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2)教学辅导二_第1页
现代汉语(2)教学辅导二_第2页
现代汉语(2)教学辅导二_第3页
现代汉语(2)教学辅导二_第4页
现代汉语(2)教学辅导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 (2 2)教学辅导二)教学辅导二 第四章 语法 第五节 句子和句子的类别 一、什么是句子 1、句子是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由一个词或一组词组成。 2、句子的特点 具有表述性。 (1)表达客观现实,即对客观实际有所说明; (2)陈述主观意图,即表达发话人的主观态度。 二、句子的语气类别(句类) 1、陈述句:提供信息。 2、疑问句:要求对方反馈信息。 3、祈使句:要求对方用行动反馈。 4、感叹句:着重表达主观感受。 红豆生南国, (陈述) 春来发几枝?(疑问) 愿君多采撷, (祈使) 此物最相思!(感叹) (王维) 三、句子的结构类型(句型) 句型就是句子的结构类型。 句型可以从大到小,层层辨认,这就是句子分析。句型是一个系统。 详见教材详见教材 P317P317 图表图表 辨识句型要注意的问题 1、语气不影句型 2、成份倒装不影响句型 3、省略不影响句型 4、修饰语(定语、状语、句首修饰语)不影响句型 (一)主谓句 1、名词性谓语句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如: 明天星期二。 这孩子五岁。 白菜一斤五角钱。 你好大的胆子。 2、动词性谓语句 谓语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的句子是动词性谓语句。 根据谓语的性质动词性谓语句可以分为: 1)动词谓语句 2)述宾谓语句 3)述补谓语句 4)连述谓语句 5)主谓谓语句 3、形容词性谓语句 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是形容词性谓语句。 如:大家好。 教室里干净得很。 这部小说情节很生动。 (二)非主谓句 由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是非主谓句。如: 哎呀!(叹词) 谁?(代词) 北京。1995 年某日。 (名词性) 下雨了!(动词性) 美极了!(形容词性) 四、句子的特征类别(句式) 根据句子的某些特征划分出来的类别,又称句式。 如: 我们打败了敌人。我们把敌人打败了。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一)把字句 1、什么是把字句 把字句一般是:主语是施事, “把”的宾语是受事。 如:他把衣服洗干净了。 2、把字句的特点 1)谓语动词是及物的,动词前后必须有附加成份(不能是光杆动词) 。 如:你把花插在花瓶里。 伙计们已经把灯熄了。 2)动词在意念上能支配“把”的宾语。 如:我们把这些词加以分析。 你把大家的意见归纳一下。 3、 “把”的宾语所代表的事物须是“定指”的,不是“任指”的。 如:我扔了一本书。我把那本书扔了。我把一本书扔了。 3、把字句和非把字句 把字句 非把字句 他把腿跌伤了。 他跌伤了腿。 (二)被字句 1、被字句的特征: 1)主语是受事, “被”的后置成份是施事,施事有时可以省略。 如: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你们的建议已经被( )采纳。 2)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 这个简易已经被领导采纳。 (双音节) 我被他打了。 (有“了” ) 他不被(为)金钱所惑。 (有“所” ) 谓语动词前后一般有附加成份。 如:衣服被露水全打湿了。 3)主语是受事 我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砸伤了脚。 大门被人上了锁。 箱子被他捆了绳子。 2、非被字句和被字句 被字句 非被字句 大树被汽车撞倒了。汽车撞倒了大树。 大门被他上了锁。他在大门上上了锁。 第六节 单句分析 一、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 1、句子分析句型分析 根据句子的结构系统确定句型。 2、句法分析短语分析 根据直接成份分析法找出短语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 3、短语分析和句子分析 (1)句子有语气,短语没有语气。 (2)句子可以有独立语,短语没有。 (3)句子语言序比较灵活,短语语序固定。 句子分析以句法分析(短语)分析为基础。 二、主谓句的分析 (一)句首修饰语 句首修饰语出现在主语之前,起限制和修饰作用。 1、修饰限制谓语 如:平时,我五点起床。 句首修饰语可移至句中,但表意有别。 2、修饰限制主语 如: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 3、修饰限制整个句子 如:关于机构改革的问题,大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这类修饰语不能移至句中。 (二)独立语 1、什么是独立语 独立于句子结构成份以外的特殊成份。 如:看样子,明天会下雨。 2、特点 (1)位置不固定。 (2)结构上不和其他成份发生关系。 3、作用 (1)表示呼唤、应答或感叹。 (2)表示引起对方注意。 (3)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 (4)表示特定的语气。 (5)表示消息或情况的来源。 (6)表示总括。 (三)主语 1、主语和谓语相对,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典型的主语是施事兼话题。