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课件_4_第1页
登革热课件_4_第2页
登革热课件_4_第3页
登革热课件_4_第4页
登革热课件_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盛吉芳盛吉芳 登革热登革热 Dengue FeverDengue Fever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概述概述 治疗措施治疗措施 流行流行 病学病学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实验室实验室 检查检查 概述概述 n n1779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病据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病据 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 n n 1869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n n登革热属于黄病毒属。登革(登革热属于黄病毒属。登革(DengueDengue)的意思是得了这种病的)的意思是得了这种病的 人,由于肌肉关节疼痛,走起路来就像穿夹脚高跟鞋的女人人,由于肌肉关节疼痛,走起路来就像穿夹脚高跟鞋的女人 n n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传染病。中列为乙类传染病。 n n中国大陆及台湾:登革热、断骨热、天狗热、裤子热、花束热中国大陆及台湾:登革热、断骨热、天狗热、裤子热、花束热 必须了解的必须了解的 n n由伊蚊传播由伊蚊传播 n n可以致命可以致命 n n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无有效的治疗方案 n n目前没有疫苗目前没有疫苗 概述概述 近近5050年增加了年增加了3030倍,估计每年有倍,估计每年有0.5-1.00.5-1.0亿亿 人感染登革热,其中大多数病例没有进行传人感染登革热,其中大多数病例没有进行传 染病报告。每年有染病报告。每年有2.22.2万人死于登革热万人死于登革热 飞行着的伊蚊飞行着的伊蚊 每年报告的登革热病例(千)每年报告的登革热病例(千) 已知发生过登革热的国家。黄色为已知发生过登革热的国家。黄色为 19601960年以前,褐色为年以前,褐色为19601960年以后年以后 登革热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病毒黄病毒 11Kb 4个血清型 DEN 1 DEN 2 DEN 3 DEN 4 人感染登革病毒,可对同型病毒产生长期免疫人感染登革病毒,可对同型病毒产生长期免疫 但是对异型登革病毒仅有暂时的或者部分免疫力但是对异型登革病毒仅有暂时的或者部分免疫力 登革热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病毒黄病毒 n n登革热病毒由登革热病毒由7 7个结构个结构 蛋白(蛋白(VPVP,virus virus capsidcapsid protein protein衣壳衣壳 蛋白)和蛋白)和5 5个非结构蛋个非结构蛋 白(白(NSNS,non non structurestructure)构成)构成 n n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对对NS1NS1抗原的检测可以抗原的检测可以 将登革热的诊断提前将登革热的诊断提前 到发热期到发热期 NS1NS1以及以及NS3NS3是目前疫苗是目前疫苗 制备的热点研究位点制备的热点研究位点 病毒的理化特性病毒的理化特性 n n登革病毒对寒冷的抵抗力强,在人血清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登革病毒对寒冷的抵抗力强,在人血清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 保持传染性数周,保持传染性数周,-70-70可存活可存活8 8年之久;但不耐热,年之久;但不耐热,5050、 30min30min或或100100、2min2min皆能使之灭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皆能使之灭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 、紫外线或、紫外线或0.05%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福尔马林可以灭活 n n病毒的酚提取物仍然具有感染性病毒的酚提取物仍然具有感染性 n n登革病毒能在多种哺乳动物或昆虫的细胞系中复制,细胞系登革病毒能在多种哺乳动物或昆虫的细胞系中复制,细胞系 与毒株的不同,可使细胞致病作用轻重不一。目前,最常应用与毒株的不同,可使细胞致病作用轻重不一。目前,最常应用 白纹伊蚊白纹伊蚊C6/36C6/36细胞株作为分离登革病毒的细胞株。但接种猴细胞株作为分离登革病毒的细胞株。