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学第四篇寄生虫病_第1页
禽病学第四篇寄生虫病_第2页
禽病学第四篇寄生虫病_第3页
禽病学第四篇寄生虫病_第4页
禽病学第四篇寄生虫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篇第四篇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 第三十七章第三十七章 家禽寄生虫病概论家禽寄生虫病概论 家禽寄生虫病是由于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寄生于禽的体表或体内所引起的疾 病的总称。寄生于禽的寄生虫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常引起禽的慢性、消耗性疾 病,不仅影响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降低产品数量和质量,甚至造成大批死亡, 严重影响养禽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保障禽只健康,促进养禽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提高养禽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做好寄生虫病的防制工作。 一、寄生虫与宿主一、寄生虫与宿主 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众多,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有些 生物不需依赖其他生物而自立生活,有些生物则必须互相依赖,共同生活或同居, 表现为共生现象。在共生现象中,甲生物依附于乙生物,摄取其养料以生存者称 为寄生(寄生生活)。在寄生生活中,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得利的一方称为 寄生物(动物或植物),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动物或植物)。寄生生活常伴随 着宿主的疾病过程甚至导致宿主死亡。 (一)寄生虫及其类型(一)寄生虫及其类型 寄生虫是指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于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宿主营养,并给 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寄生动物。由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寄 生虫病。 寄生虫在宿主体的寄生部位、寄生时间长短等不同。根据寄生虫在宿主体营 寄生活的不同特点,可把寄生虫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寄生虫在宿主体的寄生部位,可把寄生虫划分为: 外寄生虫:外寄生虫: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于宿主的皮肤表面或皮内的寄生虫,如蚊、 虱、疥螨等。 内寄生虫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内某些器官、组织或血液内的寄生虫,其可划分为 腔道内寄生虫,如蛔虫;细胞内寄生虫,如球虫、住白细胞原虫等。 根据寄生虫在宿主体的寄生时间长短,可把寄生虫划分为: (1 1)暂时性寄生虫)暂时性寄生虫:只在需要摄取食物时才与宿主短暂接触的寄生虫,如蚊、 虻等。 (2 2)周期性寄生虫)周期性寄生虫:一生中只某一个或某几个发育阶段寄生于宿主体,其他 阶段不寄生的寄生虫,如蛔虫等大多数蠕虫。 (3 3)永久性寄生虫)永久性寄生虫:从生到死,全部发育阶段均寄生于宿主体,只有当宿主 死亡或偶然机会才离开宿主的寄生虫,如疥螨、旋毛虫等。 3.3.根据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程度,可把寄生虫分为根据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程度,可把寄生虫分为: (1 1)兼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可以寄生,也可以营自由生活的寄生虫,如类圆线虫等。 (2 2)专性寄生虫)专性寄生虫:必须在宿主体上营短时间或长时期寄生生活,否则就不能 完成其发育史的寄生虫。大多数寄生虫均属此类。 4.4.根据生活史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把寄生虫分为:根据生活史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把寄生虫分为: (1 1)土源性寄生虫)土源性寄生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参与,便能在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性 阶段的寄生虫,如蛔虫、球虫等。 (2 2)生物源性)生物源性线虫线虫:必须由中间宿主参与,才能发育到感染性阶段的寄生虫, 如赖利绦虫、鸡胃线虫等。 二、宿主及其类型二、宿主及其类型 体内或体表被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寄生虫的发育过程 比较复杂, 大部分寄生虫适于在一定种类范围的宿主体寄生,少数则能寄生于多 种宿主,有的只能寄生于一种宿主。有的寄生虫在一个宿主体便能完成其发育史, 有的则是幼虫和成虫阶段分别寄生于不同种类的宿主。根据寄生虫的发育特性及 其对宿主的适应情况,可将宿主区分为: 1 1终末宿主终末宿主:被性成熟阶段虫体(成虫)或有性繁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宿主。 如鸡是赖利绦虫的终末宿主;蠓和蚋是住白细胞原虫的终末宿主。 2 2中间宿主中间宿主:被性未成熟阶段虫体(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虫体寄生的宿主。 如蚂蚁是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鸡是住白细胞原虫的中间宿主。 3 3第二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阶段需要在两个中间宿主体内发育,才 能达到对终末宿主的感染性阶段,则其早期幼虫寄生的宿主称为第一中间宿主, 晚期幼虫寄生的宿主称为第二中间宿主。例如前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 蛳,第二中间宿主是蜻蜓的成虫和稚虫。 