如:花猫逮着 了一只小老鼠。 2、几乎所有的词和短语都可以当主语。如:菊花开了。虚心使人进步。劳动最光荣。 小二黑的漂亮在刘家峤是很有名的。 3、述语前的时间、处所名词中的主语。如: 昨天真热闹。 昨天我们去了公园。 窗台上摆满了鲜花。 昨天窗台上摆满了鲜花。 昨天窗台上鲜花摆满了。 有资格充当主语的名词性成份:施事/受事处所时间 (四)谓语 谓语和主语相对,是对谓语加以陈述的。谓语有名词性的(如:鲁迅绍兴人) ,有形 容性性的(如:天气真好) ,更多的是动词性的。 1、述宾谓语 由述宾短语充当谓语。 (1)从能否带宾语看 1)不能带宾语(休息、咳嗽、开幕) 2)必须带宾语(姓、加以、成为) 3)可带可不带宾语(学习、打、看) (2)动词带宾语的情况: 1)有的动词只带名词性宾语。如:写、读、买、喝、修理、驾驶 2)有的动词只带非名词宾语。如:打算、忍受、觉得、停止、禁止、感到、主 张、希望、进行、给以、受到、容许、情愿、加以 3)有的动词既能带动词性宾语,又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罚、吃、同意、赞成、 反对、参加、喜欢、发动、担心、服从、加深 (3)宾语的语义类型 1)受事宾语。宾语是述语动作支配涉及的对象。 例如: 小花猫逮住了一个老鼠 昨天他画了一幅国画 这两天我们吃食堂。 2)施事宾语。宾语是述语动作的发出者。 例如: 家里来了几个 客人 门口躺着一条小黑狗 昨天刘大妈丢了一只鸡 3)关系宾语。宾语既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 例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 他姓王,他叫王老三。 儿童们像美丽的花朵。 (4)双宾语句 动词带有两个名词性宾语的句子。 离动词近的宾语叫近宾语(间接宾语) ,离动词远的宾语叫远宾语(直接宾语) 。 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只是动词中的一部分: 1)表示给予的。 如:给、送、教、赏、告诉、回答、补贴、拜托、推荐、 (动词)给 2)表示承受的。如:拿、抢、偷、借、赢、骗、赚、占、娶、问、求、请教、 麻烦、收到、接受、缴获 3)其他。如:称、叫、欠、骂 (5)宾语在述语之前 宾语常表示遍指。 1)都(也)不(没有) 今天一点风都(也)没有。 他谁也(都)不认识。 2)宾语是列举形式 他英语也会,俄语也会,日语也会,很多外语都会。 2、述补谓语 (1)类别 1)数量补语。 如:砍一刀。打一拳。踢了一脚。看了一遍。去三次。住了三天。等了十分钟。 2)程度补语。如:见多了。猜透了。坏极了。好得很。 3)趋向补语。如:跑出去。走进来。说下去。亮起来了。 4)结果补语。如:想明白了。听清楚了。洗干净了。走散了。写完了。打死了。 5)可能补语。除了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和动词之间加“不” “得”表示可能以外, 常见的可能补语还有: 得来,不来; 得了,不了;得,不得 6)情态补语。动词和补语之间须加“得” 。如:他跑得满头大汗。文章写得有条有 理。小孩玩得满脸是泥。 (2)基本式和可能式 (3)结果补语和情态补语 (4)宾语和补语 1)是宾语还是补语 如:浪费了十分钟说了十分钟。 2)是述补谓语还是述宾谓语 如:小猫碰坏了一只花瓶妈妈买了一只花瓶回来 3、连述谓语句 (1)连动式。如: 他拿出笔记本写上地址 你脱了鞋进屋把报纸拿出来 少剑波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2)兼语式。如: 领导请他发表意见 连长派我命令大家出发 大家称他是巧姑娘 我有个朋友爱游泳 (3)复杂的连述谓语 军首长命令部队立即出发支援灾区。 小女孩扶着老奶奶上了车。 4、主谓谓语 主谓谓语分属于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谓语。按照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的不同的 关系可分为几类。 (1)领属关系。例如: 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 去北京旅游的人,大部分要登长城 (2)受施关系。例如: 鲁迅的小说我都读过 家里的事她管,外边的事我管 (3)其他关系。例如: 我的婚事我作主 这个字,你明儿能考倒好些人 那间屋子我们堆东西 主谓谓语和宾语提前 例如: 他一句话也不说 这个人什么活儿都会干 这位姑娘眉头也没皱一下 三、分析句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区分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 2、句首修饰语、独立语、定语、状语不影响句型。 3、调整格局(语序变化)不影响句型。 四、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 (一)语义分析 语义是在句子结构中体现出来的意义。语义通常有:施事、受事、时间、工具、处所、 原因、方式等。如:饭吃饱了饭吃完了饭吃多了。 语义分析是分析语言单位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语用分析 1、什么是语言用分析 语用分析是分析语言单位和说话人主观态度之间的关系。如: 你的笔找到了吗?找到了吗,你的笔? 2、有关语用的因素 (1)新信息和旧信息 主语一般是旧信息,谓语一般是新信息。如: 他把那扇大门打开了他打开了那扇大门 (2)指称和陈述 指称是被命名的事物,即用词表示的概括的对象。如:“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 ”其 中的“杭州”就是指称。陈述是对指称加以说明。