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12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卷语文试题_第1页
宁波市2012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卷语文试题_第2页
宁波市2012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卷语文试题_第3页
宁波市2012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卷语文试题_第4页
宁波市2012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卷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波市 20122012 年高考模拟考试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语 文文 试试 题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选出每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项 A诧异侘傺 怪癖僻静 炮烙刨根问底 思量量入为出 B船桨浆果 黏合粘贴 瞳孔灯影幢幢 吭声引吭高歌 C翡翠菲薄 艾蒿竹篙 拖累硕果累累 豁口豁然开朗 D惦念掂量 辍学啜饮 骸骨言简意赅 月晕晕头转向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 A许多艺术家经常深入到农村浈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为知识分子一部分的艺术家为 大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高尚情操。 B印发知识分子对工作态度的最大特点是扎扎实实,不急功近利,没有浮躁之风,让他研究什 么课题,就研究什么课题,不挑肥捡瘦。 C芬兰人对信誉是非常否重的,如果因为贪一点小便宜,被人发现、举报,你的个人档案就会 有污点,以后你贷款、找工作都将遇到障碍。 D这位中年教师,语调温和,举止儒雅,鲜有花稍的手势,甚至没有幻灯片和教学提纲来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是偶尔若有所思地来回踱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桑德尔的课堂上,道德问题从来不是黑白分明的,他所制造的道德困境十分尖锐,以致 于唯一的途径就是思考。 B中国女足姑娘昨日到达武汉,游东湖,爬磨山、逛江城闹市,赏江滩夜景,难得在大赛前奢 侈地偷得一日闲情。 C看电影觉得拳脚打起来很好看,可入了这个行,才知道练武术是非常艰苦的,需要火中取栗 的磨练才能成为一个高手。 D不少孩子的思维看似很活跃,其实他们思维很难在一个“点”上深入下去,故而只能剥茧 抽丝,不断牵出话头,话题闪烁跳跃不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字的鲜活实际上是思考的结果,思考的价值在于对本质的揭示。作文不能深入本质的原 因常常是由于我们对已有认识的满足。 B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很多美国人不能真正理解禅宗。因此,禅宗讲究发自内心的顿悟的思维 方式正合史蒂夫乔布斯的心性。 C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常接近,决赛时 往往只差两分,甚至一分。 D第 8 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 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5根据语境,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阮籍信马由缰地来到了河南荥阳的广武山,他知道这是楚汉相争最激烈的地方。山上还有古城 遗迹,东城屯过项羽,西城屯过刘邦,中间相隔二百步,还流淌着一条广武涧, ,阮籍 徘徊良久,叹一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A涧水汩汩,天风浩荡,城基废弛,落叶满山 B涧水汩汩,城基废弛,大风浩荡,落叶满山 C大风浩荡,落叶满山,涧水汩汩,城丛废弛 D涧水汩汩,大风浩荡,落叶满山,城基废弛 6请概括微博读写的特点(每道横线不超过 10 字) 。 (4 分) 微博时代的读写离我们的眼睛,嘴巴很近,而离大脑较远;离感性很近,离理性较远;离 舆论很近,离思想较远。 微博的读写特点,一方而_,而另一方面 。 7根据语境,仿照句式,模拟身份,写出你对预测未来的理解。 (5 分) 物理学家说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只要给他能描述每个物体所有性质的参数,以及物体之间相互 作用的方程,就能够通过动力学的方法算出未来的状态。数学家说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即使最 简单的微分方程也会产生混沌,极微小的初始偏差都将导致结果巨大的差异。生物学家说未来 是在预料之中的。一个人一生的生长发育和衰老死亡都写在了 DNA 的双螺旋分子上。社会学家 说_ 。哲学家说_ 。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9 分)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当前关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讨论很多,其目的就 是要寻求在文化体系的活动中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把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所谓 文化自觉,指的是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功能有深刻的认知,对文化发展规律和趋势有正确的 把握,对发展文化的社会与历史责任有主动的担当;所谓文化自信,则是指我们对自己的理想、信念、 学说以及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与魅力有一 种充满依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文化建设,只有具备了自觉和自信,才 能有探索的勇气、创新的精神,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正确的航向。