但接种猴 子、猩猩和其他实验动物,不产生症状子、猩猩和其他实验动物,不产生症状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n n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 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 病前病前6 68 8小时至病程第小时至病程第6 6天,具有明显天,具有明显 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与与 患者患者接触接触是不是不会会被被传传染的染的 n n 传播媒介:伊蚊,最主要的是埃及伊传播媒介:伊蚊,最主要的是埃及伊 蚊和白伊蚊。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蚊和白伊蚊。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 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 在蚊体内复制在蚊体内复制8-14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天后即具有传染性 ,传染期长者可达,传染期长者可达174174日。具有传染性日。具有传染性 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 人。人。 n n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在新疫区普遍易感。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1980年年 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 3个月,最大个月,最大 86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 方性流行区,方性流行区,2020岁以上的居民,岁以上的居民,100%100% 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 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埃及伊蚊:又称虎斑蚊,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埃及伊蚊:又称虎斑蚊,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均为雌蚊在白天叮咬均为雌蚊在白天叮咬 彩色电子显微镜下的埃及伊蚊彩色电子显微镜下的埃及伊蚊 头部中央是巨大的复眼(蓝色)头部中央是巨大的复眼(蓝色) 两根带毛的触须和一根吸食血液的长喙(粉色)两根带毛的触须和一根吸食血液的长喙(粉色) 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突然性突然性 季节性季节性 n n发病季节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在气温高而潮湿的热带地区,发病季节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在气温高而潮湿的热带地区, 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发病。我国广东、广西为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发病。我国广东、广西为5 51010月,海南月,海南 省省3 31010月。月。 n n流行多突然发生,不少国家在本病消慝十余年之后突然发生流行流行多突然发生,不少国家在本病消慝十余年之后突然发生流行 ,我国,我国4040年代在东南沿海曾有散发流行,至年代在东南沿海曾有散发流行,至19781978年年20142014年在广东年在广东 突然流行。突然流行。 传播迅速传播迅速 n n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19801980年年3 3月海月海 南省开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岛,波及广东内陆几十个省、市。病南省开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岛,波及广东内陆几十个省、市。病 死率死率0.016%0.016%0.13%0.13%。本病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本病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 多发生在交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多发生在交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 2014年1万多 地理分布 n n主要在北纬主要在北纬2525 到到南纬南纬25 25 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在城市在城市 中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可逐渐向周围的城镇及农村传播,在同一中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可逐渐向周围的城镇及农村传播,在同一 地区,城镇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城镇的发病率高于农村。 