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世纪唐代两税法研究评述世纪唐代两税法研究评述(1)(1) 唐代实行的两税法,作为一场赋役制度变革,从酝酿 到实施历时不过半年左右,却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巨大和 深远的影响,其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内容,是 20 世 纪众多学者瞩目的重大课题。1920 年,胡钧中国财政史 (商务印书馆,1920 年)首次从财政学的角度评述两税法 的五大优点,开本世纪研究两税法之先声。此后,研究成 果迭出。1933 年庄心在首先以杨炎及其两税法 (新中 华第 1 卷第 24 期)为题发表专文。5060 年代,日野开 三郎发表一系列论文,后收入日野开三郎东洋史论集 第 3 卷唐代两税法研究前篇与第 4 卷唐代两税法 研究本篇 。他的研究涉及面较广,自成体系,对推动两 税法研究起了良好作用。80 年代以来,张泽咸唐五代赋 役史草和郑学檬主编中国赋役制度史均对两税法列 有专章,吸纳已有研究成果并加以己见。船越泰次则先后 发表两税法研究史四篇(前 3 篇后作为汲古书院 1996 年出版的唐代两税法研究一书的前 3 章,第 4 篇载 山形大学史学论集1999 年第 19 号) ,所收集中国和日 本学者的有关研究论著目录最为完整(尽管有过宽之嫌) , 并且简要介绍有关论点,是了解 20 世纪两税法研究学术史 的必读之作。20 世纪关于两税法的研究成果,可归纳成四 个方面。 一、两税法改革的背景与目的 杨炎在建议实施两税法的奏疏中,对改革的背景已有 概括的说明(参见旧唐书卷一一八杨炎传 ) 。不过, 唐朝采纳其建议而行两税法改革的社会背景和目的,其实 都要比杨炎所陈说的复杂和深刻许多。在 20 世纪,学者在 前说的基础上,试图运用新的理论、采取新的角度作进一 步的阐述。他们经过争鸣,互相补充和启发,视角逐渐多 样化,认识也逐步全面和深化。 第一,关于改革的经济背景。首先是唐代土地制度变 化与赋税制度变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自宋代以来的传 统视角,20 世纪学者进一步加以论证分析。1930 年,陈登 元中国土地制度史 “口分世业之制废而为两税”一节指 出,天宝以后土地制度的混乱, “遂以影响唐之赋税制度” , “吾人固认定两税为均田制度破坏之结果,而不以两税为 破坏均田者” (商务印书馆,1930 年) 。稍后类似的说法不 少,如万国鼎中国田制史上册(正中书局,1934 年) 指出:“租庸调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 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逮唐之中叶,均 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胡如雷 唐代两税法研究 (河北天津师范学院学报1958 年第 3 期)认为:“均田制的破坏是由租庸调发展而为两税法的 关键,其他原因只能是次要的、派生的。欧阳修所谓盖 田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 ,是 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实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 论分析两税法改革的经济背景的力作,首推王亚南支持 官僚政治高度发展的第一大杠杆两税制 (时与文 , 第 2 卷第 11 期,1947 年。后收入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亦 即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一书)一文。该 文把两税法改革与经济权力变化、官僚政治变化等联系起 来,认为:“封建社会的经济权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田 制税法上” “田制税法不但体现着支配阶级对被支配阶级剥 削榨取深度,也体现着支配阶级内部对于那种榨取物分配 的实况” “唐代租税体制是代有变迁的,到了杨炎实行的两 税法,始在中国后期官僚政治史上,展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两税法都分明建立在一种事实上,即中央政府统治土地 所有权的分配为不可能,乃不得已而从赋税方面予以限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陆不少学者以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去解释两税法产生的经济原因,成为一 种特色。如陈野论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史学月 刊1958 年第 7 期)指出,两税法出现的背景不能单纯地 从赋税制度上去探索,它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 “必须从基 本生产关系土地制度的演变上去探索它。 ” “均田制的逐步 破坏,乃是两税法实施的最重要的社会背景” “其次一个背 景就是租庸调的破坏” 。韩国磐在隋唐五代史纲 (三联 书店,1961 年)解释“为什么会产生两税法”这一问题时, 把它与“均田制的破坏和庄园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指出:“在生产力发展,产量增加,和土地占有形式发生 变化后,同时,为了增加税收稳定财政,和缓和阶级矛盾, 就以户税地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发展而成为两税法。 ” 两税法不同于租庸调的另一个计税原则是“户无主客, 以见居为簿” ,即客户也要纳税。这显然是针对租庸调制下 可不纳税的浮寄客户大量增加而制定的。因此,户口管理 状况的变化与两税法改革的关系也是学者较早注意的另一 层经济背景,研究逐渐深入。如陈登元中国田赋史 (商 务印书馆,1936 年)第五章“租庸调与两税”写道:“浮 寄之多,所以租庸调之制不得不变而为两税也。 ”安史乱后, “宇文融之括户之办法,自为治标的,而不能用。杨炎之 两税盖自此而生。 ”1957 年,日野开三郎杨炎两税法的实 施和土、客户则首次较详细地分析这一问题。后来中川 学又发表唐代括户方式的变化作为两税法的权衡原 则的客户制度 (中国古代史研究第 2 辑,吉川弘文馆, 1965 年) 、 从租庸调到两税法的转换期客户租税负担制度 (经济学研究第 10 号,1966 年)等文,研究唐朝在两 税法之前实行的让逃户、浮客、流庸等“客户”承担租税 的各项制度。翁俊雄唐后期民户大迁徙与两税法 (历 史研究1994 年第 3 期)分析安史乱后民户大迁徙的原因 与去向,说明其影响在于使国家编户大幅度减少,浮寄客 户大量增多,土地所有权剧烈转换,从事工商业者增多, 从而导致了以“税客户” 、 “税资产”为改革方向的两税法 的产生。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古贺登率先从生产力的区域性发 展去具体说明两税法产生的经济背景。他注意到华北和江 南在经济上的差异,把两税法同唐代经济发展重心移向江 南这一现象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他在夏税、秋税的源流 (东洋史研究第 19 卷第 2 期,1960 年) 、 唐代两税法 的地域性 (东方学第 17 卷,1962 年)等文推断两税 法的施行是以江南实行水稻、小麦配合耕种,形成一年多 熟耕作方式这一唐中期的农业状况为背景的。他的这一研 究视角颇具价值和启发。后来袁英光、李晓路唐代财政 重心的南移与两税法的产生 (北京师院学报1985 年第 3 期) ,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两税法的产生与南方地区经济的 发展有特定的关系,认为安史之乱后,南方地区经济的发 展(如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美术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大数据行业应用案例与商业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通信行业量子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零售行业无人零售店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空气动力汽车技术研究报告
- 2025年金融科技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与监管研究报告
- 2025成人高考试题科目及答案
- 2025报关员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临床应用考核试题
- 2025福建福州长乐机场海关驾驶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零模)苏州市2026届高三年级期初阳光调研试卷 历史试卷(含答案)
- 九年级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广东卷)(原卷版)
- 送教上门教师培训课件
- 急性宫外孕课件
- 码头生产调度管理办法
- 工业相机原理 课件 第五章-工业相机的参数和工作模式
- 智能巡查机器人系统设计
- 国货品牌跨界营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感知价值理论
- 2025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英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五年级上册英语英语试题 Unit1-Unit2单元测试卷(无答案)译林版
- 2025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76人(三)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