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名词解释 1沉积环境:指沉积作用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河流环境、湖泊环境、沼泽环境、宾海 环境、浅海环境等,它们具有特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过程,对沉积物产生特 定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环境的沉积相。 2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连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合。 3. 相变: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在空间上(横向)和时间上(纵向)的变化 称为相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也把岩性的空间变化叫做相变。 4.相律: 5.相分析: 6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律,又称地层叠复律,于 1669 年由 N.Steno 提出,在未受强强 裂构造变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叠复其上,即上覆地层比下伏地 层新。 7.层理构造:沉积岩内部由于成分、颜色、粒度及排列方式的不同显示出纹层状 的构造,根据形态和成因主要可分为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均匀(块状)层理、 递变层理。 8.板状交错层理:是一种沉积岩的沉积构造, 由直脊型波痕迁移形成的沉积 岩内部层理构造,上,下层面 9.垂向加积作用:在水流运动能量较低或静水条件下,主要是悬移物质从水体中垂直向下 沉降,沉积学上把这这种沉积作用称为垂向加积。 10.海侵超覆: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线向陆地方向迁移,时代较新的地层或 沉积岩层其分布范围超越了时代较老的地层或沉积岩层,直接覆盖在古侵蚀面上。 11.笔石页岩相:以黑色页岩及硅质页岩为主,含丰富的笔石等浮游生物化石,而不含或少 见底栖生物化石。代表水深、滞流的非补偿海环境。 12.标准化石:是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利 用这些化石既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年代对比。 13.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属性和特征,可以进行不同的地层划分,因此地层划分具有多重 性。 14.年代地层单位: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或地质时代)作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年代地 层单位与统一的地质年表中的年代单位是相互对应的,可分为宇,界、系、统、阶,时带, 分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对应。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强调等时性。 15.沉积旋回;用常常具有旋回性的特征,在含煤沉积中尤为显著。当地层中的沉积物自下 而上出现由粗变细,又由细变粗的反映一次海进,接着又发生海退的完整过程时,把它称 为一个沉积旋回。划分沉积旋回以海进为起点,沉积旋回是沉积作用周期性或韵律性的反 映,有不同级别之分,大的旋回可以包括数个小旋回。 16.沉积组合:又称沉积建造,它反映的是沉积作用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沉积组合是在一 定的地史发展阶段(构造演化) ,其沉积过程能够反映主要构造环境的,在成因上相互关联 的沉积相的共生综合体。 17.复理石:又称复理石沉积,复理石建造,是指形成于大陆边缘(陆间区) ,大陆钭坡坡 麓(深海、半深海) ,由浊积岩或等深积岩,深海,半深海泥岩,有规律的或韵律性的交互 组成的巨厚地层。 18 .磨拉石:又称磨拉石建造,板块碰撞(陆陆碰撞或陆洋碰撞)大陆边缘褶皱隆升,在 山间盆地或山麓前缘形成的巨厚的砂,砾岩占优势的陆相沉积。岩石成熟度差(分选,磨 圆岩差,矿物成分复杂) ,相变急剧,是一种快速堆积。 19.补偿与非补偿:盆地基盘沉降速度=沉积速率的情况下,称为补偿,这时水体深度保持 不变,岩性、岩相保持稳定,沉积厚度=沉降幅度。非补偿 指盆地基盘沉降速率大于沉积 物堆积速率,这时盆地水体加深。 20.角度不整合:是一种地层的接触关系,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且两套地层以一定的角度相交。表明下伏地层形成后曾发生构造变动及剥蚀作用,不但出 现沉积间断,而且使下伏地层产状也发生变化,产生倾斜或褶皱。因此当侵蚀面再度接受 沉积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无论在产状上或构造特征上都有明显差异。 22.被动大陆边缘:板块理论划分的构造单元之一,又称稳定大陆边缘或大西洋型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是地壳从洋壳向陆壳过渡的过渡壳。被动大陆边缘与活动大陆边缘相比较仅 见大陆斜坡,未见火山岛弧和海沟的存在,也未出现洋壳俯冲和消减现象。这里的作用主 要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系呈透镜状体,朝大陆和大洋方向尖灭,在陆坡、陆隆部位 最厚,宽以一、二十公里至数百公里。 23.混杂堆积:指某一地层单元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外来岩块,其成分、时代、成因截然不 同,相距遥远的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混杂地堆积在一起的一大套堆积体。根据板块理 论的解释为两大板块俯冲或碰撞时,在接触带上,从俯冲板板刮剥下来及从上冲板块破碎 滑塌的各种岩块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 24.地台区:槽台论者认为地台区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强烈褶皱的结晶基底,由较老的 (8-6 亿年以前)复杂的变质岩系组成,其上为厚度较薄,未经变质,岩性岩相比较稳定, 构造变动较弱的沉积盖层组成。 25.地槽区: 26.组与阶: “组”是岩石地层单位。