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课件_第1页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课件_第2页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课件_第3页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课件_第4页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 1 病史采集 血液病的常见症状有贫血、出血倾向 ,发热或易感染,肿块、肝、脾、 淋巴结肿大,骨痛等。对每一患者 应了解这些症状的有无及特点。还 应询问有无药物及毒物接触史,营 养及饮食习惯,手术史,月经孕产 史及家族史。 2 体格检查 皮肤粘膜颜色、出血点,皮肤结 节或斑块,黄疸,舌乳头、浅表淋巴 结,胸骨压痛,肝脾有无肿大,腹部 有无肿块等。 3 实验室检查 n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为最基本的化验检查 n网积红细胞计数,以了解骨髓增生情况。各 种红细胞平均指数的测定,对贫血患者进行 形态学分类,有助于寻找贫血的原因。 n骨髓检查 包括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体组 织检查,对某些血液病有确诊价值(如白血 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及参考价值( 如增生性贫血)。 4 实验室检查 n出血性疾病 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为基 本的检查。尚可做血块回缩试验、血小板聚集和粘 附试验以了解血小板功能。 n溶血性疾病检查 常用的试验有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Rous试验、尿潜血(血 管内溶血);酸溶血试验、蔗糖水试验(PNH); 渗透脆性试验(先天性球成形红细胞增多症);高 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酶缺乏);抗人球蛋 白试验(自身免疫性溶贫)等以确定溶血原因。 5 实验室检查 n细胞化学染色 对诊断急性白血病的类 型有价值,如过氧化酶、碱性磷酸酶、 非特异性酯酶等。 n活体组织检查 如淋巴结或浸润包块的 活检对诊断淋巴瘤或恶性血液病的浸润 有诊断价值。 6 实验室检查 n生化及免疫学检查 自身免疫性血液病及淋 巴系统常有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及细胞免疫功 能的异常。近年来已应用单克隆抗体对急性 白血病进行免疫学分型。 n器械检查 如超声波、CT对纵膈及腹膜后淋 巴瘤的诊断。 n放射性核素 应应用于红细红细 胞寿命、红细红细 胞破 坏部位测测定,骨髓显显像、淋巴瘤显显像等。 7 贫血的定义 n定义: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 白(hemoglobin)浓度、红细胞( erythrocyte)计数和(或)红细胞压 积低于正常最低值。 n以血红蛋白(携氧能力)最为重要,红 细胞大小影响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之间的 比值。小细胞贫血患者红细胞数可正常 ,血红蛋白则可显著减少。 8 诊断贫血的注意点 n性别差异、居住地(高海拔和低海拔)、血 液稀释状态(妊娠中后期、低白蛋白血症) 、血液浓缩状态(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 n平原地区的诊断标准:血红蛋白成年男性低 于120g/L(正常值120160g/L),成年女性 低于110g/L(正常值110150g/L),妊娠低 于100g/L。 n贫血是症状,要寻找病因。 9 贫血的病因 n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原料不足(常见 的为铁、叶酸、维生素B12),红细胞生 成障碍(再障、MDS、骨髓病性贫血) n红细胞寿命缩短:正常120天,溶血性 贫血 n红细胞丢失:急性和慢性失血,慢性失 血造成缺铁性贫血 10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类型MCV(m ) MCH(pg ) MCHC (%) 大细胞性贫血1003232 35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正细胞性贫血80100263232 35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急性失血性贫血(acute blood loss) 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802630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海洋性贫血 11 贫血的严重程度 n轻度贫血,90g/L; n中度贫血,6090g/L; n重度贫血,3060g/L; n极重度贫血,30g/L。 12 贫血的症状 n血液携氧能力的减低是贫血的病理生理学基 础 n贫血症状体征的有无、轻重,不单取决于血 红蛋白降低的程度,与许多其他因素如贫血 发生和发展的速度、血液总量有无减少、患 者的年龄及其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等均有 关 n一般血红蛋白低于8090g/L时才出现症状 13 贫血的症状 n皮肤粘膜苍白,是各种贫血的共有特征 。 n呼吸循环系统表现,心悸、气短,贫血 低于30g/L持续3个月以上可发生贫血性 心脏病。心脏扩大造成杂音。 n神经肌肉系统表现,头痛、头晕、晕厥 、失眠、记忆力衰退、思想不集中,严 重贫血可发生昏迷。 14 贫血的症状 n消化系统,恶心、腹胀、腹部不适、便秘。 食欲不振和厌食是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早期表 现。 n泌尿生殖系统表现,多尿、尿比重低、蛋白 尿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 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女性月经紊乱。 