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学案6_第1页
第二单元  学案6_第2页
第二单元  学案6_第3页
第二单元  学案6_第4页
第二单元  学案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学案 6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理解人文精神 的内涵。 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 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 (1)研究领域: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3)主要观点 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 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4)历史意义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重点精讲 如何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 (1)积极: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具有 勇敢探索、敢于否定传统的精神。 (2)局限: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 德,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 概念辨析 什么是“人文精神”? 它是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扬光大。也称人文主义、人本主义、 人道主义,其思想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 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深化探究 材料 古希腊时期有学生问:“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 谁会洗?”老师答:“这里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 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 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 ” 思考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位老师最有可能是古希腊的哪位哲学家?材料体现了他 怎样的观点?对于他的观点你如何评价? 答案 哲学家:普罗泰格拉。 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评价:积极性: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本质。局限性: 重视人的作用,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的道德,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泛滥。 二、 “美德即知识” 1社会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3)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2)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即“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意义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 究“人”的学问。 归纳比较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主张的比较。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知 识 观 重视知识的实际功效。认为知 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 演说的基础,知识是谋取“功 名”的手段 强调知识和道德的结合,把知识作为 “善”的基础和途径, “美德即知识” 道 德 观 认为世间无是非善恶标准,完 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主张“知识即美德” 不 同 点 政 治 观 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 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 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相同点 (1)研究重点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由神本转向人本,由自然转向自我 (2)都重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精神 深化探究 材料 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霍洛夫的寓言故事熊与隐士讲道: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 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 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 了,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 狠狠地向苍蝇砸下去。苍蝇被砸死了,隐士的脑袋也裂成了两半,熊的朋友永远长眠不醒了。 思考 (1)熊与隐士所反映出的观点与苏格拉底的哪一观点一致?请结合上述材料予以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为什么提出这一观点? 答案 (1)观点:“美德即知识” 。说明:克霍洛夫的这个寓言故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邪恶即无知” “美德即知识”的含义。熊本来是好意帮助朋友,但由于无知酿成了恶果。 这则寓言充分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知识是美德的充分条件, 二者互为前提和条件。 (2)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导致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苏格拉底提 出上述思想主张是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著作:理想国 。 (2)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3)评价:柏拉图的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2)主张: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知识串联 古希腊哲学发展历程 (1)自然哲学:探讨自然古希腊哲学的开端。 (2)智者学派:把哲学引入社会领域古希腊哲学的发展。 (3)苏格拉底:引领哲学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古希腊哲学的完善。 (4)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希腊哲学的顶峰。 深化探究 材料 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 事物的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亚里士多德 思考 依据材料,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怎样认识事物?有什么影响? 答案 认识事物:应该靠智慧(即思考)而不单靠感觉。影响:在当时起了思想启蒙和解放 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课堂小结 代表主要思想相同点 智者学派 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提 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美德即知识” ;教育对美德同样 重要 柏拉图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理想国 ) 亚里士多德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 级的 (1)都以人和人 类社会为探索 的主题; (2)都否定神的 意志,强调人 的价值 1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 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万物取决于人的感觉,这符合普罗泰格拉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 2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 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答案 D 解析 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 样的思想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使人们担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 德。 3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这位哲人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格拉 答案 C 解析 “认识你自己” ,这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其含义与“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相似,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只有左右自己,才能左右世界,故选 C 项。 4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主张的最大区别是注重( ) A人的法律关系 B人的自由平等 C人的个性张扬 D人的伦理道德 答案 D 解析 由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在强调“人的自我”同时,还强调维护城邦法律的尊严及知识 与道德的社会价值,故选 D。 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武士们 保卫国家,负责生产的是( ) A农民和手工业者 B农民和奴隶 C奴隶和手工业者 D奴隶、农民、手工业者 答案 A 解析 根据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分工,负责生产的是农民和手工业者。 学思之窗 提示 (1)积极意义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将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2)局限性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真正的社会秩序和社会 道德。