组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它可以由 一种单一的岩性组成,也可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性互层、夹层或有规律的交替组合而 成。现代地层学中强调了组的基本层序,表明对于两种以上岩性组成的地层单位提出了更 高、更客观的要求,组的上、下界必须是清楚的,它们可以是不整合的,也可以是岩性、 岩相突变的界面。组的内部不能有不整合界面,组的厚度必须在 1:5 万的地质图上能反映 出来,它的分布范围在 1:5 万地质图上能够表达,否则不宜建组,组以地名命名。 阶是 区域性年代地层单位,指在一个“期”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它比统低一级,比“亚阶” 或时带高一级。阶的界面必须是等时的。组与阶的界线可以是相同的,但更多的前者是穿 越后者的,我国的阶大多数是在组的基础上,经区域性生物地层研究之后建立起来的,因 此常常一名两用,如长兴组和长兴阶,但是它们的含义是不一样的,长兴组与大隆组常为 压盖或相变关系,但长兴阶有时就包含了两个组在内。 27.T-P-N 动物群与 E-E-L 动物群 T、P、N 动物群:是早白垩世湖生生物组合中的双壳类动物 群,以类三角蚌(Trigonioides)一褶珠蚌(Plicatounio)一日本蚌(Nippononaia)为代表, 简称 T-P-N 动物群。E-E-C 属东亚地区晚侏罗世的热河动物群最著名的代表,东方叶支介 (Eosestheria)一类蜉游(Ephemeropsis)一狼鳍鱼(Lycoptera)动物群的简称。 28 冈瓦纳古陆:指古生代初或更早至中生代早期(联合古陆解体之前)存在于南半球统一 的大陆,它包括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巴次大陆,澳大利亚、南美和南极大陆。因具有相 同的“古羊齿植物群”而得名。冈瓦纳植物群与欧美区植物群相对 1、超覆 由于地壳下 降或沉积盆地扩展,时代较新的地层或沉积岩层其分布范围超越了时代较老的地层或沉积 岩层,直接覆盖在古侵蚀面上。 29.南丹型:是华南泥盆系中、上统台内裂陷槽深水、滞流,贫氧沉积的代表,空间上呈北 北东或北西向的带状分布,明显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由黑色泥岩,泥灰岩、硅质岩组成, 含菊石、竹节石及无眼三叶虫等化石。 30 .象州型:在可观察的露头上基本上是等厚的,内部纹层与其相交切。 是华南泥盆系一 种近岸,富氧环境下的浅海台地沉积类型。分布广泛,以广西中部象州,二塘、横县六景, 郁江沿岸中泥盆统和湖南中部上泥盆统为代表。岩性以泥岩,泥灰岩,灰岩,白云岩及砂 泥质岩为主,化石丰富,多为底栖固着类型,如层孔虫,珊瑚、腕足类,苔藓虫,海百合 等,伴生有鹦鹉螺,腹足类,介形虫,竹节石等 二 问答题 1.海陆过渡相沉积主要类型是什么? 海陆过渡相的典型代表是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地处河流入海口,形成尖头向陆的大型 锥状沉积体。三角洲水动力条件复杂,既受河流作用的影响,又受海盆波浪,潮汐,岸流 作用的影响,因受控因素的差别可以形成形态各异的三角洲相沉积体。以河流作用为主的 河控三角洲,形成岛足状或朵状三角洲,以波浪为主的浪控三角洲,形成向海凸出的弧状 堆积体;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潮控三角洲,其特征是形成喇叭状的分流河口,与退潮流大致 平行的,呈放射状分布的指状潮沙脊。三角洲自陆向海分为三个带: 三角洲平原带,为 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由分流河道和洪水泛滥作用的沉积物组成,主要有湖泊,沼泽等 亚相,分流河道与河流沉积相似,是一个向上变细的层序,底部由含砾砂岩组成,与下伏 岩层冲刷接触,向上为具槽状交错层理的砂岩,规模(厚度)向上变小,顶部为小流水波 痕交错层理的粉砂岩,再往上为湖沼沉积的细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三角洲平 原 70%以上被沼泽覆盖,是成煤环境。 三角洲前缘为潮下浪基面以上的三角洲水下部分, 由下而上沉积物颗粒变粗,沉积层理规模(厚度)变大,具有典型的契状交错层理,可以 含有陆,海两种类型的生物化石,由河口坝、远砂坝、分流间湾等亚相组成。 前三角洲 位于三角洲前缘前方浪基面以下,属加厚的海底沉积,以悬浮沉积为主,粉砂质与泥质互 层,前者是河流洪泛期带来的沉积物。前三角洲沉积物颜色较深,富含有机质及生物化石。 是重要的生油岩。 2.简述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 1)根据地层的属性和特征,可以进行不同的地层划分,因此地层划分具有多重性,这 里简单介绍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A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依据 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石学特征进行划分的,包 括组成地层的岩石的颜色,矿物组分,结构构造,组构。化石含量及保存特征,它们可以 是均一的,也可以是非均一的。非均一的特别要强调是互层的,夹层的,有序的或无序的, 单一的或复合的等地层结构上的特征。岩石地层单位强调岩石特征的一致性,它可以是等 时的也可以是穿时的,更多的情况下是穿时的。 B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依据 是以所含的古生物化石特征的一致性作为依据而划分的 地层单位。它的依据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根据化石的所有种类,或只根据某一特殊种类的 化石;有的根据作为某一地层间隔特征的所有化石单位组合或仅根据所选定的化石分类单 位;有的根据某一特殊的化石自然共生组合;有的根据一个化石分类单位,或更多的化石 单位延伸范围;有的根据化石的形态特征;有的根据化石所显示的习性和方式;有的根据 生物进化发展阶段等等,一个生物地层单位的建立一定要说明其依据。基本的生物地层单 位叫做生物地层带或简称生物带,生物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不同,有时两者界线一致, 有时前者穿越后者。生物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不同,有的两者界线一致,有时两者相 互穿越。C年代地层单位划分 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属性(地质年代)作为依据划分的地 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与统一地质年代表中的年代单位互相对应,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界 线应为等时面。 3.