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所有公式_第1页
大学物理所有公式_第2页
大学物理所有公式_第3页
大学物理所有公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第七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场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电磁感应现象: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时,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 楞次定律: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由它 所激发的磁场来阻碍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的变化 任一给定回路的感应电动势 的大小与穿过回路所围面 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dtd m 7.1 dt d 7.2 dt d 7.3 叫做全磁通,又称磁通匝 dt d N dt d 链数,简称磁链表示穿过过各匝线圈磁 通量的总和 7.4 动生电动势Blv dt dx Bl dt d 7.5 作用于导体内部自由电子上的磁场Bv e f E m k 力就是提供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可 用洛伦兹除以电子电荷 7.6 _ )(dlBvdlEk 7.7 导体棒产生的动生电动势BlvdlBv b a )( 7.8 导体棒 v 与 B 成一任一角度时的情sinBlv 况 7.9 磁场中运动的导体产生动生电动势 dlBv)( 的普遍公式 7.10 感应电动势的功率IBlvIP 7.11 交流发电机线圈的动生电动势tNBSsin 7.12 当=1 时,电动势有最大值NBS m tsin 所以 7.11 可为 m t m sin 7.14 感生电动势 s dS dt dB 7.15 L Edl 感 感生电动势与静电场的区别在于一是感生电场不是 由电荷激发的,而是由变化的磁场所激 发;二是描述感生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 的,因而它不是保守场,场强的环流不 等于零,而静电场的电场线是不闭合的, 他是保守场,场强的环流恒等于零。 7.18 M21称为回路 C1对 C2 额互感系数。 1212 IM 由 I1 产生的通过 C2 所围面积的全磁通 7.19 2121 IM 7.20 回路周围的磁介质是非铁磁性的,MMM 21 则互感系数与电流无关则相等 7.21 两个回路间的互感系数(互感系 1 2 2 1 II M 数在数值上等于一个回路中的电流为 1 安时在另一个回路中的全磁通) 7.22 互感电动势 dt dI M 1 2 dt dI M 2 1 7.23 互感系数 dtdIdtdI M 2 1 1 2 7.24 比例系数 L 为自感系数,简称自感又称电LI 感 7.25 自感系数在数值上等于线圈中的电流为 1A I L 时通过自身的全磁通 7.26 线圈中电流变化时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 dt dI L 势 7.27 dtdI L 7.28 螺线管的自感系数与他的体积 V 和单位VnL 2 0 长度匝数的二次方成正比 7.29 具有自感系数为 L 的线圈有电流 I 时 2 2 1 LIWm 所储存的磁能 7.30 螺线管内充满相对磁导率为的磁介VnL 2 r 质的情况下螺线管的自感系数 7.31 螺线管内充满相对磁导率为的磁介质的nIB r 情况下螺线管内的磁感应强度 7.32 螺线管内单位体积磁场的能量即磁能 2 2 1 Hwm 密度 7.33 磁场内任一体积 V 中的总磁场能 V m BHdVW 2 1 量 7.34 环状铁芯线圈内的磁场强度 r NI H 2 7.35 圆柱形导体内任一点的磁场强度 2 2 R Ir H 第八章第八章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 8.1 弹簧振子简谐振动0 2 2 kx dt xd m 8.2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2 m k 8.3 弹簧振子运动方程0 2 2 2 x dt xd 8.4 弹簧振子运动方程)cos(tAx 8.5 )sin( tAx 2 8.6 简谐振动的速度)sin(tA dt dx u 8.7 简谐振动的加速度xa 2 8.8 简谐振动的周期2T 2 T 8.9 简谐振动的频率 T 1 8.10 简谐振动的角频率(弧度/秒)2 8.11 当 t=0 时cos 0 Ax 8.12 sin 0 A u 8.13 振幅 2 2 02 0 u xA 8.14 初相 0 0 x u tg 0 0 x u arctg 8.15 弹簧的动)(sin 2 1 2 1 2222 tmAmuEk 能 8.16 弹簧的弹性势)cos( 2 1 2 1 222 tkAkxEp 能 8.17 振动系的总机械能 22 2 1 2 1 kxmuE 8.18 总机械能守恒 222 2 1 2 1 kAAmE 8.19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合成,)cos(tAx 和移动位移 8.20 和振幅)cos(2 1221 2 2 2 1 AAAAA 8.21 2211 2211 coscos sinsin AA AA tg 第九章第九章 机械波机械波 91 波速 v 等于频率和波长的乘积 T v 9.3 为介质的密度,介质的杨氏弹性模量介质的切变弹性模量 纵波横波 YN Y v N v (固体) 