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血肿课件_第1页
鼻中隔血肿课件_第2页
鼻中隔血肿课件_第3页
鼻中隔血肿课件_第4页
鼻中隔血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鼻中隔血肿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hematoma of nasal septum 类别 耳鼻喉/鼻及鼻窦疾病/鼻中隔血肿和脓肿 ICD号 J34.8 概述 鼻中隔血肿为鼻中隔一侧或两侧软骨膜下或骨膜下积血。鼻 中隔血液供应来自前、后筛动脉,腭大动脉和鼻腭动脉。其中 鼻腭动脉由蝶腭动脉分出后,经犁骨的动脉沟中,直达犁骨尖 端,并与穿过切牙孔的腭大动脉分支相吻合。外伤或手术损伤 血管,易引起出血。因鼻中隔软骨膜或骨膜为一坚韧致密的结 缔组织,其下出血,不易穿破,血液淤积其间,乃成血肿。而 黏膜与骨膜结合较紧,质脆易破,故形成黏膜下血肿者甚少。 流行病学 多源于外伤、手术等,常以双侧多见,患者多为成年人。 病因 1.鼻部外伤 如头面部打击伤,或跌倒时鼻部触地,发生鼻骨 、犁骨、筛骨骨折或鼻中隔软骨脱位的患者,常伴有鼻中隔血 肿。一般以青少年为多见。 2.鼻中隔手术后 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后因打喷嚏、擤鼻等 活动,可以引起鼻中隔术腔出血。 3.各种出血性疾病 如血液病、血友病、紫癜病等,有时可发 生鼻中隔血肿,临床上较少见。 发病机制 外伤或手术损伤血管,易引起出血。因鼻中隔软骨膜或骨膜 为一坚韧致密的结缔组织,其下出血,不易穿破,血液淤积其 间,乃成血肿。而黏膜与骨膜结合较紧,质脆易破,故形成黏 膜下血肿者甚少。 临床表现 一侧黏骨膜下血肿,呈单侧鼻塞。鼻骨或鼻中隔骨折、脱位 或鼻中隔手术后的血肿,常为双侧性鼻塞。积血压迫神经末梢 ,引起反射性额部疼痛及鼻梁部压迫感。如鼻黏膜有损伤时, 则可发生鼻出血。 鼻腔检查,可见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呈半圆形隆起,表面光滑 ,黏膜颜色如常,或稍呈红色,触之柔软有弹性,大多位于软 骨部。用鼻黏膜收敛剂时,可见其膨隆处的黏膜多无明显变化 。穿刺时多可抽出血液。因筛前神经外支受压,可以出现鼻尖 部皮肤感觉迟钝。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 1.症状 (1)鼻塞: 多为单侧性鼻塞,偶有双侧性鼻塞。 (2)疼痛: 患者可有鼻部跳痛并向额部放射。 (3)鼻出血: 如鼻黏膜有损伤,则可发生鼻出血。 2.检查 (1)局部检查: 可见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对称性呈半圆形膨隆,表面光滑,黏 膜颜色正常,触之柔软。 (2)穿刺检查: 于膨隆处穿刺,多可抽出血液。穿刺抽吸有血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3.鼻中隔黏膜部分肥厚 黏膜呈灰白色,常位于鼻中隔后上部近 中鼻甲处,触之柔软。无手术及外伤史。穿刺抽吸阴性。 治疗 对较小的血肿,可行穿刺抽吸即可。而对较大的血肿,则须 在表面麻醉下,沿其血肿的下方作一与鼻腔底平行的切口,或 在血肿的最低处作一“L形”切口。通过切口,尽量吸净软组织下 的瘀血或血块。如系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发生血肿者,可从 原切口处重新进入鼻中隔术腔,将血块或瘀血彻底清除后再行 缝合。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清除其血肿后,均须用消毒凡士 林纱条填塞两侧鼻腔,以防止再次出血。须应用抗生素,以预 防感染。 治疗 曾有人认为,若为鼻中隔术后发生血肿者,不宜经原切口处理 ;并认为须反复打开原切口,这样将会使原切口处形成粗糙瘢 痕;主张在原切口后上方1cm处作一新切口,再于新切口的后 上缘以锐利鼻钳咬成一窗,以保持引流。我们认为似无此必要 。一般在彻底清除血肿后,紧密填塞鼻腔,原切口不必反复打 开,也很少有再发生血肿者。 预后 小血肿可被吸收消失,或血肿纤维化使鼻中隔增厚。血肿初 期,软骨尚可依赖血肿的血清维持营养。但为时过长,软骨可 以因供血不足发生无菌性坏死,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