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髓空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理变化_第1页
脑髓空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理变化_第2页
脑髓空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理变化_第3页
脑髓空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理变化_第4页
脑髓空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理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髓空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理变化,肾气肾精亏虚是其基本病机。 帕金森病 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老年肾虚者大多脑功能下降,大脑神经细胞减少,递质含量 及递质受体数量均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增加,体 内自由基的容量及过氧化物随年龄增加而积累,而抗自由基损伤的物质如 SOD 含量下降。 这些变化说明肾虚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病因。以肾虚为主要病机,以补肾填精益髓为治疗 大法组方遣药,来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性痴呆,可以说是传统共识。但不管病情如何变化, 肾虚始终贯穿老年性痴呆的整个病程,是其最本质的特征。临床只要以补肾填精益髓立方 防治老年性痴呆,就能取得较好疗效。滋补肝肾,益精健脑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 致的健忘,头晕,心悸失眠,倦怠乏力。此药适用范围:智能减退、健忘、失眠、丢三落 四、不认亲人、语言颠倒、失语、流口水、神情呆滞、幻听幻想、肢体麻木、迷路不认家 门、大小便失禁 、手脚震颤等。肾虚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痰凝血瘀是老年 性痴呆发病的重要因素。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凝血瘀推动了老年性痴呆的 发生发展。正常衰老过程本身就有血瘀证存在的潜在性。故瘀血内停也是痴呆发病的重要 原因,瘀阻心脑则可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健忘痴呆,神昏谵语。 血证论瘀血也说: “瘀血攻心,心痛、头晕、神气昏迷。 ”脑萎缩老年性痴呆所表现出的呆板、迟钝、寡言、 傻哭傻笑、舌质暗淡或舌质淡、苔白腻等各种临床症状正属于中医痰凝血瘀范畴。肾虚为 本、痰凝血瘀为标是老年性痴呆的最重要的病机。抓住了这一病机,也就抓住了老年性痴 呆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临床治疗就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以补肾活血化痰立方,防 治老年性痴呆则可做到标本兼顾,是一种行之有效方法。提高记忆力、解决脑痴呆、对抗 衰老。综上所述,肾虚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原因和基础,痰凝血瘀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肾 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本虚标实正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正虚可以生痰生瘀,痰瘀 又可加重正虚,二者互为因果,导致了病情的发生发展。 中中药药治治疗疗 人参、刺五加、银杏、石杉等均具有一定的益智和提高记忆效果。一些中成药在抗痴 呆方面的作用引起专家的关注。如对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复方手参益智胶 囊五种传统补肾中药研究后证实,都具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对于早老性痴呆、神经衰 弱及健忘均有疗效。 1、从虚论治、补肾填精:肾藏精,生髓通脑。鉴于肾与脑髓的 关系密切,补肾成为目前治疗虚证痴呆的重要一环。王氏1认为,对髓海不足型老年痴 呆宜补肾填精,方用补肾益髓汤加减。刘氏3创古汉养生精,治疗 56 例肾精亏虚患者, 总有效率 96.4%。陈氏4自拟益肾健脑汤(黄芪、熟地黄、枸杞子、淫羊藿、蚕蛾、黄 精、蜂王浆、山楂、砂仁、当归、刺五加)治疗老年脑功能减退,效果满意。 补肾健 脾:章氏2认为痴呆属脾肾不足者,宜健脾补肾,方用还少丹加减,并认为本型患者多 缠绵时日,需长期治疗始可见效。姜氏5对脾肾阳虚者用当归芍药散、金匮肾气丸健脾 补肾;对脾肾阴虚者用地黄饮子、黄连阿胶汤、二至丸滋养脾肾。 滋养肝肾:蔡氏 6用左归丸加味治疗 31 例肝肾阴虚型患者,总有效率 83.9%。冯氏7则用山药、山 茱萸、枸杞子、生地黄、白芍、龟板、鳖甲、赤芍、钩藤、火麻仁、牡丹皮、天麻、肉苁 蓉组方治疗,亦收良效。 调补心肾:林氏8从调补心肾入手,用调心方(党参、 茯苓、甘草、石菖蒲、远志等)及补肾方(天冬、麦冬、生地黄、山茱萸等)治疗 70 例老 年痴呆,疗效满意。 健脾养心:王氏9认为痴呆属心脾不足者,宜健脾养心安神, 用归脾汤合养心汤较为有效。 2、祛邪为主、涤痰化瘀:黄氏10认为“怪病多痰瘀” ,治从痰瘀入手,药用半夏、陈皮、苍术、石菖蒲、郁金、茯苓、薏苡仁、制南星、地龙、 全蝎、钩藤、僵蚕、炙甘草、天麻,每获良效。郑氏11用化痰活血法(川芎、红花、 石菖蒲、郁金、天竺黄、水蛭、琥珀、益智仁)论治 21 例,收效满意。 活血化瘀: 颜氏12以癫狂梦醒汤治疗血瘀型老年痴呆;徐氏13则以复元活血汤加减,均收到 较好效果。 理气化痰:张氏14 主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菖蒲郁金汤,章氏2则 以逍遥散合涤痰汤出入治疗。 