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直辖十周年重庆人口发展变化直辖十周年重庆人口发展变化 直辖十年来,重庆经济持续发展,基础建设、城市规划等各方面都得 到前所未有的优化,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就,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了 显著的改善。同时,重庆的人口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直辖以来, 全市常住人口规模稳定下降,下降速度呈逐步放慢的趋势;人口结构、城 镇化进程、人口素质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人口形势不断向好,为 我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为和谐 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铺垫。 一、人口规模的变化 (一)户籍人口规模 1996 年以来,全市户籍人口持续增长。截止 2006 年底,全市户籍人 口为 3198.87 万人,比 1996 年增长 176.10 万人,年均增幅 0.6%。从户籍 人口规模看,我市的人口增长得到了较好控制,这是我市长期坚持计划生 育政策的成果体现。 (二)常住人口规模 直辖十年来,全市常住人口总量减少,但人口下降趋势逐渐减缓,经 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2006 年全市常住人口为 2808 万人,比 1996 年减少 了 67.30 万人,十年来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减少 0.2%,同期全国和西部地区 常住人口年均增长 0.7%和 0.4%。 从历年常住人口数据看,1996 到 2004 年全市常住人口处于下降通道, 但下降趋势逐年减缓,8 年间全市常住人口下降了 81.98 万人,年均下降 0.4%。由于重庆市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在市场经 济全面推进的过程中,重庆市的人口大量外出,重庆成为了全国的净外出 2 人口省份。由此形成了全市常住人口规模持续下降的特点。直辖后,我市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投资迅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 优化,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能力增强,开始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形成较 好的就业环境,我市外出市外人口的增长速度随之减缓,市外外来人口不 断增加,从而导致全市常住人口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从 2005 年开始,全 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现了近十年来的小幅回升,2006 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005 年和 2006 年全市常住人口分别增长 0.2%和 0.4%。常住人口的上升 态势反映了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人口承载力得到提升,为 和谐重庆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图一:图一: 重庆市重庆市 1996-2006 年户籍和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年户籍和常住人口变化趋势 重庆市 1996-2006 年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 2500 2600 2700 2800 2900 3000 3100 3200 330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万人 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二、人口变动情况 人口规模的变化,主要受人口的自然变动和人口的迁移变动的影响。 我市直辖以来的人口变动特征是:人口继续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3 的现代型人口生产方式转变;外出人口流动加快,出市外人口持续增加, 但趋势有所减缓,市外来人口增长较快。 (一)人口的自然变动 我市在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下和人们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2006 年与 1996 年相比,人口的出生率下降了 3.8 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 了 1.0 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从 1996 年的 6.2下降为 2006 年的 3.4,下降了 2.8 个千分点。 (二)人口的迁移变动 十年来,全市外出人口持续增加,出市外人口呈现减缓的趋势,市 内外出人口呈增加的态势,市外外来人口增长较快,全市人口流动进一步 加快。2006 年全市外出人口 680.61 万人,同 1996 年相比增加了 433.59 万 人,外出人口以年均 10.7%的速度增长。同时,出市外人口数量呈现持续 上扬的态势。2006 年全市出市外人口 453.40 万人,是 1996 年的 2.4 倍, 年均增长 9.2%。 1、从出市外人口数据看,我市的出市外人口绝对量不断增加,但出 市外人口的增幅近年出现了减缓的趋势。1996 到 2000 年出市外人口年均 增长 11.2%,从 2000 年到 2006 年出市外人口年均增长下降到 7.8%, 2005 年和 2006 年的出市外人口的增长速度只有 6.3%和 5.1%。可以看出, 我市出市外人口近年出现的减缓趋势。 2、从市外来人口数据看, 2006 年市外来人口 65.40 万人,比 1996 年增加了 24.64 万人,市外来人口年均增幅为 4.8%。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市的市外来人口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1996 年到 2000 年市外来人口年 均增长 3.1%,从 2000 年到 2006 年市外外来人口年均增长 6.0% 4 图二:图二: 重庆市重庆市 1996-2006 年外出人口变化趋势年外出人口变化趋势 市内外出人口和市外来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受我市经济迅猛增 长的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推动市内流动人口加快,随着我市经 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将会吸纳更多的外来人口。从短期来看,市外来人 口的绝对量不会成为影响我市常住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 三、人口分布与城镇化率 直辖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化率也 稳步上扬,人口分布进一步聚集。 (一)常住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聚集态势 2006 年我市三大经济圈常住人口分别为都市发达经济圈 659.06 万人, 比 1996 年增加 62.72 万人,年均增长 1.0%;渝西经济走廊 838.15 万人, 比 1996 年减少 31.91 万人,年均减少 0.4%;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1310.79 万人,比 1996 年减少 98.11 万人,年均减少 0.7%。可以看出,全市人口 重心不断向都市发达经济圈移动。2006 年都市发达经济圈常住人口占全市 人口的比重为 23.5%,比 1996 年提高 2.8 个百分点。 重庆市1996-2006年外出人口和出市外人口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万人 外出人口 #市外 5 (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镇移动 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市的功能 不断完善,人口的空间分布也逐渐向城镇聚集,我市城镇化水平逐年稳步 提高。2006 年,全市城镇化率为 46.7%,比 1996 年提高 17.2 个百分点, 年均提高 1.7 个百分点,快于同期全国 0.30 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的提高 和人口向发达地区聚集是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 表一表一 重庆市主要年份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和城镇化率重庆市主要年份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和城镇化率 单位:万人、% 19961997200020052006 常住人口2875.302876.362848.822798.002808 都市经济圈596.34600.95607.82645.51659.06 渝西走廊870.06873.47876.14829.37838.15 三峡库区1408.901398.941364.861313.121310.79 城镇化率29.531.035.645.246.7 四、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份额。