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 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划分,对比,建立起不同等级的地层系统, 岩石地层单位以组为基本单位。按级别可分为群,组、段、层。组的构成强调基本层序。 年代地层单位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或地质时代)作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 位与统一的地质年表中的年代单位是相互对应的,可分为宇,界、系、统、阶,时带,分 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对应。 岩石地层单位虽然也有先后顺序之 分,但它的划分与对比不受等时面的限制,与时间地层单位也没有相互对应的关系,岩石 地层单位可以穿越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即可以穿时的)而年代地层单位则不受岩石特征 的限制,从理论上讲,它是严格等时的。两种地层单位的界线局部可以是一致的,但大多 数情况下是相互穿越的。 4.试述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 1)物理标志 物理标志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介质的性质(水、风、冰川、泥石流、重 力流)及其动力条件,主要以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反映出来。a沉积物(岩)的结构,包 括粒度、分选性、磨圆度、球度、支撑类型 b沉积物(岩)的构造,包括层面构造和底 面构造,如波痕、冲刷痕、流痕、重荷模、冲刷摸 、刻压痕、层理构造(随流体动力能量、 速率变化有水平层理、小波痕交错层位,大波痕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反丘交错层理)反 映快速堆积的块状构造,递变层理以及浪成波痕交交错层理,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层理 潮汐层理、爬升层理、变形层理等等。 c沉积岩的组构主要指沉积物中两轴延长的 颗粒或生物遗体化石的定向排列,砾石的叠瓦状排列等等。 除层理构造之外,还有泄水 构造、渗虑构造、暴露构造等等。 2)生物标志 生物标志包括两个方面:生物遗体化石和生物遗迹化石。两者都能反映 沉积环境,如生物遗体化石种类,反映盐度,水深(浮游、底栖)水动力条件(原地、异 地、保存好坏)等等,遗迹化石对水深和环境更为敏感。 3)化学标志 沉积物的原生颜色、自生矿物、矿物成熟度、稀有元素含量、同位素等, 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盐度、气候(干、湿)气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不能孤立地看待上述环境识别标志,在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时特别要注意各种标志的综合 分析,尤其它们自下而上的变化,总结垂向层序(沉积序列)单一的标志对于沉积环境都 具有多解性,而沉积序列是唯一解的。 5.古板块的恢复方法 恢复古板块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地质学方法:寻找不同板块拼合碰撞标志地缝合带。地缝合带往往发育深大 断裂,两侧地块的发展演化史往往有重大差异,沿缝合带断续分布蛇绿岩套,代表消减的 洋壳残留,并常见有混杂堆积等海沟俯冲带的典型产物。此外沉积组合类型,地层序列, 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分区,古气候等可帮助我们识别两个相互分离的独立板块。火山岩组 合也受到不同构造环境的控制,如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都具有一定的地球化 学特征,仅见于洋壳海域,钙碱型安山岩喷发是火山岛弧或安底斯火山弧活动带的典型产 物,在稳定大陆板块内部可出现大面积的溢流玄武岩喷发,而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谷中, 往往出现流纹岩与玄武岩共生的双峰模式,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火山岩不同。活动大陆边 缘自海沟向大陆方向可以看到不同岩浆岩类型或同一岩类中,钾钠元素含量有规律增加或 减少的变化。 (2)古地磁学方法 根据岩石内古地磁的测定,并通过退磁措施,消除以后地壳运动 对原有剩余磁性的叠加影响,测定当时地磁方向的磁偏角(D)的磁倾角(I)等剩余磁性, 恢复岩石形成时的磁化方向,运用公式,tanI=tan 求出古纬度() ,这是确定古板块 的古纬度和方位的唯一定量资料来源。 (3)生物古地理方法 生物古地理指生物相和生物区系两个概念,生物区系主要指因 温度控制和地理隔离两大因素长期形成的生物分类和演化体系上的重要区别,温度控制对 陆生生物来说主要受气候分带制约(包括纬度和地形高差形成的气候分带)海生生物主要 受与纬度有关的海水温度控制(局部受地形,海流影响纬度偏高) 。地理隔离对陆生生物来 说主要受海洋阻隔,对海生生物来说既有大陆,地峡的阻隔因素,也有洋盆的深海阻隔因 素,后者对底栖生物分布有明显影响。地史时期大陆,海洋分布及其古纬度位置,由于板 块运动的不断变化,必然在生物区系性质上有所反影。两个完全不同的生物区系,相邻近 在咫尺,说明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板块。 6 .历史大地构造的分析方法 地壳运动不仅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差异,在同一地区的不同阶段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地壳最本质的差别是陆壳,洋壳和过渡壳的差别,其次是稳定与活动的差别,任何一个地 区通常都经历以洋壳过渡壳陆壳的转化过程,陆壳又会发生破裂或“活化” ,这些大地 构造过程都可以通过地层的物质记录进行恢复,我们把这种通过地层的物质记录进行大地 构造分析的方法称为“历史大地构造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沉积物组分,结构,几何形态分析。 在成熟陆壳构造相对稳定区,经长期风化夷 平,地势平缓,风化、剥蚀、搬运得于充分进行,不稳定矿物大部已分解,破坏,遗留的 稳定矿物,分选,磨圆,球度都较好,成熟度高,以石英砂,粘土矿物为主。相反在构造 活动区地势高差悬殊,地震,滑坡频繁,在高原山区山间盆地,山麓地带,碎屑产物急剧 堆积,搬运距离近,来不及改造,颗粒矿物成分复杂,粒度大小混杂,磨圆度,球度差, 成熟度低。同样,在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火山弧相邻的深水海域,急剧堆积大量棱角 状的火山碎屑和岩屑,在大陆斜坡坡麓出现包括浊流在内的一套重力流沉积。