全球流行形势全球流行形势 年份年份发病死亡情况发病死亡情况 18731873厦门厦门75%75%以上人发病以上人发病 19141914香港香港8 8例病人例病人 19171917沿海地区流行沿海地区流行 19281928广州、珠江三角洲严重流行,杭州广州、珠江三角洲严重流行,杭州90%90%居民患病居民患病 ,宁波流行,上海发病,宁波流行,上海发病1414例例 19291929香港、厦门、台湾、杭州、上海严重流行香港、厦门、台湾、杭州、上海严重流行 19401940江苏、广州潮汕流行,上海至南通严重流行,山江苏、广州潮汕流行,上海至南通严重流行,山 东烟台、东北南部有散发病例东烟台、东北南部有散发病例 19441944福州流行福州流行 19451945 20042004 汉口汉口80%80%居民发病居民发病 慈溪肖林,慈溪肖林,20092009义乌义亭义乌义亭20142014广东广东 解放前我国流行情况解放前我国流行情况 近年来我国流行情况近年来我国流行情况 n n输入性流行输入性流行 广东省广东省19781978年以来,连年不断年以来,连年不断 海南、广西,近年无流行海南、广西,近年无流行 福建福建19991999年暴发年暴发 20042004年福建、浙江局部地区暴发年福建、浙江局部地区暴发 20072007年福建莆田市暴发年福建莆田市暴发 n n输入性散发输入性散发 江苏、江苏、浙江浙江、河南、江西、湖南、四川、上海、贵州、河南、江西、湖南、四川、上海、贵州 、北京、山东、云南等省市、北京、山东、云南等省市 台湾几乎连年不断台湾几乎连年不断 2009-20142009-2014广东广东 浙江、浙江、云南云南 20042004年下半年,我省慈溪市发生年下半年,我省慈溪市发生 了由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引起本地传了由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引起本地传 播的登革热暴发疫情。这是自播的登革热暴发疫情。这是自 19291929年以来,我省首次发生登革年以来,我省首次发生登革 热流行热流行 20042004年我省一起暴发登革热疫情年我省一起暴发登革热疫情 n n 慈溪市逍林镇慈溪市逍林镇 n n 总人口总人口4110841108人,人,1010个行政村个行政村 n n 人口密集,各村紧密相连,无明显的分界人口密集,各村紧密相连,无明显的分界 n n 外来流动人口较多,接近本地人口数外来流动人口较多,接近本地人口数 n n 环境状况环境状况 n n 饮用水主要为自来水和雨水,几乎每户家庭拥有多口水饮用水主要为自来水和雨水,几乎每户家庭拥有多口水 缸,均备有天然雨水缸,均备有天然雨水 n n 村庄环境卫生较差,蚊虫密度较高村庄环境卫生较差,蚊虫密度较高 n n 1010月月6 6日在逍林镇共捕获成蚊日在逍林镇共捕获成蚊128128 只,其中白纹伊蚊只,其中白纹伊蚊2626只,只, 占占20.31%20.31%;布雷图指数高达;布雷图指数高达326 326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n7月18日从泰国回来,在泰国停留56天 (机器修理) n7月23日出现发热症状 n24日逍林镇破山村卫生室看病 n27日于逍林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并住院, 于8月3日治愈出院 n入院诊断:上感;出院诊断:上感 n27日血常规:白细胞2.1109/L,血小板 29109/L 首发病例首发病例 n n挨家挨户搜索对疫情集中发生村破山村挨家挨户搜索对疫情集中发生村破山村 n n发热病人入户调查发热病人入户调查 n n对其相邻的逍路沿村、桥一村、振兴村的对其相邻的逍路沿村、桥一村、振兴村的 村卫生室中就诊的发热病人村卫生室中就诊的发热病人 n n追踪调查追踪调查 n n重点病人的接触者重点病人的接触者 n n医院监测报告医院监测报告 n n发现发现104104例可疑病例例可疑病例 病例搜索病例搜索 时间分布时间分布 首例病人于首例病人于7 7月月2222日发病,至日发病,至1010月月1414日发生最后一例病人日发生最后一例病人 ,累计发现登革热累计发现登革热838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例,其中实验室确诊6868例,临床诊断例,临床诊断 1515例,无死亡病例。例,无死亡病例。整个发病过程持续整个发病过程持续8585天天 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7 7月月2020日起,义乌义亭镇相继有数名村民出现发热日起,义乌义亭镇相继有数名村民出现发热 (体温最高(体温最高4040度)、全身或部分皮肤出疹(皮疹在度)、全身或部分皮肤出疹(皮疹在 发热发热2-52-5天后出现,为红色斑丘疹),且伴有全身或天后出现,为红色斑丘疹),且伴有全身或 部分皮肤刺痒等症状,部分病人伴有乏力。截止部分皮肤刺痒等症状,部分病人伴有乏力。