 左右为宜,在室温 18 时发酵 2-3 天后,就可以看到米糠上形成的白色菌丝,此时堆积物内温度可达 到 50左右,应每天翻 1-2 次,如此经过 5-7 天,形成疏松白色的土著微生物 原种土著微生物号。 保管方法:在保管温度要求在 115,通风良好,避开阳光直射的地方 保管。 其余做法与生态养鸡介绍的相同:菌种用原种,激活液使用土著 菌液。 土著菌的采集制作方法。实验一 采集山地土著菌制作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实验目的:采集山地土著 微生物,并制作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实验目的:采集水田土著微生物,病制作土著微生物原液。实验材 料: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水田土著菌微生物,乳酸菌,生鱼氨基酸,米糠,天惠绿汁。实验方法:把采 集的山地水田土著微生物原液稀释 500 倍与麦麸或米糠混拌,再加入 500 倍的天惠绿汁、生鱼氨基酸、乳 酸菌等,调整水分达 65-70%。 实验一 采集山地土著菌制作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 实验目的:采集山地土著微生物,并制作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 实验材料:木箱(24199),宣纸(用报纸代替),剩米饭 1-1.5kg,坛子 一个。 实验方法:将米饭放入木箱,用宣纸盖好,用橡皮线或麻绳系好,将木箱深埋 在含有白色腐烂叶的土中,(如松树叶集落的地方)。夏天经五日,春秋经七 日。微生物潜入到米饭中。得白色菌落。 将米饭带回取红糖按 1:1 比例拌匀后装坛,至容量的三分之二盖上宣纸。系绳 保存在七天后成液体状。 实验结果:米饭中出现白色菌落,放置时间超期限会出现各种颜色菌落。后制 得土著菌原液二号 实验二 采集水田土著菌微生物 实验目的:采集水田土著微生物,病制作土著微生物原液。 实验材料:木箱(24199),宣纸(用报纸代替),剩米饭 ,坛子一个 实验方法:秋天,在刚收割后的稻茬上有白色液体溢出。把装好米饭并盖宣纸 的木箱倒扣在稻茬上,这样稻茬穿透宣纸接触米饭,很容易采集到稻草菌。约 7 天后,木箱的米饭变成粉红色稀泥状态,同(1)方法,米饭与红糖以 2:1 比例拌匀装坛子、盖宣纸、系绳。5-7 后内容物变成原液(原原种)。 实验结果:米饭变成粉红色稀泥。后制得土著菌原液二号 实验三 乳酸菌采集 实验目的:采集当地生长繁殖的乳酸菌。 实验材料:淘米水。宣纸。新鲜牛奶。 实验方法:1、将第一次淘米的泔水用玻璃坛子接好(深 10-15cm),盖上宣纸, 系绳,放置阴凉处(温度 20)。7 天后乳酸菌进行繁殖,出现酸性气味。 2、将 1 的乳酸菌倒入新鲜牛奶里(禁止使用加工奶粉)。牛奶和乳酸菌的 比例为 10:1,牛奶营养丰富,乳酸菌立即繁殖,5-6 天后,淀粉、蛋白质、脂 肪等漂到液面,液面以下是黄褐色“乳酸菌“血清。上面漂浮的淀粉、蛋白质、 脂肪等可用在制作土著微生物发酵肥时使用。 实验结果:得到土著乳酸菌。 实验四 天惠绿汁的制作 实验原理:植物是由汁液和叶绿素、纤维素组成。天惠绿汁就是抽出其中汁液 和叶绿素。每平方厘米植物叶片含 10-15 万个微生物,所以,天惠绿汁含有丰 富的乳酸菌、酵母菌,是一种植物酵素,它的自然精气给植物和动物提供巨大 的营养和活力。 实验材料:应选择耐寒性较强的植物,初春生长的植物最好,如蒿子、野芹菜、 大麦等。其次是生长点生长较快的植物,此处植物生长素生长较快、精气旺盛, 如地瓜侧芽、黄瓜侧芽、西瓜侧芽、辣椒侧芽和叶等。坛子一个 实验方法,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摘嫩叶,嫩枝。