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病课件_第1页
心脏疾病病课件_第2页
心脏疾病病课件_第3页
心脏疾病病课件_第4页
心脏疾病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脏大血管疾病 湖北医药学院 附属东风总医院 -刘伟 前言 v心脏外科是临床外科学中起步较晚,但又是20 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外科学分支。 v心脏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一个神秘器官,心脏 手术是外科医师尝试外科技术的最后一个器官 v 1896年Ludwig Rehn在手术中将破裂的右心室 缝了3针丝线,控制出血,救活了病人,这是 世界上第一例心脏手术,开创了心脏外科历史 。 历史回顾 v200年之前,给心脏做手术还被认为是一个很愚蠢的 狂想。当时一名欧洲知名的医师就宣称“任何涉及心脏 的手术必将遭到失败,术者将会失去他的同行的尊敬” 。 v100年前法国的Carrel医师开始利用新发明的针具完 成了血管吻合等心外科操作的动物实验。 v1920年,从心包切除术起步,心脏外科终于步入了外 科领域。 v直至20世纪50年代,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才使心脏外 科得到了真正的普及。 先天性心脏病 v1938年波士顿Gross成功地进行了动脉导管未闭结扎, 可以说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开始。 v1944年10月19日瑞典的Crafoord成功施行了大动脉狭 窄的切除及动脉吻合手术。 vBlalock将锁骨下动脉吻接到同侧肺动脉,应用于法洛 氏四联症的病人,于1944年11月30日完成了历史性的 手术方法“Blalock-Taussig式手术”。 体外循环 v1953年Gibbon使用自己设计的人工心肺机成功 完成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 次利用人工心肺机施行的心脏手术 v1955年的5月22日起美国Mayo Clinic、John Kirklin等陆续利用Screen型人工心肺施行心脏 手术,奠定了体外循环的基础,使心脏手术走 上轨道。 瓣膜病 v1898年Samways提出僧帽瓣膜狭窄也许可以外 科手术方法打开 v在尸体解剖中,Brunton证明这种狭窄瓣膜口 可以很容易的切开 v1925年英国Souttar首次利用手指头自左心耳伸 入而以手指头的压力撕开狭窄的二尖瓣,手术 成功,开创一种被肯定的技术。 冠脉外科 v1899年法国Francois-Franck就提议以神经节切 除术解除狭心症之胸痛。 v动物实验,证明以人工方法刺激心包膜如磨擦 等刺激产生心包膜炎,可使心肌的血流增加而 使用于临床上 vMurray主张血管直接吻合于阻塞部分之远端 ,是将来理想的治疗方法,并提示以血管造影 认清阻塞部分对外科治疗的重要性。 心脏移植 v1967年南非Christiaan Barnard成功进行人类 第一次心脏移植手术 v心脏移植由此盛行一时,但因排斥作用与长期 存活率不佳而渐渐少为应用 vCyclosporine A 的出现,改善排斥作用而提高 病人存活率(第一年存活率约为80%)以后, 心脏移植得以蓬勃开展。 心脏外科展望 v作为最迟诞生的一门大的外科学分支,心脏外 科手术汇聚了现代工业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设备 v近20余年,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观念的转变 飞速,心脏外科已同样发生了巨大的 变革 v中国的心脏外科事业在老一辈医学家的努力下 也从无到有,逐渐在世界医学领域有一席之地 心脏外科发展趋势 v微创伤心脏外科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 v外科与介入的结合是未来心外科的一大特征 v遵循“循症医学”思想,治疗标准化、临床数据 库的建立是未来的主要工作之一 v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更加趋于低龄,矫正更加 合乎解剖和生理需求 v与基础研究联系更加紧密,手术复合化将是一 大特点 v新型心脏替代物的研发使心脏手术疗效更好 先天性心脏的诊断和治疗 心脏解剖 心脏解剖三维示意图 体 外 循 环 体外循环就是在施行心脏手术时,将腔 静脉血液引流到体 外人工肺进行氧合, 然后由血泵将氧合血驱回至动脉系统, 从而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以保证心脏 大血管手术中全身各器官组织的血液供 应。 