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 (1)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2)不同点: 背景不同:智者学派和雅典的民主政治高峰相伴;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内容不同:在普罗泰格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 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 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 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影响不同:普罗泰格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被 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 18 世纪的 启蒙思想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二、学习延伸 提示 孟子提出人们应该以爱人之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人应当具备良好的美德,具 有是非观念和羞恶之心。这一论点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有某些相似之处,苏格拉底也强调 人应该具备美德,认为人的内心都是向善的,倡导“知德合一” 。 基础达标 1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突出表明了( ) 图一 古希腊主神 图二 古希腊神话中的 宙斯像 诸神雕塑 A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 B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 C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 D古希腊城邦制度的高度发达 答案 B 解析 观察图片可以得出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众神的人格化,它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 文主义色彩。故正确答案为 B。 2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 ”这种观 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作用( ) A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 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 C冲击了神学精神禁锢 D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想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反映的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其主旨是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D 项反映 错误。故选 D。 3下图是 2008 年汶川大地震中被国人嗤之以鼻的中学教师“范跑跑”的漫画。甲同学说: “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去指责人家。 ”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教师应有的高尚品质, 应受到国人谴责。 ”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答案 B 解析 从两位同学不同的态度和感觉方面考虑,强调了人的不同感受,与智者学派观点相类 似,即与普罗泰格拉的观点相类似。 4 “知书达理”意为“有文化,懂礼貌” 。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C “美德即知识” D “水则载舟,亦能覆舟”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和比较能力。首先应把握题干要求选出的是与“有文化,懂礼貌” 意思最接近的选项,然后分析四个选项是否是西方名言及各自的主要意思。A 项突出人的主 观感受,B 项强调对真理的追求,D 项不是“西方名言” 。C 项体现了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 符合题意。 5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 ,发展到“美德即知识” ,体现了( ) 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两个思想都是人文主义的体现,都强调人的价值,A 项“进一步”说法错误; 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应仅是苏格拉底,并没有准确、全面的说明题干两个时期人文主义的 发展阶段,B 项排除;C 项“根本变化”说法错误;依据题干解读可知,题干两种思想反 映的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两个不同层次,即由感性到理性,D 项正确。 6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向他求教。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 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呢?”苏格拉底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会多一 首新歌。 ”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答案 C 解析 苏格拉底临死不忘学习知识,以实际行动实践了他“美德即知识”的主张。A 项是智 者学派的主张,D 项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7 “德行/住在难以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掩护/肉眼凡胎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 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观点与之相近的是( ) A反对迷信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强调自由 D知识即美德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德行” “求知”等信息可知 D 项符合题意。 8关于柏拉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认为“贤人”应做统治者 认为武士们应保家卫国 认 为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故正确;是柏拉图 理想国中的观点,故也正确;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故排除。 能力提升 9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 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归纳能力。从题干中看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待法律人 前人后不一致的态度,从而反映出实质是其道德修养的缺陷。 10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 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 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反对直接的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答案 A 解析 苏格拉底认为治理国家需要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缺乏政治知识的人不应该来治理 国家。由此可知,苏格拉底反对直接的民主制。 11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 469 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 同之处是( ) A反对君主制 B主张民主 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D维护君主权威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先哲思想比较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孔子 主张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恤民情,重视道德的力量;而苏格拉底既不主张寡 头制也不主张民主制,他主张应该由具有政治知识的人统治国家;两者都主张知识和道德的 作用。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项。 12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学者是(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D 解析 亚里士多德强调人在自然界中是最高级的。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 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主张理性思考。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柏拉图认为)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这个学说被人理解为指的是每个人都是尺度,于是当人们 意见分歧时,就没有可依据的客观真理可以说哪个对、哪个错。这一学说本质上是怀疑主义 的。罗素西方哲学史 请回答: (1)文中“他”指的是谁?他是古代哪个哲学派别的代表人物?文中“他”的学说的含义是 什么? (2)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评价这一学说。 答案 (1)“他”指普罗泰哥拉。派别:智者学派。含义:事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及 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2)评价:智者学派敢于挑战传统思想、宗教甚至法律,体现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一定 程度上适应了希腊当时民主政治发展形势。但是这种思想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没有提出 人应该从理性的角度评判事物和社会,其实只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古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