3、补泻兼施、补肾活血化痰:余氏15用黄芪、熟 地黄、益智仁、山茱萸、鹿角胶、丹参、川芎、郁金、石菖蒲、远志组方治疗 32 例肾虚精 亏、痰瘀阻窍之患者,总有效率 87.5%。戴氏16以生精益智散(灵芝、龟板、山茱萸、 补骨脂、何首乌、郁金、石菖蒲、南星、蒺藜、韭菜子、巴戟天、莲须、土鳖虫、水蛭) 治疗 120 例,总有效率为 91.6%。 补肾活血化瘀:谢氏17以枸杞子、淫羊藿、黄 芪、熟地黄、合欢花、川芎、石菖蒲、丹参、地龙、三七为主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痴呆, 总有效率为 82%。施氏18用健脑化瘀汤治疗此类患者,结果患者的记忆力、认知力、 情绪行为和生活能力都有改善。 益气化瘀:王氏19用益气化瘀方(赤芍、白芍、 桃仁、黄芪、川芎、葛根、鸡血藤、益智仁、远志、党参、石菖蒲、郁金)治疗 7 例气虚 血瘀型老年痴呆,仅 1 例无效。李氏20等用重黄芪(100 g) ,配龟板、穿山甲、川芎、 大黄治疗 30 例,总有效率为 90%。 针针灸灸治治疗疗 常用的针灸方法有:体针 有报道多针透刺(如百会透四神聪; 神庭透当阳,再透上 星;首面透鼻交;定神透水沟; 足三里透丰隆;风府透哑门;大椎透身柱;命门透肾俞;内关 透神门;复溜透太溪)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效果显著。另有临床研究取中脘、丰隆、内关及涌 泉、人迎、风池 2 组穴位,以益智化浊针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穴位注射 临床观察用 人参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于双侧肾俞、足三里、三阴交行穴位注射,效果显著。 针 药并用 交替针刺人中、四神聪、本神、足三里、太溪、悬钟及百会、大椎、命门、肝俞、 肾俞 2 组穴位,配合口服中药复元汤,结果针药并用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需注意, 针灸治疗一定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经过医生的诊断处方后进行。 其其它它疗疗法法 柳氏25用灯笺花素片(中药灯笺花制品)治疗 35 例老年痴呆,总有效率为 62.85%。 卜氏26用药氧针刺结合,取四神聪、百会、神门、丰隆、内关(用泻法)及肝俞、肾 俞、足三里(用补法) ,同时把具有醒脑开窍、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与氧气制成 药雾吸入治疗,使针刺、中药、氧气三者同步发挥作用,疗效显著。 非非药药物物治治疗疗 饮食食治治疗疗: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谷类,麦类,特别是含有丰富纤维素的燕麦。 蔬菜中芹菜、黄花菜都有益于大脑的健康保护。苹果等富有维生素的水果也是被推荐 的食品。 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如大豆类制品、磨菇。卵磷脂是神经细胞代谢修复的 重要物质。 各类坚果:花生、核桃、松子、榛子、葵花籽也含丰富的亚油酸,对神 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日常饮食宜多样化,不宜过饱。要做到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 维,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低盐饮食。 1、情情志志治治疗疗: 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 动,有轻度症状的患者应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运动,多动手动脑,稳定情绪,减少不 良刺激。听音乐,读书看报,或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益智活动。 2、智智 力力训训练练:勤于动脑,以延缓大脑老化。有研究显示,常用脑,常做有趣的事,可保持头脑 灵敏,锻炼脑细胞反应敏捷度,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痴呆症的比例高。老年人应保持活力, 多用脑,如多看书,学习新事物,培养多种业余爱好, 可活跃脑细胞, 防止大脑老化。 广泛接触各方面人群,对维护脑力有益。和朋友谈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激荡脑力, 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3、精精神神调调养养: 人们常说, “笑一笑,十年少”,这说明精神之凋 养重在调节七情之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应节思虑、去忧愁、防惊恐, 要宁静无惧,恬 淡虚无,与世不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感的激扰。 这样气血调和,健康不衰。注意维持人际关系,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的情绪及患上忧郁症, 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另外,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 抗病能力。 4、体体育育锻锻炼炼: 许多人都知道,运动可降低中风几率。事实上,运动还可 促进神经生长素的产生,预防大脑退化。实践证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益于健康,如坚持 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或练气功等,有利于大脑抑制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枢神经系统 的活动水平。但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方可达到理想效果。除整体性全身活 动外,尽量多活动手指。 5、起起居居饮饮食食: 起居饮食要有规律,不能变化无常。