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市农资市场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建议_第1页
石首市农资市场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建议_第2页
石首市农资市场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建议_第3页
石首市农资市场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建议_第4页
石首市农资市场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石首首市市农农资资市市场场及及农农产产品品质质量量安安全全现现状状及及建建议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市民 餐桌安全、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抓好农业投入品管理,特别是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是实现从源头管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 径。农业生产资料是特殊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是特殊 的市场,它直接面向农民、农村,服务于农业。建立健全一个发育 完善,交易活跃,运转有序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对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保障农民增收,建设和谐农村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一、现阶现阶段我市段我市农业农业生生产资产资料市料市场现场现状、状、问题问题和建和建议议 (一)(一)农资农资市市场场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我市地处鄂南边陲,与湖南的华容、南县、安乡毗邻,黄金水 道长江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农资产品交易活跃,是鄂磷南 运、湘氮北送的窗口和桥梁,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农资市场已形 成以磷肥生产为龙头,区域销售为依托,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竞 争的农资市场格局,市场总额达到 2.1 亿元。 在农资生产方面,我市现有磷肥生产企业 2 家,复合肥 企业 4 家,生物肥企业 2 家,种子生产基地 3 个,农机生产企业 1 家,年产磷肥 12 万吨,复合肥 2.4 万吨,杂交种子 10 万公斤, 农药 500 吨,农机具 500 台(套),年产值达 6 千万元。其中磷肥 企业采用了当前较为先进的硫磺制酸、稀酸净化、两转两吸,污 水循环利用等技术,降低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农资经营方面,我市现有农资经营单位和门店 278 家, 2 除少数经营单一品种外,绝大多数经营混合品种。近年来,农资 经营龙头企业得到长足发展,连锁经营、行业协会、农技农资双 连锁等现代营销形式初具雏形。邮政物流、供销合作社、垄上行 新公社、农鑫种业、新农农资等龙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沙农达、先瑞达、杜邦、红太阳、丰乐种业等知名大企业均在我市 设立了代理商,优质农资产品成为市场主导立品。根据 2010 年 底对 100 家较大规模农资门店进行调查,全市年经营各类肥料 18 万吨,农药 680 吨,种子 720 吨,农机具 4500 台(套),农膜 150 吨,年经营额达 1.5 亿元。 在农资使用方面,我市有耕地面积 60 万亩,复种面积 110 万亩,年需各类肥料 7 万吨,农药 300 吨,种子 420 吨,农膜 120 吨,年增农机具 2800 台套,农业生产资料年投入 1.8 亿元。 除磷肥可以自给外,其他农资产品全部由外地厂家供应。 在农资价格方面,受上游产品涨价、人力成本增加以及 通胀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市农资价格整体上涨较快。根据 2011 年 4 月中旬价格调查,棉花种子同比上涨 26%;杂交水稻种 子同比上涨 15%;农药同比上张 12%;磷肥(12%)均价 元/吨, 同比上涨 5%;肥料同比上涨 4%。 在农资市场管理方面,2000 年 8 月,我市在原种子管理 站、农药管理站、肥料监督检测站、植物保护站,农业环保站的基 础上,合并成立了农业执法大队,整合了执法资源,提高了农资 打假能力,通过多年的法制宣传培训,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 治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农资行为,逐步规范和净化了 农资市场,农资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 年,该队开展了“种子执法 3 年”、 “农药市场监管年”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印发石首农 业执法简报 15 期,张贴告全市农民朋友书10 万份,接待群众 咨询 1800 人次,培训农资经营上岗人员 238 人,抽样检测 1425 个样品,取缔 8 家无证经营点,查获未经审定的种子 1750 公斤, 劣质种子 450 公斤,假劣药 25 箱,未经登记农药 127 箱,劣质肥 料 22 吨。依法对河南中天恒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劣质农药 案进行了立案查处。组织农资质量纠纷调解 22 次,落实赔偿和 补偿资金达 56.5 万元。 但由于长期的经费不足,自身建设滞后等多种原因,我市农 资市场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二)存在的主要(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 1、农资市场主体复杂 随着我国农资流通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快速过渡,农资企业 彻底摆脱了旧的农资流通体制的束缚,基层国有农资经营机构成 为个体经营,原供销社和农资公司的职工以及农业技术人员纷纷 加入了农资流通领域,增加了农资市场主体复杂性。目前,我市 农资市场已形成农资公司、农业系统、个体经营户三足鼎立之势。 