在被动大陆 边缘,稳定陆棚外侧的大陆斜坡带,则沉积一套来自陆棚上成熟度高的沉积物,在地震, 风暴触发下,以浊流形成通过海底峡谷再次堆积在斜坡坡麓的海底扇部位。这种沉积物以 矿物成熟度高和结构成熟度低为特征。几何形态呈扇状体或裙状体。 在大陆裂谷带初期 以矿物、结构成熟度低的沉积物快速堆积为主,并伴随有火山喷发。 2)沉积厚度分析法补偿与非补偿 沉积盆地基盘升降速度与沉积物充填速度有三 种情况: A基盘沉降速度=沉积物充填速度,这时,沉积物厚度等于盆地下降幅度,水 深和沉积环境(相)不变。 B基盘沉降速度沉积物充填速度,这时基盘沉降幅度等于 沉积物厚度加水体增加深度,水深增加,环境改变。 C基盘沉降速度沉积物充填速度,这时基盘沉降幅度等于沉积物厚度加水体增加深度,水深增加, 环境改变。 C基盘沉降速度沉积物充填速度,这时基盘沉降幅度等于沉积物厚度减水 体变浅的幅度。当沉积物将盆地填满时,岸线向盆地中心推进(海退) 。 盆地内部产生的 沉积物是永远不会把盆地填满的,陆源沉积物总是在盆地的某些部位快速充填,而在另一 些部位沉积速率很低,一个盆地的沉积速率,任何时候都不会全盆地相同的。 3)岩石组 合(包括沉积岩组合,岩浆火山岩组合,变质岩组合) 如蛇绿岩套、拉斑玄武岩、洋岛 玄武岩代表洋壳性质,被动大陆边缘以复理石为主,不含火山物质,而主动大陆边缘、大 陆斜坡,陆隆带则复理石沉积夹有较多的火山物质,在岛弧带为钙碱系列的安山岩组合。 而大陆裂谷往往出现流纹岩与玄武岩共生的双峰模式。而稳定大陆为溢流式的玄武岩。 陆内稳定类型的构造环境以内陆盆地河湖含(油气)煤碎屑沉积组合及近海盆地含煤碎 屑沉积组合。活动类型可以强烈上升的高峻山系的山麓山间粗碎屑(磨拉石)组合,巨大 的陆缘火山活动带火山喷发一碎屑组合。海洋以陆表海、陆棚海为代表的稳定构造环境的 滨浅海碎屑和碳酸盐岩沉积组合。 以非补偿的边缘海、火山岛弧海、大陆斜坡及深海沟 为代表的活动的构造环境,相应的有非补偿海炭质硅质岩组合,岛弧硬砂岩火山喷发组合, 深海、半深海砂泥质复理石组合。 洋壳以包括超基性岩小放射虫硅质岩的蛇绿岩套组合。 2 燕山运动及其地史意义 翁文灏于 1927 年以燕山为标准地区创名,目前认为燕山运 动为整个侏罗纪,白垩纪期间广泛发育于我国境内的重要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褶皱、 断裂变动、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及部分地区的变质作用,燕山运动是我国重要的变形期与 成岩成矿期,也是我国基本构造格架的形成期与改造期。燕山运动以后,兴安岭太行 山武陵山一线东侧岩浆活动较侏罗纪减弱,且向东迁移。白垩纪中、晚期出现松辽、 华北、江汉、苏北等大型盆地。而此线以西的大型盆地趋向萎缩。川滇地区更为明显。燕 山运动对整个环太平洋带都有重要影响。古太平洋板块与古亚洲大陆东缘和对美洲大陆西 缘的俯冲,形成环太平洋火圈(火山活动带) 。 5 三角洲相 三角洲相是指携带着大量砂泥质碎屑的河流进入海(或湖)盆,在河海 (湖)水动力共同作用下,在河口区形成的尖顶指向陆地的三角形的沉积体,三角洲因此得名。 三角洲相因受河流、波浪、潮汐及岸流影响程度的差别,形态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自陆向 海(湖)可分为三部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地史学试题(五)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0 分) 1、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指沉积作用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河流环境、湖泊环境、沼 泽环境、宾海环境、浅海环境等,它们具有特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过程,对 沉积物产生特定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环境的沉积相。 2、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是一种地层的接触关系,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之间有明 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以一定的角度相交。表明下伏地层形成后曾发生构造变动及剥 蚀作用,不但出现沉积间断,而且使下伏地层产状也发生变化,产生倾斜或褶皱。因此当 侵蚀面再度接受沉积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无论在产状上或构造特征上都有明显差异。 3、被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板块理论划分的构造单元之一,又称稳定大陆边缘 或大西洋型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是地壳从洋壳向陆壳过渡的过渡壳。被动大陆边缘与 活动大陆边缘相比较仅见大陆斜坡,未见火山岛弧和海沟的存在,也未出现洋壳俯冲和消 减现象。这里的作用主要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系呈透镜状体,朝大陆和大洋方向尖 灭,在陆坡、陆隆部位最厚,宽以一、二十公里至数百公里。混杂堆积 混杂堆积 指某 一地层单元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外来岩块,其成分、时代、成因截然不同,相距遥远的岩 浆岩、变质岩、沉积岩混杂地堆积在一起的一大套堆积体。根据板块理论的解释为两大板 块俯冲或碰撞时,在接触带上,从俯冲板板刮剥下来及从上冲板块破碎滑塌的各种岩块杂 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 5、象州型 “象州型”是华南泥盆系一种近岸,富氧环境下的浅海台地沉积类型。分 布广泛,以广西中部象州,二塘、横县六景,郁江沿岸中泥盆统和湖南中部上泥盆统为代 表。岩性以泥岩,泥灰岩,灰岩,白云岩及砂泥质岩为主,化石丰富,多为底栖固着类型, 如层孔虫,珊瑚、腕足类,苔藓虫,海百合等,伴生有鹦鹉螺,腹足类,介形虫,竹节石 等。 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简述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 1根据地层的属性和特征,可以进行不同的地层划分,因此地层划分具有多重性,这 里简单介绍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A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依据 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石学特征进行划分的,包 括组成地层的岩石的颜色,矿物组分,结构构造,组构。