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第 2 2 章章 诗经诗经 第一节第一节 诗经诗经的编定、流传与讲授的编定、流传与讲授 一、一、 诗经诗经的产生时间与区域的产生时间与区域 产生时间:周初至春秋中叶(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 涉及区域: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五省及湖北北部、安徽北部。 二、二、 诗经诗经的成书的成书 献诗说 国语 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采诗说 汉书 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删诗说 论语 子罕:吾自卫反,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三、三家诗与毛诗三、三家诗与毛诗 三家诗:鲁(申培)、齐(辕固)、韩(韩婴)诗。(古文) 毛诗(毛亨、毛苌)。 (今文) 四、四、 诗经诗经的传授的传授 其一, 诗经作为经学:汉学、宋学。 “汉学”是汉、唐经学研究的主流。 代表著作是毛诗序 、 毛诗郑笺和毛诗正义 。 “汉学”讲政治美、刺,就部 分作品而言,可谓深刻入理,但其以政治色彩对诗三百予以经纬,是失之偏颇的。 “宋学”是宋、元、明经学研究的主流。 “宋学”不满专讲美、刺的毛、郑诗学,集中批评毛诗序 。 “宋学”的功劳 在于正确指出诗经中国风、小雅中存在的大量抒情性的民间歌谣,但宋代理学“存天 理,灭人欲” ,指出这些诗为淫奔之诗,并且在以理说诗时,常常脱离训诂,随意解诗, 显得空洞而迂腐。 其二, 诗经作为文学: 体裁、语言、表现手法、风神意境。 A. 诗经的体裁。晋人挚虞文章流别论说诗经 “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 言、九言”,但“率以四言为体,而时有一句二句在四言之间。 ” B. 诗经的语言。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对诗经中的叠字、双声叠韵、形容词的艺 术特点作了精当的分析。 C. 诗经的表现手法。 毛诗序已有诗之六义的说法。此外,古人对诗之赋、比、兴 谈得最多,此处不一而举。 D. 诗经的风神意境。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以为诗经委婉致讽,系情现实; 情动于衷,缘情而发;语调天然,文风纯朴;诗味悠长,耐人寻绎。 第第 2 节节 诗经诗经的分类的分类 一、一、 “六义说六义说” 1、六义说源出毛诗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 雅,六曰颂。 ” 2、孔颖达毛诗正义以为风、雅、颂是诗经的体制或分类,而赋、比、兴是 诗经中具体诗篇中所运用的不同艺术手法。 诗经正是用赋、比、兴三种手法来成就 风、雅、颂三种体制的,即用三体三用说,完型了“六义”之内涵。 二、二、 “风雅颂风雅颂”说说 传统上对风、雅、颂的分类有两种标准: 其一, “功用说”汉唐及以前。 (1) 风的功用是教化。 毛诗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 “上 以风化下。 ” (2) 雅的功用是纠察王者的政治。 毛诗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 也。 ”“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3) 颂的功用是赞美神灵、歌颂王者。 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 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 其二, “曲调说”宋代及以下。 “曲调说”由宋人郑樵首倡。其诗辨妄云:“乡土之音曰风 ,朝廷之音曰雅 ,宗庙之音曰颂 。 ”此后朱熹、阮元、梁启超、王国维沿此继续开拓, 诗经的分类问 题日益明朗。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第三节第三节 诗经诗经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 一、艺术手法:赋、比、兴一、艺术手法:赋、比、兴 1、朱熹: “赋者,敷陈其事以直言之也。 ”(诗集传卷一)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诗集传卷一)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集传卷一) 2、赋比兴的关系: 诗品序:“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 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蔓之累矣。 ”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 润之以丹彩,始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 具体而言,有的诗用赋,兼有比、兴,有的赋兼比,有的赋兼兴,从这里可以看出 赋、比、兴三者间是有一个主次关系的。即赋是主,比、兴是辅,赋是干,比、兴是枝叶。 二、句式、章法、音韵特点二、句式、章法、音韵特点 句式特点:四言为主,杂言相间。 章法特点:重章、叠句、叠字。 音韵特点:双声、叠韵。 三、三、 诗经诗经的语言特点的语言特点 1、 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 2、 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3、张、对比、对偶等后世常用的修辞手段,在诗经中几乎都已出现。 4、雅、颂与国风的不同语言风格。雅、颂与国风虽以四言为主,但国风多间杂言、 叠句及灵活运用的语气词,体现了春秋时代民间新声的自由奔放;雅、颂中此类语言较少, 体现了西周贵族雅乐的威仪典重。 3 第四节第四节 诗经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诗传统一、抒情诗传统 诗经主要是一部抒情诗集,诗歌数量多、水平高。其泽被后世,使抒情诗成为我国诗 歌的主要形式。 二、风雅精神的传承二、风雅精神的传承 风雅精神: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 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风雅精神的传承: 屈赋忧愤深广、汉乐府缘事而发、建安诗歌慷慨悲凉,以及陈子昂、李白、杜甫、 白居易、陆游、黄遵宪等诗歌多表现出注重现实生活、政治动向、民生疾苦的思想倾向。 三、比兴的垂范三、比兴的垂范 1、比兴: 诗经中仅作为诗歌起头协调音韵,唤起情绪的兴,在后代诗歌中仍有表现。大 量存在的兼有比义的兴,为后代诗人所广泛继承,比兴就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用来指诗歌 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 2、比兴激发形象思维(继承): 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 的艺术境界。 后代的民歌和模仿民歌的文人作品中,以兴句起头的很多。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 首,以及魏晋时期许多文人的创作中,都不乏其例,这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 3、比兴作为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 而兴句和所咏之辞融为一体,构成诗的意境,则是诗经比兴发展的更高阶段。 屈原不仅继承了诗经以恶比恶、比善比善的“比”、 “兴”原则,而且突破了诗经 的模式,被表现物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了定的象征意义,而且,比兴相连,成 一富于艺术魅力的象征体系。此后,阮籍咏怀诗发而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兴象玲珑之诗。诗家三李对比兴也有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图书批发商库存控制考核试卷
- 私募股权投资高端制造行业投资分析考核试卷
- 智能健身设备创新与市场分析考核试卷
- 2025科技部技术服务合同书范本
- 2025合同债务潜藏风险
- 2025年如何评估合同违约的财务影响
- 《2025聘请技术人才合同协议书》
- 2025电子产品购销合同范本模板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0428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
- 共享菜园协议书5篇
-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SolidWorks的厨余垃圾处理器设计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家长会发言稿范文
- GMP取样管理课件
- 安徽省普通高中2024学年学业水平合格性测试英语试题(原卷版)
- 《中国古代物理学》课件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
- 培训机构教务管理岗位职责
- 各行业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书店承包经营合同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