n其它不同原因贫血的伴随症状:黄疸(溶血 性贫血)、发热(白血病)、出血(白血病 )、骨关节痛(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 15 病例举例 n女性,22岁, n3天来头晕无力加重,面色苍白,血红 蛋白逐渐下降,红细胞形态正常,无黄 疸,无发热等其它症状,补液后头晕稍 好转。 n血红蛋白从10g/L下降至6g/L。 16 出 血 皮肤粘膜出血、内脏出血、软组织 出血等 17 n皮肤粘膜出血是由于机体止血、凝血功能障 碍引起。 n通常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粘膜自发出血或 损伤后难以止血为特征。 n局部因素导致出血。 18 病因及发病机制 n毛细血管壁的缺陷 n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 n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 血液中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 纤溶亢进 19 血管壁功能异常 血管破损血管破损 局部小血管发生反射局部小血管发生反射 性收缩性收缩 血流变慢,以利初期止血流变慢,以利初期止 血血 在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收缩素在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收缩素 等血清素作用下等血清素作用下 毛细血管较持毛细血管较持 久收缩久收缩 发挥止血作用发挥止血作用 20 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异常 n n 血小板在血管损伤处血小板相互粘附、血小板在血管损伤处血小板相互粘附、 聚集聚集白色血栓阻塞伤口白色血栓阻塞伤口 n n 血小板膜磷脂在磷脂酶作用下释放花生血小板膜磷脂在磷脂酶作用下释放花生 四烯酸四烯酸 转化为血栓烷转化为血栓烷(TXA2) (TXA2) 促促 进血小板聚集进血小板聚集 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 促进局部止血促进局部止血 n n 当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时,均可引起当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时,均可引起 皮肤粘膜出血皮肤粘膜出血 21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 n n 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 血病、感染、药物性抑制等血病、感染、药物性抑制等 n n 血小板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血小板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n n 血小板消耗过多: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血小板消耗过多: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紫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2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 n n 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 ( (thrombastheniathrombasthenia) ) ( (主要为聚集功能异常主要为聚集功能异常) ) 血小板病血小板病( (thrombopathythrombopathy) ) ( (主要为血小板第主要为血小板第3 3因子异常因子异常) ) n n 继发性:继发于药物、尿毒症、继发性:继发于药物、尿毒症、 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等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23 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 n n 原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n n 继发性:继发性: 继发于继发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后 感染、创伤等。感染、创伤等。 24 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 n n 许多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许多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n n 任何一个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不足均可任何一个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不足均可 引起凝血障碍,导致皮肤粘膜出血引起凝血障碍,导致皮肤粘膜出血 25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n n 皮肤粘膜出血表现为血液瘀积于皮肤或皮肤粘膜出血表现为血液瘀积于皮肤或 粘膜下,形成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不粘膜下,形成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不 褪色褪色 n n 视出血面积大小可分为瘀点、紫癜和瘀视出血面积大小可分为瘀点、紫癜和瘀 斑斑 26 皮肤下出血(皮肤下出血(subcutaneous hemorrhagesubcutaneous hemorrhage ) 根据其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分为以下几种根据其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分为以下几种 : n n 小于小于2mm2mm称为瘀点(称为瘀点(petechiapetechia) n n 3-5mm3-5mm称为紫癜(称为紫癜(purpurapurpura) n n 大于大于5mm5mm称为瘀斑(称为瘀斑(ecchymosisecchymosis) n n 