4 4带虫宿主(带虫者)带虫宿主(带虫者):某种寄生虫感染宿主后,随着宿主抵抗力的增强或 通过药物治疗,宿主处于隐性感染、自然康复或临床治愈状态,对寄生虫保持着 一定的免疫力,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宿主体内保留有一定数量的虫体,这样的宿 主称为带虫宿主,宿主的这种状况称带虫现象。由于带虫者不表现明显的症状, 往往易被人们忽视,但带虫者经常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播病原,是重要的传染来 源。此外,一旦带虫宿主抵抗力下降,便可导致疾病复发。 5 5媒介媒介:通常是指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种低等动物,更常指 的是传播血液原虫病的吸血节肢动物。媒介可以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也可以是 终末宿主,有的则只对寄生虫的传播起着机械性传递的作用。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感染宿主后,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其关系十分复杂。研究寄生虫 与其宿主之间相互关系的目的,就是要创造条件,控制和消灭寄生虫,保护家禽 的健康。 1.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 寄生虫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时,其对宿主是一种“生物性刺激物”, 是有害的,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但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部位 等不同,因而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程度也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1)机械性损害)机械性损害: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 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寄生的机械性刺激,可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 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肿胀、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 (2 2)夺取宿主营养和血液)夺取宿主营养和血液:寄生虫常以经口吃入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把宿 主的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取宿主的血液或淋巴液作为营 养,引起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抗病力和生产性能降低等。 (3 3)毒素的毒害作用)毒素的毒害作用: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代谢 物、脱鞘液和死亡崩解产物等,可对宿主产生轻重不等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毒性作 用,尤其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 (4 4)引入其它病原体,传播疾病)引入其它病原体,传播疾病:寄生虫不仅本身对宿主有害,还可在侵害 宿主时,将某些病原物如细菌、病毒和原虫等直接带入宿主体内,或为其它病原 体的侵入创造条件,使宿主遭受感染而发病。 2.2.宿主对寄生虫的防御和反应宿主对寄生虫的防御和反应 宿主受到寄生虫的侵害后,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呈现不同的临床症 状,甚至可能发生致死性的严重疾病,或造成生长发育滞缓等等。但是,宿主对 寄生虫的侵入也将产生一系列的应答性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影响寄生虫的寄生、生长发育和繁殖,阻止虫体的侵入以及抑制、杀灭、排出侵 入的虫体。宿主对寄生虫的防御反应往往受其品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及饲 养管理方式和条件等的影响。 (二)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二)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是研究畜禽群体中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规律,即发病原因 和条件、传播途径、发生发展规律、流行过程及其转归等方面特征的,其为制订 预防、控制及消灭寄生虫病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 环节,切断或控制其中任一个环节,就可以有效地防制某种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 行。此外,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还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 1传染来源传染来源:通常是指寄生有某种寄生虫的病畜禽和带虫者,寄生虫能在其 体内寄居、生长、发育、繁殖并排出体外。寄生虫常通过血、粪、尿及其他分泌 物、排泄物等,不断地把某一发育阶段的寄生虫(虫体、虫卵或幼虫)排到外界 环境中,污染土壤、饲料、饮水、用具等,然后经一定途径转移给易感动物或中 间宿主。 2 2感染途径感染途径:指来自传染源的病原体,经一定方式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经 过的途径。寄生虫感染宿主的主要途径如下: (1 1)经口吃入感染)经口吃入感染:易感动物吞食了被侵袭性幼虫或虫卵污染的饲草、饲料、 饮水、土壤或其他物体,或吞食了带有侵袭性阶段虫体的中间宿主、补充宿主或 媒介等之后而遭受感染。大多数寄生虫是经口感染的,如蛔虫、球虫等。 (2 2)经皮肤感染:)经皮肤感染: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可主动钻入家禽皮肤而感染宿主; 吸血昆虫在刺螫宿主吸血时,可把感染期的虫体注入家禽体内引起感染,如住白 细胞虫病等。 (3 3)接触感染:)接触感染:病禽与健康家禽通过直接接触,或感染阶段虫体污染的环境、 笼具及其他用具与健康家禽接触引起感染,如膝螨、虱等。 3 3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指某种寄生虫可以感染、寄生的动物。 4 4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年降雨量、土壤酸碱度 等;地理条件,如经纬度、地形、海拔高低、湖泊与河流分布情况、交通状况等 和动植物区系,如终末宿主、中间宿主、媒介及植被等。气候和地理的不同必将 影响到植被和动物区系的不同,后者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寄生虫的分布及寄生 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5 5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及家禽的饲养管理条件等。社会因素对寄生虫病传播与流行的基本环节和自然因 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寄生虫病的诊断三、寄生虫病的诊断 (一)(一) 观察临床症状观察临床症状 家禽患寄生虫病后,除少数呈现典型症状外,家禽的 多数寄生虫病在临床上仅表现消化机能障碍、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和发育受阻、 生产性能降低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症状,虽不具特异性,但可作为早期发现疫 病的参考。 (二)(二) 调查流行病学资料调查流行病学资料 调查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了解发病情况,摸清 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动态,为确立诊断提供依据。 (三)(三) 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是确诊寄生虫病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如下 内容: 1.粪便检查:粪便检查是寄生虫病生前诊断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多种 寄生虫如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球虫等,寄生于禽的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 某一发育阶段的病原体,常随禽的粪便排出,因此,检查粪便发现有寄生虫的虫 卵、幼虫、虫体或虫体断片,可确诊禽消化系统(包括肝脏)、呼吸系统和泌尿 生殖系统的寄生虫病。 检查粪便中的虫卵或幼虫等,常用涂片、浮集和沉淀等方法。 (1 1)直接涂片法:)直接涂片法:用镊子或小棒取少许新鲜粪便,置载玻片上,滴加清洁常 水或 50%甘油水数滴,混匀,除去粗渣,加盖玻片后,置显微镜下检查。制片厚度 以通过粪便液膜能模糊识别片下字迹为宜。该法简便易行,适用于检查各种蠕虫 的虫卵、球虫卵囊等,但检出率较低。 (2 2)饱和盐水漂浮法:)饱和盐水漂浮法:该法的原理是利用比虫卵比重大的溶液作为检查用的 漂浮液,使寄生虫的虫卵、球虫卵囊等浮聚于液体表面,取表膜液制片镜检,以 提高检出率。该法适用于检查粪便中的线虫卵、绦虫卵和球虫卵囊,方法:取 510g 粪便置于 100ml 烧杯中,加入少量饱和盐水搅拌混匀后,继续加入 1020 倍的饱和盐水,用玻棒搅匀,经细网筛或两层纱布过滤,将滤液置平底试管内, 静置 30min 左右,用直径 0.51.0cm 的金属圈平着接触滤液表面,提起后将粘于 金属圈上的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如此多次蘸取不同部位的液面后,加盖玻片镜 检。也可将粪便滤液倒入直立的直径 1.52cm 的平口试管或青霉素瓶中,直到液 面接近管口时为止,然后用滴管补加粪液,滴至液面凸出管口为止,上放清洁盖 玻片,静置 30min 后,平移此盖玻片于事先放有一滴甘油水的载玻片上镜检。也 可将粪便滤液置离心管内,按每 min25003000 转离心漂浮 510min,取上浮物制 片镜检。 (3 3)反复洗涤沉淀法:)反复洗涤沉淀法:该法的原理是虫卵比水重,可自然沉于水底,便于集 中检查和提高检出率。主要用于吸虫卵和棘头虫卵的检查,也可用于其他寄生虫 卵和球虫卵囊等的检查。方法:取粪便 510g 置于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捣成泥状, 再加入 1020 倍水充分搅合,用金属网筛或两层纱布滤入另一烧杯中,静置滤液 1520min 后倾去上层液,保留沉渣,再加水与沉淀物重新搅合,静置,如此反复 操作,直至上层液透明为止,最后倾去上清液,用滴管或吸管吸取沉淀物滴于载 玻片上,加盖玻片后镜检。也可将粪便滤液置离心管中,以每 min25003000 转 离心沉淀 35min,取出后倾去上层液,再加水搅合,离心沉淀,如此反复操作, 直到上层液透明为止,最后倒掉上清液,取沉淀物制片镜检。制片厚度要求同直 接涂片法。 (4 4)幼虫检查法:)幼虫检查法:适用于随粪排出的幼虫或粪便培养物、器官组织及土壤、 饲料中的幼虫的检查。方法:在固定于漏斗架上的漏斗下端接一根 1015cm 长的 胶皮管,其下端用止水夹固定。取 1020gg 粪便放在漏斗里的金属网筛上,沿漏 斗边缘缓缓加入 40左右的温水,直到把粪便淹没为止,静置 0.53h,幼虫从 粪便中游出,沉于底部;小心打开止水夹,使底部的液体流入离心管内,离心沉 淀 1min,吸去离心管内的上层液,把底部的沉淀物摇匀,用滴管移至载玻片上, 或全部倒入小平皿内,用放大镜或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有无活动的幼虫。检查时 需计数发现的幼虫数目,用以估计动物受侵袭的程度。 2.2.痰液和鼻液检查:痰液和鼻液检查:采用直接涂片法或沉淀法(方法同粪便检查)检查虫卵 或幼虫,以确诊呼吸系统寄生虫病,如比翼线虫病、类圆线虫病等。 3.3.血液检查:血液检查:用于检查寄生于血液内的寄生虫,如住白细胞虫等。将采出的 血滴于载玻片一端,按常规推制成血片,姬姆萨氏或瑞氏染色法染色,用油浸镜 头检查。 4.4.体表及皮肤刮下物检查:体表及皮肤刮下物检查:适用于诊断各种外寄生虫病。蜱、虱、刺皮螨寄 生于体表,肉眼可见,不难诊断;疥螨的检查方法,详见鸡膝螨病。 (四)(四) 免疫学诊断免疫学诊断有于寄生虫病免疫诊断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些方法如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已在某些寄生虫病的生前诊断及流行病学调 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为某些寄生虫病的早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乃至及时 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五)(五) 尸体剖检尸体剖检 尸体剖检可分为全身性剖检、个别系统剖检及个别器官剖 检等。尸体剖检可以查明动物所有器官组织中的寄生蠕虫,包括生前诊断法所不 能查出的虫体如不排虫卵的雄虫、幼虫等,并可做到病原蠕虫的计数与种类鉴别, 因此,是寄生虫病确诊的重要依据,也是常用的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药物疗 效考核的主要方法。通过尸体剖检,观察病理变化,查找病原体,判定感染的寄 生虫种类和危害程度,分析致病和死亡原因,从而达到确诊的目的。 应当指出,生前诊断或尸体剖检查到病原体,但是不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发病 和死亡,还应该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病理变化及虫卵、幼虫或虫体计 数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 四、寄生虫病的防制措施四、寄生虫病的防制措施 防制家禽寄生虫病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贯彻“预 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消除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保 护易感动物的综合防制措施,其中以利用多种手段杀灭各个发育阶段的虫体(虫 卵、幼虫或成虫)最为重要。 (一)动物驱虫,控制或消除传染来源(一)动物驱虫,控制或消除传染来源 根据目的不同,可分为治疗性驱虫 和预防性驱虫两类。 1.1.治疗性驱虫(也称紧急性驱虫)治疗性驱虫(也称紧急性驱虫) 即发现病禽,及时用药治疗,驱除或杀灭 寄生于禽体内或体外的寄生虫,对病禽具有治疗作用,有助于恢复禽体健康,同 时还可以防止病原散播,减少环境污染。 2.2.预防性驱虫(也称计划性驱虫)预防性驱虫(也称计划性驱虫) 根据各种寄生虫的生长发育规律,有计划 地进行定期驱虫。对于蠕虫病,可选择虫体进入禽体内但尚未发育到性成熟阶段 的时机进行驱虫,这样既能减轻寄生虫对动物的损害,又能防止外界环境被污染。 无论治疗性驱虫还是预防性驱虫,驱虫后,均应及时收集排出的虫体和粪便进行 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散播。 在组织大规模驱虫、杀虫工作时,应先选小群动物做药效及药物安全性试验, 在取得经验之后,再全面开展。所选用的驱虫药物,应尽量考虑具备安全、广谱、 高效、价廉、使用方便、适口性好等特点。 (二)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或消除感染机会(二)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或消除感染机会 1.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包括虫卵、幼虫、成虫等,保护外界环境不被 病原体污染。 2.杀灭寄生虫的传播媒介和无经济价值的中间宿主,防止其传播疾病。杀灭 外环境中病原体、传播媒介及无经济价值中间宿主的主要措施有: (1 1)生物法:)生物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粪便堆积发酵和沼气发酵,生物热处理,以杀 灭随粪排出的寄生虫虫卵、幼虫、绦虫节片和卵囊等,防止病原随粪便散播。 (2 2)物理法:)物理法:保持禽舍空气流通,光照充足,干燥;禽舍和运动场的地面用 石料墁砌或做成水泥地面,破坏寄生虫及中间宿主的发育、孳生地。也可人工扑 捉中间宿主、传播媒介和外寄生虫。 (3 3)化学法(药物法):)化学法(药物法):用杀虫药喷洒禽舍、笼具、栖架及其他用具等,杀 灭各发育阶段的虫体、传播媒介和中间宿主,保护环境,防止感染。 (三)保护易感动物(三)保护易感动物 是指提高家禽抵抗寄生虫感染的能力和减少家禽接触 病原体机会的一些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优质饲料,防止饲料、饮 水被病原体污染;在禽体上喷洒杀虫剂、驱避剂,防止吸血昆虫叮咬等。 第三十八章第三十八章 原原 虫虫 病病(Protozoiasis)(Protozoiasis) 原虫病是由原生动物(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其细胞 结构主要由细胞核和细胞质两部分组成,并且具有与多细胞动物相似的各种生理 活动,如代谢、生殖、运动、感觉反应及各种适应性等等。原虫的种类很多,形 态各异,大小差别也很大,寄生性原虫都是比较小的,肉眼看不到,有的只有 1 2m,有的达 100 多 m,平均都在 50 以下。寄生性原虫病都是专性寄生虫,对宿 主有一定的选择性。原虫病包括球虫病、弓浆虫病、住肉孢子虫病、血变原虫病、 住白细胞虫病、 、疟原虫病、组织滴虫病、毛滴虫病、鞭虫病和锥虫病等。但在临 床实践中,最常见的是球虫病、住白细胞虫病、组织滴虫病和弓浆虫病。 一一 球虫病球虫病 (一)(一) 鸡球虫病鸡球虫病 鸡球虫病(Coccidiosis in Chicken)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 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雏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病愈的雏鸡生长受 阻,增重缓慢;成年鸡多为带虫者,但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 1.1. 病原学病原学 病原为原虫中的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球虫。世界各国已经记载的鸡球虫种类 共有 13 种之多,我国已发现 9 个种。不同种的球虫,在鸡肠道内寄生部位不一样, 其致病力也不相同。