化石含量及保存特征,它们可以 是均一的,也可以是非均一的。非均一的特别要强调是互层的,夹层的,有序的或无序的, 单一的或复合的等地层结构上的特征。岩石地层单位强调岩石特征的一致性,它可以是等 时的也可以是穿时的,更多的情况下是穿时的。 B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依据 是以所含的古生物化石特征的一致性作为依据而划分的 地层单位。它的依据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根据化石的所有种类,或只根据某一特殊种类的 化石;有的根据作为某一地层间隔特征的所有化石单位组合或仅根据所选定的化石分类单 位;有的根据某一特殊的化石自然共生组合;有的根据一个化石分类单位,或更多的化石 单位延伸范围;有的根据化石的形态特征;有的根据化石所显示的习性和方式;有的根据 生物进化发展阶段等等,一个生物地层单位的建立一定要说明其依据。基本的生物地层单 位叫做生物地层带或简称生物带,生物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不同,有时两者界线一致, 有时前者穿越后者。生物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不同,有的两者界线一致,有时两者相 互穿越。 C年代地层单位划分 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属性(地质年代)作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 位。年代地层单位与统一地质年代表中的年代单位互相对应,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界线应 为等时面。 简述古板块的识别标志恢复古板块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地质学方法:寻找不同板块拼合碰撞标志地缝合带。地缝合带往往发育深大断 裂,两侧地块的发展演化史往往有重大差异,沿缝合带断续分布蛇绿岩套,代表消减的洋 壳残留,并常见有混杂堆积等海沟俯冲带的典型产物。此外沉积组合类型,地层序列,古 地理,生物古地理分区,古气候等可帮助我们识别两个相互分离的独立板块。火山岩组合 也受到不同构造环境的控制,如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都具有一定的地球化学 特征,仅见于洋壳海域,钙碱型安山岩喷发是火山岛弧或安底斯火山弧活动带的典型产物, 在稳定大陆板块内部可出现大面积的溢流玄武岩喷发,而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谷中,往往 出现流纹岩与玄武岩共生的双峰模式,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火山岩不同。活动大陆边缘自 海沟向大陆方向可以看到不同岩浆岩类型或同一岩类中,钾钠元素含量有规律增加或减少 的变化。 2)古地磁学方法根据岩石内古地磁的测定,并通过退磁措施,消除以后地壳运动对原 有剩余磁性的叠加影响,测定当时地磁方向的磁偏角(D)的磁倾角(I)等剩余磁性,恢 复岩石形成时的磁化方向,运用公式,tanI=tan 求出古纬度() ,这是确定古板块的 古纬度和方位的唯一定量资料来源。 3)生物古地理方法 生物古地理指生物相和生物区系两个概念,生物区系主要指因温 度控制和地理隔离两大因素长期形成的生物分类和演化体系上的重要区别,温度控制对陆 生生物来说主要受气候分带制约(包括纬度和地形高差形成的气候分带)海生生物主要受 与纬度有关的海水温度控制(局部受地形,海流影响纬度偏高) 。地理隔离对陆生生物来说 主要受海洋阻隔,对海生生物来说既有大陆,地峡的阻隔因素,也有洋盆的深海阻隔因素, 后者对底栖生物分布有明显影响。地史时期大陆,海洋分布及其古纬度位置,由于板块运 动的不断变化,必然在生物区系性质上有所反影。两个完全不同的生物区系,相邻近在咫 尺,说明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板块。 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述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 1)物理标志物理标志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介质的性质(水、风、冰川、泥石流、重力 流)及其动力条件,主要以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反映出来。 a沉积物(岩)的结构,包 括粒度、分选性、磨圆度、球度、支撑类型 b沉积物(岩)的构造,包括层面构造和底 面构造,如波痕、冲刷痕、流痕、重荷模、冲刷摸 、刻压痕、层理构造(随流体动力能量、 速率变化有水平层理、小波痕交错层位,大波痕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反丘交错层理)反 映快速堆积的块状构造,递变层理以及浪成波痕交交错层理,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层理 潮汐层理、爬升层理、变形层理等等。 c沉积岩的组构主要指沉积物中两轴延长的 颗粒或生物遗体化石的定向排列,砾石的叠瓦状排列等等。 除层理构造之外,还有泄水 构造、渗虑构造、暴露构造等等。 2)生物标志 生物标志包括两个方面:生物遗体化石和生物遗迹化石。两者都能反映 沉积环境,如生物遗体化石种类,反映盐度,水深(浮游、底栖)水动力条件(原地、异 地、保存好坏)等等,遗迹化石对水深和环境更为敏感。3)化学标志 沉积物的原生颜色、 自生矿物、矿物成熟度、稀有元素含量、同位素等,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 盐度、气候(干、湿)气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孤立地看待上述环境识别标志,在 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时特别要注意各种标志的综合分析,尤其它们自下而上的变化,总结 垂向层序(沉积序列)单一的标志对于沉积环境都具有多解性,而沉积序列是唯一解的。 2、论述岩石地层单位系统 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石学特征进行划分的,包括群、组、段和层,其中“组” 是基本地层单位。 “组”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它可以由一种单一的岩性组成,也可以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性互层、夹层或有规律的交替组合而成。现代地层学中强调了组的 基本层序,表明对于两种以上岩性组成的地层单位提出了更高、更客观的要求,组的上、 下界必须是清楚的,它们可以是不整合的,也可以是岩性、岩相突变的界面。