截止 20092009年年1010月月1010日,义乌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日,义乌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94194例例 ,其中实验室诊断,其中实验室诊断6868例,临床诊断例,临床诊断126126例例 疫情涉及义亭镇的疫情涉及义亭镇的9 9个村,佛堂镇镇区等个村,佛堂镇镇区等5 5个镇、街个镇、街 道的道的1616个村(社区),以及义乌交界的金东区傅村个村(社区),以及义乌交界的金东区傅村 镇的镇的3 3个村个村 20092009年我省又一起暴发登革热疫情年我省又一起暴发登革热疫情 义乌市登革热发病时间分布图义乌市登革热发病时间分布图 发病年龄分布图发病年龄分布图 发病到诊断时间间距频数图发病到诊断时间间距频数图 从发病到诊断时间间距主要集从发病到诊断时间间距主要集 中在中在2-72-7天,最短天,最短1 1天,最长天,最长1212 天,平均为天,平均为3.913.91天天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n n登革出血热多发生在第登革出血热多发生在第2 2 次感染异型登革病毒的患者或母亲抗次感染异型登革病毒的患者或母亲抗 登革病毒抗体阳性的婴儿中。登革病毒抗体阳性的婴儿中。 n n发病机制主要有发病机制主要有:2 :2 次感染说、病毒变异说、抗体依赖性增强次感染说、病毒变异说、抗体依赖性增强 作用及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的作用等。其中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及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的作用等。其中抗体依赖性增强 作用被多数学者接受。作用被多数学者接受。 n nADE: ADE: 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抗体依赖的病毒感染增强作用抗体依赖的病毒感染增强作用 即特异性抗体的存在可增强病毒的感染,即特异性抗体的存在可增强病毒的感染,ADEADE现象是登革病毒现象是登革病毒 感染的最大特点,也是目前限制登革疫苗发展的主要因素之感染的最大特点,也是目前限制登革疫苗发展的主要因素之 一。近年来相继在人免疫缺陷病毒(一。近年来相继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流感病毒()、流感病毒(IVIV) 、猫感染性腹膜炎病毒(、猫感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FIPV)等病毒中发现了这种现象)等病毒中发现了这种现象 。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n n登革热病毒感染后可产生血清型特异性记忆登革热病毒感染后可产生血清型特异性记忆T T细胞和细胞和交叉反应的记忆交叉反应的记忆 T T细胞细胞。再次感染另一种血清型登革病毒后引起严重的临床疾病往往。再次感染另一种血清型登革病毒后引起严重的临床疾病往往 是由于感染的血清型不同于第一次,其诱导的免疫反应优先活化交是由于感染的血清型不同于第一次,其诱导的免疫反应优先活化交 叉反应的记忆叉反应的记忆T T细胞,而不活化对病毒具有高亲和力的初始细胞,而不活化对病毒具有高亲和力的初始T T细胞。细胞。 交叉反应的记忆交叉反应的记忆T T细胞活化后可产生强烈的增殖反应,而无细胞毒作细胞活化后可产生强烈的增殖反应,而无细胞毒作 用,因而不能清除病毒感染细胞,活化用,因而不能清除病毒感染细胞,活化T T细胞与细胞与DHFDHF和和DSSDSS有关。其中有关。其中 以以DENV 2DENV 2交叉反应最强。交叉反应最强。 关键词:关键词: ADE ADE 交叉反应的记忆交叉反应的记忆T T细胞细胞 DENV 2 DENV 2 二次感染二次感染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抗体依赖的病毒感染增强作用学说抗体依赖的病毒感染增强作用学说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n n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登革热可分为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登革热可分为 典型登革热典型登革热(dengue fever(dengue fever,DF)DF) 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DHF) 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 DSS)(dengue shock syndrome, DSS)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早期(第一个3-4天) n突发高热 n寒战 n头痛 多数在前额 n眼眶痛 n关节肌肉疼痛,尤其是腰痛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晚期(第二个3-4天) n退烧 n皮疹 典型的为紫红色斑丘疹,首先出现在手臂,然后是腿部,也可以猩 红热样遍布全身,也可以是白斑样。 