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学校初中部关于成立国旗班的实施方案_第1页
尖山学校初中部关于成立国旗班的实施方案_第2页
尖山学校初中部关于成立国旗班的实施方案_第3页
尖山学校初中部关于成立国旗班的实施方案_第4页
尖山学校初中部关于成立国旗班的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升国旗制度 升国旗仪式是学校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有载体,规范的升旗仪式能 让师生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升华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此,中学部制定升国旗的 制度。 一、升国旗时间:每周周一上午 10:00(恶劣天气除外) 二、升旗班升旗要求 1、升旗班的主要成员应是所在班级中品学兼优且有一定的综合能力素质的 学生担任,一般升旗手 1 人,护旗手 2 人,指挥 1 人,主持 1 人。 2、升旗班和升、护旗手都要统一着装,升旗班要以整齐的方阵站在升旗台 的正前方,升旗手,护旗手应以雄壮矫健的步伐扛护着国旗走到升旗台上,用 标准,规范的程序、动作升国旗。 3、升旗完毕后,升旗手,护旗手列队走下升旗台,归到升旗班的队列前, 面向国旗站立。 三、国旗下的讲话 1、国旗下的讲话可由学校领导、或升旗班的优秀学生代表。 2、讲话内容要体现时代的特色,学校的特色和班级特色。 3、讲话声音要洪亮,吐词要清晰,情节要激昂,用普通话宣读准备充分的 讲话稿。 四、全体师生参加升国旗仪式的要求 1、全校师生都必须参加每周一学校举行的升国旗仪式。 2、各班学生在指定的位置站两列纵队;体育委员带队,班主任站在本班前 面。 3、升国旗时,全体师生都行注目礼,正在走动的教师和学生应驻足,面向 国旗行注目礼,直到升旗仪式结束方可走动。 4、升国旗时,全体师生着装要整齐、严肃,以突显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5、进行国旗下讲话时,全体师生要认真聆听,细心体会,不能随意走动。 6、升国旗仪式结束后,教师和学生整齐有序退场,切勿拥挤。 中学教导处中学教导处 2011.10 尖山学校初中部关于成立升旗班的实施方案尖山学校初中部关于成立升旗班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为 了弘扬“中华魂”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坚定 的信念,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礼仪、讲真理、讲正义的良好 品质,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特在初中部成立升旗班。 二、升旗班成员: 现就读于七.八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升旗班录用条件 1学习认真刻苦、学习成绩优秀。 2品质优秀,在各方面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讲文明、讲礼貌、讲真理、 讲正义。 3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集体荣誉感强、组织观念强。 4身高要求在 150170。 四、报名时间和人数要求 要求七.八年级各班主任于 2011 年 10 月 26 日开始本周内推荐 4 名男生、 4 名女生交到教导处。(交名单时注明学生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出生 年月)。 五、实施程序 1、上交队员名单时间: 2011.10.272011.10.28 2、审查名单、建立队员信息时间: 2011.10.282011.10.29 3、对各班所推荐的学生进行择优录取。 4、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选拔升旗班学生干部。 5、升旗班队员升旗活动训练时间从 2011.11.1 开始 (主要利用养成教育课时间进行正步、队形等有关升旗活动的训练)。 6、具体工作由中学教导处负责组织实施。 六、几点说明 升旗班是学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它既是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 大体现,更是一个庄重、严肃的组织;是对新世纪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 大意义,所以在学生的品学等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严格要求。 希望七.八年级各班主任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这项工作,积极地宣传、认真 推荐人选。 中学教导处中学教导处 2011.10.25 尖山中学升旗班训练纪律尖山中学升旗班训练纪律 1 、不准迟到早退,有事提前请假。 2 、训练迟到一次给予警告, 无故缺勤两次次或迟到三次予以劝退。 