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回顾近百年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历程, 不难发现,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和自信采把握方向、凝聚力量、推动进步,是一条十分清晰的主线。无 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与改革时期,我们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紧密结舍时代条件,阐明自 己的目标和纲领,制定切实的政策和策略,为伟大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 社会的发展最终是要以文化的进步来体现的,文化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标尺。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 处在社会发展战略的轴心位置,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科技发展战略,都应围绕于文化这个轴心展 开,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谈不上有真正美好的生活;改善民生,如果不改善文 化的条件与环境,那这种改善必定是粗鄙、浅层和片面的;讲幸福指数,如果不把文化元素包含在内, 那这种幸福指数一定大打折扣;经济的发展,如果文化不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更强的力量,那这种发 展也难以具有可持续性的后劲。由于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它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润物无声,所以, 它对历史、现实和实践的影响也就持久而顽强。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 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力量,首先表现为文化上的力量。当今世界竞争剧烈,只有占据了文化高地的民族, 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文化自觉与自信,不仅仅是一种热情,更应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从根本上说,文化是人的一种 内在精神需求,是人类通向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尺度。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经济与社会变 革,矛盾和问题多发,思想困惑和精神焦虑加剧,在这个时候, “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以文养心”,丰 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就显得尤为迫切。近几年逐渐兴起的学习传统文 化的“国学”热,在某种程度、某种范围内满足了弘扬民族文化的一定需求,但毋庸讳言,它与高度的文 化自觉和自信还有一段距离。 8下列对第段内容概括和层次梳理,最准确的一项是 A态度 自觉 价值 B同的 内涵 意义 C精神 方向 责任 D条件 自信 航向 9下列不属于培养“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意义的一项是 A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 B有利于改善民生,提升社会幸福指数。 C有利于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增强各行业的竞争力。 3 / 9 D有利于缓解或消解人的思想困惑和精神焦虑。 10联系全文,简要回答作者说“它与高度的文化白觉和自信还有段距离”的原因。 (3 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5 题。 (20 分) 挂幅 (日本)夏目漱石 老人决心在亡妻三周年忌辰之前,一定给她立一块墓碑。但是靠着儿子的那点本事,只能勉强 糊口度日,此外再也无力积蓄一文钱。春天又来到了,老人苦窘着脸对儿子道:“那忌辰也是三月初八 呢。 ”儿子只回答道:“啊,是呀。 ”就不再做声了。老人终于决定卖掉祖传的一幅珍贵的画来筹措费用,便 和儿子商量道:“行吗?”儿子以冷淡到可恨的态度赞成道:“那行吧。 ”儿子在内务省社寺局工作,拿四十 元的月薪,有妻子和两个弦子,而且还要奉养老人,所以很吃力。老人若不在,这珍贵的挂幅早就变成 通融的东西了。 这挂幅是一方尺左右的画绢,因为年深月久,颜色变得和熏过一般,如果挂在暗的房间里,就 模糊到分辨不出画的是什么东西老人说这是王若水画的葵花,并且每月从壁橱里拿出两三次,拂去 桐盒上的灰尘,恭恭敬敬地取出里面的东西,立即挂在三尺的墙壁上,凝望着。的确不错,定晴一看, 那熏污的浊暗之中,确有淤血似的很大的花样,有的地方,还略微残留着疑是青绿色脱落的斑迹。老人 面对这模糊的唐代的古画,就忘却了这个由于他活得过久简直住旧了的人世。有时候,一面注视着挂 幅,一面吸烟或喝茶;不然就光是凝神看着。 “爷爷,这是什么?”孩子走过来,说着就想用指头触像刚 想起时日似的,老人一面说“不要碰”,一面轻轻站起来,去卷挂幅。于是孩子便问:“爷爷,糖球呢?” “嗯,买糖球,可不要淘气了。 ”老人说着,慢慢地卷上挂幅,放进桐盒,送到壁橱里,然后上外面去散步。 回来的时候,顺便到街上的糖店里买两袋薄荷糖球,递给孩子道:“喂,糖球!”儿子晚婚,小孩儿是六 岁和四岁。 和儿子商量的第二天,老人拿包袱皮包上桐盒,一清早就出去了。到四点钟,又拿着桐盒回来 了。孩子跑到房门口问道:“爷爷,糖球呢?一老人什么也不说,走进屋,从盒子里拿出挂幅,挂在墙上, 失神地望起来,听说转了四五家古董店,有说无落款的,有说画剥落的,竞没有人像老人预期的那样对 这挂幅表示敬重。 