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单有指称可以进行交际。如有陈述一定包含着指称。 (3)定指和不定指 指称可分为定指和不定指。定指是说话人预料听话人能够确定某一词语所指对象。不 定指即说话人认为对方不能确定所指对象。如: 客人来了来客人了 (4)焦点和疑问点 新信息的重点叫焦点(focus),焦点经常出现在句子末了,或通过对比表现,或通过 “就” “是”等词语提示。 疑问句中要求对方回答的重点是疑问点。特指问的疑问点用疑问代词表示;选择问、 正反问、是非问有不同表示方法。 五、句子中常见的语法错误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搭配不当 2、语序不妥 3、成份残缺或多余 4、句式杂糅 5、歧义 词性误用 例如: (1)我们怀着对革命烈士无限瞻仰的心情,来到了雨花台。 (2)他在工作中犯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 (3)村里的人都那样爽朗,那样豪情,使我忘记了旅途的疲劳。 (4)惜寸阴,惜分阴,宝贵自己的时间,这是我的座右铭。 (5)我从小就理想做一个飞行员,在蓝天上自由地翱翔。 (6)为了去不去参加比赛的问题,他一直犹豫在家里,等待父亲的来信。 (7)新的规章制度已经经验了半年,群众认为大体可行。 (8)但是,遗憾得很,我们至今还极其罕见这样的著作问世。 宾语误用 例如: (1)必须开展宣传教育 工作,提高农村群众和干部的科学知识。 (2)他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全镇七所小学,一所中学,冬季都开展滑雪课。 (4)合理地安排工作,抽出一定的时间学习,以充实并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是目 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5)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6)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7) 女神的出现,像一阵狂飙卷起了一代诗风,开拓了新诗的领域,为新诗运动 奠下了显著的实绩。 成份残缺 例如: (1)从父亲的来信中,告诉我关于水灾之后重建家园的情况。 (2)经专家们讨论研究,一致认为这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3)他们的工作十分辛苦,对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4)今年秋天,村民们正在准备收割作物时,气象台发布了台风的消息。 (5)订阅本刊的读者必须按照邮局规定,在本月底以前,过期概不破订。 (6)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二十米宽、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坝, 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7)她个子不高,剪着短发,虽然不到四十岁,但已是鬓染银丝,记载着生活对她 的磨砺。 语序不当 例如: (1)我们厂改进操作技术,工人们献计献策,使产量突破了日产的最高历史水平。 (2)这个问题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引起了讨论。 (3)神农、黄帝、尧、舜都是夏朝以前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4)那次火山爆发的能量相当于投在广岛的二千五百颗原子弹。 (5)一百多位妇女代表和列席代表出席了今天的会议。 (6)这次马拉松比赛取男、女各前十名。 (7)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于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8)这是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其他问题 (1)一点二米以下的儿童免票入场,一点二米以上的须购票。 (2)今年第一季度的产量超过去年同期的八万盒,增加到百分之五十。 (3)教室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4)他从上海寄了一封信给北京晚报编辑部收。 (5)她那满脸的皱纹把本来很大的一双眼睛也被挤小了。 (6)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用为原则,改革了处方、工艺和剂型。 (7)巨大的房屋、桥梁、公路、水坝等等,都广泛地使用着水泥。 (8)居民积极参加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活动,把街道、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 齐齐。 (9)建筑材料所需要的范围是极广的。首先要为十二亿人民提供建筑材料。 (10)从牡蛎和某些棘皮动物可以提取抗癌物质,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 步被发现和推广,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11)词典的资料必须十分确实可靠,因为它是供广大读者查阅的工具书,来不得半 点差错。 (12)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13)知识分子钻研业务,搞科研,写书,那时也被看作是自留地,而加以禁止、取 消,害得文化教育战线几乎成为一篇荒漠。 