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语专题网上答疑集锦 问:本课程教学重点内容有哪些? 答:本课程教学重点内容如下: 第一章要注意普通话的内涵解释和汉语拼音方案的运用。 第二章要注意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把握。 第三章要注意的内容是语素的分类、合成词的分析。 第四章重点要注意短语的结构类别、层次分析和句子分析。 第五章要注意汉字的结构和规范分析。 第六章特邀注意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规范分析。 问:本课程教学难点有哪些? 答:本课程使用的教材现代汉语专题,已经是第三次更换教材,本课程第一次使用的教 材是现代汉字学纲要,第二次使用的教材是现代汉语专题教程,两本教材都是北京大学 教授编的,内容质量不用说,水平肯定高,但是不适合电大教学需要,因而遭到了很多批评。 现在这本教材是完美自己组织学者编写的,内容充分考虑到了电大学生的实际和学习需 求,同时也接受了前两部教材的教训,因而现在的教材,教学内容比较浅显,特别适合自学。 因此,我们认为本课程的难点问题并不是很多。 需要特别注意的难点问题主要有:第二章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分析描写,第三章合成词的 结构类型分析,第四章短语结构层次分析。 当然,具体到每一个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存在的难点问题可 能会有差别,我们欢迎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来交流研讨,我们一起解决。 难点内容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对于有些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来说,本课程可能就没有难点 问题,特别是本课程新编教材在内容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电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表述上也便于 自学,对于相关名词概念有解析,对于理论问题则是条分缕析,便于把握理解。但是对于基础不 太好,特别适合专科属于非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那么自学就要困难一些,难点问题也会多一些 ,这就需要多下功夫。 问:本课程有哪些热点问题? 本课程直接涉及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运用与规范问题,直接涉及到到当前语言文字很多 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都值得讨论。 1.推广普通话问题,这里涉及到推普与方言的关系问题,还要不要保留方言的生存发展 空间?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看待? 2.保护方言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在我们越来越强调文化多样性的今天,方言与民族 文化的传承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3.影视剧表演是否应该使用方言? 4.译制片可否使用方言?有无使用方言表达的自由? 5.还有哪些异形词需要进一步规范?有没有必要规范? 6.汉字微调,有没有必要?是不是还需要进一步微调汉字? 第一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 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意义有哪些? 答: 第一,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 言文字的专项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 定与颁行,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这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 步发展。 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规定了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 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有利 于促进地区间、民族间的交往交流,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通过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推广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增 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这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增强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 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问:如何认识普通话的语音标准? 答: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作为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标准语,这是国语运动经过多 年的争论与语言实践达成的共识。 首先,在北方话区域诸城市中,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最大。北京是我国的六大 古都之一,但在这六大古都中,又以北京对我国的影响最大,因为其它几个古都,影响主要在宋 代以前,而自金朝起(金朝在北京建中都城起)至今,金、元、明、清各朝均在北京建都;新中 国成立也确立北京作为首都,因此 800 多年来,北京在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不断 被强化并辐射影响全国,而且这种影响一直没有间断过,一直在加强,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 ,也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北京的这种特殊地位,是其它城市所不能比的,北京语音作为普 通话的语音标准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 其次,一种共同语的语音标准必须以某个城市的语音作为标准。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加以认识: 共同语必须以城市语音作为语音标准。共同语以某种方言作为基础,但是不能以这种 基础方言的语音作为基础,因为一种方言的语音实际上是有比较大的分歧的。