重庆市 1997-2006 年人口年龄结构总的变化趋势是: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 口比重有所上升,劳动力资源人口维持在一个相当充裕的阶段。我市的这 一人口年龄结构正处于人口学常讲的“人口红利”期。所谓“人口红利” 就是在生育高峰过后,渡过高少儿抚养比阶段之后,出现的一个高劳动力 人口比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十分庞大,相对的社会抚 养少儿和赡养老人的负担不很重,可以给经济增长带来“人口红利” 。 (一)少儿人口规模缩小,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下降 重庆市的人口出生率从 1997 年至 2006 年下降了 3.7 个千分点。由于 出生人口的减少,2006 年全市 0-14 岁少儿人口比重占全市人口的比重降 至 20.0%,比 1997 年下降了 3.4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 0.3 个百分点。 (二)15-64 岁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6 从 1997 年以来,全市 15-64 岁的人口比重基本保持在 68%左右。 2006 年全市 15-64 岁人口占 68.9%,比全国低 3.5 个百分点。由于重庆市 的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大量外出,使得该年龄段人口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我市的劳动力资源绝对量仍然处于最为丰富的时期。因此,开发利用好 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可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扬 2006 年重庆市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到 11.1%,从 1997 年到 2006 年的九年共上升了 2.9 个百分点,年均上升 0.3 个百分点。而同期全 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仅上升了 0.9 个百分点,年均上升 0.1 个百分点。 对比历史资料,1982-1990 年重庆市老年人口比重八年年均上升 0.1 个百分 点;从 1990-2000 年的十年,老年人口比重年均上升 0.2 个百分点。不难 看出,我市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上升趋势呈 加快的态势。 表二表二 : 重庆市重庆市 1997-2006 年人口年龄结构年人口年龄结构 单位:%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0-14 岁23.422.723.121.820.219.618.821.220.620.0 15-64 岁68.468.868.170.271.071.272.067.968.468.9 65 岁以上8.28.58.88.08.89.29.210.911.011.1 五、人口老龄化状况 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的形成,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由于妇女 生育水平的下降,出生人口相对减少,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下降。二是 由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平均预 期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口相对增多。2006 年重庆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3.26 岁,比 2000 年的 71.9 岁上升了 1.36 岁。三是由于重庆市大量的青 壮年人口外出,使得常住人口中的老年人口比重有所上升。1997 年以来全 市老年人口呈现如下特点: 7 (一)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 2006 年 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我市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达到 311.69 万人,比 1996 年增加 107.54 万人,年平均增长 4.3 %。老年 人口平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 (二)平均年龄不断上升 人口平均年龄是反映人口总体年龄的一项综合指标,2006 年根据调查 数据计算,我市人口平均年龄由 1997 年的 33.5 岁上升到 39.1 岁,十年人 口平均年龄上升了 5.6 岁,同期全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只上升了 4.2 岁,重 庆人口平均年龄比全国高 1.4 岁。 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来测量人口老龄化程度。年龄中位数表示的 是 50%人口的年龄界限。经计算 2006 年我市年龄中位数为 39.3 岁,说明 全市人口中有一半人的年龄大于 39.3 岁,而同期全国的年龄中位数为 36.2 岁。由此可以看出我市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程度。 (三)老年人口向高龄化方向发展 重庆市老年人口随着数量的增加,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增加,高龄老 人比例也在不断上升。2006 年我市 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达到 1.6%,比 1997 年上升了 0.5 个百分点。 随着我市老龄化程度的加快,加强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探索新的养 老方式、加强老年人口生活保障、开拓老年市场迫在眉睫。 表三:表三: 重庆市主要年份人口年龄老化程度重庆市主要年份人口年龄老化程度 单位:岁、% 199720002006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8.28.011.0 年龄中位数31.433.839.3 平均年龄33.534.939.1 六、人口受教育状况 直辖十年来,我市坚持“科教兴渝”政策,大力发展教育,教育事业 8 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 随着我市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实施,使我市 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得到较大的提升。经计算,2006 年我市 6 岁以上人口的 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7.7 年,比 1997 年的 6.6 年,增加了 1.1 年。 (二)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中,初中以上比重显著提高 2006 年全市接受初中教育人口占 6 岁以上人口比重为 34.8%,与 1997 年和 2000 年相比分别提高了 10.6 和 3.0 个百分点。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 比重为 10.7%,与 1997 年和 2000 年相比分别提高了 7.5 和 1.4 个百分点。 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为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户外摄影教学活动策划方案
- 园林雾森系统施工方案
- 天津一汽营销方案策划
- 投标申请书仪器信息网
- 大坝防护工程施工方案
- 宁夏财务咨询方案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专项训练试卷
- 特定行业合同模板的使用指南
- 2025工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2026湖北专升本城乡规划专业备考指南
- 4.2《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 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智能化升级研究报告
- 2025年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考试综合练习附参考答案详解(A卷)
- 冷链技术对水果品质保持的数值预测模型研究
- 集输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附完整答案(必刷)
- 珠江医院护理面试题库及答案
- 流程管理某省市场营销MPR+LTC流程规划方案
- 2025年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卡(10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