9.4 B 为介质的荣变弹性模量(在液体或气 B v 纵波 体中传播) 9.5 简谐波运动方程)(cos x tAy 9.6 )( 2 cos)(2cos)(2cosxvtA x T t A x vtAy 速度等于频率乘以波长(简谐波运动方程的几v 种表达方式) 9.7 简谐波)( 2 )( 12 12 xx vv 或 波形曲线 P2 与 P1 之间的相位差负号表示 p2 落后 9.8 )(2cos)(2cos ) (cos x T t A x vtA v x tAy 沿负向传播的简谐波的方程 9.9 波质点的动能)(sin 2 1 222 v x tVAEk 9.10 波质点的势能)(sin)( 2 1 222 v x tAVEP 9.11 波传播过程)(sin 2 1 222 v x tVAEE pk 中质元的动能和势能相等 9.12 质元总机)(sin 222 v x tVAEEE pk 械能 9.13 波的能量密度)(sin 222 v x tA V E 9.14 波在一个时间周期内的平均能量密度 22 2 1 A 9.15 平均能流vS 9.16 能流密度或波的强度 22 2 1 vAvI 9.17 声强级 0 log I I L 9.18 波的干涉)cos( 21 tAyyy 9.20 波的叠加 , 2 , 1 , 0 2)( 2 )( 1212 k krr (两振动在 P 点的相位差为派的偶数倍时和振幅最大) 9.21 波的 , 3 , 2 , 1 , 0 ) 12()( 2 )( 1212 k krr 叠加两振动在 P 点的相位差为派的偶数倍时和振幅最小 9.22 两个波源的初, 2 , 1 , 0, 2 2 21 kkrr 相位相同时的情况 9.23 , 2 , 1 , 0, 2 ) 12( 21 kkrr 第十章第十章 电磁震荡与电磁波电磁震荡与电磁波 10.1 无阻尼自由震荡(有电容 C 和电0 1 2 2 q LCdt qd 感 L 组成的电路) 10.2 )cos( 0 tQq 10.3 )sin( 0 tII 10.4 震荡的圆 LC 1 LCT2 LC 1 2 1 频率(角频率) 、周期、频率 10.6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电矢量 E,磁矢 0 0 B E 量 B) 10.7 BE 1 和磁导率分别为介质中的电容率和 10.8 电磁场的总能量密)( 2 1 2 B EWWW me 度 10.10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 EBvWS 1 1 v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波动光学 11.1 杨氏双缝干涉中有 S1,S2发出的光到达 12 rr 观察点 P 点的波程差 11.2 D 为双缝到观测屏的距离,d 222 1 ) 2 (D d xr 为两缝之间的距离,r1,r2 为 S1,S2 到 P 的距离 222 2 ) 2 (D d xr 11.3 使屏足够远,满足 D 远大于 d 和远大于 D dx x 的情况的波程差 11.4 相位差 D dx 2 11.5 各明条文位置距离)2, 1, 0(k d D kx O 点的距离(屏上中心节点) 11.6 各暗条文距离)2, 1, 0( 2 ) 12(k d D kx O 点的距离 11.7 两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 d D x 11.8 劈尖波程明条纹)2 , 1 , 0( 22 2kkh 差 暗条纹)2 , 1 , 0( 2 ) 12( 2 2kkh 11.9 两条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 l 相等 2 sin l 11.10 牛顿环第 k 几暗环半径(R 为透镜曲Rkrk 率半径) 11.11 迈克尔孙干涉仪可以测定波长或者 2 Nd 长度(N 为条纹数,d 为长度) 11.12 单时为暗纹中心)3 , 2 , 1( 2 2sinkka 缝的夫琅乔衍射 为衍射角,a 为缝宽 11.13 时为明纹中心)(3 , 2 , 1( 2 2sinkka 11.14 半角宽度 a sin 11.15 单缝的夫琅乔衍射中央明纹 a fftgx 22 在屏上的线宽度 11.16 如果双星衍射斑中心的角距离 D m 22 . 1 恰好等于艾里斑的角半径即 11.16 此时,艾里斑虽m 稍有重叠,根据瑞利准则认为此时双星恰好能被分辨, 成为最小分辨角,其倒数 11.17m 11.17 叫做望远镜的分辨率或分辨本 22 . 1 1D m R 领(与波长成反比,与透镜的直径成正比) 11.18 光栅公式(满足式中)3 , 2 , 1 , 0(sinkkd 情况时相邻两缝进而所有缝发出的光线在透镜焦平面上 p 点会聚时将都同相,因而干涉加强形成明条纹 11.19 强度为 I0 的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强aII 2 0cos 度变为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狭义相对论基础 12.25 狭义相对论长度变换 2 )(1 c v ll 12.26 狭义相对论时间变换 2 )(1 c v t t 12.27 狭义相对论速度变换 2 1 c vu vu u x x x 12.28 物体相对观察惯性系有速度 v 2 0 )(1cv m m 时的质量 12.30 动能增量dmcdEk 2 12.31 动能的相对论表达式 2 0 2 cmmcEk 12.32 物体的静止能量和运动时 2 00 cmE 2 mcE 的能量 (爱因斯坦纸能关系式) 12.33 相对论中动量和能量的关系式 42 0 222 cmpcE p=E/c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波和粒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