体外循环设备 通常体外循环装置由下列部分组成:氧 合器、血泵、热交换器(变温器)、变温水 箱、微栓过滤器、回收血贮血器、管道 、接管和其他附件。 v图1 体外循环系统简图 v1主动脉插管 2腔静脉引流 3左心减压管 4血泵 5氧气气 源 6二氧化碳气源 7气流调节阀 8氧合器 9热交换器10 变温水箱 1l回收贮血器 12回收血吸引泵 13左心减压吸引泵 v(一)常温体外循环 v(二)浅低温体外循环 v(三)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 一、房间隔缺损(ASD) v 定义 心房间隔缺损是指原始心房间隔在发 生、吸收和融合时出现异常、左右心 房之间仍残留未闭的房间孔。房缺可 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畸形合 并存在。 v房缺是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 阜外医院 从1957年至1988年共作先心病手术 13368例,其中房缺为2302例,占17.7 。 女性多见,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1.6:1。 房缺示意图 (1)病理解剖 v房缺可分为原发性房缺和继发性 房缺。通常所称的房缺即指继发孔 房缺。 v胚胎发育 第一房间隔 第二房间隔 v分型: v中央型 或称卵圆孔型,是房缺中 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此型占76 v下腔型 此型占12。 v上腔型 此型占3.5。 v混合型 兼有上述两种以上的巨大 房缺。此型占8.5。 中央型上腔型 下腔型混合型 房间隔缺损分型 心房水平的左向右分流 肺小动脉内膜增生和中层肥厚 肺动脉高压 艾森曼格综合征 (2)房间隔缺损病理生 理变化 (3 )临床检查 v体征 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听到6级收 缩期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伴有固定分裂 v心电图 电轴右偏,P波高,心电轴左偏和逆钟 向的向量环常提示为原发孔房缺。 v x线心脏像 肺血增多,有心房室增大,肺动脉段突 出,主动脉结缩小。大量分流者透视下 可见肺门舞蹈。 右心房室内径增大,主肺动脉内径增宽,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同 向运动。房间隔 部分回声脱失。超声造影可见右房内负性显影 区。 超 声 心 动 图 v右心导管检查 心房水平血氧含量超过上卜腔静脉平均血 氧含量1.9毫升,不少病例心导管可通 过缺损进入左房和肺静脉。 有肺动脉高压时 可行心导管检查 诊 断 心前区震颤 胸骨左缘响亮的 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放射线 示右房右室肥大 超声心动图结果 (对诊断可起决定性作用) (5)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症 少量房缺生后 一年内有可能 自行闭合 1岁之后自行闭合的可能性很 小,诊断明确就应争取早日 手术 手术年龄以5岁左右最 为理想 缺损大者有充血 性心力衰竭者不 受 年龄限制及早手术 手 术 禁 忌 症 平静时出现右 向左分流,即 出现艾森曼格 氏综合症 合并心力衰竭 者先内科治疗 控制心衰,病 情稳定后再行 手术 二、室间隔缺损(VSD) v 定义 室间隔在胚胎期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 ,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的血流分流。 它通常是单独存在,但也可是某种复杂 心脏畸形的组成部分。 室缺示意图 (1)病理类型 v膜部缺损 最多见 v漏斗部缺损 v肌部缺损 最少见 v膜部缺损的亚型 1单纯膜部缺损 2嵴下型 3隔瓣下型 v漏斗部缺损亚型 1干下型 2嵴内型 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 肺小动脉内膜增生和中层肥厚 肺动脉高压 艾森曼格综合征 室间隔缺损病理生理 变化 (4)诊断检查 v听诊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有响亮而粗糙的全 收缩期杂音,伴有震颤。 