儿子说:“古董店别去了。 ”老人也说:“古董店是不成。 ”过了两个星期,老人又抱着桐盒出去了,这 回是得到介绍,送请儿子的科长的朋友看一看。这回也没买回糖球来。儿子刚一到家,他便像儿子有失 检点似的嗔怪说:“那种没眼力的家伙,怎能卖给他!他那里的都是些赝本!”儿子苦笑着。 二月上旬,偶然来了一个高明的经纪人,老人把画卖给了好事家。老人立刻到谷中去,给亡妻 定做了像样的墓碑,余下的钱存进了邮局。过了五六天,老人又照例出去散步,但比平常晚两小时才回 来,两手抱着两大袋糖球。说是由于不放心卖掉的挂幅,又去看了一回,见到静静地挂在四叠半的品茗 室里,前面插着透明似的腊梅。老人说他在那里被招待了茗茶。 “说不定比收藏在我手里还放心呢。 ”老人 对儿子说。儿子答道:“也许是这样吧。 ”一连三日,孩子们吃着糖球。 11小说第段从哪些方面来写挂幅之“古”?(3 分) 12老人卖掉挂幅后,由于不放心,又去看了一回,这体现了老人怎样的情感?(3 分) 13 “买糖球” “吃糖球”的细节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试写出三点。 (4 分) 14儿子对老人卖画之举极为冷淡,怎样理解儿子的态度以及他在小说里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分) 15老人最后终于把画卖了。有人认为他不应该卖掉古画,也有人认为老人应该卖掉。你同意哪一 种看法?请结合作品,分条陈述你的看法。 (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 (19 分) 庾衮,字叔褒,明穆皇后伯父也。少履勤俭,笃学好问,事亲以孝称。成宁中,大疫,二兄俱亡,次 兄毗复殆,疠气方炽,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诸父兄强之,乃曰:“衮性不畏病。 ”遂亲自扶 持,昼夜不眠,其问复抚柩哀临不辍。如此十有余旬,疫势既歇,家人乃反,毗病得差,衮亦无恙,父老 咸曰:“异哉此子!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 初,衮诸父并贵盛,惟父独守贫约。衮躬亲稼穑,以给供养,而执事勤恪,与弟子树篱,跪以授条。 或曰:“今在隐屏,先生何恭之过?”震曰:“幽显易操,非君之志也。 ”父亡,作筥卖以养母。母见其勤, 曰:“我无所食。 ”对曰:“母食不甘,衮将何居!”母感而安之。衮前妻苟氏,继妻乐氏,皆官族富室,及适 衮,俱弃华丽,散资财,与衮共安贫苦,相敬如宾。母终,服丧居于墓侧。 岁大饥,藜羹不糁,门人欲进其饭者,而衮每日己食,莫敢为设。及麦熟,获者已毕,而采捃尚多, 衮乃引其群予以退,曰:“待其间。 ”及其捃也,不曲行,不旁掇,跪而把之,则亦大获。又与邑人入山拾橡, 分夷险,序长幼,推易居难,礼无违者。抚诸孤以慈,奉诸寡以仁,事加干厚而教之义方,使长者体其行, 幼者忘其孤。孤甥郭秀,比诸子侄,衣食而每先之。而以旧宅与其长兄予赓、翕。及翕卒,衮哀其旱孤, 痛其成人而未娶,乃抚枢长号,衮感行路,闻者莫不垂涕。 尝与诸兄过邑人陈准兄弟,诸兄友之,皆拜其母,衮独不拜。准弟徽曰:“子不拜吾亲何?”衮日: “未知所以拜也。夫拜人之亲者,将自同于人之子也,其义至重,衮敢轻之乎?”遂不拜。准、徽叹曰: “古有亮直之士,君近之矣。君若当朝,则社稷之臣欤!君若握兵,临火节,孰能夺之!方今征聘,君实 宜之。于是乡党荐之州郡交命察孝廉举秀才清白。 异行皆不降志世遂量之为异行。 (节选自晋书-列传五十八)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 次:停留,屑住 B毗病得差,寝亦无恙 差:痊愈 C岁大饥,藜羹不糁 糁:米粒,饭粒 D尝与诸兄过邑人陈准兄弟 过:拜访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给供养,而执事勤恪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莫破为设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C衮乃引其群子以退 樊哙侧其盾以撞 D君若当朝,则社稷之臣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宁中发生大疫,家人纷纷外逃,庾衮谢绝了家人的劝说,独自留下来照顾病危的二哥并 守着两位兄长的灵柩,直至瘟疫流行的情势停止,家人返回。两相比照,彩显了他对孝悌之礼 的坚守。 B庾衮的前妻和后妻虽然部出身官族富室,但嫁给他之后,弃绝华丽,与他一起安于贫苦生活, 相敬如宾,既表现了两位妻子的贤德,也从侧面写出了庾衮的安贫而坚持操守的高尚品行。 C饥荒之年,庾衮总是谢绝门人送来的饭食,到人家已经收割过的地里捡拾小麦,见捡拾人多 就领着自己的孩子退后,等别人先捡。入山拾橡,也是奉守礼法,把容易捡拾的地方让给他人。 D与诸兄一道拜访同乡陈准兄弟,在兄长们对陈准兄弟母亲行拜礼时,唯独庾衮不拜,因为 他认为拜人之亲,就等于做了她的儿子,不可轻易行事。他以自己的谨慎,含蓄批评儿位兄长 之草率。 5 / 9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 于 是 乡 党 荐 之 州 郡 交 命 察 孝 廉 举 秀 才 清 白 异 行 皆 不 降 志 世 遂 号之 为 异 行。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 分) (1)幽显易操,非君子之志也。 (3 分) (2)抚诸孤以慈,奉诸寡以仁,事加于厚而教之义方。 (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1-22 题(7 分】 暮归山中 明蓝仁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莺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注释衡门,指用根横木代替门,通常是贫土之家的代称。 21诗中“暮归者”的身份是什么?这首诗的尾联犹如一个电影镜头,暗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 分) 22请赏析颈联中“明灯”的意象。 (4 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3-24 题。 (5 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23从上述文字中,简要归纳出“仁”与“礼”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