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寄生于盲肠,致病力最强; 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寄生于小肠中三分之一段,致病力强;巨型艾美 耳球虫(E.maxima)寄生于小肠,以中段为主,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堆型艾美耳球 虫(E.acervulina)寄生于十二指肠及小肠前段,有一定的致病作用,严重感染时 引起肠壁增厚和肠道出血等病变;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哈氏艾美耳球虫 (E.hagani)寄生在小肠前段,致病力较低,可能引起肠粘膜的卡他性炎症;早熟 艾美耳球虫(E.praecox)寄生在小肠前三分之一段,致病力低,一般无肉眼可见的 病变。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寄生于小肠后段,盲肠根部,有一定的致 病力,能引起肠道点状出血和卡他性炎症;变位艾美耳球虫(E.mivati)寄生于 小肠、直肠和盲肠。有一定的致病力,轻度感染时肠道的浆膜和粘膜上出现单个 的、包含卵囊的斑块,严重感染时可出现散在的或集中的斑点。 鸡球虫的发育要经过三个阶段:无性阶段,在其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内以裂 殖生殖进行。有性生殖阶段,以配子生殖形成雌性细胞、雄性细胞,两性细胞融 合为合子,这一阶段是在宿主的上皮细胞内进行的。孢子生殖阶段,是指合子 变为卵囊后,在卵囊内发育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含有成熟子孢子的卵囊称为感 染性卵囊。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宿主体内进行,称内生性发育。孢子生殖在外 界环境中完成,称外生性发育。鸡感染球虫,是由于吞食了散布在土壤、地面、 饲料和饮水等外界环境中的感染性卵囊而发生的。 鸡球虫的感染过程:鸡球虫的感染过程:粪便排出的卵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约经 12d 发育成感染性卵囊。这种卵囊被鸡吃了以后,子孢子游离出来,钻入肠上皮 细胞内发育成裂殖子、配子、合子。合子周围形成一层被膜,被排出体外。鸡球 虫在肠上皮细胞内不断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使上皮细胞受到严重破坏,遂引起 发病。 2.2.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各个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1550 日龄的鸡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成年鸡 对球虫有一定的抵抗力。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凡被带虫鸡污染过的饲料、饮水、 土壤和用具等,都有卵囊存在。鸡感染球虫的途径主要是吃了感染性卵囊。人及 其衣服、用具等以及某些昆虫都可成为机械传播者。 饲养管理条件不良,鸡舍潮湿、拥挤,卫生条件恶劣时,最易发病。在潮湿 多雨、气温较高的梅雨季节易爆发球虫病。 球虫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在外界环境中一般的消毒剂不易破坏,在土壤中可 保持生活力达 49 个月,在有树荫的地方可达 1518 个月。卵囊对高温和干燥 的抵抗力较弱。当相对湿度为 21%33%时,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卵囊,在 1840 温度下,经 15d 就死亡。 3 3临床症状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粘 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常排红色葫萝卜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 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 50% 以上。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粘膜。 4 4病理变化病理变化 病鸡消瘦,鸡冠与粘膜苍白,内脏变化主要发生在肠管,病变部位和程度与球 虫的种别有关。 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两支盲肠显著肿大,可为正常的 35 倍,肠 腔中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盲肠上皮变厚,有严重的糜烂。 毒害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使肠壁扩张、增厚,有严重的坏死。在裂殖 体繁殖的部位,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粘膜上有许多小出血点。肠管中有凝固的 血液或有葫萝卜色胶冻状的内容物。 巨型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可使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内容物粘稠,呈 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红色。 堆型艾美耳球虫多在上皮表层发育,并且同一发育阶段的虫体常聚集在一起, 在被损害的肠段出现大量淡白色斑点。 哈氏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前段,肠壁上出现大头针头大小的出血点,粘膜有 严重的出血。 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则肠管粗大,肠粘膜上有大量的出血点,肠管中有大 量的带有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的紫黑色血液。 5 5诊断诊断 生前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粪便涂片查到球虫卵囊,或死后取肠粘膜触片或刮 取肠粘膜涂片查到裂殖体、裂殖子或配子体,均可确诊为球虫感染,但由于鸡的 带虫现象极为普遍,因此,是不是由球虫引起的发病和死亡,应根据临诊症状、 流行病学资料、病理剖检情况和病原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6 6防制防制 成鸡与雏鸡分开喂养,以免带虫的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爆发球虫病。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 : 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场卫生,定期清除粪便,堆放;发 酵以杀灭卵囊。