一般应 早睡早起,定时进食,定时排便,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在膳食上,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强调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两戒”, 即定时、定量、定质,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 酸、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热量、低盐和戒烟、戒酒。避免使用铝制饮具。 补充有 益的矿物质。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都只能相对延缓病情的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 阻止疾病的进程。特别是对晚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西医目前都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对轻度早期的患者,中医药在帮助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发展方面 有一定作用。而且长期用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编辑本段参参考考信信息息 改善劳动环境,预防工业方面的职业病,如重金属铝、一氧化碳。忌酒戒烟。注意饮 食、多食维生素 C 多的食品,坚持学习新知识,保持与社会广泛接触。减轻和推迟记忆力 下降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学习,多练习用脑。经常户外活动参加适合于老年的体育锻炼。 随着人口老年化日益加剧,老年痴呆症发病率逐渐上升。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科 学家最新发现, “喝茶+喝咖啡+吃核桃+常锻炼+晒太阳”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完美组合。 夏威夷国际老年痴呆症大会上宣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喝 1 杯茶或咖啡,有助预防老年 痴呆症,因为这两种饮料都可以使记忆丧失危险下降 40%。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表示,与 不喝茶或咖啡的老人相比,经常喝茶或咖啡的 65 岁以上老人,老年痴呆症症状分别减少 37%和 20%。 纽约州立发育障碍基础研究所完成的实验鼠研究发现,坚果类食物可 极大改善实验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吃核桃对人类有相同的作用,因此有助于降低老年痴 呆症危险。 除了饮食之外,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有助降低老年痴呆危险。美国波士顿大 学医学院完成的一项涉及 1200 名平均年龄 76 岁的参试者的最新研究发现,高尔夫和慢跑 等中等强度锻炼可使早老性痴呆危险减少 40%。研究人员建议,老年人每周 5 次,每次 30 分钟的高尔夫、快走或跑步机锻炼,可有效防止老年痴呆症。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科学 家完成的一项涉及 3300 名 65 岁以上老人的新研究发现,缺少维生素 D 的老人罹患老年痴 呆症的危险增加 5 倍。研究人员建议,为了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D,老人除了常吃富含维生 素 D 的多脂鱼和鸡蛋之外,更重要的是经常晒太阳。 另外,银杏黄酮可促进大脑血 管微循环,直接保护神经细胞,从而对老年痴呆症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相关的银杏产品 有银杏晶,银杏茶,银杏胶囊等。老年朋友们也可以将银杏炒熟直接食用,但一次食用不 宜超过 20 粒。 锻炼大脑:两个最近研究发现,上学用了多年大脑的人或是智力要保 持清晰的职业工作者,即使当他们的大脑被阿兹海默症斑块和缠结损伤时,一些终身嗜好, 如猜字游戏或打扑克都能帮助保护抵抗阿兹海默症的症状。 不吃炸薯条:至少最近在 小鼠研究表明,吃很多的脂肪和胆固醇能促进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在人体研究,中年肥胖 能使随后记忆问题、痴呆和阿兹海默症的风险。另一方面:2006 年 3700 多老年人研究发 现吃大量蔬菜与蔬菜不足者相比,能减慢记忆能力下降 40%。 多与朋友相处:休闲 聊天有大益:2010 年哈佛大学研究按一测量方法发现有社会联系的人们在老年的时候能保 持更多的完整记忆达两倍多。 编辑本段中中国国阿阿尔尔茨茨海海默默病病协协会会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 (Alzheimers Disease Chinese,简称 ADC) ,ADC 是国内最 大的、专门从事老 ADC(4张) 年痴呆宣传教育等公益性活动的专家志愿团体,是一个非营利性、非政府的组织,筹建于 1998 年,2002 年被正式批准成立并成为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ADI)在中国的唯一的正式成员。1 ADC 成员主要为专注于老年痴呆医 疗护理工作的专家志愿者,以及热心于老年痴呆宣传教育和社会服务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 和社会工作者,痴呆患者,患者家属及照料者等。不论您从事什么工作或职业,不论您年 龄大小,不论您文化程度的高低,不论您是专家还是患者家属,或者只是一名普通照护者, 只要有志于或者愿意从事老年痴呆的公益事业,我们都欢迎您加入 ADC。 ADC 系中 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的英文简称的缩写,其英文简称为 Alzheimers Disease Chinese。ADC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管,经民政部批准的中国 老年保健协会的全国性分支机构。 