n恶心、呕吐 n咽痛 n流涕 n有时高热再度出现,称为双峰热 n偶尔 有鼻和牙龈出血,皮肤表现为出血疹 n极少数 大量内出血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登革热典型皮疹 登革热猩红热样皮疹登革热猩红热样皮疹 “islands of white in a sea of islands of white in a sea of red”,red”,大片红斑之中可见白斑,是登革大片红斑之中可见白斑,是登革 热的一种典型皮疹,恢复期多见热的一种典型皮疹,恢复期多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DF DHF DSSDF DHF DSS的区别的区别 WHOWHO依据依据DHFDHF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四个等级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四个等级 n n1 1级:级: 发热伴不典型症状,只有束臂试验阳发热伴不典型症状,只有束臂试验阳 性,和或青肿,挫伤等性,和或青肿,挫伤等 n n2 2级:级: 1 1级的表现加上出血,包括皮肤其它部级的表现加上出血,包括皮肤其它部 位出血。位出血。 n n3 3级:级: 循环衰竭表现,脉搏细数,血压降低循环衰竭表现,脉搏细数,血压降低 ,低血压,烦躁和皮肤湿冷。,低血压,烦躁和皮肤湿冷。 n n4 4级:级: 血压和脉搏测不出,进展性休克血压和脉搏测不出,进展性休克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DF DHF DSSDF DHF DSS的区别的区别 登革出血热分级(登革出血热分级(WHO95630WHO95630) 第三,四级为第三,四级为DSSDSS,第一,第一 ,二级同时出现血小板,二级同时出现血小板 减少和血液浓缩表现,减少和血液浓缩表现, 此点可与登革热鉴别。此点可与登革热鉴别。 本分级方法适用于成人本分级方法适用于成人 和儿童。和儿童。 临床表现小结临床表现小结 n n登革热临床表现:登革热临床表现: 2 2热,急起发热、马鞍型热;热,急起发热、马鞍型热; 3 3痛,头痛、眼后痛、肌肉关节痛;痛,头痛、眼后痛、肌肉关节痛; 3 3红,面红、眼红、颈胸红;红,面红、眼红、颈胸红; 2 2皮疹,病毒疹或出血疹。皮疹,病毒疹或出血疹。 n n成人中登革热与成人中登革热与DHFDHFDSSDSS的比例是的比例是24 24 :1 1 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n n末梢血检查:血小板数减末梢血检查:血小板数减 少(低于少(低于100109 /L100109 /L)。)。 白细胞总数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 n n血红细胞容积增加血红细胞容积增加20%20%以上以上 。 n n单份血清特异性单份血清特异性IgGIgG抗体阳抗体阳 性,性,IgMIgM抗体阳性。抗体阳性。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IgG抗体抗体 比急性期有比急性期有4 4倍及以上增长倍及以上增长 。 n n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 、血细胞层或尸解脏器分、血细胞层或尸解脏器分 离到离到DVDV或检测到或检测到DVDV抗原。抗原。 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 登革的病原学诊断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登革的病原学诊断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热和病毒血症期,血液中可分离到病毒以及检测到第一阶段,发热和病毒血症期,血液中可分离到病毒以及检测到RNARNA和抗原;和抗原; 第二阶段,发热期过后几周,体内产生大量的第二阶段,发热期过后几周,体内产生大量的IgGIgG和和IgMIgM抗体。抗体。 初次登革感染时,病毒血症一般与发热同步。初次登革感染时,病毒血症一般与发热同步。 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诊断登革感染两个阶段的重要性。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诊断登革感染两个阶段的重要性。 临床医师和患者均希望能够在发热期进行诊断。临床医师和患者均希望能够在发热期进行诊断。 天 目前的新进展? 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新进展新进展 n n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属特异和血清型特异的套式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属特异和血清型特异的套式NS3NS3引物,几引物,几 乎所有的阳性血清样本均采自发热开始乎所有的阳性血清样本均采自发热开始5d5d以内,患者感染病毒检以内,患者感染病毒检 测准确率可达测准确率可达8080 。 n n利用一步法利用一步法TaqManTaqMan实时实时RT-PCRRT-PCR能够快速检测能够快速检测4 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个血清型登革病毒, 但是价格比较昂贵。但是价格比较昂贵。 n n英国英国BioRadBioRad公司推出了一种公司推出了一种ELISAELISA法法( (HemelHemel Hempstead Hempstead,UK)UK),利,利 用登革特异的用登革特异的NS1NS1单克隆抗体检测血液中的登革单克隆抗体检测血液中的登革NS1NS1抗原。该方法抗原。