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思想_第1页
老子“无为”思想_第2页
老子“无为”思想_第3页
老子“无为”思想_第4页
老子“无为”思想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老子浅析老子“无为无为”思想思想 摘要:“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也是流传至今的中国哲学 精华,本文从老子所写道德经入手,研析其中“无为”的内 容和内涵,并分析这种“无为”的思想对世人形成的消极影响和 积极影响以及对世人处世观的形成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无为 处世观 道德经 成书于 2500 年前的老子所著道德经是人类认识史上建立的 第一个哲学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奠基性的经典著作,世称 “千精妙” ,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 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 之”者,毋庸置疑,当首推道德经 。其精炼的九九八十一章, 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洋洋洒洒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的 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中国近代伟大作家、革命 家鲁迅先生更有这样的评论:“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 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这一部经久不衰的哲学著作无疑给国人的 处世哲学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中国历史上对之进行超越的著作 可谓少之又少。 一、老子无为哲学的时代背景 老子生卒年不可考,只知是在晚周,与孔子同时而略长于孔子, 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他留给后人惟一的著作是老子即道 德经 。老子倾向于消极,以宁静退守态度自处,出世而隐遁。政 治上则主张无为而治,政简刑轻,和平无争。 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是无休止的兼并战争,人民流离失所,统治 阶级内部则以虚伪的礼仪掩盖争权夺利的事实。对这一切的目睹 身受,引起老子对统治阶层的反感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从而提 出他”小国寡民”的理想蓝图。在他设计的这个理想国里,人民 安居乐业,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战争和掠夺,充满了平等自由、 淳朴真诚的气息。 老子的无为哲学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反对。在”过度有为” 的情况下,人的思想活动变得僵化,只有解除不必要的枷锁,以 无为来矫正世俗之弊,人们才能回归心灵的乌托邦,回到一个合 于道的境界。 二、老子无为思想的内涵 老子无为思想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抱朴守真。 万物皆须循道而行。人是万物之一,所以人、地、天都要依 “法道”而行。老子的人生哲学是“自然无为” 。表现于修养上, 即是抱朴守真,也就是保持内在纯真质朴的本性而不妄为。 “载营 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 乎?”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老子教 我们追求的是如同婴儿般的质朴。德性深厚的人,就象襁褓中的 婴儿。他要人守住内在的真诚,不追逐外在的声誉,不受外在世 俗的困扰。唯有修养至此,人才可永保平安,永得幸福。 (二)清利寡欲。 老子要我们追求反璞归真的常道,不受外界的诱惑。 “五色令人 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人一 旦有私、有欲,就容易受外界诱惑走向反面。 “金玉满堂,莫之能 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钱财为身外之物,谁也不能永远拥有 它们,即使得到了,也未必能长久享受。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 多?”名誉和生命什么更重要?生命和财富什么价值更高?另外 老子叫人有所节制,不要过份贪求。 (三)无知守愚。 一般人总爱表现个人智巧,耍聪明,以为不如此不能表现自己 的高明。老子认为“智慧出,有大伪。 ”过分展露自己的才智,则 必心力憔悴,甚至为人利用而危害社会。所以“善行无辙迹,善 言无瑕谪” ,善于处事的人,能顺自然而行,所以不留一点痕迹。 善于说话的人,能够沉默寡言,所以没有一点过失。 (四)致虚守静。 要达到无为,致虚是必然的要求。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人的心灵本来是虚明寂静的,但往往为私欲所蔽而昏 昧紊乱。只有“致虚”才能使心空虚无知,唯有“守静”才能去 除欲念,使心体回复本性的清明寂静,不被纷杂的外物所扰,才 能悟道和修道。以静制动,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五)无私不争。 老子的无为是法天地的无私,法自然,如江河大海之不争、善 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 海之所以能为百川流注汇聚之处,由于它善于处下游。 “天地之所 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从天地能否长 生之理,推而论圣人能身先身存之道,说明无为而所不为,无私 而能永存。老子的无私之私与不争之争,正是他对“无为而无不 为”的推衍,圣贤之私,并非一己之小私;所争的,也非世俗之 争,而是争全人类的福祉。 (六)以弱胜强。 老子主张柔弱,并非追求柔弱本身,而是“柔弱胜刚强” , “柔 弱者生之徒” ,大树坚强,但易招风而折;小草柔弱,却能久长保 存。换言之,柔弱是手段,刚强才是目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老子 又用水来证明了弱胜强的道理。只看到表面的刚强就认为是强, 殊不知柔弱中也有强的因素在,而柔弱又可以克刚强。所以人只 要把握着“弱” ,才能获得真正的“强” 。 (七)绝巧弃胜。 圣智、仁义、巧利是人世间“有为”之事,老子深恶痛绝,因 为一切的机巧、偷盗、伤害自然之事皆由此出。他认为人民一旦 有了知识,就容易利用善巧狡诈来胡作非为而难以控制,所以老 子有一种特殊的愚民思想。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 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 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意思是说: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不 是使世人越来越聪明,而是使世人越来越愚朴。世人所以难管理, 就因为人的智能诡诈多端。所以若以人的智能治理国家,必然祸 国殃民;若不以人的智能治理国家,则是国家的福气。 (八)察兆知几。 无为虽然能治疗政治上过度有为的毛病,但是预防胜于治疗, 若能在事情未起之时便加以预防,不仅能去除麻烦,亦收事半功 倍之效。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 大事,必作于细。 ”这种防微杜渐的功夫,可以说是无为的积极表 现,也是确保无为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