而且,农资公司和农业系统的农资门店基本上属于挂靠经营、个 人承包,经济效益与单位无关。早期供销社(农资公司)和种子公 司在农资经营的主渠道作用已不复存在,个体户主导为我市农资 流通领域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2、经营人员素质偏低 除少数农业系统经营人员具有大中专学历外,大多数农资经 4 营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偏低。据调查,全市 278 个农资 经营户中,具有大专学历的有 14 人,中专 31 人,高中 38 人,初 中 156 人,其余的为小学以下,甚至还有文盲参与农资经营。相 当数量的农资经营户不懂农资鉴别知识,又不懂农资使用常识, 成为农业生产安全隐患。 3、农资市场问题突出 一是无证经营屡禁不止。少数农资经营户既未参加农资经营 岗位培训,又未按规定申办有关证照,擅自从事农资经营活动, 严重扰乱了农资市场秩序。二是假劣农资时有发生,尤其是假劣 肥料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复合肥含量偏低,硼肥存在以假 充真的现象。三是未经审定、登记的农资产品在市场上未能禁绝, 少数不法商贩打着示范新品种、新技术的幌子,大肆兜售未经审 定的品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四是农资产品包装、标签不规范 现象较为严重。未贴标签、标注不全、修改标签内容、扩大使用范 围等较为普遍。四是农资市场竞争无序。我市农资经营大多采用 铺货、返利、赊销等形式,客观上造成农资市场竞争激烈,恶意炒 作、哄抬价格、相互杀价、虚假广告等一些不法手段被一些经营 户大肆使用,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农资产业良性发展。 4、售后服务不完善 大多数农资经营户比较重视农资产品售前、售中服务,如详 细介绍产品性能,提供丰富而详细的栽培(使用)说明书,但忽视 农资售后服务,极少有人到田间进行现场指导或者搜集信息,有 的甚至一卖了之,不管不问,直到出现质量问题引起纠纷才予以 重视。 5 5、农资市场管理体系亟待理顺 相关职能部门在农资管理上职能交叉、重复,条块分割不清, 即浪费了行政资源,又造成责权不统一,甚至有权无责。按照现 行体制,在农资管理上,农业、工商、技监都可行使管理权和处罚 权,表面上看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负责”的局面,由于关系未 理顺,相关部门有利则争,无利则推,造成“只抓不管,无人负责” 的结果。 (三)(三)农资农资市市场现场现状与状与农业发农业发展需要的差距展需要的差距 1、经济规模太小 除了少数农资生产企业外,我市农资经营单位经济规模较小, 对外商誉不高,没有建立象样的品牌,农资市场份额不大。在管 理上,现代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起来,管理粗放,难以胜任“农资主 渠道”作用。 2、技术创新滞后 我市农资生产企业多是重复上马项目,品种单一,技改资金 投入不足,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3、农资质量堪忧 据 2010 年抽检结果,种子合格率为 97.5%,农药合格率为 92%,肥料合格率只有 78%, ,农药标签合格率只有 75.5%,质量 不容乐观,加上售后服务不完善,影响了整个农资市场的信誉, 给拓宽市场带来阻力。 4、管理体制未理顺 由于管理经费不足,多头执法,执人情法,以收代管的现象 未能根治,加重了经营户负担,制约了农资市场发展。农资网点 6 布局不够科理合理,数量太多,加剧了市场竞争。 (四)(四)进进一步完善一步完善农业农业生生产资产资料市料市场场体系的建体系的建议议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资 料市场体系,总体目标是:加大改革和发展力度,面向市场,依靠 科技,不断优化农资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技 术改造和开发步伐,提高农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 以联锁、配送等现代营代模式为重点的农资市场体系建设,完善 检验检疫体系,理顺管理关系,实现农资市场跨越式发展。 在农资生产方面,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按照“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巩固传统的过磷酸钙、复合肥优势产业的 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浓度磷肥、高浓度复合肥(磷酸一铵,磷酸二 铵)和硝酸磷肥,加大技改力度,到 2015 年,高浓度磷肥占磷肥 总产量的 50%以上。积极开发生物肥料和农作物新品种,培植新 的经济增长点。 在农资流通领域,大力招商引资,培植龙头企业,引进 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农资营销网络,减少 经营环节和成本,真正实现让利于民。 在农资管理方面,进一步理顺执法关系,加大执法投入, 加强检验检疫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和净化农资市场, 促进农资市场良性发展。 二、二、农产农产品品质质量安全量安全监监管管现现状、状、问题问题和建和建议议 近年来,在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 们紧紧围绕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自己 7 的职责范围内,切实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通过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 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取得了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阶段性成效。 (一)我市(一)我市农产农产品品质质量安全量安全监监管基本情况管基本情况 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构完善。经市编委批复,于 2007 年 8 月成立了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落实了工作人员,使专项整治工 作有了组织保障。