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变迁与进展_第1页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变迁与进展_第2页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变迁与进展_第3页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变迁与进展_第4页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变迁与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的变迁与进展 赵玉生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 2009 北京 前言 1.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发展不快,缺少理想抗心律失常 药物(ADD) 2.药物治疗有进展,按循证医学重新评价了现有的药物; 规范了各种AAD应用和心律失常治疗方案 3.开发了新的AAD 1. 药物治疗变迁 (1)奎尼丁(A) 上世纪5060年代治疗房颤/房扑的主要药物 转复率70左右,窦律维持也有50 除INa阻滞外,也阻滞Ikr,QT延长 TdP发生率28 TdP发生与QT延长不呈比例,且无规律 从上世纪80年代后已淡出治疗 (2)普酰胺(A) 上世纪5060年代治疗室律失常的主要药物 (口服或静脉) 因其代谢产物N-乙酰普酰胺(NAPA)具类作用,延长 QT,亦能诱发TdP 目前仅保留了静脉制剂用于WPW+AF或血流动力学 稳定的VT 长期口服能诱发狼疮样改变(停药可消失) ,口服制剂 临床已停用 (3)双丙吡胺(A) 上世纪70年代用于AF治疗 有较强的负性肌力作用,并有抗胆碱能副作用, 造成尿潴留、口干 也能延长QT,诱发多形性室速 在抗心律失常领域从未形成主流,也已淡出临床 (4)利多卡因(B) 上世纪70年代后是抗室律失常的主要药物 上世纪90年代后被证明在急诊抢救VT/VF中不及 胺碘酮; 在MI室速治疗中未见总体死亡率 RR1.06(95%CI 0.89-1.26)p0.5 在MI、HF、心肺复苏中已不再推荐应用利多卡因 室律失常、猝死治疗指南为b级推荐 (5)美西律和苯妥英钠(B) 美西律仅用于一般室早,抗房早作用不大 美西律在室速、猝死防治中无地位 苯妥因钠的抗心律失常范围很窄,静注 用于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双向性VT 也用于低K+引起的多形性VT可能有效 (6)普罗帕酮、氟卡尼(C) 国内广为应用的是普罗帕酮,氟卡尼并未进入中国 市场 普罗帕酮有较强的促心律失常(不间断VT)和负性肌 力作用 明确规定不能用MI、HF、室内传导障碍者 仅适用心脏无结构异常,心功能良好的AF复律、 中止阵发性室上速、特发性室速 (7)索他洛尔() 非选择性受体阻滞(40mg Bid)伴Ikr阻滞(80mg Bid) 可用于AF窦律维持和猝死的二级预防 TdP发生率28 实际应用已很少 (8)依布利特(ibutilide)(类AAD) 选择性Ikr阻滞,增加复极离散 TdP诱发率2.5-6 静脉用于AF复律 心电监护下限在医院内使用 (9)胺碘酮(类AAD) 90年代已占了AAD处方的3070,提升了抗心 律失常治疗中地位 AF复律维持窦律,MI、心肌病、HF中心律失常 治疗的相关指南均推荐了胺碘酮 基本上无促心律失常作用 不带负性肌力影响 除肾脏外表现多脏器不良反应,应定期随访 (10)受体阻滞剂(类AAD),快速心律失常治疗基本用药 提高致颤阈值,减少VF发作 拮抗交感活性,减少室早、房早、VT/VF MI、HF中常规应用,降低了猝死率 ICD中常规应用减少了电风暴 加强其他AAD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常与胺碘酮、 普罗帕酮、美西律等合用 无促心律失常作用倾向 (11)异搏定、地尔硫卓() 异搏定静注用于中止阵发性室上速,如已知是旁路 折返AV-RT也不建议应用 原因不明的宽QRS波心速,不主张首选应用 地尔硫卓仅适用于减慢窦率,且在阻滞剂效果不 好时才应用 2. 