片状出血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片状出血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 hematomahematoma) 27 n鉴别:血管痣、蜘蛛痣 n注意:大小、分布范围、其他伴随的出 血症状、病程、其他伴发疾病 28 伴随症状伴随症状 n n 四肢对称性紫癜伴有关节痛及腹痛、血尿四肢对称性紫癜伴有关节痛及腹痛、血尿 n n 紫癜伴有广泛性出血紫癜伴有广泛性出血 n n 紫癜伴有黄疽紫癜伴有黄疽 n n 自幼有轻伤后出血不止,有关节肿痛或畸自幼有轻伤后出血不止,有关节肿痛或畸 形者形者 29 问诊要点问诊要点 n n 出血时间、缓急、部位、范围、特点出血时间、缓急、部位、范围、特点( (自发性自发性 或损伤后或损伤后) )、诱因、诱因 n n 有无伴发鼻出血、牙龈渗血、咯血、呕血、有无伴发鼻出血、牙龈渗血、咯血、呕血、 便血、血尿等出血症状便血、血尿等出血症状 n n 有无皮肤苍白、乏力、头晕、眼花、耳鸣、有无皮肤苍白、乏力、头晕、眼花、耳鸣、 记忆力减退、发热、黄疽、腹痛、骨关节痛记忆力减退、发热、黄疽、腹痛、骨关节痛 等贫血及相关疾病症状等贫血及相关疾病症状 30 问诊要点问诊要点 n n 过敏史、外伤、感染、肝肾疾病史过敏史、外伤、感染、肝肾疾病史 n n 过去易出血及易出血病家族史过去易出血及易出血病家族史 n n 职业特点,有无化学药物及放射性物质职业特点,有无化学药物及放射性物质 接触史、服药史接触史、服药史 31 皮肤粘膜出血的伴随出血症状 n血疱、鼻衄、齿衄 n深部组织出血: 血肿、关节出血、浆膜腔出血、眼底出血 n内脏出血: 咯血、呕血、便血、血尿、阴道出血、颅 内出血 n出血相关症状与体征: 晕厥、休克、心肺功能不全、压迫性症状 、关节畸形、肌肉萎缩 32 各类出血性疾病的特点 类类型皮肤粘膜出血 特点 其他部位出血 血管性皮肤粘膜出血 为为主。皮肤瘀 斑、瘀点多见见 。 少见见 血小板性与血管性类类似 。 严严重时时可并发发 颅颅内出血。 33 类类型皮肤粘膜出血 特点 其他部位出血 凝血因子缺乏少见见关节节、肌肉出 血 病理性抗凝物 质质 皮下片状出血 肌肉出血 纤纤溶亢进进皮下片状出血 肌肉出血,延 迟迟性出血 34 发热 Fever 35 原因 n感染:占多数,主要原因为中性粒细胞 减少,少数患者为体液或细胞免疫缺陷 。如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 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等。 n肿瘤热:白血病、淋巴瘤 36 感染的原因粒细胞缺乏症 n疾病本身和放化疗后可导致正常中性粒 细胞减少。500/l感染机会增加, 100/l可发生严重感染。 n感染部位:皮肤、牙周组织、口咽部、 结肠、肛周是常见感染部位。 n微生物学:G-菌致病力强,特别是绿脓 杆菌,致死率高。G+和真菌感染几率 增加。 37 感染的原因细胞免疫缺陷 n疾病、抗肿瘤药物或皮质激素引起。 HD和AL缓解期,都可发生。 n微生物学:细菌、分枝杆菌、真菌(隐 球菌、卡氏肺孢子虫)、病毒(水痘带 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原虫和蠕 虫(鼠弓形虫、肠内原线虫) 38 感染的原因体液免疫缺陷 n丙种球蛋白缺乏和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易 发生感染,其缺少对囊包产脓细菌起调 理作用的抗体,同时多数患者存在补体 缺陷。见于慢淋、多发性骨髓瘤。 n微生物学:肺炎链球菌感染占优势,补 体活性降低增加了流感嗜血杆菌、脑膜 炎奈瑟菌、大肠杆菌感染的机会。 39 感染的原因脾切除 n脾是清除不受调理作用细菌的最有效器 官。脾切除患者不能产生起调理作用的 抗体,感染囊包细菌时,常常会出现脓 毒血症。 n微生物学:肺炎链球菌感染,其次是流 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 40 感染的原因其他因素 n留置静脉导管 n卧床和卧床时间 n营养不良和神经功能障碍 n局部肿瘤作用 41 感染性发热与肿瘤热的区别 n原因 n发热程度 n热型 n对治疗的反应 42 骨关节疼痛 n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在髓腔内恶性增生 可引起骨痛,胸骨压痛。 n多发性骨髓瘤:可造成骨痛,腰痛多见 ,严重时可引起病理性骨折,与肿瘤骨 转移鉴别。 n是肿瘤浸润的表现,非肿瘤性疾病罕见 此症状。 43 血液系统体格检查 淋 巴 结 检 查 44 淋巴结检查注意事项 n部位、大小、数目、压痛、硬度、移动 性、 瘘管、疤痕等 n检查次序: 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 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 滑车上、腹股沟、胴窝等。 45 n检查某部淋巴结时,应使该部皮肤和肌肉松 弛,以利于触摸。检查左颌下淋巴结时,将 左手置于被检查者头顶上,以便能随时改变 其头位而配合检查,使头微向左前倾斜,右 手四肢并拢,屈曲指掌及指间关节,沿下颌 骨内缘向上滑动触摸。检查右侧时,两手 换位,让被检查者向右前倾斜。检查颈部淋 巴结时,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背后,让病人 的头向前倾,并稍向检查的一侧倾斜,然后 用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人深进行滑动触 诊。 46 n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时,检查者面对病人(可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右手检查病人的左锁骨 上窝,用左手检查其右锁骨上窝,检查时将 示指与中指屈曲并拢,在锁骨上窝进行触诊 ,并深入锁骨的后部。检查腋窝淋巴结时, 用手扶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医师以右手检 查左侧,以左手检查右侧,触诊时由浅人深 ,直达腋窝顶部。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以 左手扶托病人左上臂,以右手在其肱骨上髁 两横指许,在肱二头肌内侧滑动触诊。检查 腹股沟淋巴结时,受检查者仰卧,检查者用 手指在腹股沟平行处进行触诊。 