在普通话的三个标 准中,语音标准是最为严格而明确的,其中一些异读词还多次进行了审定,而词汇标准和语法标 准就比较宽泛、笼统一些。 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中心,是这一区域的代表,影 响最大,当然最适合作为语音标准。我国汉语七大方言都是以该方言区的某个城市作为代表的, 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该方言区的城市中心转移,那么代表点也将发生转移。所以一个城市的语音 标准对于周边地区具有重要带动和辐射作用,而北京语音的这种辐射作用则影响到全国,这是不 言而喻的。 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中心,是这一区域的代表,影 响最大,当然最适合作为语音标准。我国汉语七大方言都是以该方言区的某个城市作为代表的, 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该方言区的城市中心转移,那么代表点也将发生转移,例如吴方言,过去一 般以苏州话作为代表,现在上海发展成我国第一大城市,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龙头,影响日益扩大 ,因而吴方言目前就以上海话为代表。例如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进 一步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一九九九年二月五日,教语 用19991 号)就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城市的语言文字工作,对实现跨世纪语言文字工作 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通知 (教语用20013 号)指出:“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通过评估推动城市语言文 字工作先行,对于提高周边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也具有重要带动和辐射作用。” 教育部副部 长袁仁贵在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汇报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提高城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是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树立城市文明形象,扩大开放、增进交流,推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做好城市的语 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对其周边的乡镇和农村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十六大提出了加快城 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发展目标,城市在实现工业化、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将日益突 出。” 城市的语音,由于受书面语的影响比较大一些,相对比较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语音 适合作为共同语的语音标准。 第三,普通话语音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这里的北京语音是指北京音系而言,即声母、韵 母、声调系统与北京语音保持一致,但不是全盘吸收北京话中所有的语音,因为北京话仍然是一 种方言,不是规范语言,不是标准语言,所以普通话语音不等于就是北京语音。 问:北方话作为基础方言的优势是什么? 答:普通话以北方话作为基础方言,北方话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方言具有以下优势条件: 1.北方方言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北方话区域,是汉民族兴起、发展之地,我国 南方诸方言区域,则是中原汉人在不同时期南迁开发的区域,北方中原一带,历来就是我国政治 和经济文化中心。尤其是自 1153 年金朝迁都北京以来的八百多年,北京又一直是我国各朝的首都 ,这就使得北方话影响逐渐扩大,地位更显重要。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力量,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 方话作为各级官府的交际通用语言而传播到全国各地(北方话又被称为官话就是这个道理),北 方话逐渐取得了沟通各个方言的交际工具的地位。 2.北方话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北方话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也非常突出,我国现在使用的 书面语白话,就是唐宋时期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由于这种白话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与北方口语非常接近,通俗易懂,不像传统的书面语文言那样晦涩难懂,脱离语言现实,因此白 话产生以来,发展很快,影响越来越大,自明代以来,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小说,基本上都是用 这种白话写成的,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以 及一些话本小说。这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流传全国,扩大了北方话在全国的影响,在 客观上促进了北方话在全国的传播,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北方话文学对 全国的影响,表面上是几本书,实际上是这些名著后面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的综合体现。如 果没有这样的综合实力,这样的文学巨著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推向全国。 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强大对于强化语言的的影响和扩展语言的传播范围具有极大的作 用,在世界上其他语言中也可以找到很多的例子,例如古代拉丁语最初只是罗马一地的方言,后 来罗马发展成为政治文化中心,拉丁语便逐步取代了其他古意大利语方言,最后成为整个罗马帝 国的官方语言。而公元 5 世纪,罗马帝国崩溃覆亡,拉丁语各地方言失去了接触,开始各自独立 发展,最后演变为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形成了罗曼语族。