肺动脉瓣听诊区可闻第二音增强或亢进。 随着病情的发 展,肺动脉阻力不断升高 ,左向右分流减少,收缩期杂音也随之 减弱甚至消失,而肺动脉第二音则明显 亢进。 v心电图检查 正常或左室高电压,右室肥厚、心房扩大 及右束枝传导阻滞的心电图。 vx线检查(胸部平片) 肺纹理稍增粗增多,肺动脉段轻突,严重 者有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扩张,甚至 呈“肺门舞蹈”征。 左心室腔扩大,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增大、二尖瓣 开放幅度和舒张关闭斜率增大等。对于较大的缺损,超声心 动图可查出室间隔回声中断的征象,有时还可根据中断的部 位确定缺损的类型。 超 声 心 动 图 超 声 心 动 图 v心导管检查 能更好地判断缺损的部位、直径、分流量 ,并了解心腔各部压力和肺血管阻 力, 以便对病情估价,手术适应症选择及手 术方法的决定等提供进一步资料。 手术适应症 小型缺损而无临床症 状或症状逐渐减轻, 缺损有闭合征象时, 可暂不手术,观察到 十岁左右再决定手术 与否 小型缺损但有症状以及较大 缺损者尽早手术治疗 手术年龄以5岁左右最 为理想 合并心力衰 竭或心内膜 炎者,充分 内科治疗控 制后36个 月可考虑手 术 三、动脉导管未闭(PDA) v定义 动脉导管是由胚胎左侧第6主动脉弓形成 ,位于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的主动脉一 肺动脉通道。在胎儿期间动 脉导管末闭是正常生理所必需的,但出 生后(一般23周)导管应 自动关闭,如 生后持续开放就会在肺动脉水平产生左 向右分流,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动脉导管未闭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它畸 形合并存在,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之一,其发 病率(21)居第二位,在儿 童病例中占首位。 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约为3:1。 动脉导管未闭示意图 (1)病理 按其形态可分为: v管型 v漏斗型 v窗型 肺动脉水平的左向右分流 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负荷增加 双向成右向左分流 艾森曼格综合征 PDA病理生理变化 (2)临床表现 分流量大分流量小 早期可无 症状 活动后胸 闷、气急 、紫绀 心衰、肺动脉高压、细菌性动 脉内膜炎、动脉瘤破裂致死 晚 期 进 展 (3)临床检查 v听诊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双期连续性、机械性、 收缩晚期增强并向左锁骨上窝传导的杂 音。 震颤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摸及收缩期震颤 周围血管征 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宽 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动脉枪击音 差异性紫绀仅见于并发有重度肺动脉 高压,有双向分流者 vX线胸片及心电图 于主肺动脉分叉处与降主动脉之间可见一通道。 90以上的儿 童或成人患者通过上述检查即可诊断。 超 声 心 动 图 超 声 心 动 图 手术适 应症 一般年龄在1岁以 上者,一旦确诊, 均应手术治疗 理想的手术年龄 是 37岁 小于1岁婴儿,一般 只有当出现心力衰竭 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只要肺血管的继 发改变是可逆的,尚有左向右分流者 均可手术 手术禁忌 某些复杂先心病中,动脉导管未闭是作 为代偿机制而存在,如法鲁氏四联症、 主动脉弓中断等,在根治性手术前导管 不能单独闭合。 合并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时,一般需 抗感染治疗3个月后才宜手术。 