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诊断与治疗进展_第1页
心肌炎诊断与治疗进展_第2页
心肌炎诊断与治疗进展_第3页
心肌炎诊断与治疗进展_第4页
心肌炎诊断与治疗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肌炎诊断与治疗进展 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王东霞 概念 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化学因 素引起的心肌组织的局限性或 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 炎症,炎症可累及心肌细胞、 间质组织和血管成份和心包, 是全身疾病在心肌的炎症表现 。 病因 n 感染性 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 、寄生 虫、原虫等 n 非感染性 理化因素、药物、免疫性 疾病等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 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炎症为主 要病变的心肌炎。 VMC目前国内外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及治疗措施,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 症状体征,病毒难以找到,确诊困难,近 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多。VMC不但能引起 急性心功能不全,而且有可能慢性演变 成扩张性心肌病。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n1956年荷兰学者发现病毒性心肌炎 n1978年我国从一例猝死心肌炎患者心肌组织中 分离出苛萨奇B5病毒。 n发病年龄平均28岁,男:女=2:1。经治疗完全恢 复的43%,有后遗症的40%,复发30%,死亡的 13%(4), n近期前瞻性尸检资料提示在青壮年猝死组中心 肌炎占8.6-12%。 n因心肌炎导致的扩张性心肌病占9%。 n我国成人流行病学资料缺少,近年对儿童VMC诊 断及治疗有新的进展。 发病机制 n病毒直接侵袭心肌 心肌组织中直接分 离出病毒;在心肌组织上找到特异性病毒抗原。 n免疫介导心肌损害 临床上在病毒感染 后,经过一段潜伏期才出现心脏受累的征象,符合变态 反应性疾患的规律;患者血中可测到抗心肌的抗体;部 分患者表现为慢性心肌炎,符合自身免疫反应;尸检中 常可在心肌内发现免疫球蛋白(IgG)及补体(1C) 的沉淀 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轻重不一,轻 者可无症状或呈亚临床发病,重者发生心脏扩 大、心力衰竭、猝死、心动过速、房室传导 阻滞及心包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多较新生 儿及儿童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患者 预后良好。爆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于急 性期后转为持续。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谱包括 局灶性或弥漫性,病情轻重和感染病毒的量及 个体差异有关,感染后临床表现和预后不尽相 同。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轻型或一过性心肌受累型 n此型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因发烧就 医时发现或1-3周因胸闷、胸痛、乏力 就诊,心电图有心动过速,ST-T改变伴各 种早搏,或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呈 一过性或几天恢复正常。心尖部第一心 音减弱,无心脏扩大,心衰或阿斯综合征, 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均正常。经卧床 休息及适当治疗1-3个月后可完全恢复, 不留后遗症。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亚临床型 n感染后一般无自觉症状,体检作心 电图发现轻度ST-T改变或伴心律不 齐,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1-2个月这 些改变自行好转。一旦患者再次感 冒时以上症状又可出现。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猝死型 n此型少见,但在儿童、青年猝死病例占 重要地位。1993年10月在沈阳某医院发 生的15名新生儿死亡,为可萨奇病毒感 染所致。有的青年患者全身感染的症状 不明显,常在活动或正常活动时突然发 生猝死,猝死后尸检证实为急性病毒性 心肌炎。死亡推测可能与严重的房室传 导阻滞或窦房结停跳或心肌大面积坏死 、心腔急性扩张、血压下降、心肌缺血 、心室纤颤所致。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隐匿进行型 n此型在病毒感染后心肌炎的表现常 为一过性或时间很短,以后无心肌 炎的症状和体征,未经治疗,数年后 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表现为扩 张性心肌病,近年来由于心内膜活 检的发展及同位素标记心肌显像, 有1/3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是病毒 性心肌炎发展而来的,这和前面讲 的病毒感染后细胞介导,心肌免疫 性损伤有关。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型 n有明确的病毒感染史,多数患者有发烧 、乏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严重者 可有肺间质水肿、窦性心动过速、奔马 律或室性心动过速,约半数以上患者未 坚持治疗,时轻时重,迁延不愈,经数月或 数年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心脏扩大,心力 衰竭或死亡,也称“扩张性心肌病临床综 合征“如果出现全身感染的症状,临床主 要表现为ARDS,病情危重,可出现紫绀、 低氧血症,需人工辅助呼吸,抢救不及时 可死亡。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房室传导阻滞型 n病毒感染后1-2周内出现胸痛、气短, 突然晕厥或晕倒。心率增快或减慢,心 律不齐或出现房性、室性奔马律。心电 图ST-T改变、T波倒置,房性或室性心动 过速。病程中窦性起博正常,但可见房 室传导阻滞最长达1.5-2秒,用阿托品、 654-2、异丙肾腺素等治疗可有好转,但 有时不能控制,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 对此种患者可安装临时起搏器,一般在 3-4周可恢复或余有度房室传导阻滞 或完全性束枝传导阻滞(见病例2)。 诊断 n 病史和体征 n 心电图改变 n 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 n 病原学依据 诊断 一、病史和体征 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 三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用一般原 因不能解释的感染后重度乏力、胸闷、 头昏(低血压所致)、心尖部第一心音 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 、心脏扩大、充血性心衰或阿斯综合征 等。 