这里我们看到 了政治经济文化对于语言统一与分化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3.北方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比起其它方言来也要多得多,约占整 个汉民族人口的 70,按我国现有人口计算,属于北方话区域的人口至少在八亿以上。北方不少 少数民族,由于长期同汉族杂居,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语言与汉语发生了融合,也说北方话,比 如满族、回族等,这样说北方话的人就更多了。 4.北方话通行地域广阔。北方话所属地域也是非常广阔的,几乎遍及全国。北方话通行的区 域为: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 外的全部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四省市少数 民族区域以外的全部汉族地区。从东北的哈尔滨到西南的昆明,直线距离约 3200 公里,从西北的 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 2000 公里,这样大范围的区域,数百万平方公里,人们通话基本 上没有什么困难,这种高度的一致性就是在世界上的语言中也是很难找到第二个。同其它方言比 较,北方话更具有交际上的共通性。 问:普通话的语法标准如何理解? 答:语法标准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语法是以“著作”也就是书面语作为标准的。为什么语法要以书面语而不是口语作为 标准呢、这是因为以下一些原因:书面语本身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出来的,是口语的高 级形式,消除了口语中的那些随意性的不稳定的成分,严密精炼,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示范性; 口头语言多是现场发挥,不允许花时间来推敲,字斟句酌,不能仔细加工,不容易提高;口 头语言是不稳定的,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作为标准;在科学文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第二,语法规范的书面语是以白话文著作作为标准的。这里的白话文就是指在口语基础 上形成的贴近口头语言的书面语言,这样就排除了文言文,也不包括那些文白夹杂的新文言,虽 然文言文也是书面语,但不是白话文,不能作为语法标准。 第三,语法规范的书面语要以现代的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标准。白话文著作很多, 有古代的有现代的,前者如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属于近代汉语的旧白话文 ,同现代汉语语法已经有了一定的差距,因此不能用作语法标准。这里的“现代白话文”是指“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白话文著作。 第四,作为语法规范的书面语著作必须是典范的。并不是所有白话文著作都可以作为语 法规范的标准,“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典范”可以作如下理解: 具有广泛性,具有代表性,长期为人传诵,能够成为使用语言的楷模; 它是以现代口语为基础的,使用的是现代汉民族的文学语言,吸收了人民群众的语言 实践的精华,对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使用的语言精密、完整、正确,其中的一般用例是规范的,是典范的,不是著作中的 全部用例,更不包括其中的特殊用例,因为即使是典范的著作,毕竟是个人的作品,个人使用语 言的反映,其中难免有不规范的词句,所谓典范,是就其著作的整体说的,不是就某一个具体的 句子而言的; 下面这些著作,可以作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党和国家领导 人的著作、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的著作等等,这些作 品是属于时代的,属于人民大众的,这些现代白话文著作都是应用书面语的典范,是人民大众进 行语言实践的典型代表,其丰富的书面语材料形成了普通话的语法规范。 以上四个标准,是综合起来考察的,尤其是对典范的著作的理解,不能失之偏颇,不能抓住 一点不顾其余,主要是看其规范的主流,而不是看其局部的语言疵点,即使是新文化运动之初的 一些新白话文,由于受长期使用的文言的影响,其中也夹杂了一些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具有时 代的烙印。 问:如何认识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 答:共同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打破语言的地域隔阂、走向语言统一时出现的 语言形式。共同语是经过规范的标准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普通话,同时也是国家推广的通用 语言。普通话来自于方言,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建立起来的,但普通话又要高于方言,对方言起 示范作用,规范方言的发展方向,而方言则从属于普通话,向普通话集中、靠拢,因此,普通话 是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的特殊方言。 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认识。 第一,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从语言发展史来看,任何民 族共同语,都不会凭空产生,都是在某种方言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抛弃现成的语言基础 而人为创造一种语言来作为共同语推广是行不通的,例如我国 20 世纪 20 年代确定的国音,以北 京音为主,兼顾南北方音,将北方话音系和江浙方言的音揉在一起,作为标准推行,结果在实践 中遭到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共同语的建立离不开具体的方言基础。作为民族共同语 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至于采用哪种方言作为基础方言,则要由社会历史发展来决定,要看 这种方言在整个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一般而言,一种方言,如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影响大于其它方言,就有可能脱颖而出,发展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我国北方官话就 因为在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的影响巨大,加之通行地域广、使用人口多而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的基础方言。 