47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n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颌下淋巴结肿大常由口腔 内炎症所致;颈部淋巴结肿大常由化脓性扁 桃腺炎等急、慢性炎症所致;上肢的炎症常 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下肢炎症常引起腹股 沟淋巴结肿大,一般炎症所致的淋巴结肿大 多有触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质不硬。 n淋巴结结核 肿大的淋巴结常发生在颈部血管 周围,多发性,质地较硬,大小不等, 可互相粘连,或与邻近组织粘连。如组织发 生干酪性坏死,则可触到波动。晚期破溃后 形成 48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n恶性肿瘤转移性淋巴肿结大 质硬,或有橡皮 样感,一般无压痛,表面光滑,与周 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左锁骨上窝淋巴结 肿大,多为腹腔脏器肿瘤(胃癌、肝癌苎), 苎 移;右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胸腔脏器 癌肿(肺癌、食管癌等)转移;鼻咽癌易转芦 到 颈部淋巴结;乳腺癌常引起腋下淋巴结肿大 。 49 全身淋巴结肿大 n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引起全身淋巴结肿 大,以颈部为明显,疼痛,不化脓。淋巴细 胞性白血病可引起全身各处淋巴结皆肿大, 但活动、不粘连、光滑、不硬、不痛、也不 化脓溃破。淋巴瘤所致淋巴结肿大发展迅速 ,连成巨块,淋巴结坚实而有弹性,无移动 性,无疼痛及压痛,多见于颈部。系统性红 斑狼疮、链霉素过敏反应等也可引起全身淋 巴结肿大。 50 发热 Fever 51 定义 definition n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 障碍时 n产热过程,散热过程不能相应 或散热 n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52 正常体温 normal temperature n正常体温36-37 n口测法 n肛测法 n腋测法 53 发热程度febrile degree n低热 37.3-38 n中等度热 38.1-39 n高热 39.1-41 n超高热 41 54 发热机制febrile mechanism n人体体温调节高级中枢在下丘脑水平 (hypothalamic level)的视前前下 丘脑(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 POAH) n体温调节次级中枢在延髓、脊髓、大 脑皮层 n“调停点(set point)”学说 55 致热原pyrogen n外源性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 n来自于宿主(host)外部 n细菌、病毒、内毒素-G-菌的脂多糖( endotoxin , lipopolysaccharide)、 抗原抗体复合物、致敏淋巴细胞等 56 致热原 n内源性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 n由各种宿主细胞产生的多肽( polypeptide) n单核细胞(monocyte)、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组织巨 噬细胞(tissue macrophage) 57 致热原 内源性致热原细胞因子(endogenous pyrogenic cytokine): n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n白介素-6 (interleukin-6) n干扰素-(interferon- ) 58 59 病因与分类 n感染性发热 占50%-60% n非感染性发热 60 感染性发热 n细菌性感染 占43% n病毒感染 6% n真菌 n支原体 n寄生虫 61 非感染性发热 n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n变态反应 n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n心力衰竭、皮肤疾病 n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n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62 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 n吸收热 n物理、化学因素或机械性损伤 n组织坏死或细胞破坏 n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63 变态反应 n风湿热 n血清病 n药物热 n结缔组织病 n恶性肿瘤 64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n甲亢(产热散热) 65 心力衰竭、皮肤疾病 n慢性心功能不全 n大面积深度烧伤 n鱼鳞病 66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n物理性因素 中暑 n化学性因素 重度安眠药中毒 n机械性因素 颅脑外伤、脑血管病 变 67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n功能性低热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n原发性低热 n感染性低热 感染后低热,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尚未恢复 n夏季低热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 善 n生理性低热 剧烈运动、紧张、妇 女月经前、妊娠初期 68 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热原因 n感染性发热 n肿瘤性发热 69 临床表现 n发热临床过程三阶段 n体温上升期 n高热期 n体温下降期 70 体温上升期 n产热 散热 n疲乏、肌肉酸痛、畏寒、寒战、皮肤苍 白 n骤升型 数小时 n缓升型 数天 71 高热期 n产热=散热(在较高水平平衡) n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加快 n持续时间不等,数小时至数周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