3 、升旗期间一律穿校服,要求干净整洁不准穿奇装异服,不准戴 首饰,不准戴与训练无关之物;夏天,不准穿背心、短裤、拖 鞋。 4 、严格遵守队列场纪律。严格执行,服从制度,对于违规者,视 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5 、训练场上绝对服从纪律。 尖山中学升旗班行为规范尖山中学升旗班行为规范 1、热爱国旗、尊重国旗、爱惜国旗、护卫国旗。 2、坚持贯彻“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工作方针。 4、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国旗班的规章制度。 5、服从组织领导,积极完成工作任务。认真严格对待每次升降旗工 作,不可敷衍塞责。 6、有高度责任感,认真对待并全力无条件执行所下达的任务,不以 任何借口推脱,拈轻怕重,更不可凭自己喜好择事办事。 7、 升旗班学生要有严格自律心和自戒心,随时随地不忘维护集体 荣誉,不做有损国旗班形象及荣誉的事情。 8、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升旗班形象。 9、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努力学习。 10、同学之间要互助友爱,团结一心,互相关心。 中学教导处中学教导处 20112011、1010 升旗班日常制度升旗班日常制度 1 、升降国旗制度 :每周一上午 10:00 进行升旗仪式,重要节日 与纪念日举行大型升旗仪式。如遇上大风、雨等恶劣天气,则推迟 升旗仪式。遇重大节日也出勤升旗。 2 、会议制度 :每周日晚召开一次班务会,检查、总结一周的工作, 传达布置任务并进行优秀人员表彰。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 评。 3 、训练制度 :每周不定时训练,训练时应认真、积极、主动、负 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物资管理制度:国旗班成员必须爱护旗杆、旗绳、国旗,保证 其完好无损,若发现有损坏,及时查明原因并报教导处; 5 、请假制度 :国旗班学生出勤(包含升旗、开会、训练 等)时,无特殊情况不予准假,准假后按时向班长销假。 升国旗仪式训练方案升国旗仪式训练方案 一、具体流程:一、具体流程: 升旗班以立正姿势站立于旗台后约 56 步左右,升旗手和左右护旗手两肩之间间距大约 为 10 公分。听到主持人出旗口令后向前正步行进,行进大约 56 步时,三人以掌旗员为轴 踏步向右旋转 90 度,然后向前继续齐步行进。齐步行进约 10 步时齐步换正步(掌旗员抗 旗换端旗) 。正步行进八至十步正步换齐步(掌旗员端旗换抗旗) 。掌旗员在前护旗兵在后 登上国旗台,左右护旗兵同时转体面向国旗杆。由掌旗员递旗给右侧护旗兵,右侧护旗兵 按先上后下的顺序迅速将挂钩挂于钢索上。右侧护旗兵收旗,收旗完毕后双手抱旗于胸前 约 15 公分成立正姿势。待听到指挥员下达“奏国歌,升国旗”口令后掌旗开始匀速摇动转 轮,同时右侧护旗兵用力将旗抛出。左右护旗兵同时向国旗敬礼。待国旗升至旗杆顶端, 指挥员下达“礼毕”后左右护旗兵同时礼毕成立正姿势,掌旗员将转轮固定好后成立正姿 势。待升旗仪式结束后三人同时转体面向大礼堂方向,左右护旗兵向前一步走,三人成一 直线,三人同时向左转。由东侧台阶齐步下国旗台。 二、动作细节:二、动作细节: 1、 齐步起步时做一个停顿亮相动作。齐步行进时前摆应于掌旗员右臂同高,后摆里合, 标齐高度,离裤缝大约 30 公分。齐步步速最好控制在每分钟 118 步,行进过程中掌旗 员要对正道路的中间线,左右护旗兵控制好与掌旗员的间距,行进中裤缝要擦响,注 意不要勾手腕,摆直臂,注意定位。 2、 踏步转弯时右侧护旗兵踏步向后撤步。左右护旗兵注意向掌旗员标齐速度不要太慢。 转弯过程中三人成一直线。 3、 踏步换齐步行进时第一步稍做停顿以便三人标齐排面和行进节奏。 4、 正步行进过程中注意前臂肘部里合,后摆时要把臂打直,注意脚尖下压,上体保持好 军姿不要向后仰。 5、 正步换齐步是第一步左右护旗兵稍作停顿,掌旗员直接换抗旗行进。护旗兵踏步大约 为四步,待掌旗员行至适当距离后前进。两护旗兵匀速向前行进聚拢,至台阶前时恰 好并齐,两人同时齐步上台阶。注意两人不要太挤,以防错步。 6、 抛旗动作详解:抛旗动作详解: 左手握住钢索上的铁环,右手抓住掌旗员手中旗杆上侧铁扣,迅速将铁扣扣进铁环, 掌 旗员一面摇动滑轮一面把手中的国旗下侧递过来后,等国旗立起来以后,用同 样的动作把下侧的铁环扣到钢索上,双手握住国旗,紧握点距旗棒下沿(垂直地方) 约 30 公分。左手握住旗面大部分,右手有节奏的捋平未握住的旗面,左手同时以相同 的节奏收旗,知道右手抓到国旗上沿然后以握紧点为第一个折点,依次对折旗面,且 每次对折的旗面的长度须是由长到短,直到对折完毕。上体稍挺胸,待听到指挥员下 达“升国旗,奏国歌”的口令后,右脚向右后撤步约 30 公分,迅速将手中的国旗向斜 上方约 45 度角方向抛出,动作要自然舒展,稍停顿后迅速恢复立正姿势,两护旗兵同 时向国旗敬礼。 7、 掌旗员动作详解掌旗员动作详解: 抗旗:抗旗:右手将旗扛于右肩,旗杆套稍高于肩,右手掌心向下握旗杆,左手放下。听到 “齐步走”的口令,开始行进。 抗旗换端旗:抗旗换端旗:听到“正步走”的口令后,在左脚落地时,左手在右手腕处握旗杆; 在右脚落地时,右手移握距旗杆套约十厘米处;在出左脚的同时,右臂向前伸直,左 手向后压,两手协力转换成端旗姿势,继续行进。 