2010 年 5 月 ADC 创办治痴呆网,是 ADC 专业普 及推广痴呆诊治知识的门户,并有协会医生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目前已为 2 万余患者家属 提供了老年痴呆防治指导,日渐成为 ADC 宣传老年痴呆的主窗口。 2011 年 6 月 18 日上午 9 点,北京解放军 301 医院科学文化中心二层圆厅,由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简称 ADC)主办的“向日葵关爱工程 ”第一站北京站活动圆满拉下帷幕。解放军总医院神经 科主任王鲁宁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主任王荫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张振 馨教授、ADC 协会秘书长解恒革教授到场进行讲座并给痴呆患者及家属释疑。会议由解恒 革教授主持,并率先进行了老年痴呆症的相关知识讲座。一场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人士 豁然开朗。讲座结束后,王鲁宁教授和解恒革教授还对到场部分患者进行了现场诊察,并 悉心给出了治疗、护理康复建议,为痴呆患者及家属带去了希望。 ADC 活动(7张) 为了最大程度唤醒公众对老年痴呆的认知,ADC 响应 ADI 的号召,将 9 月定为“全国 老年痴呆症的宣传月”。2011 年 9 月 10 日上午九点, “向日葵关爱工程”第二站长沙站在湘 雅医院 VIP 区五楼会议室盛大启动,主题是“ADC 病患联谊会”。 活动由湘雅医院神 经内科专家沈璐教授主持,首先对患者及家属冒雨前来参加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 感谢,随即由 ADC 秘书长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内科主任解恒革教授进行有关老年痴呆 知识讲座,重点在于革新与会者对老年痴呆的固有观念,着重表达老年痴呆症的护理与治 疗同等重要,甚至尤为关键。讲座结束后,解恒革教授和沈璐教授对到场部分患者进行了 现场义诊,并细心给出建议。 ADC 希望通过该项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痴呆、认识 痴呆,从而及早发现痴呆症状,并积极进行早期诊断,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拥有幸福 安康的晚年! 编辑本段世世界界阿阿尔尔茨茨海海默默病病日日 2011 年 8 月 20 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 “ADC”)主办、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协办的 2011“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宣传暨 “黄手帕银色关爱行动”媒体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印象痴呆 防治痴呆从知晓开始”。目的是提高社会公众对老年痴呆问题的关注,促进医务人员职业技 能的提高,促进老年医疗保健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的深入发展。 本次新闻发布会很荣幸 的请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何鲁丽同志。参加发布会的领导还有中国老年保健协 会会长、卫生部原副部长何界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巡巡视视员员肖东楼;全国老龄工作委 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国际阿尔茨海默病 协会(ADI)候任主席 Jacob Roy;中国老 年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保健时报原社长张家喜;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 卫生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訾乃庆; ADC 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教授王鲁宁; ADC 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王荫华;ADC 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精 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于欣;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顾问、原副会长耿精忠;ADC 副主任委员、北 京协和医院教授张振馨。 发布会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卫生部保健局原常务 副局长王捍峰主持。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何界生在致辞中指出,中国面临着阿尔茨 海默病对家庭及社会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何会长介绍了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在防治老年 痴呆所做的努力,并说,今天是 ADC 成立十周年纪念日,ADC 将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各种 类型的公益宣讲暨义诊活动。何会长呼吁,构建和谐的老龄化社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 参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媒体朋友的积极宣传,希望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关心老 年人的行动中来。 ADI 侯任主席 Jacob Roy 在致辞中介绍了 ADI 及印度防治老年痴呆 的经验,并代表 ADI 向 ADC 馈赠了礼物,以表彰 ADC 在防治老年痴呆方面所做的贡献。 