该方法 检测检测PCRPCR阳性血清样本的准确率为阳性血清样本的准确率为8585。该方法与检测。该方法与检测NS1NS1抗体的抗体的 NS1NS1抗原捕获法结合可显著提高其敏感性。抗原捕获法结合可显著提高其敏感性。 n n将人工合成的将人工合成的NS1NS1受体植入可重复使用的芯片能实时捕获并鉴定受体植入可重复使用的芯片能实时捕获并鉴定 NS1NS1蛋白,这使得登革病毒感染的蛋白,这使得登革病毒感染的床旁诊断床旁诊断成为可能成为可能 。 n n采用基于采用基于NS1NS1的的ELISAELISA检测方法代替病毒抗原检测,可以诊断初次检测方法代替病毒抗原检测,可以诊断初次 登革感染的特异病因,并准确判断初次和二次登革感染。登革感染的特异病因,并准确判断初次和二次登革感染。 诊断原则诊断原则 n n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 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 登革热暴发疫情确定后,没有必要所有病例都做登革热暴发疫情确定后,没有必要所有病例都做 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 n n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是在登革热的基础上合并多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是在登革热的基础上合并多 器官大量出血,肝肿大,血红细胞容积增加器官大量出血,肝肿大,血红细胞容积增加20%20% 以上以上 。 n n登革休克综合征的诊断是登革出血热的基础上登革休克综合征的诊断是登革出血热的基础上 合并休克。合并休克。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需要鉴别的疾病需要鉴别的疾病 n n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n n麻疹麻疹 n n猩红热猩红热 n n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n n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n n败血症败血症 n n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n n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 n n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与肾综合征出血热与肾综合征出血热 登革热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相似点相似点 中毒症状中毒症状表现为突起高热,三红,三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为突起高热,三红,三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出血表现出血表现表现为软腭,结膜下,面部,腋下,胸部以及四肢等处散在出血点,部分病人表现为软腭,结膜下,面部,腋下,胸部以及四肢等处散在出血点,部分病人 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者呕血,便血,血尿等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者呕血,便血,血尿等 血小板血小板均有血小板减少均有血小板减少 血液浓缩血液浓缩均有血液浓缩均有血液浓缩 感染中毒性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有登革休克综合症(有登革休克综合症(DSSDSS)有低血压休克期有低血压休克期 不同点不同点 发病季节发病季节蚊传播,夏季多见,广东为蚊传播,夏季多见,广东为5-105-10月,海南为月,海南为3-3- 1010月月 鼠传播,发病多为秋冬季鼠传播,发病多为秋冬季 流行地区流行地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以及加勒比海地区。我国东南亚,太平洋岛屿以及加勒比海地区。我国 多见两广,海南,福建。多见两广,海南,福建。 世界广泛流行世界广泛流行 皮疹皮疹病程病程3-63-6天体温下降时出现,向心性,多形性天体温下降时出现,向心性,多形性 ,大部分不脱屑,大部分不脱屑 发热期出现,分布局限,形态发热期出现,分布局限,形态 单一。单一。 临床特征临床特征肾损不重,无肾损不重,无5 5期过程,死亡原因多为出血性期过程,死亡原因多为出血性 休克休克 有发热、出血、肾损三大主征有发热、出血、肾损三大主征 及典型及典型5 5期过程期过程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正常,血中无异型淋巴细胞尿常规正常,血中无异型淋巴细胞第二天可出现蛋白尿以及异型第二天可出现蛋白尿以及异型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与基孔肯雅热与基孔肯雅热 n n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 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的、以发热、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的、以发热、 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 病毒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病毒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 非洲地区。