用红糖拌匀(比例:材料与红 糖 2:1)装入坛中,撒红糖盖顶,压石块。用宣纸封口。过一天,材料体积缩 小到容器体积的三分之二,取出石块。用宣纸封口。在下。七日后完熟。 实验结果:材料的纤维漂浮,颜色由绿变黄绿,味道香甜。 将得到的液体用冰箱保存,也可加等量的红糖保存。 实验五 生鱼氨基酸的制作 实验目的:制作生鱼氨基酸 实验材料:选与青鱼一样,背部发青的鱼较好,其它鱼类、动物内脏也可以。 实验方法:鱼头、骨头、内脏等残渣与等量红糖混拌,2-3 天后,开始形成液 体,10 天左右可完熟,提取液体使用(滤渣作发酵肥时使用)。生鱼氨基酸含 氮素量较多,在植物营养生长时期使用有奇效,又是发酵堆肥不可缺少的材料。 同时又是水田、旱田的氮素肥料和家畜饲料的蛋白质营养剂。 实验六 原种制作 实验目的:制作菌种, 实验材料: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水田土著菌微生物,乳酸菌,生鱼氨基酸, 米糠,天惠绿汁 实验方法:把采集的山地水田土著微生物原液稀释 500 倍与麦麸或米糠混拌, 再加入 500 倍的天惠绿汁、生鱼氨基酸、乳酸菌等,调整水分达 65-70%。装在 能通气的口袋或水果筐中或堆积在地面上,厚度 30cm 左右为宜,在室温 18 时发酵 2-3 天后,就可以看到米糠上形成的白色菌丝,此时堆积物内温度可达 到 50左右,应每天翻 1-2 次,如此经过 5-7 天,形成疏松白色的土著微生物 原种土著微生物号。 保管方法:在保管温度要求在 115,通风良好,避开阳光直射的地方 保管。 其余做法与生态养鸡介绍的相同:菌种用原种,激活液使用土著 菌液。 土著菌的采集制作方法。实验一 采集山地土著菌制作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实验目的:采集山地土著 微生物,并制作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实验目的:采集水田土著微生物,病制作土著微生物原液。实验材 料: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水田土著菌微生物,乳酸菌,生鱼氨基酸,米糠,天惠绿汁。实验方法:把采 集的山地水田土著微生物原液稀释 500 倍与麦麸或米糠混拌,再加入 500 倍的天惠绿汁、生鱼氨基酸、乳 酸菌等,调整水分达 65-70%。 实验一 采集山地土著菌制作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 实验目的:采集山地土著微生物,并制作山地土著微生物原液。 实验材料:木箱(24199),宣纸(用报纸代替),剩米饭 1-1.5kg,坛子 一个。 实验方法:将米饭放入木箱,用宣纸盖好,用橡皮线或麻绳系好,将木箱深埋 在含有白色腐烂叶的土中,(如松树叶集落的地方)。夏天经五日,春秋经七 日。微生物潜入到米饭中。得白色菌落。 将米饭带回取红糖按 1:1 比例拌匀后装坛,至容量的三分之二盖上宣纸。系绳 保存在七天后成液体状。 实验结果:米饭中出现白色菌落,放置时间超期限会出现各种颜色菌落。后制 得土著菌原液二号 实验二 采集水田土著菌微生物 实验目的:采集水田土著微生物,病制作土著微生物原液。 实验材料:木箱(24199),宣纸(用报纸代替),剩米饭 ,坛子一个 实验方法:秋天,在刚收割后的稻茬上有白色液体溢出。把装好米饭并盖宣纸 的木箱倒扣在稻茬上,这样稻茬穿透宣纸接触米饭,很容易采集到稻草菌。约 7 天后,木箱的米饭变成粉红色稀泥状态,同(1)方法,米饭与红糖以 2:1 比例拌匀装坛子、盖宣纸、系绳。5-7 后内容物变成原液(原原种)。 实验结果:米饭变成粉红色稀泥。后制得土著菌原液二号 实验三 乳酸菌采集 实验目的:采集当地生长繁殖的乳酸菌。 实验材料:淘米水。宣纸。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