第二,民族共同语并不等于基础方言。基础方言内部也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在语音、 词汇、语法系统方面都有所反映,并不一致,例如北方官话方言还包括江淮方言、西南方言、华 北方言、西北方言等次方言,所以共同语往往要以一个比较小的地区一般是一个影响大有代 表性的城市的语音作为语音标准,词汇上还要剔除方言中的生僻词语,吸收比较通行的词语形式 ,所以,共同语既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 第三,共同语以某一种方言作为基础方言,但并不排斥其它方言,在其发展过程中还要 不停地从别的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用的成分来充实、丰富自己,使之变得更加完善,更加适应交际 需要。方言中比较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共同语中又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就有可能吸收过 来,因此,共同语比任何方言都要丰富、完善、发达得多。至于哪些方言词能进入共同语词汇系 统,则要看这种方言的影响和这个词语本身的流通度。例如我国粤方言地区,最近几十年经济飞 速发展,粤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词语就逐渐向北方渗透,有的最后进入普通话系统。我们 说普通话通过向方言渗透扩大自己的影响,方言凭借文化经济的力量也可以向共同语渗透,向共 同语输送新鲜成分,这种相互渗透的结果是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促进了共同语与方言的交融,最 后占上风的当然还是共同语。 第四,民族共同语确立以后,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要受到限制,方言的发展也要服从民 族共同语的发展。作为地区性交际语言,方言的发展逐渐向共同语靠近,其作用将越来越小。而 共同语作为经过规范的高度统一的标准语,对方言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规定并引导着方言发展 的方向。所以,虽然共同语是同其它方言并行的特殊方言,但其社会地位是不一样的,方言依附 于共同语,从属于共同语,并向共同语集中和靠拢。比如我国经过推广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今 天已经渗透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对方言的使用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果说,以前因为这样那样 的原因还有方言独用的地区,那么在今天,普通话已经渗透和覆盖了所有方言区,使得方言区成 为方言与普通话并用的双语区。尤其是现在在经济大潮中,不同方言区人口的流动,使得共同语 普通话成为相互沟通的唯一选择,更是扩大了普通话的影响。 总之,民族共同语是在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方言,它既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 是一种语言的高级形式,一种语言的突出代表。所以我们说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作为 国家通用语言,是一种特殊方言,原因就在这里,它既与方言密切相关,但是又不同于一般方言 ,有其特殊性。 问:方言终将消亡么? 答:目前世界上的语种尽管有三、四千之多,但被各国定为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的也就 65 种 左右。由于共同语的建立,各种语言的方言都在逐渐衰退,方言的作用日益缩小。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也是相互影响的。普通话的逐步普及,必然会对方言语音逐渐产 生影响,吴语中的王黄两姓不分,扬州话中牛刘读音无别,林凌、苏舒等读音相同的现象终究会 要变化的。方言也必然会从普通话中吸收大量词汇,同时摈弃一些只有读音而无相应文字或已明 显不合时宜的词语。但这种变化并不是方言的退化,而应看着是方言的进步。当然,普通话也会 不断地吸收从方言中流传开来的词汇。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地的方言必 然会趋同,将逐步统一在普通话的旗下。 当然,方言的消亡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就像资本主义必定会消亡一样,谁也说 不出会是在什么时候。从目前发达国家来看,尽管他们的民族语早已普及,但方言仍然普遍存在 。英国英语以牛津音为标准音。但如你去伦敦旅游,街上能不难听到当地土音及带苏格兰或威尔 士腔的非正宗英语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方言远未进入消亡阶段。有些地区由于经济的发达和扩张,当地的 方言还处于发展阶段,甚至有外溢现象。说“世界上每年都有语言在消亡”,甚至说“每天都有一两 种方言消亡”,是言过其实,是不可能举出实例来的。 方言的产生,发展,衰退与消亡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必然。方言无法保护 ,也保护不了。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工具就得不断改进、更新,以至扔掉落后的 ,用上更先进的。 鼓励同一方言地区的人群总是使用方言是办不到的。随着人们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文 明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是中老年人也喜欢说一两句普通话了。 由于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同接受教育,对外交往密切相关,年轻人爱说普通话往往能借 以标榜自己的文化档次。有时候,一个人说话的发音、用语和语调确实可以成为这个人的文化高 低和气质雅俗的一个标志。 开设地区语言课也是行不通的。以扬州方言为例。很多方言词语只有语音而写不出文字来。 有些词语口头说说时并不在意,但一旦写了出来却发现难登大雅之堂。比如江苏里下河地区的“屙 尿”(小便)、“晓不得”(不知道)等。发达的语言的特点之一是特别富于同义词,中古时期的英 语往往就能有三个同义词表达同一个概念。三个词当中,一个来自古英语,一个来自法语,还有 一个来自拉丁语。而江苏苏北里下河地区方言中的“兜”字,一个词却能表达无数意义。如“曾兜了 没有?”(吃饭了没有?)“我兜(打)了他两下。”“我兜(骂)了他两句。”“我兜(睡)了一觉。”“我 兜(买)了两斤”等。 问:推广普通话是不是要消灭方言?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是,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 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那么推广普通话是不是不能说方言?