组的内部不 能有不整合界面,组的厚度必须在 1:5 万的地质图上能反映出来,它的分布范围在 1:5 万地质图上能够表达,否则不宜建组,组以地名命名。 “群”是比组高一级的地层单位,群内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组,或者由厚度巨大,内 部难于划分岩性相似的地层单独建群(不分组) 。群内的“组”必须是岩性变质程度相近, 成因相关的组组合而成。群的顶、底界一般为不整合面或岩性的突变面。群必要时可 划分为几个亚群;有共同特征的几个群也可合并为一个超群,群不是一个必须划分的地层 单位,群以地方名称命名。 “段”比“组”低一级,比“层”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岩 性构成“组”的再分,其上、下岩性差异必须是明显的或旋回性的地层,将不同的旋回划 分为段,段的命名较“自由” ,可以序数词命名,也可用岩性命名或地名命名,视使用者易 于掌握。 “层”是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通常用来表示组内一特殊的岩层、矿层,化石层 或作为标志层绘制在 1:5 万地质图上。 群、组、段、层,组是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是必须建立的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 的建立可以不管它的时代,但是地层单位一旦建立起来,就必须搞清它的时代,时限和空 间穿时性以及它与其上下岩石地层单位的时间顺序。 一、名词解释:(40 分) 1 补偿与非补偿 盆地基盘沉降速度=沉积速率的情况下,称为补偿,这时水体深度保持不 变,岩性、岩相保持稳定,沉积厚度=沉降幅度。非补偿 指盆地基盘沉降速率大于沉积物 堆积速率,这时盆地水体加深。 2 沉积组合与沉积相 沉积组合 又称沉积建造,它反映的是沉积作用所处的大地构造环 境。沉积组合是在一定的地史发展阶段(构造演化) ,其沉积过程能够反映主要构造环境的, 在成因上相互关联的沉积相的共生综合体。 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 因连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合。 3 组与阶 “组”是岩石地层单位。组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它可以由一 种单一的岩性组成,也可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性互层、夹层或有规律的交替组合而成。 现代地层学中强调了组的基本层序,表明对于两种以上岩性组成的地层单位提出了更高、 更客观的要求,组的上、下界必须是清楚的,它们可以是不整合的,也可以是岩性、岩相 突变的界面。组的内部不能有不整合界面,组的厚度必须在 1:5 万的地质图上能反映出来, 它的分布范围在 1:5 万地质图上能够表达,否则不宜建组,组以地名命名。 阶是区域性 年代地层单位,指在一个“期”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它比统低一级,比“亚阶”或时带 高一级。阶的界面必须是等时的。 组与阶的界线可以是相同的,但更多的前者是穿越后者 的,我国的阶大多数是在组的基础上,经区域性生物地层研究之后建立起来的,因此常常 一名两用,如长兴组和长兴阶,但是它们的含义是不一样的,长兴组与大隆组常为压盖或 相变关系,但长兴阶有时就包含了两个组在内。 4T-P-N 动物群与 E-E-L 动物群 T、P、N 动物群是早白垩世湖生生物组合中的双壳类动物 群,以类三角蚌(Trigonioides)一褶珠蚌(Plicatounio)一日本蚌(Nippononaia)为代表, 简称 T-P-N 动物群。E-E-C 属东亚地区晚侏罗世的热河动物群最著名的代表,东方叶支介 (Eosestheria)一类蜉游(Ephemeropsis)一狼鳍鱼(Lycoptera)动物群的简称。 地槽旋 回与构造旋回 槽台论者将地槽从开始形成坳陷,继之强烈沉降到地槽回返闭合,褶皱上 升形成山系的演化过程称为地槽旋回。构造旋回,又称造山旋回,大地构造旋回“槽台论” 把一段时间内,在其中原来的活动带通过前造山带、造山带和后造山带演变为稳定的造山 带(或称年青地台) ,称为构造旋回,法国地质学家(M.Bertrand)1886-1887 年,首先对 西欧、北美的不同褶皱区进行比较,根据地槽褶皱回返的几个集中时期划分为:休伦、加 里东、海西、阿尔卑斯等四个褶皱期,也就是四个构造旋回。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等只承 认地区性的旋回,认为迄今已经建议的世界性的旋回。都经不起认真的科学验证,所谓构 造旋回的世界一致性,是由于把一个地区的研究成果强加于全球之故。 二、中国东部泥盆纪地史特征。 (20 分) 加里东运动使华北从中奥陶世开始隆升,至泥盆纪依然处于古陆,遭受剥蚀夷平。华 南则为浅海域。加里东运动使扬子陆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形成了东南造山带,从此华南地区 成为统一的陆壳板块,除桂东南钦(州)防(城)地区残存海槽和滇东一带有陆相泥盆系 外,华南其它地区为遭剥蚀的古陆或山地。早泥盆世开始,发生海侵,华南地区逐渐被海 水淹没。成为南海北陆的局面。 桂中泥盆系剖面: 上述剖面位于广西横县六景和象州大乐一带,代表华南正常滨一浅海沉积。即象州型 沉积。 莲花山组与下伏中寒武统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代表早古生代广西(加里东)运动。 莲花山组以紫红色碎屑岩沉积为特色,向上粒度变细,见有槽状交错层理,含鱼类、双壳 类和介形类化石,并见腕足类 Linggula 等,反映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河一湖及滨海沉积,莲 花山组底部砾岩厚均 1 米,代表盆地初始沉降,海侵之前奏。 那高岭组以细碎屑岩夹灰岩为特征,内含珊瑚、腕足类化石,属正常浅海沉积,下部 碎屑岩代表海侵开始,中部石灰岩代表海侵扩大, (海进体系域)上部碎屑岩沉积代表海平 面相对稳定的高水位体系域,那高岭组为层序 I,反映一次明显的海平面升降。 郁江组总体上碎屑岩向上变少,粒度变细,反映海平面持续上升属海进体系域,四排 组以厚层台地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代表高水位体系域,上述两组属层序 II,同样反映一次 海平面升降。 总体上看早泥盆世华南板块发生初始沉降后,迎来两次海平的升降。 中 泥盆统应堂组泥质沉积趋于增多,以灰岩、泥质灰岩夹页岩,属滨海沉积的(TST) ;东岗 岭组下部为泥灰岩夹页岩向上变为巨厚层状生物屑灰岩(HST) ,与应堂组一起组成层序 III。 东岗岭组上部自下而上由薄层灰岩到灰岩夹硅质岩,代表新的一次海进,至凝缩段 (TST)上泥盆统谷闭组以厚层含生物灰岩为主,内含腕足、珊瑚及牙形类化石,属台地碳 酸盐岩沉积(HST) ,与东岗岭组上部组成层序 IV。 