该病临床症状与登革热非洲地区。该病临床症状与登革热 类似,容易误诊。极少发生严重出类似,容易误诊。极少发生严重出 血和死亡,但在蚊媒密度较高地区血和死亡,但在蚊媒密度较高地区 易形成大规模暴发和流行。本病为易形成大规模暴发和流行。本病为 自限性,没有特殊性治疗方法,一自限性,没有特殊性治疗方法,一 般以对症或支持疗法为主般以对症或支持疗法为主 。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与基孔肯雅热与基孔肯雅热 表现典型登革热(成 人) 基孔肯雅热(泰国儿 童) 登革出血热(泰国儿童 ) 发热 + 束臂试验阳性 + 瘀点or瘀斑 + 融合性出血疹 00+ 肝大 0+ 斑丘疹 + 关节痛 + 淋巴结肿大 + 白细胞减少 + 血小板减少 + 休克 00+ 胃肠道出血 +0+ +=1-25% +=26-50% +=51-75% +=76-100% WHO data+=1-25% +=26-50% +=51-75% +=76-100% WHO data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与基孔肯雅热与基孔肯雅热 表现登革出血热(%)基孔肯雅热(%) 咽部充血96.890.3 呕吐57.959.4 便秘53.540 腹痛5031.6 头痛44.668.4 全身淋巴结肿大40.530.8 结膜充血32.8*55.6* 咳嗽21.523.3 鼻炎12.86.5 斑丘疹12.1*59.4* 关节痛12.0*40* 粘膜疹8.311.1 异常神经反射6.70 腹泻6.413.6 昏迷3.00 脾大6.33.1 * * 数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WHO dataWHO data 治疗治疗 目前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药物目前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药物 轻症登革热轻症登革热 n n一般及支持治疗:卧床休息,清淡饮食,防蚊隔离至病程第一般及支持治疗:卧床休息,清淡饮食,防蚊隔离至病程第7 7天。天。 n n对症治疗:对症治疗: 降低体温:慎用止痛退热药物,以免在降低体温:慎用止痛退热药物,以免在G6PDG6PD缺陷患者中诱发急性血缺陷患者中诱发急性血 管内溶血。对于毒血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管内溶血。对于毒血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如强的松,如强的松5mg5mg每日每日3 3次。次。 补液:补液:尽可能使用口服补液尽可能使用口服补液,不宜大量补液以防止转变为脑炎型。,不宜大量补液以防止转变为脑炎型。 降低颅内压:降低颅内压: 纠正脱水纠正脱水 状态状态 抗休克抗休克 防治出血防治出血 登革出血热的成功治疗取决于血管渗漏期胃肠登革出血热的成功治疗取决于血管渗漏期胃肠 外体液和胶质的精确调控及积极治疗大出血。外体液和胶质的精确调控及积极治疗大出血。 临床医师应牢记,所有输入的液体将会被重吸临床医师应牢记,所有输入的液体将会被重吸 收,有可能出现体液过载。因此不要快速改变收,有可能出现体液过载。因此不要快速改变 输液的速度。输液的速度。 临床上倾向于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中毒症状以临床上倾向于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中毒症状以 及抗休克,但是目前的循证证据如何?及抗休克,但是目前的循证证据如何? 治疗治疗 没有明显出血,避免输血。没有明显出血,避免输血。 没有出血时,即使血小板减少时,也不建议补没有出血时,即使血小板减少时,也不建议补 充血小板,对于病情恢复并无帮助。充血小板,对于病情恢复并无帮助。 不推荐下鼻胃管观察是否出血或者进行止血(不推荐下鼻胃管观察是否出血或者进行止血( 冷盐水灌洗),属于高危操作冷盐水灌洗),属于高危操作 登登 革革 出出 血血 热热 治治 疗疗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治疗治疗 来源:英国的来源:英国的临床证据临床证据 问题:糖皮质激素能纠正登革休克综合征的休克吗?问题:糖皮质激素能纠正登革休克综合征的休克吗? 回答:目前的证据未能证实糖皮质激素对纠正休回答:目前的证据未能证实糖皮质激素对纠正休 克有确切疗效克有确切疗效 治疗治疗研究特点研究特点 试验:试验: 随机或者半随机对照试验随机或者半随机对照试验 参加者:参加者: 确诊为登革休克综合征的病人确诊为登革休克综合征的病人 干预措施:干预措施: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vsvs 安慰剂安慰剂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