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汉民族的标准语,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推广普 通话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 来的,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种种原因,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它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大,影响也 越来越大,逐步上升到民族共同语的地位,而方言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 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 让说方言。以学校为例,首先要求语文课用普通话,然后提出各科教学都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 为教学语言,继而再要求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即使是这样,也允许师生在校外的非正式场合讲 方言。有人提出:“在家也要说普通话,不能讲方言。”当然,在家里愿意讲普通话更好,可以更快 地提高我们的普通话水平,但是,我们并不强迫人们这样做。同时必须指出,这种不切实际的口 号也容易引起方言区人们的反感,并不利于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我们对方言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方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但它并不是低 级的语言、落后的语言。语言没有优劣之分,有些人把方言看成是“县以下的人才说的”低级的、落 后的语言,这是错误的。方言为一个地区的人们服务,能够很好地发挥日常交际的功能。人们对 自己的家乡话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加分析地贬低方言、排斥方言,会使方言区的人产生抵触情绪 ,对推广普通话工作极为不利。而且方言还是地域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语言是国家资源,方言 同样也是国家资源,因此方言在未来仍然具有使用价值。 问:什么是方言岛? 答:方言岛指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的通行另一种方言的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 一个孤岛。例如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官话的方言岛现象。 我们教材所指的方言岛是比较狭义的,即一定是一种方言完全在另一种方言的包围之中 ,这种狭小的方言岛,如同一块飞地,兀突地生长在另一种方言环境中。例如客家方言,主要分 布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这一片地区,但是客家方言在其他地方有很多方言岛,例如 台湾省属于闽方言区,其中有客家方言,四川省属于北方方言区,其中零星分布着客家方言。方 言岛现象,比较形象地说明了人口迁徙与方言产生的密切关系,虽然方言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但归结起来,根本上还是因为人口迁移的结果。比如,四川省境内的客家方言,就是历史上从湖 南、两广迁移来的居民带来的。在四川民间一直流行着张献中血洗四川的说法,四川因此人口锐 减,于是当时的政府便从外省迁移了很多居民进入四川开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 于是在四川话中,便出现了很多客家方言的飞地客家方言岛,如广安、达县、巴中地区都有 客家方言存在,四面处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 方言岛是一个比喻说法,一种方言真正处于一个海岛上,这种情况不能称之为方言岛, 例如我国台湾岛、海南岛上都通行闽方言,整个是属于闽方言区,不能说海南岛是方言岛。一种 方言处于两种以上方言包围中形成的区域不算方言岛,同时,方言岛与岛外的方言应该不是一个 方言系统的,差别应该比较大,在同一个方言中的次方言,处于另一个次方言的包围之中,因为 二者同属于一个大方言区,这种情况也不能叫做方言岛。方言岛虽然是孤零零的,但其分布也有 多种情况,有的是属于孤岛情况,周围没有其他任何与之相同的方言。有的可能有好几个相同的 方言岛聚集在一起,但是各个方言岛并没有连成片,仍然被其他方言分隔开了,比如四川话中的 客家方言岛,在广安县就是孤立的方言岛,而在川西则聚集成群,比如几个相邻的县什邡、 广汉、彭县、新都、金堂等,形成一片,在川南河江、泸县、富顺、隆昌,又形成一片,这些方 言片中,各自仍然处于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从方言地图上看,它们就像是一个个方言岛的聚集 ,可以说是方言群岛。 方言岛对于研究、对比语言的发展,对于历史文化的考察、对于人口的迁移研究等都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问:我国多个方言之间有什么差别? 答:这种差别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大体上说,我们可以从语音系统、语汇系统 、语法系统几个方面来认识。我个人认为语音系统的差别是最突出的。 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语言文字规范上易犯的错误有哪些? 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语言文字规范上易犯的错误有: 一、笔画方向错。笔画方向错,主要是指整圆笔画和半圆笔画的运笔方向错了。初学拼音 者,有的习惯将整圆笔画,按顺时针方向,从上往右下运笔,如“O”;有的习惯将整圆或 半圆笔画,从下往左上或右上运笔,如“C、 O”。整圆笔画的正确书写,应该是从上方 落笔,往左下方运笔,一笔写成,如“O”。半圆笔画的正确书写,无论是左半圆,还是右 半圆,都应该从上方落笔,左半圆从上往左下顺势运笔,右半圆从上往右下顺势运笔,一笔 写成,如“p”中的“”及“q”中的“”。在这里顺便提一下阳平声调调号的笔画方向。初 学者易受汉字笔画“撇”的影响,写阳平声调调号时,从右上往左下运笔。如此运笔是不对的, 正确的写法应当是从左下向右上运笔,这样运笔正好可以示意出调值的朗读轨迹 二、笔画顺序错。书写“i、j、”这几个字母,有些初学者喜欢先写上面的“点”,这主要 是受汉字笔顺“从上到下”规则的影响所致。这些字母中的点画,应该最后书写。书写“f 和 t” 两个字母,有些初学者习惯首先写“横”,这主要是受汉字笔顺“先横后竖”规则的影响所致。 这两个字母中的横画,其实应该最后书写。书写字母“x”,有人习惯先写右斜竖,后写左斜竖, 这也是不对的。书写“x”应该是先写左斜竖,后写右斜竖,因为这样写可便于 x 后面字母的 书写。 三、笔画数目错。笔画数目错,包括多了笔画和少了笔画两种情况。比如字母“k”应该 是两画,有人却把它写成了三画。