句子的歧义 歧义指的是一个句子有几种意义。 歧义产生的原因: 1、多义词 例如:他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 这家小店关门了。 我的房间没锁。 赶小李,没那么容易。 他进来时我刚好倒了一杯茶。 2、句法关系 例如: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下午是历史地理课 要出租汽车的快登记 谁要炸薯条 我要炒鸡蛋 你们老师教给了我许多道理 3、结构层次 例如: 本店出售自行车和汽车的零件 下午我们小组讨论 你的任务是写好书 这是两个煤矿工人抢救国家财产的故事 领导接见了三个学校的篮球队 4、语义关系 例如:鸡不吃了 这是一家女子理发店 关心的是他的母亲 这个老人谁都可以接待 这个人连我都不认识 5、综合 例如:虚构故事吓坏人 第七节 复句分析 一、什是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多个相当于单句单位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二、分句和分句之间的关系 (一)影响复句三种关系 1、逻辑因素 2、事理因素 3、心理因素 如:因为天下雨,所以地上很湿。 如果天下雨,地上一定很湿。 天下了雨,于是地上湿了。 他不但学问好,而且品德高尚。 他不但品德高尚,而且学问很好。 (二)显形关系和隐形关系 用关联词语表示的是显形关系。如: 小王着了凉,生病了。 因为小王着了凉,所以生病了。 小王着了凉,于是生病了。 三、关联词语 (一)什么是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表示分句之间关系的词语。 关联词语包括: 1、连词。如: 昨天的梦想,或者是今天的希望,或者是明天的现实。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2、副词 有的副词也能作关联词语。如: 大家一条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下班铃刚响,他就没影了。 做完了今天的功课,他才能休息。 她是老婆,又是老妈子,又是厨子,又是护士。 尽管有的人宣称,他已经变了,你也无妨冷静地看看到底他变了什么。 3、其他词语 例如: 对事物进行分类说明,每一次分类只能使用一个标准,不能同时使用两个标准,否则 就会造成混乱;另外,所列举的种类既不能遗漏,又不能互相交叉,否则就会失去科 学性和严密性。 四、复句的类别 根据分句的关系,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包括:(1)并列复句、 (2)连贯复句、 (3)选择复句、 (4)递进复句。 偏正复句包括:(5)因果复句、 (6)转折复句、 (7)条件复句、 (8)让步复句。 1、并列复句 风停了,雨住了,树木冲洗得那么干净,池子里的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要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 地上孩子也多了。 读书要善于咀嚼,也要善于消化。 要多读书,还要会读书。 2、连贯复句: 我下楼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包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 口。 我打了一个冷噤,于是一个怜悯的感觉从心底升上来。 我们先是沉默的相视,接着是放怀而亲密的交谈,后来又是沉默。 3、递进复句 不仅科研人员要钻研业务,政工干部也要学习科学知识。 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人们不但没有说话的自由,而且没有不说话的自由。 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 他不但会喝酒,而且爱喝, 有一阵子甚至是无酒不下饭。 4、选择复句 你喝茶,还是喝咖啡? 要么你就别管,要么你就管到底。 容易犯错误的人,不是认为什么都不懂,就是认为什么都懂。 他不是在车间,就是在仓库,要不就在料场。 5、因果复句 (1)说明因果。如: 水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线,因而又为原始生命提供 了天然的屏障。 朋友,也是说好话的多,所以真肯提你缺点的人倒是你难得的好朋友。 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散文之所以比较容易写,是因为它更接近我们口中的语言。 (2)推论因果 既然自己的身子是弯曲的,影子歪斜就不足奇怪了。 你们既然来了,我就把这些问题详细地向你们说明一下。 既然他连加减乘除都不懂,可见他根本没有学过数学。 既然身体不太舒服,就在家休息吧。 6、转折复句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自己。 他心里明白大势已去,可嘴里却依然不肯服输。这声音虽然很低,却很耳熟。 我什么都不想瞒她,尽管我比她大八岁。 他虽然 16 岁,却像一个小孩(大人) 。 7、假设条件复句 (1)充分条件。 如: 人只要不爱虚名,就容易接受真理。 你如果嫉妒别人的才能,你就得承认自己的无能。 假如我是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影。 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 (2)必要条件 只有参加实践,才能使智慧的火花燃烧起来。 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除非病得起不了床,他才请假。 