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_第1页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_第2页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_第3页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_第4页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公元前1046前221年) 概 述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个奴隶制王 朝。 周朝前期史称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文 化最为鼎盛的阶段。 西周末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又可先后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 期;战国则是中国封建制度初步确立的阶 段。 周代建国初期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使西 周音乐具有制度化和体系化的特点。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音乐逐渐突破礼的 束缚而发展。“古乐”(亦称“雅乐”)的衰 微,“新乐”的兴起,成为春秋末期至战国 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 礼 乐 制 度 礼乐制度是指古代为维护君臣上下等级秩 序而奖励的一套文化典章制度,以求达到 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周朝的礼乐制度,是以礼仪和音乐的等级 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制度。 礼乐制度的具体规定: 用乐规模:“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 , 士二。” “乐悬”: “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 , 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音 乐 机 构 周朝的乐官之长称为“大司乐”,后世将其 作为周朝音乐机构的代称。这是我国历史 上最早记载的具有较完备体系的音乐教育 机构。 音 乐 作 品 易经中的歌谣: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 (二十二 贲)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五十四 归妹)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六十一 中孚)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歌诗总集,保 存了由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间 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 “楚辞”:战国时期南方流行的一种歌曲体 裁,是在楚国民歌基础上,经文学家加工 后形成的音乐形式。 九歌:是楚辞体裁的作品,是一部多 神崇拜的大型祭祀歌舞,共有十一首歌曲 。 成 相 篇 荀子一书中有成相篇的唱词。一般 认为,它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 成相篇的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 求他们推行开明政治。“请成相,世之殃,愚 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怅怅 。” 这个说唱本子分为三个大段落,包含同一节 奏的五十六次重复,以“相”作为伴奏乐器。 乐器和乐器分类法 周代的乐器见于记载的已有70种左右,根 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分为八类,即金 、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为“ 八音”。 曾侯乙墓乐器群 1978年发掘出土的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 县,这是一次轰动世界的音乐考古发现。 墓葬中最有学术价值的是随葬的125件乐 器,集中在大墓的中室和东室。 全套钟、磬架安排了三面,恰如典籍所载 “诸侯轩悬”的规格。 曾侯乙编钟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乐器 2003年4月2004年12月,无锡鸿山发掘 了7座越国贵族墓,墓葬年代约为公元前 470前450年,属战国早期。 墓中出土了2000多件随葬器物,其中有三 足缶、于、丁宁、钮铎、句、钮、甬钟、 磬、铃形器、簴座等500余件青瓷乐器和 乐器部件。这是继曾侯乙墓之后我国音乐 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三 分 损 益 法 我国最早的生律法,最初见于管子地员篇 ,是按振动体长度来进行计算的。 是用增加或减少弦长的三分之一,往返交替 反复求律的方法。生出了徵、商、宫、羽、 角五音。 三 分 损 益 十 二 律 在“三分损益法”生五律的基础上继续往下推算, 生出十二律 ,称作“三分损益十二律”。 十二律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黄 大 太 夹 姑 仲 蕤 林 夷 南 无 应 钟 吕 簇 钟 冼 吕 宾 钟 则 吕 射 钟 由“三分损益法”所生的十二律,实际上是 一种不平均律。 它所形成的古代大全音(204音分)较十 二平均律的全音(200音分)为大;古代 小半音(90音分)较十二平均律的半音( 100音分)要小。 因此,三分损益法上下相生到第十二律仲 吕时,就出现了“仲吕极不生”,“黄钟不能 还原”的现象,暴露出十二律不能回归本 律和无法“周而复始”旋宫转调的问题。 音 乐 家 西周宫廷乐师:西周的乐师多为盲人,他 们担任演奏和教学,称为“瞽矇”。 春秋时期著名的宫廷乐师:伶州鸠、师旷 、师涓、师襄、师文、师乙 战国时期民间音乐家:秦青、韩娥、伯牙 流 水 吕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钟子 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 ,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 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 琴者。 今人所见流水的最早传谱,收于明代 朱权所辑琴曲集神奇秘谱中。 音乐思想与音乐理论著作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繁荣 的时代。先秦诸子的不同学派各持不同的 政治见解而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其中也包 括对音乐的社会作用问题,形成了“百家 争鸣”的局面。 儒 家 儒家提倡音乐和肯定音乐。 孔子: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 孟子:提倡“王与民同乐 ”,认为“仁言 不如仁声之入人深”。 荀子:他的 乐论篇对于儒家音乐思 想有着系统的总结性意义。 “故乐者,天 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不能免 也。” 乐 记 我国最早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 论著作,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目前尚有 分歧。原有23篇,现存11篇。其中前8篇 论述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后3篇是有关 音乐人物及其言论的记录。 乐记系统论述了儒家的音乐思想。 墨 家 墨子对于音乐持否定态度,提出“非乐”主张 。 他认为音乐“上考之不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