这是由于将其中应该为一画的“”笔画,断开来写成两画而 造成的。又如“w”也应该是两画,有人却把它写成了四画。这是由于将其中应该为一画的“”笔画, 运笔途中通过强行改变书写方向,将拐角处由左下向右上的顺势运笔,人为地改成从右上向左下 运笔,从而使顺势一画变成逆势两画而造成的。“、b、d、n、p、u”这八个字母,都是两 画,初学者可能都会写成一画。这种少笔画的错误纠正,如能结合纠正运笔方向的错误而进行, 则容易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字母位置错。这种错误是指书写小写汉语拼音字母时,字母占错了四线格的位置。比如 字母“i 和 j ”上的点,应该写在第二线之上,有人却写在了第二线之下。再如字母“p 和”应该占中 下格,有人却把它们写在了中上格上。纠正这种错误,需要反复强调字母的规范位置。汉语拼音 小写字母占中格的应该有 13 个,它们是 a、c、e、m、n、o、r、s、u、v、w、x、z;占中上格 的应该有 8 个,它们是 b、d、f、h、i、k、l、t;占中下格的应该有 4 个,它们是 g、p、q、y;占 上中下格的只有 1 个,它是 j。 五、字母形体错。字母形体错,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小写混写,如“y”写成“Y”或“Y ”写成“y”,“k”写成“K”或“K”写成“k”。这种混写,是由大小写形体相近,不易分辨而造成的。教学中 可以通过大小写形体的比较,通过强化书写训练克服之。另一种是印刷体和手写体混写,如“f”写成 “?”。 问:文学作品对民族共同语的推广有什么影响? 答:文学对于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影响是很大的。因为文学使用的书面语具有规范统一的特点 ,对于口语有引导作用,可以扩大民族共同语的影响。 问:韵母 iou、uei、uen 的使用涉及到哪些拼写规则? 答:这三个韵母在实际运用中涉及到以下四条使用规则。 第一,iou、uei、uen 这三个韵母在和辅音声母相拼时,为了缩短拼音形式,要分别省略 韵腹 o 和 e,写作 iu、ui、un,例如 jiu、ui、zhun。 第二,这三个韵母省略韵腹后,声调符号的位置发生变化,iou 和 uei 省略韵腹后,声调符号 要标写在后一个字母上面,例如 liushui(流水)变成了 lishu;uen 省略为 un 后,因为只有一 个元音,所以声调符号直接标写在元音 u 上面,例如 nln(滚轮)。 第三,uei 省写后,声调符号标写在字母 i 上面,同时 i 上的一点要省略,例如“归队”拼写为 udu,i 上面的一点省略了。 问: 行韵母的使用涉及到哪些拼写规则? 答: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 行的五个韵母(即 、e、n、n、ion)在拼写中有三种情 况: 第一,保持原形不变 当这四个韵母与辅音声母 n 和 l 相拼时, 上面的两点不能省略,因为这两个声母同时也 可以和 u 行的韵母相拼,所以如果把 上两点省略了, 和 u 就无法区分了。例如“l”(律)不能 省写 上两点为 lu,否则就与“路”混淆了。 第二,省略 上两点 这四个韵母和辅音声母 j、q、x 相拼时, 上面的两点要省略,例如 janq(捐躯)要 省写为 juanqu。这里之所以能够省略,不会和字母 u 相混,是因为以字母 u 开头的合口呼韵母绝 对不会和声母 j、q、x 相拼,所以,j、q、x 后面出现的元音 u,只能是元音 ,而不会误解为 u, 例如 ju、jun、jue、jun、qu、qun、que、qun、xu、xun、xue、xun。 第三,省略 上两点,前面加上 y 这四个韵母自成零声母音节,前面没有其它辅音声母,这时 上两点省略,前面再加上 隔音字母 y,例如 ne(元月)要写作 yunyue,n(孕育)要写作 yunyu。 第二章 语音 问:怎样认识语音的系统性? 答: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从各种角度研究系统 ,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如说“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给定集合”,“系统是有组织的 和被组织化的全体”,“系统是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的集合”,“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 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等等。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 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 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 境三方面的关系。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 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而且它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 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 。,贝塔朗菲对此曾作过说明,英语 SystemApproach 直译为系统方法,也可译成系统论,因为 它既可代表概念、观点、模型,又可表示数学方法。他说,我们故意用 Approach 这样一个不太严 格的词,正好表明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工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 。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 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 ,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 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 。正象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 一样。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 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 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 集合。 系统的整体突现原理:一堆自行车零件对行人没有多少用处,组装成自行车就具有交通 工具的动能。H 原子和 O 原子化合为 H2O 分子,再聚集起来,就具有水的不可压缩性、溶解性等 新性质。一台收录机是把收音机和录音机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系统,它不仅具备收音机所 单独具有的收音功能及录音机所单独具有的录放音功能,而且还具有在收音的同时通过电路进行内 录的功能,这是收音机和录音机各自的功能加起来也不具有的。