读书一定要联系实际,才能学得深。 (3)无条件 在人生的舞台上,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应该演得恰如其分。 任凭天寒地冻,我们仍须坚持锻炼。 不管你是官还是老百姓,都要遵守法律。 不论你生男生女,就管他(她)叫盼盼吧。 8、让步复句 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间里也仍然存在。 即便是为了证实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也要到大英博物馆去一趟。 纵然是夏天,照样能看到冰灯。 听近今的议论,译诗是已经不值一文钱,即使译得并不错。 偏正复句的分类依据 条件复句的分类依据 五、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是指在结构上有两个以上的层次的复句。 例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因果) 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 (充分条件)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如果我们既放下了包袱, (并列) 又开动了机器,既是轻装,(并列) 又会思索,那我们就会(并列) (充分 条件) 胜利。 这个院子,虽然并不气派,甚至 连一条平坦的路也没有,下雨天到处是水塘和 泥坑,但却时有漂 亮的卧车驶入,都是找人事局那位陈科长的。 第八节 第九节 语气和口气 一、什么是语气和口气 语气是说话人在交际中对谈到的情况所持的态度。语气有陈述、疑问、祈使、 感叹。 口气是用于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种种方式,如肯定和否定,强调和委婉,迟疑 和急切,活泼和泼辣,等等。 二、语气词 一个语气词可以用于不同的句类。 一个语气词常有不同的写法。 三、疑问句 (一)是非问 是非问要求对方对整个命题加以肯定或否定。结构与陈述句相同。 例如:他是你们班的同学吗? 你今天去过图书馆吗? (二)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表示疑问点,语气词用“呢”不用“吗” 。如: 今天谁没有来? 他什么时候到杭州? 你打算怎样处理这件事? (三)选择问 选择的范围就是疑问点。语气词用“呢”不用“吗” 。 例如:你是坐汽车还是坐火车去上海? 正反问(反复问) 用“X 不 X”格式指明疑问点。 例如: 你明天去不去上海?你明天去上海不? 他是不是知道这件事? 他知道不知道这件事?你知道这件事不? (四)两种特殊的问句 1、附加问。先说一个陈述句,再提出问题。如: 你从上海来,是吗? 你从上海来,不是吗? 你从上海来,是不是? 2、回声问 别人提出问题,听者用问句来进一步确认疑问点。如: 他昨天动身去北京了吗? 他吗? 北京吗? (五)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述陈述句的内容。是无疑而问。如: 我敢撒谎吗?(是非问) 这有何难?(特指问) 你怎么不管管哥哥?(特指问) 是我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选择问) 你说可怜不可怜?(反复问) 四、口气种种 (一)肯定和否定 1、否定词 不、没(没有) 、非(匪) 、无、未、弗、勿、莫、别、休、毋、免、甭。 2、双重否定 用两个否定词表示双重否定,意思是肯定的。有的双重否定表意更强烈,有的表意比 较委婉。如: 无 不、没有不、非不。不能不、不可不、不敢不、不肯不。 (表示强调) 不无、无非、不是没有、并非没有、不是不、莫非、不得不。不会不、不该不。 (表 示委婉) 3、否定肯定 好不热闹好热闹 差点没气死差点气死 小心别着凉小心着凉 (二)强调 1、口语里用重音。如: 我们明天去北京。 2、用“是” 。如: 我们是明天去北京。 3、用“是的” 。如: 大哥的为人是忠厚老实的。 第十节 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的沿革 1、什么是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用来表示停顿、 语气以及词语性质的标记。分点号和标号两种。 2、标点符号的作用 (1)表示停顿。如: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2 )表示语气。如: 他来了 (3)表示词语的性质、作用。如: 中国青年不错 3、标点符号的沿革 今天使用的标点符号借用于西方书写符号,在清末开始使用。 1920 年,当时的教育部颁布了“新式标点符号:,逐步推广使用。 1951 年国家出版总署重新公布标点符号使用法 ,规定了 14 种标点符号句号、 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 专名号、书名号。 1990 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 。1995 年 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共 16 种。 二、标点符号和语气口气的关系 1、句末点号和语气的关系 句末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陈述语气用句号,疑问语气用问号,表示强烈情感 的用叹号。表示反问的,根据情况,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叹号。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