Jacob Roy 承诺,只要 ADC 坚持致力于防治老年痴呆方面的工作,ADI 将会一如既往地提 供援助。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肖东 楼在致辞中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在防治老年痴呆及其他慢性老年疾病方面的进展及面临的一 系列问题。他们肯定了 ADC 为防治老年痴呆所作的贡献,并预祝发布会圆满成功。 ADC 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教授王鲁宁在发言中宣布和解读了今年“黄手帕”银 色关爱行动的主题与意义。 为表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中照料者所做的贡献,发布 会上举行了“桑榆晚晴家庭关爱奖”的颁奖仪式。何鲁丽副委员长等领导亲自向十一家获奖 家庭颁奖及赠送礼物。颁奖时,何副委员长等领导亲切慰问和鼓励获奖家庭,并与他们合 影留念。 颁奖仪式结束后,ADC 携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友”栏目举行了媒体 访谈。访谈分“被忽视的痴呆症状”、 “痴呆症的社会警示”、 “未雨绸缪对社会的呼唤”三个 部分进行。在访谈中,专家教授利用阿尔茨海默病名人案例展示、社会新闻展示等方式向 大家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并分析了当前防治阿尔茨海默病面临的困境,如:社会支持资 源稀缺、如何培训专业的阿尔茨海默病照料者、哪些养老机构应该收容痴呆患者及患者合 法权益的如何保护等一系列的问题。 访谈会上,专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发病 之前就已经出现脑部病变。专家们呼吁社会各界都来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关心阿尔茨海默 病患者,做到“防治痴呆从知晓开始”。 型糖尿病,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易出现非酮症高血糖 高渗性昏迷 (NKHHC).常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有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大血管 并发症有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变。 新观点: II 型糖尿病的发病原 因不在胰岛,目前医学上治疗 II 型糖尿病的模式大都参照 II 的来治,这样子根本没有办法治 愈.而只有找到真正的患病原因,才能治愈,II 型糖尿病发病原因在于血液循环系统和肝脏的 代谢.只要把这个调好,糖尿病就能不治而愈.而目前所谓的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大多是循环 系统的并发症,而非糖尿病引起.更可以这么说,糖尿病是循环系统的并发症. 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 II 型型糖糖尿尿病病的的诊诊断断 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细胞膜上接受胰岛素的接受体即受体(酪氨酸受 体)发生病变,影响到胰岛素的发挥作用,导致空腹血糖升高至 6.8mmol/L(毫摩尔)以 上。 诊断依据: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 5.5IU/ml(国际单位)但同时并存有高血糖, 即空腹血糖高于 6.8mmol/L(毫摩尔)以上时即可诊断为 2 型糖尿病。 其他 即 有正常胰岛素水平(空腹胰岛素 5-25IU/ml 之间)又有血糖升高超过正常标准,口服优降 糖、二甲双胍效果不佳,血糖居高不下,临床又必须依赖注射胰岛素者,仍诊断为 2 型糖 尿病。 编辑本段致致病病原原因因 引起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与 1 型糖尿病一样,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 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2 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明显,机制也更为复杂、对此有 人提出了“节约基因”的假说,认为为了适应饥寒交迫的生活环境,在贫困国家以及富裕国 家中的贫困民族居民的体内逐渐产生了一种“节约基因”,使人在能得到食品的时候,善于 把热量集攒起来,以备荒年,结果在发生饥荒之时,有这种基因的人就容易得以存活。由于 适者生存的道理,久而久之,贫困国家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多半具有这种基因。 遗遗传传因因素素 与 1 型糖尿病一样,2 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 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环环境境因因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 2 型糖尿病最主要的 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年年龄龄因因素素 大多数 2 型糖尿病于 30 岁以后发病。 在半数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中, 发病时 年龄为 55 岁以上。 种种族族因因素素 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 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 群中发生。 生生活活方方式式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 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 2 型 糖尿病的发生。 