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 手术治疗PDA示意图 四、法洛氏四联征(TOF) 包括以下四种畸形的复杂先心: q 肺动脉瓣或主干狭窄,右室流出道狭窄 q 右室壁肥厚 q 主动脉骑跨 q 室间隔缺损 四联征示意图 v肺动脉瓣狭 窄 v右室壁肥厚 v主动脉骑跨 v室间隔缺损 (二)病理生理 肺动脉狭窄、肺血流量减少 室间隔缺损 肺侧枝循环增多 右室压力增高 左向右分流 左向右分流减 少,最后出现 左向右分流 主动脉的右跨 右室血分流 入主动脉 左心发育差, 左心功能不全 右心负担 日益加重 最终导 致右心衰 (三)诊断 症状 阵发性呼吸困难 、紫绀、杵状指 (趾)、 蹲踞、发育障碍、 头痛、头晕、 昏厥 抽搐等 体征 胸骨左缘 有收缩期喷 射样杂音, 肺动脉第二音 常减弱 心电图 电轴右偏、 右房扩大, 右室肥厚 超声心动 图 是重要的 诊断手段 右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及瓣狭窄,主动脉 右跨, 嵴下型室间隔缺损。其前壁与室间隔 连续中断 TOF 心超 TOF 心超 vX线平片 肺血流量减少,肺门影小,心腰凹陷,心 尖上翘。后前位显示“靴状心”。 v右心导管检查 右室压升高,右室肺动脉有压差及移行 区。血氧饱和度降低。 右室造影 升主动 脉早期显影示骑跨,肺动脉狭窄(包括瓣 膜和右室流出道),左室提前显影。 手术适应症 轻症患者可在儿童期行根治术 病情较重的患者亦应首选根治术 小部分肺动脉发育较差的婴幼儿宜先行 减状手术。 后天性心脏病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 二尖瓣狭窄 (Mitral Stenosis,MS) 概 述 v定义:在二尖瓣膜的水平发生左室 流入道的梗阻,是二尖瓣结构异常 、限制了左室舒张充盈期二尖瓣膜 正常开放的结果。 v病因:急性风湿热是其主要原因, 约占病人总数的8090%。 v发生率 : 住院心脏病人 40%60% 风湿性心脏病 65%100% 风湿性心脏病 25%40%(单纯MS ) 二尖瓣的解剖 正常人二尖瓣的形态 (切开左室展平心房面观) 正常人二尖瓣前瓣及交界区 (示交界区腱索) 发病机制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 腱索和乳 头肌融合 、缩短 瓣膜活动受限瓣膜交界面和 底部水肿、渗出 纤维蛋白的沉积 和纤维变性 瓣膜边 缘相互粘 连、融合 瓣膜增厚 、狭窄 病理分型 交界 粘连 瓣膜 增厚 弹性及 活动度 腱索和 乳头肌 病变 程度 隔膜型+良好正常轻 全增 厚型 +良好正常轻 隔膜 漏斗型 +差+中 漏斗型+极差+重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分型 (1)隔膜型 (2)隔膜漏斗型 (3)漏斗型 左房血液滞留 瓣孔狭窄 左房压力 血液不能 顺利通过 二尖瓣孔 肺静脉和肺 毛细血管淤 血和扩大 肺循环血 容量 病理 生理 肺小泡 内气体交换 失常 狭窄 程度 轻度狭窄 中度狭窄 重度狭窄 左房和肺静脉收缩压 20mmHg;肺动脉收 缩压40mmHg 肺小动脉管壁纤维组 织增生,血管硬化, 管腔窄小,形成肺动 脉高压,并促使右心 室扩大肥厚 左房和肺静脉收缩压 20mmHg;肺动脉收 缩压可90mmHg 症状 咯 血 咳 嗽 其 它 最早出现,是 肺淤血的表现 胸痛、心悸、 头昏、倦乏等 呼吸困难 多发生于睡眠 时及劳动后 曲张的肺静脉 破裂,常见于 剧烈运动后 二尖瓣面容 心尖区舒张期震颤 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开放 拍击声和舒张期滚筒样杂音 (MS的特有体征)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 亢进、分裂 临床体征 化验检查 主要是辅助诊断风湿热活动情况 v测定血清中链球菌抗体: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LO) v疾病急性期中血清成分改变试验 血沉、C反应蛋白等 放射线 检查 早期:无 异常表现 轻度狭窄: 左房扩大 肺淤血 中度以上狭窄: 主动脉弓缩小、肺动脉 圆锥突出、左房右室扩大。 有时可见Kerley B线 (肺淋巴淤积所致) 心电图检查 v心电图表现与狭窄程度有一定关系 v二尖瓣型P波 v严重病例常出现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图检查 v对二尖瓣狭窄的诊断有特殊意义,可 显示狭窄的程度,为二尖瓣狭窄的诊 断和功能估计提高定性和定量的客观 依据。 vM型超声心动图可示二尖瓣曲线形态 改变。 v彩色多普勒可定量测算二尖瓣瓣口面 积 左房附壁血栓形成 v左房云雾影 和血栓形成 v血栓多见于 左房侧壁及 左心耳处。 v经胸探查发 现率为75% ;经食管探 查约为二 90%。 病程演变和预后 vMS早期症状并不显著,就诊年龄一般 20-35岁之间。随瓣孔逐渐缩小,症状 渐显著。自然生存率逐年下降。 