保持饲料、饮水清洁,笼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一般每周一 次,可用沸水、热蒸气或 3%5%热碱水等处理。据报道:用球杀灵和 1200 的农 乐溶液消毒鸡场及运动场,均对球虫卵囊有强大杀灭作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 0.250.5mg 硒可增强鸡对球虫的抵抗力。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K 和给予 37 倍推 荐量的维生素 A 可加速鸡患球虫病后的康复。 免疫预防免疫预防: : 据报道,应用鸡胚传代致弱的虫株或早熟选育的致弱虫株给鸡免 疫接种,可使鸡对球虫病产生较好的预防效果。亦有人利用强毒株球虫采用少量多 次感染的涓滴免疫法给鸡接种,可使鸡获得坚强的免疫力,但此法使用的是强毒 球虫,易造成病原散播,生产中应慎用。此外有关球虫疫苗的保存、运输、免疫 时机、免疫剂量及免疫保护性和疫苗安全性等诸多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药物防制药物防制: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鸡球虫病的防制主要是依靠药物。使用的药 物有化学合成的和抗生素两大类,从 1936 年首次出现专用抗球虫药以来,已报道 的抗球虫药达 40 余种,现今广泛使用的有 20 种。我国养鸡生产上使用的抗球虫 药品种,包括进口的和国产的,共有十余种。 氯苯胍:氯苯胍:预防按 3033 mg/kg 浓度混饲,连用 12 个月,治疗按 6066mg/kg 混饲 37d,后改预防量预以控制。 氯羟吡啶(可球粉,可爱丹):氯羟吡啶(可球粉,可爱丹):混饲预防浓度为 125150 mg/kg,治疗量加 倍。育雏期连续给药。 氨丙啉:氨丙啉:可混饲或饮水给药。混饲预防浓度为 100125mg/kg, 连用 24 周; 治疗浓度为 250 mg/kg,连用 12 周,然后减半,连用 24 周。应用本药期间, 应控制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 B1的含量以不超过 10 mg 为宜,以免降低药效。 用加强氨丙啉预防,按 66.5133 mg/kg 浓度混饲,治疗浓度加倍。强效氨 丙啉和特强效氨丙啉的用法同加强氨丙啉,但产蛋鸡限用。 硝苯酰胺(球痢灵)硝苯酰胺(球痢灵):混饲预防浓度为 125 mg/kg, 治疗浓度为 250300 mg/kg,连用 35d。 呋喃唑酮(痢特灵)可混饲或饮水给药。预防浓度为 100200 mg/kg, 连用 1 周,停药 23d,如此重复使用;治疗浓度为 300400 mg/kg,连用 1 周,再改 用预防量。使用本药必需注意与饲料或饮水混合均匀。 莫能霉素:莫能霉素:预防按 80125 mg/kg 浓度混饲连用。与盐霉素合用有累加作用。 盐霉素(球虫粉,优素精):盐霉素(球虫粉,优素精):预防按 6070 mg/kg 浓度混饲连用。 奈良菌素:奈良菌素:预防按 5080 mg/kg 浓度混饲连用。与尼卡巴嗪合用有协同作用。 马杜拉霉素(抗球王、杜球、加福):马杜拉霉素(抗球王、杜球、加福):预防按 56 mg/kg 浓度混饲连用。 阿波杀:阿波杀:按 4060 mg/kg 浓度混饲或饮水给药均可。 常山酮(速丹):常山酮(速丹):预防按 3 mg/kg 浓度混饲连用至蛋鸡上笼,治疗用 6 mg/kg 混饲连用 1 周,后改用预防量。 尼卡巴嗪:尼卡巴嗪:混饲预防浓度为 100125mg/kg ,育雏期可连续给药。 杀球灵:杀球灵:主要作预防用药,按 1 mg/kg 浓度混饲连用。 百球清:百球清:主要作治疗用药,按 2530 mg/kg 浓度饮水,连用 2d。 磺胺类药:磺胺类药:对治疗已发生感染的优于其他药物,故常用于球虫病的治疗。 常用的磺胺药有:常用的磺胺药有: 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SMD-TMP),按 0.03%拌料,连用 57d 。 磺胺喹噁啉(SQ),预防按 150250 mg/kg 浓度混饲或按 50100 mg/kg 浓 度饮水,治疗按 5001000 mg/kg 浓度混饲或 250500 mg/kg 饮水,连用 3d , 停药 2d,再用 3d。16 周龄以上鸡限用。与氨丙啉合用有增效作用。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预防按 125250 mg/kg 浓度混饲,16 周龄以下 鸡可连续使用;治疗按 10002000 mg/kg 浓度混饲或按 500600 mg/kg 饮水, 连用 56d ,或连用 3d,停药 2d,再用 3d。 磺胺间六甲氧嘧啶(SMM,DS36,制菌磺),混饲预防浓度为 100200 mg/kg;治疗按 1002000 mg/kg 浓度混饲或 6001200 mg/kg 饮水,连用 47d。与乙胺嘧啶合用有增效作用。 磺胺二甲基嘧啶(SM2),预防按 2500 mg/kg 浓度混饲或按 5001000 mg/kg 浓度饮水,治疗以 40005000 mg/kg 浓度混饲或 10002000 mg/kg 浓度饮水, 连用 3d,停药 2d,再用 3d。16 周龄以上鸡限用。 磺胺氯吡嗪(Esb3),以 6001000 mg/kg 浓度混饲或 300400 mg/kg 浓度 饮水,连用 3d。 磺胺增效剂二甲氧苄氨嘧啶(DVD)或三甲氧苄氨嘧啶(TMP),按 135 比例与磺胺类药合用,对磺胺类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且可减少磺胺类 药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二)鸭球虫病二)鸭球虫病 鸭球虫病(Coccidiosis in Duck)在鸭群中经常发生,我国北京地区发现的 北京鸭球虫病发病率为 30%90%,致死率可达 20%70%,耐过的病鸭生长发育受 阻,增重缓慢,对养鸭业危害极大。 1.1. 病原学病原学 鸭球虫的种类较多,分属于艾美耳科的艾美耳属(Eimeria)、泰泽属 (Tyzzeria)、温扬属(Wenyonella)和等孢属(Isospora),多寄生于肠道, 少数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肾脏。据报道,鸭球虫中以毁灭泰泽球虫致病力最强, 爆发性鸭球虫病多由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氏温扬球虫混合感染所致,后者的致病 力较弱。 毁灭泰泽球虫(T.perniciosa)卵囊呈短椭圆形,浅绿色,大小为 92132m 57.29.9m,平均为 1158.8m,形状指数 1.2。卵囊外层薄而透明,内层较厚, 无微孔。初排出的卵囊内充满含粗颗粒的合子,孢子化后不形成孢子囊,8 个香蕉形 的子孢子游离于卵囊内,无极粒。