融县组下部为厚层块状生物和生物屑灰岩、藻灰岩、含腕足类和牙形刺化石(TST)上 部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HST)构成层序 V。以上五个层序均属二级超层序,并共同组成 一个二级超层序群,代表泥盆纪一次大型的二级海平的升降旋回。其间发生多次的生物大 规模集群绝灭事件,以 Em 事件,F-F 事件,D-C 事件尤为重要。F-F 是显生宙以来全球五大 生物集群绝灭事件之一。 加里东运动使东南加里东造山带隆升,扬子板块主体上升为陆。 泥盆纪初期除桂东南钦(州)防(域)地区残存海槽和滇东一带见有陆相泥盆系与志留系 连续过渡外,华南其余地区皆为遭受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从早泥盆世开始海侵从滇桂逐渐向外扩展,早泥盆世后期海侵达湘南一带,中晚泥盆 世海侵更为广泛,可达黔中、湘中、赣西一带。早泥盆世后期广西开始出现台地(象州型) 和台间海槽(南丹型)沉积分异,这种分异到晚泥盆世扩展到湘黔地区,川鄂地区中泥盆 世也开始海侵,晚泥盆世可能与南北海域相连。下扬子区以近海河一湖沉积为主,中夹海 相层可能与北侧海槽相连。 华南钦防一带,以暗色泥岩硅质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内含笔石、竹节石、菊石、介 形类、三叶虫等浮游生、属深水海槽环境。显然与华南板块古特提斯特相连。 三、任举中国地史中的二个成煤期并说其古地理环境(15 分) 石炭二叠纪是我国最早的成煤期,华南早世炭世晚期可采煤层,自滇东、黔西、 广西、湘、粤至赣南、浙西都有分布,属近海湖沼环境含煤沉积,华北晚石炭世太原组煤 层质量好,规模大,亦属近海盆地沼泽相沉积。二叠纪华北太原组中上部,山西组普遍含 重要煤层,石盒子群下部在豫西、淮南一带有可采煤,在华南青藏区,聚煤层位由东往西 穿时抬升。茅口期聚煤限于闽、浙、粤,龙潭期是华南主要聚煤期,分布广,富煤带在黔 西六盘水地区;长兴期出现在藏东妥坝、藏北双湖,华南东部为近海平源湖沼环境含煤沉 积,而西部为冲积平原沼泽含煤沉积,华北山西组属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含煤沉积。 晚三叠世一侏罗纪聚煤期晚三叠世是我国南北方共同的聚煤期,华南属海陆交互的近 海聚煤湖沼沉积,北方为陆相湖沼含煤沉积,分布较广,但含煤性较差。早一中侏罗世我 国北方是仅次于石类一二叠纪的重要聚煤期,属大型湖沼盆地含煤沉积,著名的鄂尔多斯 盆地,储量巨大。 白垩纪聚煤期,东北、内蒙是早白垩世早期著名的成煤区,其聚煤环 境为断陷盆地湖一沼沉积。第三纪聚煤期,早第三纪早期聚煤作用发生在东北鲁东一带, 晚期转度至河北、山西境内,以及南岭以南的广东沿海和广西有色一带,小型盆地湖沼沉 积。新第三纪聚煤作用发生在云南中小型盆地。第三纪聚煤期,早第三纪早期聚煤作用发 生在东北鲁东一带,晚期转度至河北、山西境内,以及南岭以南的广东沿海和广西有色一 带,小型盆地湖沼沉积。新第三纪聚煤作用发生在云南中小型盆地。 上述四个聚煤期任选 两个。 四、概述中国东部古构造格局的演变。 (25 分) 吕梁运动:发生在 25 亿年华北陆核的形成。 晋宁运动:发生在 18 亿年华北原始陆壳板块的形成 芹峪运动:发生在 10 亿年使华北地区整体抬升为陆,遭受剥蚀。华北稳定的陆壳 板块从此形成。 晋宁运动:发生在 8 亿年扬子陆壳板块形成总之吕梁运动之后,由秦岭古海洋消 减带将中国东部一分为二。北部地区自元古代末形成若干较稳定的原始板块其上的裂陷槽 或裂谷带,火山活动不多。至新元古代进一步固结、扩大形成稳定的华北板块。南部地区 在古元古代可能只是一些相互分离的地块从中元古代起,围绕一些较大的地块发育边缘海 和岛弧带,使地块不断扩大,震旦纪之前扬子地区已达到全部固结。形成面积较小的扬子 板块。 广西(加里东)运动使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碰撞形成了东南造山带,除桂东南钦(州) 防(城)地区残存海槽和滇东一带有陆相泥盆系外,华南其它地区为遭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加里东运动以后华南 成为统一的陆壳板块,并使中国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发生变化成 为南海北陆。以秦岭为界南方地区为浅海覆盖;华北为陆。 印支运动在时间上包括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的地壳运动,空间上分布于我国西 部特提斯带,发育有三江、松潘、甘孜、西秦岭及南秦岭的印支褶皱带。引起我国南方普 遍海退和中国大陆的形成。同时印支运动是我国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的转折点(以南海北 陆转化为东西分异) 。东部地区三叠纪以前以秦岭为界的南海北陆古地理格局从此结束;古 太平洋板块与古亚洲大陆边缘之间的斜向俯冲,激发了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东侧 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与西侧的大型稳定内陆盆地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印支运动以后是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构造体制演化的新阶段。燕山运动为整个侏罗纪,白垩纪性期间广 泛发育于我国境内的重要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变动、岩浆喷发、侵入活动 及部分地区的变质作用, 燕山运动是我国重要的变形期与成岩成矿期,也是我国基本构造格架的形成期与改造 期,燕山运动以后,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东侧岩浆活动较侏罗纪减弱,且向 东迁移。白垩纪中、晚期出现松辽、华北、江汉、苏北等大型盆地。而此线以西的大型盆 地趋向萎缩。川滇地区更为明显。 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洲大陆广泛发育,使中生代的特提斯海变成巨大的山脉,更新统的 湖泊,河流沉积物隆起高度达 2000 多米。 喜马拉雅运动可分三幕: 第一幕在始新世末至渐新世初期,海水从青藏高原全部退出,并伴随着强裂褶皱,断 裂及中酸性岩浆侵入; 第二幕始于中新世初期有强烈的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变质作用等,形成大规模逆 冲断层的推覆构造,导致大幅度的隆起、岩浆侵入; 第三幕从更新世到现在,主要表现为高原的急剧隆升,周围盆地的大幅度沉降以及老 断裂的继续活动,一部分地区火山活动。喜马拉雅运动之后中国大陆全部固结,并形成自 西向东逐步降低的地势。 