诊断-心电图表现 二、心电图改变 上述感染后三周内新出现 n房室传导障碍: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 滞或束支阻滞; n心律失常:窦速、室早、自主性房性或 交界性心动过速、室速,房颤或室颤 n二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 移0.01mV或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 诊断-心电图表现 n心 脏 传 导 系 统 诊断-心电图表现 n房室传导障碍 度房室传导阻滞 诊断-心电图表现 房室传导障碍 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 诊断-心电图表现 n房室传导障碍 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 诊断-心电图表现 n房室传导障碍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诊断 三、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 n血清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定量测定) 国内外研究认为血清肌钙蛋白(cTnT、 cTnl)是诊断心肌损伤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 心肌损伤指标,发病后2-4h开始升高,维持2- 3W降至正常,少数可持续2-3个月。 n超声心动图示心腔扩大、室壁弥漫性或区域性 活动异常、核素心功能检查证明左室收缩或舒 张功能减弱 诊断 四、病原学依据 n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活检组织中检测出病毒 、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 n单份血清滴度大于1:640或双份血清同型病 毒中和抗体升高4倍以上 n。80年代用ELISA方法测定病毒特异性IgM抗 体更为简便快速,但特异性不强。 n病毒特异性IgM以1:320者为阳性。如同时有 血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 染。 诊断 同时具有上述一、二(1、2、3种 任何一项)、三中任何两项,在排除 其他原因心肌疾病后,临床上可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如同时具有四中一项 者,可从病原学上确诊急性病毒性心 肌炎;如仅具有四种2、3项者,在病 原学上只能拟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诊断 n如患者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充血性心衰 或不伴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心源性 休克等一项或多项表现,可诊断为重症 病毒性心肌炎。 n如今在病毒感染后三周内出现少数早博 或轻度T波改变,不宜轻易诊断为急性 病毒性心肌炎。 诊断 n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 ,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以及代 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甲状腺功能亢 进症,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 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 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受体 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治疗 n 目标 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治愈率 ,减少心肌炎后遗症,降低扩张 性心肌病 的发生率。 治疗 一般治疗 尽早卧床休息,减轻心脏 负荷 n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卧床休 息1个月,半年内不参加体力活动。 n无心脏形态功能改变者,休息半月,3 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活动。 治疗 对心肌的治疗 正常心肌产生许多活性氧自由基及 许多酶,能及时将氧自由基清除掉,使心 肌细胞免受损害。心肌炎时,自由基产 生增多,有些酶活性下降,导致心肌细胞 严重受损,再加上病毒在细胞内破坏心 肌,产生心肌细胞溶解和坏死。因此,在 心肌炎的急性期采用自由基清除剂,维 生素C(Vitc)、辅酶Q10、VitE等治疗,特 别是大量Vitc治疗疗效肯定,症状很快消 退,低血压时疗效更明显。 治疗 抗自由基治疗 急性期静脉推或快点Vitc,一般用 量150-200mg/kg/d,可加10%GS 50- 100ml快静点或直接静脉推入,每日一次 ,四周为一疗程。对心源性休克100- 200mg/kg/次,静脉推,血压升的不理想 0.5-2小时再推一次,血压平稳后6-8小时 一次,24小时用4-6次。动物实验发现小 鼠受柯萨奇病毒感染后,每日腹腔注射 大量维生素C,可减少或推迟心肌炎发病 及减轻心肌损伤,降低死亡率。 治疗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丙种球蛋白, 中西医结合:黄芪及黄芪总皂 甙,牛磺酸等 治疗 免疫抑制剂治疗 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病情加剧 ,多数学者主张在病程早期不宜使 用激素,对于严重心律失常,心源 性休克、心脏扩大办心力衰竭等严 重并发症者可短期使用激素;在病 程后期证实心肌病变是由免疫反应 引起时可以试用激素。 治疗 对症治疗 n心衰者:按常规纠正心衰措施治疗,予以ACEI类 药物、-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如患者心衰症状不缓解 ,可加用小剂量强心剂,如0.125mg地高辛 心律失 常者按心律失常类型选用药物。休克者抗休克治疗, 首选大量维生素C,同时静脉推中药参麦液,每次10-20ml, 每隔10-20分钟一次。血压平稳后改为静脉点滴,疗效不 理想者可用升压药。 n房室传导阻滞者:使用临时起搏器;短程应 用激素,不能恢复者安装起搏器。 预后 3个月内为急性期,6个月以上 为慢性心肌炎。预后与发病类型有 关。多数患者可康复,如治疗不及 时,可能遗留心律失常后遗症。 12.5%的患者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 。极少数发生急性心衰、心源性休 克或严重心律失常而死亡。婴儿及 儿童预后差。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比较特殊,尤其是婴幼儿,不会说哪里不舒服,或说不确切,给及早发现和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了解一定的医学常识,从小儿各种身体和生活上的变化 ,能够发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信号。一般来说,半数以上的患儿开始时先出现感冒或腹泻症状,这些症状逐渐消失,经过暑天或2-3周,孩子才出现心脏症状。细心的家长会发现 :孩子的体力变了:精神不好了,没有以前的活泼了,孩子自己愿意坐着或躺着。平时跑跑跳跳时才气喘嘘嘘,现在是不活动或是只有稍微活动也想长出一口气;如果是婴幼儿,则 会有胸闷、气短的表现。由于病毒侵犯心肌,使机体缺氧,“感冒”发烧退了,脸色却总缓不过来,面色发灰、眼眶发青、口唇发紫。严重的面色苍白,多汗,手足发凉。另外,还要 注意孩子的脉搏变化,安静时脉搏每分钟超过120次,或少于60次,形成过快或过缓。另外,如果摸着脉,感觉到跳了几次就出现比较长的间歇,家长就要警惕了-孩子可能出现了 心律不正常。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可避免疾病的延误。 n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比较特殊,尤其是婴幼儿, 不会说哪里不舒服,或说不确切,给及早发现和诊断带 来一定的困难。但了解一定的医学常识,从小儿各种身 体和生活上的变化,能够发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信号 。一般来说,半数以上的患儿开始时先出现感冒或腹泻 症状,这些症状逐渐消失,经过暑天或2-3周,孩子才出 现心脏症状。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的体力变了:精 神不好了,没有以前的活泼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