v内科治疗大多不能幸免肺动脉高压等 并发症。临床上出现并发症表示预后 不佳。 v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生存率90% 患者必须 诊断明确而且 出现临床症状, 即心功能受到 一定的损害 必须确定 所有的临床症状 一定都是由于二 尖瓣狭窄所引起, 并非由于心肌或 其它病变所 引起 手术方式 闭式二尖瓣扩张术 二尖瓣置换术 (1)机械瓣置换术(2)二尖瓣与瓣环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3)保留瓣下结构 返回 再度狭窄的预防 术后必须加强预防风湿热活动的复发 : 1、适当活动 2、预防感冒 3、药物预防 二尖瓣关闭不全 (Mitral Insufficiency,MI) 概 述 v多为风湿热的后遗症,常伴有二尖 瓣狭窄,是常见心脏病之一 v以青壮年多见 v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约 1 2 病理解剖 v主要病理改变,是瓣膜和瓣膜下腱索 、乳头肌反复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后 果。呈瓣膜纤维增厚、瘢痕形成。 v常先发生在交界的后内部分。 病理类型 混合型:瓣膜和 瓣膜下纤维化严重 单纯型:二尖瓣 房室环明显扩大 创伤型: 手术所致瓣膜 破裂、腱索 断裂 病理生理 心脏收缩时: 左室血液回流左房(左室压左房压) 左心室有效心搏出量明显降低 疲倦、乏力 心脏舒张时: 左心室充盈容量增加 舒张期延长 左室负荷增加 左室扩大、肥厚 肺部淤血、肺动脉高压 右心衰竭 症 状 轻度:多无明显症状 晚期:急性肺水肿、 咯血、右心衰竭 中度以上:疲倦、乏力、 心悸、活动后气促 体 征 v心尖区向左下方移位,有弥散的抬举 性搏动 v心尖区第一音沉闷或减弱 v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 下传导 v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和分裂 v晚期可出现淤血性右心衰竭 左心房扩大是其特有的征象 主动脉弓缩小,肺动脉段 凸出,肺门血 明显增深, 可有肺动脉高压表现 放射线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 多普勒示 全收缩期 湍流频谱 彩色多普勒示收缩期蓝色血流 经瓣孔反流入左心房,按范围 和幅度反映关闭不全程度 过去风湿热病史 或手术创伤史 诊 断 心尖区抬举性搏动 心尖区响亮的 全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放射线 示左房左室肥大 超声心动图结果 (对诊断可起决定性作用) 术前准备 v胸片、心超等检查,明确诊断和估计 病变程度,同时应鉴别有无风湿热活 动。 v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测定 v心功能差者需要充分强心、利尿处理 v术前一天开始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适应症: 年龄不太大 或太小,有 症状,心功能 二级以上者。 并发重度肺 动脉高压,或 左心EF40%, 手术应慎重 禁忌症: 有严重慢性 肝、肾病, 心脏性恶病 质、出血性 疾病等不能 耐受体外循 环者 手术适应症 和禁忌症 手术方法 v瓣膜修补术:创伤型关闭不全 v瓣环重建术:瓣膜病变轻、瓣环明显 扩大的关闭不全 v瓣膜替换术:瓣膜、腱索和乳头肌病 变严重,丧失功能者 无论何种手术,都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 二尖瓣成形术 (1)Reed法交界折叠;(2)裂隙缝合;(3)自体心包片修复;(4)瓣叶部分 切除缝合;(5)腱索缩短;(6)乳头肌缩短;(7)腱索移植;(8)瓣环成形 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AS) 概 述 v病 因:风湿病是主要原因 v发病率: v单纯主动脉狭窄很少(0.58%) v多合并关闭不全 v或同时并发二尖瓣狭窄 主动脉瓣的形态 病理解剖 v是慢性风湿性主动脉瓣炎的后果。 风湿性内膜炎 主动脉瓣叶增厚、瓣叶交界粘连 瓣的开口缩小 v由于风湿性病变的不断进展,受侵 的瓣叶及粘连的瓣交界,均会有钙 的沉积,甚至形成较大的钙化结节 。 v钙化结节在右冠瓣和无冠瓣交界处 最为明显。 v主动脉瓣口狭窄,左心室排血受阻 ,导致左心室向心性肥厚。 