在贫困时期, “节约基因”是一件好事,使个体得以生存,使种族得以 延续。但到了不愁温饱的时候, “节约基因”又由好事变成了坏事,使人体容易发胖,产生高 血压和出现血脂异常,且容易得糖尿病。特别是 生活模式发生剧变之时,遗传基因的变化 赶不上生活水平的变化,使 2 型糖尿病爆发性流行,这就是糖尿病遗传因素的意义。 导致 2 型糖尿病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应激包括紧张、劳累、 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这些都是 发生 2 型糖尿病的诱因。由于上述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逐渐降低,最后是血糖升高,变成糖尿病病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 遗传因素。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 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编辑本段病病情情特特点点 首先,II 型糖尿病好发于成年人,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 90%的人患有二型糖尿 病,主要是因体重过重和缺乏身体活动所致。 多次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都表明, II 型糖尿病发病的的年龄多在 40-60 岁,从 40 岁起,患病率逐渐增加,在老年期达到高峰。 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相对来说,还是十分少见的。 II 型糖尿病的第二个特点是 病情一般比较缓和、隐蔽,也就是说与 I 型糖尿病比,不那么来势汹汹,症状不明显,不 见得每个病人都有喝得多、尿得多、吃得多的表现,多数人也没有显著的消瘦,当然体力 和体重不同程度的下降还是比较常见的。 型糖尿病 第三个特点就是病人往往不需要靠胰岛素治疗来维持生命,也就是说他们不打胰岛素也不 至于很快就发生酮症酸中毒而然危及生命。所以 II 型糖尿病又可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病。 II 型糖尿病病人有时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但多数是因为血糖控制不理想,或 者是因为发生了急性并发症或者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较重,而不像 I 型糖尿病病人那样是 为了维持生命。 编辑本段临临床床症症状状 1980 年及 1988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1、有糖尿 病症状。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a、空腹血糖7.8mmol/L;b、一日中 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c、空腹血糖7.8mmol/L,但口服 75%葡萄糖耐量试验二小 时血糖11.1mmol/L。 2、无糖尿病症状。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a、 两次空腹血糖7.8mmol/L;b、第一次口服 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 1 及 2 小时血糖均 11.1mmol/L,重复一次葡萄糖耐量试验二小时血糖11.1mmol/L 或重复一次空腹血糖 7.8mmol/L。 3、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8mmol/L,口服 75g 葡萄糖后二小时血糖 在 7.8-11.1mmol/L 之间者。 妊娠糖尿病诊断参照上述标准。 IDF1997 年建议的 分型方案 1997 年 7 月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了新的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 型糖尿病属复杂遗传性疾病 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是指就餐后任意时间的血糖值, 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它诱因的体重下降。 2、空腹血糖 7.0mmol/L,空腹状态定义为至少 8 小时内无热量摄入。 3、OGTT 时二小时血糖 11.1mmol/L。OGTT 仍然按 WHO 的要求进行。 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 复诊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诊断为糖尿病。 在新的分类标准中,糖尿病和葡萄糖 耐量受损(IGT)及空腹葡萄糖受损(IFG)共属高血糖状态,与之相应的为葡萄糖调节正常的 正常血糖状态。IGT的诊断标准为:OGTT 时二小时血糖7.8mmol/L,但 11.1mmol/L,IFG为空腹血糖6.1mmol/L 但7.0mmol/L。 编辑本段诊诊断断标标准准 2010 年 ADA 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 A1c6.5%*。或 2.空腹血糖 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 8h 内无热量摄入*。或 3.口服糖耐量试验 时 2h 血 糖11.1 mmol/l*。或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 13。 跟过去相比有 两个方面的进步:1.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指标,2.弱化了症状指标,更多人纳入糖尿病范畴, 得到早期诊治。中中国国也也将将采采用用上上述述标标准准 。 中中国国 2 型型糖糖尿尿病病防防治治指指南南 2007 版版 推推荐荐诊诊断断标标准准(即即将将废废除除) 编辑本段治治疗疗方方法法 在 2 型糖尿病的早期,通常可以通过单纯饮食控制、增加体育锻炼或应用磺脲类药物 使血糖得到控制。