2010 年,市农业局又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 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全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为了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我们组织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重 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同相关单位和科室签立执法责任状,并 实时跟踪考核,对不履行职责、玩乎职守,导致发生严重农产品 质量安全事故的,依照规定报请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宣宣传发动传发动到位。到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后,我们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执 法氛围。一是通过图文电视台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文滚动播 出,做到家喻户晓。二是采用拉横幅、制展牌、开动宣传车、发传 单等形式,送法制下乡。三是在蔬菜生产基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四是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普 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无公害农产品知识,提高公众的农产品质量 安全意识。2010 年,我们共散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手册 8 300 余份,宣传材料 800 余份,编发执法简报 6 期,采写新闻报 导和通讯 6 篇,开展农公害农产品知识培训 8 场,培训农民 3340 人次,培训农资经营人员 337 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 进增强了我市农资经营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广大市民和农 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安全消费意识。 农业农业投入品市投入品市场规场规范。范。农药使用高峰期,我们组织农 业执法人员对全市农药市场进行了拉网式大检查,通过查资格、 查品种、查标签、查包装、查档案,依法封存和登记甲胺磷等五种 高毒有机磷农药,从源头铲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通过检查表 明,目前,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良好。农业投入品登记、 审定制度基本落实,生产经营档案、索证索票制度逐步规范,尚 未发现违法违规生产农业投入品的行为,绝大部分经营户证照齐 全,合法经营,多数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和门店都建立了经营台 帐,并对高毒农业投入品实行了流向登记。 农药农药残留残留检测检测深入开展。深入开展。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 站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购置了农药残留检测仪和配套设施, 组织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并在农药使用高峰期对部分超市和农产 品批发市场的重点农产品种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填补了我市农产 品农药残留检测的空白。2010 年,共检测空心菜、豇豆、辣椒、白 菜、苹果等 28 个农产品品种,计 658 个样品,合格率为 95.6%。 不合格的农产品主要是空心菜、豇豆、辣椒等。对不合格的农产 9 品,及时通知店主停止出售。 无公害无公害农产农产品品发发展迅速。展迅速。我们把实施农业标准化和保 障农产品安全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无公害农 产品申报认证工作。成立了工作专班,组织专家对申报无公害农 产品标志的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技术评价,会 同有关部门制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产地标准,并深入田间地头 进行技术指导,建设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样板,促进无公害农产品 发展。截止目前,我市新申报认定全国无公害农产品 个、绿色 食品 个;续展绿色食品 个;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 个、无 公害水果产地 个、无公害蔬菜产地 个。至此,我市共有无公 害农产品标志 63 个,绿色食品标志 20 个。此外,我们还对全市 各大超市柜台上有农产品认证标志的商品进行了专项检查,没有 发现假冒标志的行为。 (二)存在的主要(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和不足和不足 通过多年来的专项整治,我市我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取得了 明显成效。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农产品基地、农业 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药问题基本解决,甲胺磷等五种高 毒农药已被杜绝生产、销售、使用。我市的农产品是安全的、可放 心的。但是,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覆盖面不广,农产品基地 和农贸市场还没有全部纳入检测范围;二是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 10 农产品基地发展滞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 理要求;三是农业投业品市场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未审先推和 擅自修改标签的现象未能禁绝。四是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特别 是市场准入制和追溯制的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大推行力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