病 理 生 理 主动脉瓣狭窄 左心室阻力负荷 左心室肥厚,充盈量 心力衰竭 心排出量舒张期压力 左心房压力肺水肿等 症 状 临床可能没有 任何症状或仅有 易疲劳感(左心室 有很强的代偿 功能) 运动时 呼吸困难、 眩晕 晕厥可能是 病情恶化的 早期症状 典型的 心绞痛 心力 衰竭 体 征 主动脉 瓣区喷 射性 级 全收缩 期杂音 杂音向 左颈部 传导 可触及 收缩期 震颤 血压 偏低或 正常 放射线检查 v严重病例显示心脏外形扩大,以左心 室扩大为主。 v增强透视可能发现某些主动脉瓣钙化 。 v左心室造影显示主动脉狭窄后扩张、 瓣膜增厚,开口面积减少,收缩期造 影剂呈喷射状湍流。 心 电 图 检 查 常有左束支 传导阻滞 严重病例有 电轴左偏, V5、V6导联 S-T段低平 和T波倒置 超声心动图检查 v可见到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即回声 增强、增粗的表现。 v凡显示主动脉瓣开口幅度变小,同时 瓣的开口面积小于2.0平方厘米即为主 动脉狭窄。 诊 断 典型的 心脏杂音 超声心动 图检查 心音图、颈 动脉和主动 脉压力曲线 也助于诊断 心脏放射 线检查 心电图 治 疗 v无症状的轻度患者,可以定期随访。 v严重狭窄患者随时有猝死的威胁。 v对于有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的患 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v外科治疗方法主要为人工心脏瓣膜置 换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ortic Insufficiency,AI) 概 述 病因:风湿性占多数。 风湿性心脏病中 单纯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0.62% 合并狭窄或其它瓣膜病变:12.78% 患者多数为男性。 病理解剖 风湿病变侵蚀主动脉瓣叶,使瓣叶增厚 ,形成瘢痕和收缩,瓣叶短缩和卷曲, 导致瓣叶关闭不全。 左心室扩张和室壁肌肥厚。 风湿病变 主动脉瓣叶受侵蚀 瓣叶增厚 形成瘢痕和收缩 瓣叶短缩和卷曲 瓣叶关闭不全 左心室扩张 室壁肌肥厚 病理生理 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 心肌顺应性下降 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明显升高 心力衰竭 左心房和肺血管压力升高 肺水肿 临床症状 部分患者无明确的风湿活动病史 最初偶有活动后心悸或呼吸困难 多数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而无症状 后期可出现心绞痛和左心衰竭 晚期常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 增快等 体 征 中度患者,脉压增宽,收缩压升高 可见到指甲床和粘膜下毛细血管搏动 心尖搏动移向左下方 舒张期灌水样或叹息样杂音,开始于 第二心音之后,向心尖部传导。 平卧屏气时,心杂音听得更清楚 放射线检查 正位片示左心缘延长,升主动脉扩张 侧位片见左心室向后扩大 荧光透视可见左心室和主动脉搏动增 强 选择性主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根部扩 张,造影剂反流入左心室 心电图检查 轻度患者心电图改变不明显 多数病例心电图电轴正常 或稍左偏,重症者出现 左心室肥厚 超声心动图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示左室流出道彩 色反流束 主动脉瓣口下方出现反流频谱图形 二尖瓣前瓣舒张期震颤幅度23 cm以 上 主动脉瓣叶增厚、纤维化及钙化 左室容量负荷增大,主动脉瓣环增大 诊 断 多于体格检查或造影时发现 主要症状是肺静脉高压、夜间阵发性呼 吸困难、端坐呼吸或肺水肿 老年人常有心绞痛 20%患者有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图表现可提示诊断 治 疗 内科治疗(血管扩张剂等)有一定的 疗效 主要需外科手术治疗 需在心脏功能失代偿之前及时手术( 多数心力衰竭患者2年内死亡,出现 心绞痛后平均只能存活五年) 手术的主要方法是行瓣膜替换手术 主动脉瓣成形术 (1)瓣叶折叠悬吊术 (2)瓣环环缩术(3)瓣叶修复术 外科治疗结果 主动脉瓣替换手术为较安全的治疗手 段。死亡率4.54%,主要原因为室性 心律失常和低心排。 多数病例术后可以完全扭转其原来的 病程,症状得以改善,心脏缩小,左 室容积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