但不幸的是, 细胞功能紊乱导致胰岛素分泌受损呈进行性恶化。患者 将需要胰岛素单独或与口服药联合应用的 型糖尿病 治疗策略。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成年发展为糖尿病的患者具有类似于 I 型糖尿病免疫介导 的 细胞损伤。这一成年迟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最初不需要胰岛素治疗,通常采 用与 2 型糖尿病相同的治疗方法,国内的纯中药治疗近年来取得可喜的进步,如片仔癀金 糖宁胶囊等。 编辑本段致致癌癌几几率率 II 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高达 28.35%,胰岛素抵抗会导致高胰岛素血 症,而胰岛素有促进恶性肿瘤生长的作用。此外,糖尿病患者存有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和 激素分泌失衡,容易使机体免疫力降低,给癌细胞以可乘之机。 II 型糖尿病患者所患 的肿瘤以消化道肿瘤、血液系统肿瘤、肺癌最常见,在消化道肿瘤中,胰腺癌发病率较高。 除此之外,有些胰腺癌患者,可能以糖尿病为首发症状,很容易误诊误治。 型糖尿病 因此,II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每年都要做一次全面检查,比如肝、胆、脾 B 超和胸片等;女性患者做盆腔 B 超检查。在此基础上,还需额外做各项肿瘤标记物检查,以 排除和早期发现癌症。1 编辑本段预预防防方方式式 2009 年 12 月 14 日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公布研究成果称,经常喝咖啡或茶可以显著降 低患型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内科学文献上报告说,他们对 18 项 涉及喝咖啡与患糖尿病关系的研究,以及 7 项涉及喝茶与患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行分析后 发现,每天喝 3 杯至 4 杯咖啡或茶的人,患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很少喝或不喝者低约 25%。上述两类研究共涉及 70 多万人。 型糖尿病的特点是人体自身能够产生胰岛素, 型糖尿病 但细胞无法对其作出反应,使胰岛素的效果大打折扣。研究人员表示,由于他们分析的研 究并未提供有关咖啡和茶对胰岛素敏感产生影响的数据,因此目前尚不清楚喝咖啡或茶降 低患糖尿病风险的具体机制。 不过研究人员认为,咖啡和茶所起的保护性作用绝非仅仅源 自二者所含的咖啡因,很可能是更多的化学物质在发挥作用。 编辑本段易易感感基基因因 2009 年 12 月 中国人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最近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历时多 年探索,锁定了导致型糖尿病的一个新基因一氧化氮合成酶 1 转接蛋白 (NOS1AP)基因。 这一成果是由中国著名糖尿病诊疗研究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贾伟平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完成的,在线发布于国际糖尿病界 权威杂志欧洲糖尿病学会官方月刊Diabetologia(糖尿病学) 。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 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据估计,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 7000 万,其中绝大多数都属 于型糖尿病。由于患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不容易被发现而延误治疗。事实上,由于 遗传背景不同,人群中存在对型糖尿病相对易感的人群,在同等条件下,他们更容易得 型糖尿病。如果能够找到影响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基因,特别是中国人群的易感基 因,对及早检出易感人群、推动型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将有莫大的帮助。 早在 1999 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项坤三院士就带领课题组,率先开展了中国人型 糖尿病的全基因组家系连锁分析,发现在 1 号染色体长臂上存在着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相关结果于 2004 年发表在权威期刊Diabetologia(糖尿病) 上。他们随后与国际上在同 一区域发现连锁信号的研究者共同组建了合作组,通过对来自 8 个不同种族的 4000 多人的 研究,将易感基因进一步定位在 1 号染色体上的两个小区域 型糖尿病 中。 从 2007 年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下,贾伟平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 这两个区域开展了中国人型糖尿病易感位点的扫描工作。他们对近 7000 个型糖尿病者 和正常血糖者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终于近日发现了这一区域导致型糖尿病 的基因,并证实为一氧化氮合成酶 1 转接蛋白(NOS1AP)基因。研究表明,这个基因位 点的遗传缺陷可使得中国人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上升 17%。 课题组正在进一步研究这 一基因导致型糖尿病发病的机理。 国外专家对这项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项 研究设计精密、样本选取严格、实验数据准确可靠、分析方法合理。这一易感基因的发现, 将有力地推动中国人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