含一个有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的大的卵囊残体。 随粪排出的卵囊在 0和 40时停止发育,孢子化所需适宜温度为 2028,最适 宜温度为 26,孢子化时间为 19 h。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内,严重感染时,盲肠 和直肠也见有虫体。有两代裂殖增殖。从感染到随粪排出卵囊的最早时间为 118h。 菲莱氏温扬球虫(W.philiplevinei)卵囊较大,呈卵圆形, 浅蓝绿色,大小为 13.322m 51012m,平均 17.2m 511.4m,形状指数 1.5。卵囊壁外层薄 而透明,,中层黄褐,内层浅蓝色。新排出的卵囊内充满含粗颗粒的合子,有微孔, 孢子化卵囊内含 4 个瓜子形孢子囊,狭端有斯氏体,每个孢子囊内含 4 个子孢子 和一个圆形孢子囊残体,有 13 个极粒,无卵囊残体。随粪排出的卵囊在 9和 40时停止发育,2426的适宜温度下完成孢子化需 30h。寄生于卵黄蒂前后肠 段、回肠、盲肠和直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内及固有层中,有三代裂殖增殖。潜伏期 为 95h。 2.2. 临诊症状临诊症状 急性鸭球虫病多发生于 23 周龄的雏鸭,于感染后第 4 出现精神萎顿,缩颈, 不食,喜卧,渴欲增加等症状;病初拉稀,随后排暗红色或深紫色血便,发病当 天或第二、三天发生急性死亡,耐过的病鸭逐渐恢复食欲,死亡停止,但生长受阻, 增重缓慢。慢性型一般不显症状,偶见有拉稀,常成为球虫携带者和传染源。 3.3.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 毁灭泰泽球虫危害严重,肉眼病变为整个小肠呈泛发性出血性肠炎,尤以卵 黄蒂前后范围的病变严重。肠壁肿胀、出血;粘膜上有出血斑或密布针尖大小的 出血点,有的见有红白相间的小点,有的粘膜上覆盖一层糠麸状或奶酪状粘液, 或有淡红色或深红色胶冻状出血性粘液,但不形成肠心。组织学病变为肠绒毛上 皮细胞广泛崩解脱落,几乎为裂殖体和配子体所取代。宿主细胞核被压挤到一端 或消失。肠绒毛固有层充血、出血,组织细胞大量增生,嗜酸性白细胞浸润。感 染后第 7 天肠道变化已不明显,趋于恢复。 菲莱氏温扬球虫致病性不强,肉眼病变不明显,仅可见回肠后部和直肠轻度充血, 偶尔在回肠后部粘膜上见有散在的出血点,直肠粘膜弥漫性充血。 4.4. 诊断诊断 鸭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所以不能仅根据粪便中有无卵囊作出诊断,应根据 临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病理变化,结合病原检查综合判断。急性死亡病例可 从病变部位刮取少量粘膜置载玻片上,加 12 滴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用高倍 镜检查,或取少量粘膜作成涂片,用姬氏或瑞氏液染色,在高倍镜下检查,见到 有大量裂殖体和裂殖子即可确诊。耐过病鸭可取其粪便,用常规沉淀法沉淀后, 弃上清液,沉渣加 64.4%(W/V)硫酸镁溶液漂浮,取表层液镜检见有大量卵囊即可确 诊。 5.5.防制防制 预防:预防:鸭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除粪便,防饲饮料和饮水被鸭粪污染。 饲槽和饮水用具等经常消毒。定期更换垫料,换垫新土。 治疗:治疗:在球虫病流行季节,当地面饲养达到 12 日龄的雏鸭,可将下列药物的 任何一种混于饲料中喂服,均有良效。 磺胺间六甲氧嘧啶(SMM)按 0.1%混于饲料中,或复方磺胺间六甲氧嘧啶 (SMM+TMP,以 51 比例)按 0.02%0.04%混于饲料中,连喂 5d,停 3d,再喂 5d。 磺胺甲基异噁唑(SMZ)按 0.1%混于饲料,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SMZ+TMP, 以 5:1 比例)按 0.02%0.04%混于饲料中,连喂 7d,停 3d,再喂 3d。 克球粉按有效成分 0.05%浓度混于饲料中,连喂 610d。 (三)鹅球虫病(三)鹅球虫病 据报道引起鹅球虫病(Coccidiosis in Goose)的球虫有 15 种,其中以截形 艾美耳球虫(E.rucata)致病力最强,寄生于肾小管上皮,使肾组织遭到严重破 坏。3 周至 3 月龄幼鹅最易感,常呈急性经过,病程 23d,致死率可高达 87%。 其他种鹅球虫均寄生于肠道,单独感染时,有些种(如鹅艾美耳球虫E.anseris) 可引起严重发病,而另一些种则致病力弱,但混合感染时也会严重致病。 临诊症状临诊症状 肾球虫病表现精神不振,翅膀下垂,食欲缺乏,极度衰弱和消瘦,腹泻,粪 带白色。重症幼鹅致死率颇高。肠道球虫病呈现出血性肠炎症状,食欲缺乏,精 神萎糜,腹泻,粪稀或有红色粘液,重者可因衰竭而死亡。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 肾球虫病可见肾肿大,呈淡灰黑色或红色,肾组织上有出血斑和针尖大小的 灰白色病灶或条纹,内含尿酸盐沉积物和大量卵囊。肾小管肿胀,内含卵囊、崩 解的宿主细胞和尿酸盐。肠球虫病可见小肠肿胀,呈现出血性卡他性炎症,尤以 小肠中段和下段最为严重,肠内充满稀薄的红褐色液体,肠壁上可能出现大的白 色结节或纤维素性类白喉坏死性肠炎。 诊断防制诊断防制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病变及粪便或肠粘膜涂片或在肾组织中发现各发 育阶段虫体而确诊。 防制防制 药物防制可用磺胺间六甲氧嘧啶或磺胺喹噁啉等磺胺类药物,用量及其他预 防措施可参照鸭球虫病。 (四)火鸡球虫病(四)火鸡球虫病 火鸡球虫病(Coccidiosis in Turkeys)是火鸡普遍发生且危害十分严重的 一种原虫病,对火鸡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1. 病原学病原学 据文献记载有 7 种火鸡艾美耳球虫,其中有 5 种(腺艾美耳球虫,火鸡和缓 艾美耳球虫,分散艾美耳球虫,火鸡艾美耳球虫和Eimeria gallopavonis)是致 病性的,另外 2 种(Einnocua和E.subrotunda)已极少报道,因此其种的有效 性是值的怀疑的。 2.2. 临床症状与病变临床症状与病变 (1)腺艾美耳球虫(E.adenoeides)是火鸡球虫中致病力最强的一种,用 10 万卵囊人工感染 5 周龄火鸡雏,可造成 100%的死亡,死亡发生在感染后 57d。感 染后第 4 天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和羽毛粗乱等症状。粪便呈液状,可能带有 血色,也可能含粘液性的管型。肉眼病变主要发生在盲肠,也可扩展到小肠下段 和泄殖腔。盲肠内形成白色或灰白色的干酪样的肠心,盲肠和小肠肿胀和水肿, 肠道的浆膜面呈苍白色。 (2)分散艾美耳球虫(E.dispersa)具有较弱的致病力。感染 100 万200 万 个卵囊能引起火鸡雏下痢和增重下降。