正确地应用胺碘酮 (1)应用指征 口服制剂 为了远期治疗 目的:维持窦律 减少危及生命的室律失常 防止电风暴 适用对象:心脏结构、功能异常者 缺血性心脏病、心梗、尤其LVD 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LVH、 尤其LVD 静脉制剂 为了快速控制心律(心率) 目的:快速AF、减慢心率 适用于AMI、CHF、心脏手术后 新发AF 复律和控制心率 适用于电复律前后,增加复律效果、维持 稳定窦律 AFWPW,原因不明宽QRS波心速,中止 心速或减慢HR 中止MI、心肌病、HF中持续性VT 耐电击VT/VF中应用 中止电风暴 适用对象: 心功能不全,心衰者 AMI或陈旧性MI 器质性心脏病、室内传导异常者 (2)应用定位: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定位于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各类 心衰患者,因为 最小的负性肌力影响 最低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对缺血和非缺血性心脏病和MI者长期应用的安全 性和生存率中性结果 按经验应用有效性高出其他AAD (3)应用方法和剂量 口服:中等体重(60kg)、女性(中国推荐) 0.6/d、负荷7克 0.2/d 维持 高体重(60kg)男性(国外推荐) 1.2/d、负荷10克 0.2-0.4/d维持 口服定位于长期治疗 静脉 定位于急诊应用 AF复律或急诊控制室率 300mg/30min静注 1mg/min 6h 0.5mg/min 18h VF或无脉性VT抢救中应用 300mg快速静注(1-2min)配合电复律 复律后1mg/min 6h 0.5mg/min 18h 中止持续性VT 150mg/10min相隔10-15min可重复,30min 末转复者应电复律 复律后1mg/min 6h 0.5mg/min 18h 静脉过渡到口服 患者清醒,预计需长期维持 为快速起效静脉给药 为长期应用,尽快取代,同时口服负荷 或静脉停用后口服,总之二者相加负荷量7-10克 预防室律失常复发 0.2-0.4/d 维持 预防AF复发 0.1-0.2/d维持 (4)口服胺碘酮不良反应 常见,第一年发生率15,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占50 但需停药的不多,20mU/L) 游离T4降低或正常低水平 甲减症状,但无特异性 治疗:给左旋甲状腺素,靶目标TSH正常 只要不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停药后恢复 胺碘酮引起甲亢(AIT) 发生率低于AIH (2-12%)(供碘充足地区) 治疗中任何时段都可发生,且较突然 诊断:TSH降低 游离T4升高,T3 典型甲亢症状少,心率不快 常见体重降低、Warfarin剂量要求调整 治疗:停用胺碘酮,加用丙基硫氧嘧啶,甲状腺炎者 同样应用强的松 (5)静注胺碘酮不良反应 窦性心动过缓、窦停搏 房室传导阻滞 低血压 肝功能异常,偶见爆发性肝炎 偶见TdP,发生在静注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 偶见急性呼吸紧迫综合症(ARDS) 肺泡充满胺碘酮磷脂复合物 静脉炎 3. AAD的主要应用目的 (1)中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 (2)AF复律、维持窦律、室率控制 (3)中止VT发作 VT/VF二级预防 (4)防止电风暴(ICD或AED) (5)辅助消融治疗(AF消融后) (6)具症状或具潜在危险的室早、NSVT治疗 (7)心律失常远期防治基本不依赖AAD 4. AAD促心律失常作用易患因素 (1) A、类药物(胺碘酮不在此例) 用药前QTc间期已460ms,慎用 用药后QTc间期超过520ms,减量或停用 长QT间期者禁用 LVH、LVD、心脏结构异常者慎用 低血钾、低血镁时不能应用 初起给药后QT间期过度延长 与利尿剂或其他延长QT药物联合应用时 初始给药或剂量加大时 肾功能不全造成药物积蓄(如多非利特) 以往有促心律失常病史 心动过缓、女性患者也是易患倾向因素 (2) C类AAD易患因素 宽QRS120ms,不建议应用 服药后QRS波增宽25%,减量或停用 心脏结构异常,尤其MI、心肌病、LVH、心衰者, 不建议应用 剂量过大,药物蓄积 与负性肌力药物联合应用 (3)促心律失常表现 AAD应用中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出现新的心律失常 A类、类AAD应用中出现TdP C类AAD应用中出现不间断室速 洋地黄应用中出现AT+AVB、双向性VT、AFAVB (4)AAD安全性监测 A、类AAD应用中窦律时QTc应120ms LBBB ICD CRT-D 最佳病因 治疗 必要时加用胺碘酮 总结 (1)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迟后领域,缺少理想的AAD (2)AAD选用已有循证依据 A类AAD:已淡出临床 B类AAD:利多卡因为b级推荐 C类AAD:普罗帕酮应用有了较严格的限制 类AAD:扩大了胺碘酮使用范围 选择性Ikr阻滞剂警惕诱发TdP 类AAD: 受体阻滞剂为快速心律失常的基本用药 唯一公认的降低心律失常远期死亡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