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调研工作11_第1页
百色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调研工作11_第2页
百色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调研工作11_第3页
百色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调研工作11_第4页
百色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调研工作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色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调研工作内容 一、一、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本情况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本情况 (一) 管理养护模式: 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为原则,实施农村公路管养。 (二) 养护基本情况(列养规模、养护质量和水平): 2010 年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 10445.339 公里,在养里程 7964.428 公里。其中:省道 197.245 公里、县道 2723.15 公里、乡道 1790.607 公里、专用公路 45.51 公里、村道 3207.916 公里。上半年, 全市农村公路中基本实现省、县道好路率 65%,差路率 10%以下; 乡道好路率 38%,特差路率 11.7%以下;村道晴雨通车率 75%,特差 路率 30%以下。 (三)正常养护的标准: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按交通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执行,保持路面 清洁平整;路基、边坡稳定;排水通畅;桥涵等构筑物维护完好。 (四)路产路权保护及路政管理情况: 1、农村公路都没有取得土地和林地使用证,也没有取得公路产权证, 公路产权不明确,对路产路权的保护难度大,特别是对公路建筑控制区范 围内的违建管理难度很大。 2、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无专项经费,很难有效地开展路政管理,特别 是对农村公路超限运输车辆的查处更是难以开展。 3、对农村公路造成损害的车辆,路政除了制作责令车辆停驶通知书 外,却不能扣留相关证件,对远离乡镇村的农村公路,很难找到车辆停放 点,在司机配合的情况下,扣相关有用的证件,是唯一有效做法。 (五)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典型经验做法: 二、二、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落实情况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落实情况 (一) 、地方各级政府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 通知 (国办发发【2005】 49 号)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细则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6】148 号)的精神,百色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百色 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百政公发【2008】3 号) ,2009 年在市交 通局的指导二,开展了凌云县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凌云 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凌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施方案 (凌政办 发【2009】139 号) ,全面落实了“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 三级管养主体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这项改革在今年遇到罕见的洪涝灾 害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010 年 6 月在百色市及凌云县召开全市农村 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现场会,部署要求各县区下半年在借鉴凌云县 经验基础上,做好试点工作,并要求明年全面推广。 (二)县、乡、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及相关责任: 1、地级市在管理养护中的主要责任: 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农村公 路管理养护工作。 2、县级:各县(区)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 任主体,县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度建议计划 编制及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指导管理养护工作。县级公路管理机构 具体承担省、县道的日常管理工作。 乡级:乡(镇)人民政府是本辖区乡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 负责编制本辖区乡村公路的养护建议计划并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 组织做好区域内受灾公路的抢修和恢复工作,负责乡村公路的路政管 理和安全生产管理。 村级:各行政村具体承担乡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 (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及人员情况 (四)养护资金的来源及筹集 1、各级财政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资金投入情况,补助标准和规模: 各级财政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资金投入基本上按管养公路 1000 元/公里补助,但没有及时到位。 2、2006 年2008 年公路养护费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资金: 3、2006 年2008 年落实“7000、3500、1000 政策”的资金: 未能落实。 4、2009 年燃油税改革后的变化: 资金拨付未能及时到位。 5、2006 年2008 年拖拉机养路费、摩托车养路费收入规模及支出结 构,2009 年燃油税对应代替性资金规模和支出机构: 按 2007 年收入规模为基数进行分配。 (五)养护资金的使用及管理 1、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支出情况(管理经费、中修等专项工程费、 日常小修保养费、其他): 2、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拨付程序: 基本上由县财政下拨到县交通运输局,再由县交通运输局分配给县公 路管理所。 3、各级各类资金到位情况: 地方配套养护经费到位较慢或不足额到位。 (六)农村公路管养分离、养护市场化推进情况: 农村公路管养仍无法进行分离;养护经费不足无法进行市场化运作。 (七)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目前隆林县、凌云县已进行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其它各县养护体制 改革正在进行中。 三、农村公路建设情况三、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一)总体状况(里程规模和机构、技术等级、通达通畅率等) 截止 2009 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10445.339公里、一级路 2.98 公里、 二级路 0 公里,三级路 219.672 公里,四级路 7680.903 公里,等外路 2541.784 公里;通达率 83.70%,通畅率 40.62%。 (二) “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完成情况 我市辖管 12 个县区,133 个乡镇,1803 个建制村, “十一五”农村 公路建设目标为:100%乡镇实现通沥青(水泥)路,100%建制村通公路, 44%的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完成渡改桥 24 座,实现全市 25% 以上的农村公路渡口改建为桥梁。2006 年至 2009 年全市共安排农村公路 建设项目 540 项,其中:通达工程 394 项/2806 公里,通乡(镇)沥青 (水泥)路 65 项/1611.5 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 60 项/495.1 公里,渡 口改造项目 4 项,渡改桥项目 17 项/1460 延米,至 2009 年底,乡镇通沥 青(水泥)路率为 98.5%,97.8%建制村通公路,且 83.4%的建制村实现通 等级公路,40.4%的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完成 4 项渡口改造及 渡改桥 16 座。预计至 2010 年底,所有乡镇均实现通沥青(水泥)路, 100%建制村通公路,85.6%的建制村实现通等级公路,44.1%的建制村实 现通沥青(水泥)路, 完成完成 4 项渡口改造及渡改桥 19 座,基本实现全 市 25%以上的农村公路渡口改建为桥梁。 (三)建设单位的确定、招投标、质量监管、项目验收等情况 建设业主是县人民政府或县交通运输局,下设建设办;招投标一般 找代理单位进行招标,招标以公开招标或邀标方式进行;质量监督以社会 监理为主;验收由市交通局进行验收,质量评定由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进行。 (四)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到位情况,拨付方式,监管等情况;费税 改革对农村公路建设筹资的影响。 资金来源为上级补助和地方自筹。上级资金到位率 100%,地方自筹 到位率比较低。资金拨付方式由项目业主依据进度向地方财政进行申请; 资金监管由审计部门进行监督。费税改革对农村公路建设影响不大,但对 养护管理影响较大,主要是养护资金到县财政后,没有按时按量拨付到位, 不能按计划开展养护工作。 (五)质量年活动开展情况,取得的效果及有关经验 制定并下发了百色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方案 ,明确了 指导思想,活动目标,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及任务安排;成立以局长 为组长的 “百色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 下设市农村 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质量年活动的组织实施,并明 确了组织机构的任务与职责,各县区相应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 责各县(区)质量年活动开展;各县、区均建立公路工程检测试验室, 较好的为控制项目建设质量提供服务通过质量千里行活动,使我市农 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使全市农村公路平均质量抽检项目 总体合格率达到 92%以上,其中路基压实度、路面强度与厚度、混凝 土强度指标合格率达到 95%以上。提升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水平,确保 全市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县道好路率 75%以上,乡道好路率 55% 以上,质量意识明显增强,监管力度明显提高,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安全养况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有关经验:1、质量体系的建立是基础;2、质量意识的建立是根本; 3、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是关键。 四、四、 “十一五十一五”农村公路发展经验和存在问题(分:建设、管理养护、资农村公路发展经验和存在问题(分:建设、管理养护、资 金、体制机制、其他等方面)金、体制机制、其他等方面) 存在问题:存在问题: 1、建设:上级补助资金不足,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极少,项目实施难 度大;征地拆迁费极少或没有,导致出现群众修路积极性不高,阻挠施 工现象经常发生,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2、养护:农村公路沿线民众爱路护路意识不高,损坏、侵占公路时 有发生;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时无法进行征地,建成公路后两侧建筑控制 区内违章建筑难以制止;除个别县外,其它县管理养护责任主体不明确; 没有能够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部门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农村公路 管理养护资金不足,按征收养路费的多少分配,贫困县由于收得少基数低, 养路费严重不足,差异极大。现在养路资金分配方案以 2007 年为基础, 地区差异更大,越是贫困的县越是得到资金少。养路经费应按行政等级及 在养里程计算,而不应按 2007 年基数进行计算分配。 五、五、 “十二五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目标和重点农村公路发展目标和重点 (一) 、 “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的总体思路: 建设:建设:一是通乡镇二、三级公路建设 36 项/920 公里;二是建制村通沥 青(水泥)路建设 735 村/4000 公里;三是提级改造未达等级的 259 个行 政村公路 1807 公里;四是危桥改造 37 座/512.3 延米;五是桥梁建设 403 座/13609 延米;六是乡镇之间联网公路 39 项/1011 公里;七是自然村通村 公路 2400 公里;八是乡村道连通工程 1800 公里;九是老旧县乡油路改造 32 条/639 公里;十是通农林场总场、分场(连队)道路 155 条/936 公里。 养护:养护: 1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符合我市实际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 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做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 有路必管” ,实现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强化各级政 府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的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县级人民 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作用,强化交通主管部门负责 农村公路养护职责,层层落实责任,保证“有路必养、有路必管” 。 2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结 合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机制,出 台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 4加强资金筹措和监管,建立健全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养 护资金筹措渠道。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本级财政预算, 安排必要的地方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鼓励农村公路沿线 受益单位捐助农村公路养护;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 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公路养护,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公路养护。 (二) “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及资金需求。 建设目标:一是通乡镇二、三级公路建设 36 项/920 公里;二是建制 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 735 村/4000 公里;三是提级改造未达等级的 259 个行政村公路 1807 公里;四是危桥改造 37 座/512.3 延米;五是桥梁建设 403 座/13609 延米;六是乡镇之间联网公路 39 项/1011 公里;七是自然村 通村公路 2400 公里;八是乡村道连通工程 1800 公里;九是老旧县乡油路 改造 32 条/639 公里;十是通农林场总场、分场(连队)道路 155 条/936 公里。 1)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严重,与建设任务需求相矛盾。 2)农村公路服务水平低、技术等级低,无法满足农村交通需求;绝大 部分路面结构较薄弱,并且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中、低级路面,与农村地区 的重交通、交通量增长及经济发展需求不适应。 (三) “十二五”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目标、资金需求和筹措计划 1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符合我市实际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 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做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实 现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2强化各级政府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的职责,层层落实责任。 充分发挥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作用,强化 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养护职责,层层落实责任,保证“有路必养、 有路必管” 。 3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结 合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机制,出 台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 4加强资金筹措和监管,建立健全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养 护资金筹措渠道。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本级财政预算, 安排必要的地方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鼓励农村公路沿线 受益单位捐助农村公路养护;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 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公路养护,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公路养护。 5、要求按“7000、3500、1000 政策”进行足额补助到位。 (四) “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上级补助资金低,资金缺口大。 六、对农村公路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分:建设、管理养护、资金、体制机六、对农村公路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分:建设、管理养护、资金、体制机 制、其他等方面)制、其他等方面) 一)加强资金管理与监督,保证资金的投入,上级部门应提高补助资金, 提高中央补助资金标准。 根据我市与自治区交通厅签订的“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责任书 , 除中央补助 86904 万元和自治区补助 10690 万元外,地方需自筹 47540 万 元。 长期以来百色市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较难筹措, 我市项目多数位于山区、贫困落后县(区),工程量艰巨,建设资金缺口较 大,抗风险能力有限,无法承受设计深度不足、价格上涨、政策变更等引 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