端旗换抗旗:端旗换抗旗:听到“齐步走”口令后,在左脚落地的同时,收右臂,左手前推, 将旗扛于右肩;在右脚落地时,右手移握旗杆下部,右臂伸直;在出左脚的同时,左 手放下,换齐步行进。 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 1、 三名同志中应有一名同志在行进过程中下达口令,一般应由掌旗员担当,注意下口 令声音应尽量小能让其他两名同志听见即可。口令下达要准确,尤其在几个步伐变 换时口令一定不能出问题,下口令的同志要把握好做动作的时间不要抢动作。 转弯时下达“踏步”口令,下达“前进”时齐步向前行进。正步齐步互换时下达步 伐变换口令。 2、 整个行进过程步速要保持稳定,不能时快时慢,注意手型握紧。 3、 三名旗手到达国旗台各自指定位置时踏步调整的时间不要太长。护旗兵敬礼时要两 眼平视前方不要仰视。 4、 做动作的过程中表情要保持严肃但不能过于紧张,注意口要闭。 5、 做任何动作都必须首先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升旗前应将衣服清洗熨烫一下。早 上起床后注意洗一把脸打起精神来。做动作是应保持好良好的军姿。 6、 在做动作过程中不管出现什么意外情况都必须把动作做完,绝不能中断。要能灵活 处理突发情况,沉着应对。 7、 升旗过程中难免出现紧张情况,升旗前要做好调节工作。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保 证动作的顺利完成。 8、 升国旗当天应有一名保障同志 5:50 前到国旗杆处,将围栏的铁链和旗杆的转轮解 开,并将过旗杆的钢索放开约 1、5 米的长度。检查滑轮是否顺畅,并将摇把收起。 同时另一名同志应跟随升旗人员负责保障。 9、 三名升国旗的同志应在 5:50 前到研究所旁边的小路上待命,待各单位就位开始报 告时到达指定起点处就位。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好严谨 的军人形象。 10、 训练过程中应到找几名同志挑毛病辅助训练。训练过程中及升国旗仪式时辅助人 员应提前划好起始点和路中央的转弯点,转弯点在路中央正对过旗杆,画的要明显。 11、 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升国旗这一任务,认真训练,保证任务圆满完成。 升升旗班队列训练基本准则旗班队列训练基本准则 队列训练的意义:队列训练的意义: 1.培养培养升升班级的组织性、纪律性。班级的组织性、纪律性。 2. 展现班级精神面貌和校容校貌展现班级精神面貌和校容校貌 3. 培养保持同学良好的身体姿势培养保持同学良好的身体姿势 4.发扬班级团队精神,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互相帮助,共同前进发扬班级团队精神,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5.通过训练,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作风,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整通过训练,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作风,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整 个中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个中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升旗仪式具体升旗仪式升升旗班过程:旗班过程: 1、开始在指定的位置,按升旗队型立正站好。、开始在指定的位置,按升旗队型立正站好。 2、当口令员,发令、当口令员,发令“齐步走齐步走”后,各队员一起踢左腿齐步走后,各队员一起踢左腿齐步走 3、当口令员,发令、当口令员,发令“正步走正步走”后,各队员一起由齐步变正步走。后,各队员一起由齐步变正步走。 4、当口令员,发令、当口令员,发令“齐步走齐步走”后,各队员一起由正步变齐步走。后,各队员一起由正步变齐步走。 5、当队员到达指定位置后、当队员到达指定位置后口令员发令口令员发令“立定立定”,护旗手走到旗杆底下时,护旗手走到旗杆底下时 发令员小声发出发令员小声发出“立定立定”后,全体立正站好。后,全体立正站好。 6、护旗队员、护旗队员立正立正后,后,发发令令员小声喊员小声喊“向向后后转转”,并,并向全体师生敬礼向全体师生敬礼。 7、发令员小声喊发令员小声喊“向后转向后转”后齐步走向升旗台并后齐步走向升旗台并做好升旗仪式准备,升做好升旗仪式准备,升 旗仪式主持人发令旗仪式主持人发令“升国旗,奏国歌升国旗,奏国歌”。当国歌响起后开始升旗,升旗时,右升。当国歌响起后开始升旗,升旗时,右升 旗手拉绳,左升旗手送绳并合理送旗。旗手拉绳,左升旗手送绳并合理送旗。 8、当国旗底部升到与升旗手眼睛平行位置时,右护旗手甩旗并自行立正、当国旗底部升到与升旗手眼睛平行位置时,右护旗手甩旗并自行立正 站好,甩旗后应行注目礼。站好,甩旗后应行注目礼。 9、当国歌结束后,等待升旗仪式主持人发、当国歌结束后,等待升旗仪式主持人发“礼毕礼毕”令。令。 10、升旗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