系统整体与其元素之间的这种差别 ,是普遍存在且具有重大系统意义的现象。 由此得出系统的一个基本结论:若干事物按某种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系统,就会产 生出它的组成部分及其总和所没有的新性质,叫做系统质或整体质。这种性质只能在系统整体中 表现出来,一旦把系统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便不复存在。这就是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又称 非加和性原理或非还原性原理。这是全部系统科学的理论基石。 整体突现性,即整体具有部分或部分和没有的性质,或高层次具有低层次没有的性质, 是系统的最重要的特性。所谓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中心之点是考察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即不能 还原为部分去认识,只能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的性质。只要是系统,就有整体突现性,不同系统具 有不同的整体突现性。韩愈有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初春田野的片片嫩绿, 是一种整体态势。从草地之外一定距离“遥看”,是整体地把握对象,草色可见;走在草地上一片一 片地“近看”,是还原成局部去考察对象,草色不可见。这两句诗形象地刻划出系统论与还原论的不 同。 语言是一种系统,语音是语言系统的组成,是语言的形式部分。作为语言的外部形式, 语音本身也是一种系统。语音的系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各种不同的语音单位构成,二是 这些语音单位具有组合规律。这两个方面就构成了一种语音体系,考察一种语音体系,考察一种 语音体系和另一种语音体系的区别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根据发音特点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就是音素,例如 a i o b p d t。根据各个音素的 发音特点,可以把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发音时呼出气流不受阻的是元音,例如 a o e i u ,呼出气流受阻的是辅音,例如 b p m f d t,等等。(区别点:气流是否受阻、器官是否均衡紧 张、呼出气流强弱、声带是否振动、发音持续久暂)。这些最小的语音单位进一步组合就构成了 听觉上最自然的语音单位音节。 音素与音素的组合特点,同样是语音系统性的反映。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不但有不同的语 音单位,而且这些语音单位的组合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英语辅音 p,它可以出现在音节的前面, 如 party,可以出现在音节的后面,如 map,可以出现在音节的中间,例如 keepkept、capk ,辅音 t 也一样,例如 take、date 等,甚至还有几个辅音连缀的情况,例如 spring(春天)、sta nd(站立)、scrag(排骨、骨瘦如豺的人等)、scrbbleskribl(潦草地写)。英语的音节结构模 式非常丰富多彩,所以英语中同音词非常少。 汉语的音节,根据其结构特点,首先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大部分。普通话的声母首先 可以根据发音方面的共同性概括为六类(依据汉语拼音方案,不同于语言学概论的六类划分), 韵母根据第一个字母的情况可以概括为四类。 汉语音节,根据其结构特点,又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声母是音节前面 的辅音,一个音节中除去声母,剩下的部分就是韵母,声调是一个音节中表示高低升降的调子。 普通话有 21 个辅音声母,有 39 个韵母,四个声调。由于声母和韵母之间的配合是有选择的,与 声调的配合也是有选择的,不是任意两个单位就可以组合,因此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母和韵母 结合可以构成四百余个基本音节,与四个声调相配构成一千三百多个音节。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关 系反映了普通话语音单位的组合上的特点,同一类聚体中的各个单位,往往具有相同的组合功能 ,例如舌面前辅音声母都只能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组合,不能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组合,舌 根音声母则相反,只能同开口呼韵母和合口呼韵母组合,不能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组合。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对于学习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虽然不是 学习系统论,但是我们的确要有系统的观念,从整体性看要注意把握普通话的语音系统的基本特 点,而层次性特点则要求我们注意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组织形式,即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方式。它说明是系统内 部诸要素是怎样结合为一个整体的,它反映的是系统内部的有机关联性。 而系统的整体功能,就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所以了解一种语音系统的语音单位本身的特点和组 合特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个音位允许出现在什么样的位置,二是音节中允许什么样 的音位组合模式,三是音位排列顺序。系统论的开放性原则说明系统不是封闭的,而是要随时间 的变化而变化,因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代表一定的社会集团赋予的意义的声音,因此说 到底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既然是社会现象,就必然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必然要随着社会的 发展而发展,所以语音系统也是会发生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近年来异读词的语音调整 就是最好的说明。 问:声母与辅音有何不同?韵母和元音有何不同? 答:1、概念不同;2、范围不同:辅音声母;元音韵母 问:普通话有多少个声母? 答:普通话声母有 22 个,其中一个是零声母,21 个是辅音声母。如果强调辅音声母,就说 是 21 个辅音声母,如果泛泛说声母,应该表述为 22 个。 问:普通话有多少韵母?汉语拼音方案里面只有 35 个韵母是怎么回事? 