剖检病变为十二指肠浆膜面呈奶酪色,小 肠肿胀,肠壁增厚。粪便呈粘液性淡黄色。 (3)E.galopauons 具有强的致病力。人工感染 5 万10 万个卵囊引起 6 周 龄火鸡雏 10%100%的死亡。病变局限于卵黄蒂后部,尤以小肠下段和大肠最为严 重,有些病灶可见于盲肠。感染后第 56d 出现明显的炎症和水肿,感染后第 78d 出现软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质脱落,其中含有大量的卵囊和血斑。 火鸡艾美耳球虫(E.meleagridis)几乎是无致病力的。感染 200 万500 万 个卵囊只对 48 周龄小火鸡的生长有很小的影响。病变发生于盲肠,呈奶酪样的 肠心,粘膜稍有增厚,盲肠肿胀部位有出血斑。 火鸡和缓艾美耳球虫(E.meleagrimitis)主要感染小肠上段,它是火鸡小肠 上段中致病力最强的球虫。人工感染 20 万个卵囊可引起部分火鸡雏发病和死亡, 但该球虫的致病力尚不及腺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主要症状是无食欲,脱水和停止 增重。感染后第 56d,十二指肠明显肿胀和充血。在肠腔中出现大量的粘液和液 体。在感染后第 57d 粪便中含有出血斑和粘液管型。 3.3. 防制防制 对鸡球虫病有效的药物对火鸡通常也是有效的。如同鸡的情况一样,治疗爆 发性的火鸡球虫病远不如使用药物预防或免疫接种理想。当必须进行治疗时,首 选药物是氨丙啉,按 0.0125%0.025%混入饮水中。其次可采用磺胺类药物,通常 是给药 2d,停 3d,再给药 2d,有时在第 3 周再重复一个疗程。由于磺胺类药物的毒 性较大,因而限制了它们在火鸡上的应用.近年来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百球清 (Baycox)对治疗球虫病有很好的效果。 药物预防大多数生产者采用在饲料中连续使用抗球虫药至少 8 周时间,直至火 鸡雏自育雏室转群至放牧区或其他鸡舍。使用的药物有:氨丙啉(0.0125%0.025%), 磺胺喹噁啉(0.006%0.025%)加二甲氧甲基苄氨嘧啶(0.00375%),莫能菌素 (5490g/t),常山酮(1.53 mg/kg)和拉沙洛菌素(75125 mg/kg)。 美国生产的活苗产品(Coccivac-T,Sterwin,Millsbora,DE)是一种致病虫 种的卵囊。在火鸡雏 710 日龄时,投入饮水中服用,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但因 疫苗是活的强毒种的卵囊,如繁殖太快,有可能引发球虫病,因此,在火鸡 34 周龄时可备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五)鸽球虫病(五)鸽球虫病 鸽球虫病(Coccidiosis in Pigeons)与毒害艾美耳球虫引起的鸡球虫病相 似,但较轻。幼鸽遭受的损失最大,雏鸽的致死率为 15%17%,但 34 月龄鸽也可 能发生死亡。 1.1. 病原学病原学 最频繁发生的鸽球虫是E.labbeana。卵囊呈球形或亚球形,平均大小为 19.1m 517.4m。 2.2. 临床症状与病变临床症状与病变 已报道,在世界不同地区亚临床感染在成年鸽可能持续一个长的时期,免疫 并出现像在其他虫种所报道那样的“自身限制性”。感染的一般症状是食欲缺乏, 绿色腹泻,明显的脱水和消瘦。粪便带有血色,并且整个消化道可发炎。通常的 所谓“变轻(going light)”状态往往是由球虫病引起的。 3 3防制防制 据报道,用磺胺药放入饮水中服用,剂量与鸡的相同或减半,效果良好。法 国和比利时在 1987 年曾推出一种专门用于鸽的产品,其有效成分为 Clazuril,该 产品与正在研制中的使用于鸡的杀球灵(Diclazuzil)是相近的一类药物。这一产 品对于治疗鸽球虫病有高效。 二、住白细胞虫病二、住白细胞虫病 住白细胞原虫病(leucocytozoonosis)是禽类的一种血液原虫病。其病原是 属于原虫科(Plasmodiidae)、白细胞原虫属(Leucoytozoon)。本属名是由 Berestnev 在 1904 年首次采用的。其特征为雌雄配子体寄生在白细胞内,有些种 类可寄生在红细胞内;裂殖生殖在网状内皮系统及其他器官的实质细胞内进行, 在红细胞和白细胞内不进行增殖;部分配子生殖,即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发生在脊 椎动物的红细胞或白细胞内;部分配子生殖,即雌雄配子体的结合和孢子生殖发 生在昆虫体内。 禽类白细胞原虫最早由 Danilewsky(1890)报道。以后许多科学工作者报道鸭 的白细胞原虫即西氏白细胞原虫(L.simomdi).火鸡白细胞原虫即史密斯氏白 细胞原虫(L.smithi)及鸡的卡氏白细胞原虫(L.caulleryi)和沙氏白细胞原 虫(L.sabrazesi)。前两种目前在我国尚未有报道。后两种在我国较为常见,其 中又以卡氏白细胞原虫的致病力最强,可引起鸡的大批死亡。 (一)鸡白细胞原虫病 鸡住白细胞虫病(Leucocytozoonosis)是一种血液原虫病。本病在我国各地 均有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对雏鸡危害严重,发病率高,症状明显,常引起大 批死亡。 1 1病原学病原学 本病的病原是属于疟原虫科、白细胞原虫属的原虫。其特征是雌雄配子体寄生在 白细胞内。我国已发现鸡有 2 种住白细胞虫即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 其中以卡氏住白细胞虫的致病力最强,可引起鸡的大批死亡。卡氏住白细胞虫的 发育,需要库蠓参与才能完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裂殖增殖、配子生殖和孢子 生殖。裂殖增殖和配子体形成在鸡体内进行,而雌、雄配子体结合和孢子生殖在 蠓体内完成。 含有子孢子的库蠓在叮咬鸡时,子孢子进入鸡体内经血液到网状内皮系统内进行 裂殖增殖,产生无数的裂殖体和裂殖子。其裂殖体有两种类型,即肝型裂殖体和 巨型裂殖体,前者是在肝实质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所产生的肝裂殖体成熟后释 放出的裂殖子有三个去向:再进入肝实质的细胞内形成肝裂殖体。被巨噬细 胞吞食后发育为巨型裂殖体,巨型裂殖体在内脏各器官组织内进行裂殖增殖。肝 裂殖体和巨型裂殖体可重复繁殖 23 代。进入血细胞内进行配子生殖,发育成 雌、雄配子体。 在鸡血液内的雌雄配子体进入库蠓的胃内进行配子生殖,即每个雄性配子体 可产生 6 个雄性配子,雄性配子与雌性配子体结合后形成合子,进一步发育为动 合子、囊合子。囊合子在蠓胃内进行孢子生殖,形成子孢子,当蠓再吸血时又将 子孢子传入健康的鸡体内,重复上述的发育史。 2.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生有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