名词解释:(30 分) 地层划分 根据地层的属性和特征,可以进行不同的地层划分,因此地层划分具有多 重性 海侵超覆 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线向陆地方向迁移,时代较新的地层 或沉积岩层其分布范围超越了时代较老的地层或沉积岩层,直接覆盖在古侵蚀面上。 相变 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在空间上(横向)和时间上(纵向)的变 化称为相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也把岩性的空间变化叫做相变。 地台区 槽台论者认为地台区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强烈褶皱的结晶基底,由较老的 (8-6 亿年以前)复杂的变质岩系组成,其上为厚度较薄,未经变质,岩性岩相比较稳定, 构造变动较弱的沉积盖层组成。 组 组是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 “组”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它可以由 一种单一的岩性组成,也可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性互层、夹层或有规律的交替组合而 成。现代地层学中强调了组的基本层序,表明对于两种以上岩性组成的地层单位提出了更 高、更客观的要求,组的上、下界必须是清楚的,它们可以是不整合的,也可以是岩性、 岩相突变的界面。组的内部不能有不整合界面,组的厚度必须在 1:5 万的地质图上能反映 出来,它的分布范围在 1:5 万地质图上能够表达,否则不宜建组,组以地名命名。 广西运动 广西(加里东)运动是发生在早古生代末期的造山运动,使扬子陆块与华 夏陆块碰撞形成了东南造山带,除桂东南钦(州)防(城)地区残存海槽和滇东一带有陆 相泥盆系外,华南其它地区为遭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二、判断对(+) ,错(-) ,以“AB”表示:(20 分) 1震旦纪时,华北地区海侵十分广泛。A(+)B(-)B 2扬子地台区是晋宁运动之后形成的稳定地区。A(+)B(-)A 3石炭纪是地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成煤期。A(+)B(-)A 4寒武纪时三叶虫十分繁盛,因而称之为三叶虫的时代。A(+)B(-)A 5早古生代生物群的面貌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与陆生植物三者共同繁盛。 A(+)B(-)B 6印支运动发生在三叠纪后期。A(+)B(-)B 7华北地台具有 18 亿年前的褶皱基底。A(+)B(-)A 8群是年代地层单位之一。A(+)B(-)B 9寒武纪时,华北地区处于活动的地槽状态,地壳运动与岩浆活动十分强烈。A(+) B(-)B 10晚古生代时爬行类的恐龙类十分繁盛,因而称之为恐龙的时代。A(+)B(-)B 三、回答问题 什么是年代地层单位。它可划分为哪几个等级?并写出与其相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 (15 分) 年代地层单位是以地层形成的时限属性(或地质时代)作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年 代地层单位与统一的地质年表中的年代单位是相互对应的,可分为宇,界、系、统、阶, 时带,分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对应。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界线应 为等时面。 印支运动及其对中国东部地区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影响。 (15 分) 印支运动在时间上包括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的地壳运动,空间上分布于我国西 部特提斯带,发育有三江、松潘、甘孜、西秦岭及南秦岭的印支褶皱带。引起我国南方普 遍海退和中国大陆的形成。同时印支运动是我国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的转折点(以南海北 陆转化为东西分异) 。东部地区三叠纪以前以秦岭为界的南海北陆古地理格局从此结束;古 太平洋板块与古亚洲大陆边缘之间的斜向俯冲,激发了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东侧 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与西侧的大型稳定内陆盆地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印支运动以后是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构造体制演化的新阶段。 3简述中国东部地区寒武纪的地史特征。 (20 分) 滇东昆明附近下寒武统剖面(略) 寒武纪扬子地区海侵广泛,地层两分性明显,下 统为泥砂质及碳酸盐岩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以白云质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化石稀少。 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储能项目合作协议法律风险提示
- 建筑工程质量员月度工作总结范文
- 制版业务流程标准作业指导书范例
- 制造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分工方案
- 民办幼儿园自检报告编写范例
- 2025年港口作业委托单(GF-91-0409)协议书
- 2025年家具行业劳动合同(无试用期)协议
- 2025年电力设施安全检查合同协议
- 标准购房合同条款解析与范例
- 社会医疗保险理赔申请流程解析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护理教育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培训课件的字体版权
- 中医治未病课件版
- 【课件】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专项培训课件丨
- 2025-2030年中国礼品盒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预防校园霸凌》课件
- 共用检验设备协议书
- 采砂作业合同协议
- 《2025年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全册)
- 施工单位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角色与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