答:普通话有 39 个韵母,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里面列出了 35 个韵母,还有四个没有列出, 但是在说明里面提到了,字母 i 代表三个韵母,韵母 因为主要是表示语气词“欸”,所以没有单独 列出,表示儿化音的韵母 er 也没有单独列出来。 问:韵母 on、ion 的在“四呼”中如何归类? 答:普通话的韵母可分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合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四类,合称“四呼” (详见教材第 35 页)。开口呼韵母是指没有韵头,且韵腹又不是 i、u、 的韵母;齐齿呼韵母指 韵头或韵腹是 i 的韵母;合口呼韵母指韵头或韵腹是 u 的韵母;撮口呼韵母指韵头或韵腹是 的韵 母。要特别注意的是,韵母 ong、iong 不能参照第一个字母的情况来分类。韵母 on 属于合口呼 而不是开口呼,因为这里的 o 实际音质是 u 而不是 o;韵母 ion 形式上很像齐齿呼,但它归入撮 口呼,因为它的实际音质是y 。 问: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 y 具有什么作用?在哪些场合需要使用字母 y?举例简要说明。 答: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 y 是隔音字母,具有分隔音节界限的作用,例如 dayi(大衣), 如果没有 y 分隔音节,就容易误会为 dai,混淆音节。字母 y 主要在以音素 i 和音素 开头的音 节使用。第一,i 行韵母成零声母音节,根据情况要加上 y 或把 i 换成 y,例如 in 变成 yin,iang 变 成 yang;第二, 行韵母成零声母音节, 上两点要省略,前面加上字母 y,例如 an 变成 yuan 。 问: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构成,其中什么字母是只记录普通话语音,不使用? 答:字母 v 只记录普通话语音,不使用。 问:方言区人学习儿化韵、儿化音有什么困难? 答:一方面不会发儿化音,另一方面是不知道哪些词应该儿化。 问:z 和 zh 有什么异同 答:这两个声母的发音方法完全相同,都是不送气音、塞擦音、清音。 不同点是:z 是舌尖前音,即平舌音,发音时舌尖前伸抵住齿背,气流冲出即可发出声 音;zh 是舌尖后音,即翘舌音,发音时,舌尖上抬,抵住上颚前部,气流冲出成声。所以这两个 音是发音部位不同,发音方法相同。 c 和 ch 的区别,s 和 sh 的区别,都可以以此类推。 第三章 词汇 问:现代汉语语素有什么特点? 答:第一,单音成义。现代汉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单音节是语素的主要形式,每个语 素都有独立的意义,虽然这个意义比较复杂或者模糊,不如词义那么清晰,但是每个语素都具有 自己独特的意义。单音节语素集中体现了语素的构词功能。现代汉语词在形式上一双音节为主要 形式,单音节语素的特点正好适应了词的这一发展趋势,为双音节词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而 词的双音化趋势又反过来强化了语素的单音节形式特征,强化了语素的构词功能,使得单音节的 语素在构词上更加活跃,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促进了现代汉语语汇的发展。这种单音 成义的特点使得现代汉语合成词以几个语素复合为主,而不是派生为主,这个特点与语素的特点 密不可分。 第二,活动能力强。现代汉语语素的活动能力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语素既可 以作为语素充当构词材料,又可以独立作为词使用,例如“电”可以构成“电视、电灯、电话、电流 、放电、发电”,又可以独立充当词;另一方面,语素构词的位置灵活多样,可以在词的前面,可 以在词的后面,比如“目”构成“目光、目测、盲目、耳目、目不暇接、过目不忘、耳闻目睹、琳琅 满目”等词语,位置很灵活。 问:先分析出句子“马来西亚属于东南亚国家。”中的语素,然后再进行分类。 答:马来西亚:是外来语素,多音节语素,是成词语素。 属:单音节语素 成词语素。 于:介词,成词语素。 东、南、亚:都是单音节语素,成词语素。 国:单音节语素,成词语素。 家:单音节语素,成词语素。 问:语素与词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语素的功能是构词,词的功能是造句。 问:“花儿”是一个语素还是两个语素? 答:“花儿”与盆儿、棍儿、鱼儿这些结构中的“儿”,不但不具有音节形式,而且连音素形式都 没有,只是代表了一个卷舌动作,因而不具有语素的基本特征,不是一个独立的语素。所以,“花 儿”只是一个单纯词,而不是合成词。 问:词义和语素义有何异同? 答:词义是在语素义的基础上构成的。 如果一个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那么这个语素的意义就是词义,如果一个词由多个语素构 成,那么词义是语素义融合构成的。 问:“扩大、壮大、最大、自大、加大”都是词,对么? 答:不对,“最大、加大”是由词组合而成的短语。 问:合成词中的“派生式”是不是也叫“附加式“?如果一样,教材中为何没有出现“附加式”的说 法? 答:二者的含义是一样的,教材采用了派生式,没有采用附加式的概念,这样可与语言学概 论保持一致。 问:复合词和派生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二者的相同点:都是两个以上语素构成。二者的不同点:复合词是词根语素构成,派生 词是词根和词缀构成。 问:节缩造词和别的造词手段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 答:节缩造词和别的造词手段主要有三个方面不同: 1、来源不同:节缩造词是从一个语言结构里面压缩原结构形成一个新词,其他造词手段是完 全新造。 2、目的不同:其他造词手段创造词是为了记录事物概念,节缩造词是为了简化语言, 因为 这个概念有一个现成的单位记录。 3、理据不同:节缩造词因为来自于原来的结构,因此理据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线路架空施工与环保监测服务合同
- 茶叶专卖店经营权及品牌合作合同范本
- 股东债权债务转让与财务审计承诺协议
- 2025公务员天灾面试题目及答案
- 基础通关:基本政治制度
- 单招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专业表演面试题目及答案
- 呼吸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教师专业技能试题及答案
- 住院医生述职报告
- 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锁骨下盗血综合征伴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护理查房
- 2025《煤矿安全规程》新旧对照专题培训
- 2025-2026学年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磷化铝管理办法
- 手术室专科护士职业考试试卷与答案
- 门窗工程管理办法
- 2025年海底捞企业面试题及答案
- 小学体育家长会课件
- 教育的人口功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