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的意识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的意识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的意识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节日的意识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组长:许瑞 成员:张岩 张霞 叶丽颖 黄静怡 顾淑晴 调查时间:2015 年 4 月 12 号 调查地点:南京视觉艺术学院 调查对象:大一、大二学生各 50 名 调查目的:通过了解调查基本情况,从而采取措施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意识,弘扬民族文化。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的设计内容: 1:你了解的西方节日有哪些? A. 圣诞节 B. 感恩节 C.万圣节 D.愚人节 E.情人节 F.复活节 2: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你的态度是? A.认真对待 B.随便敷衍一下 C.置之不理 D.随大流 3:你认为西方节日受到中国人青睐有哪些方面的理由? A.西方节日娱乐性强 B.很新鲜 C.崇洋媚外的表现 D.其他理由 4:你认为中国节日与西方节日最大区别在于? A.中方节日过于注重吃,能留下作为纪念的东西少 B.中方节日娱乐性不强 C.过于严肃 5:你认为中国节日应做哪些改进? A.应在保持原有特色上基础上自行创新 B.减少媒体、商家的炒作 C. 多放几天假 D. 增加更多的民族文化特色 E. 广泛宣传节日的故事和意义 F. 增加更多的民族文化特色 调查问卷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对西方节日了解程度上,同学们当中有 95%了解 圣诞节,60%了解感恩节,45%了解万圣节,90%了解愚人节,90%了解情人节,55%了解 复活节。在对待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上,30%的同学表示很认真地对待中国节日,5%的同 学表示随便敷衍一下,10%的同学表示置之不理,55%的同学表示随大流。 在对同学们们对西方节日的感性认识的调查中,48%的人认为西方节日娱乐性强;39%的 人觉得很新鲜;也有 9%的人则认为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还有 4%的人认为是其他理由。 在对传统节日发展期望的调查中,80%的人表示应在保持原有特色上基础上自行创新, 有 33%的人表示是媒体、商家的炒作,38%的人则觉得已过腻了,24%的人是随大流,5% 的人表示无所谓。 从同学们做的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10%的人认为“应融入更多的商业炒作”,40%的 人选择“增加更多的民族文化特色”,25%的人选择“广泛宣传节日的故事和意义”另外 的选择“多放几天假”,35%的同学认为中方节日娱乐性不强,25%的同学认为过于严肃。 调查报告的深入分析: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精华所在,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 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 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 2 月 14 日的“西方情人节”、4 月 1 日的“愚人节”、12 月 25 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 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 5 月初 5 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 日益淡化。 77.9%的人认为一个民族的传统,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在节日中 体现的最为完美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 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因此传承文明, 弘扬传统节日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 认知情况对怎样弘扬传统节日有指导意义。 65.7%的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冷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信仰,这与他 们不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有着直接的关系。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比较认同传统节日需 要大力倡导和重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还是比较渴望的,但由于认识层次的不同 也产生了对传统节日态度的迥异。 当然在对待洋节方面,我们并非要抵制西方节日,而是要我们的大学生们全面了解节 日的意义后,理性地对待节日问题。56%的大学生需要加深对传统节日意识的培养,更需 要明确的价值取向、向上的人生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信仰,不能为追时尚赶潮流而迷失了 年轻的路。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大学生应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一方面,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对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 不应该被视为是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繁荣的障碍,而是更重要的中华民族根系之所在,是中 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力量源泉。 67%的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之所以淡化、西方节日之所以日益流行的原因在于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对于过传统节日的物质需求已逐渐减少。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生 活发展了。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有一条原则,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它往往是文化的输出 地区;经济落后的地区,它往往是文化输入的区域。所以,西方节日日渐走俏。同学们常 听到过“欧风美雨”、“韩流”,却没听到过“孟加拉风”、“非洲流”。中国传统节日 的形式不及西方节日多样,略显老套。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无论是元宵 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 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传统节日受 冷落并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已经僵化了,还有人们审美情趣发展变化了的因素,这也要求 传统节日应该不断地发展。 中国传统节日中已掺杂了过多的商业炒作成分,缺失了它的文化内涵。由于经济因素 的影响,我们现在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是文化横向的交流。其实文化的发展有横向、纵向两 条线索;纵向的发展,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 特色。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形势下,重视文化发展这条纵向的线索,可以让我们国家 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文化的横向交流成为共识的今天,89.9%的大学生认为 更应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不然,我们将失去我们的根。在同学们当中,节日市场的 “中冷西热”,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根据调查显示仅有 19%的大学生重视传统文化,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 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 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32.5%的大学生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 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 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 所以不愿接受。9.8%的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 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 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86%的大学生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 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 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 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 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 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也有 67.8%的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 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 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 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 的节日。 44.5%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 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 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 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纵观历史,中华文化几度成为世界的最强音。然而进入明清时期以来,华夏文明却渐 渐失去了她往日的光彩,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更可谓是中华民族的苦难 史,我想没有什么事情能比不愿意去回忆又不得不回忆更尴尬的了。如果近代中国的遭遇 可以用“繁盛的农业文明无法与新兴的工业文明相抗衡“来解释的话,那么走进新中国,步 入新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当西方文化正以咄咄逼人之态成为成为强势文化时,我们却不 得不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捏一把汗。我国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被各种西 方节日冲击得支离破碎。如圣诞节狂欢的风靡,再如传统的七夕大有被西方情人节替代的 可能,搞得现在的年轻人甚至都不愿认祖归宗。在西方节日面前,有着深厚底蕴的传统节 日何故如此不堪一击,这个话题并不轻松。 西方节日立意简明突出,时尚元素鲜明,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推广性,深受年轻人的推 崇,正如一杯可乐,喝起来很过瘾,给人的感官刺激很强。87%的大学生觉得中国传统节 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积淀,就像是一杯浓茶,需要我们去品味。而思想的 深度又与人的阅历成正比,因此对于最具活力的年轻人来说,传统节日对西方节日的劣势 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前提下传统节日有如此境遇也就不足为怪了。 韩愈说过,“民俗既迁,风气易随“。苏轼讲过,“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可见作为传统文化的基石和精髓,风俗的好坏对国运的昌盛有密切关系。如果说传统文 化是一座皇冠,民俗是皇冠上面的宝石的话,那么传统节日就是宝石中最大最亮的那颗。 88%的大学生觉得让传统节日重现光彩,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我们的行动迫在眉睫。 对于日趋衰弱的中国文化我们应该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凝聚力 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 每一个人的责任,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再次成为世界最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