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金融理论脉络图(金融运行分析)课件_第1页
主要金融理论脉络图(金融运行分析)课件_第2页
主要金融理论脉络图(金融运行分析)课件_第3页
主要金融理论脉络图(金融运行分析)课件_第4页
主要金融理论脉络图(金融运行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 讲:李健教授 单 位:中央财经大学 2009.07.20 货币 性质 货币 供给 货币 作用 价格革命 (16-17世纪) 新式银行出现( 1706) 出现货币与 货币制度 19世纪中叶 的工业危机 银行券流通 中央银行建立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纯粹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 起源 货币 职能 货币 价值 货币 需求 交换说 金属观 名目观 生产的货 币理论 促进论 促退论 中性论 新古典综合派 合理预期学派 货币学派,哈耶克 剑桥方 程式 现代货币数量说 资产组合选择 流动性偏 好理论 费雪方 程式 失踪货币 超额货币 1919世纪世纪 1818世纪世纪1616世纪世纪 史前史前 - -中世纪中世纪 重商主义古典学派当代各经济学派 票券说现代名目论 国定货 币论 货币数量论古典货币数量论 信用创造论 管理通 货论 单一规则论 价值尺度 贮藏手段 法定货币说 内生货币 供给理论 非中性思想 贸易刺 激说 中性思想 双重起 源说 交换媒介 世代交叠模型 王权说 协定论 创造说 演进说 信息搜寻说 交易成本说 物价决定说 交易量决定说 交换发 展说 商品观 一般等价物论计算货币说 积累财富 媒介交换 五大职能说 单一职能说 双重职 能说 债务观 资产观 通货观 流动性观 媒介功能说 资产功能说 计价尺度说 政策功能说特权体现说 本体价值说 劳动价值说 交换价值说 发行量 决定说 货币数 量说 时间价 值说 效用价 值说 流动 性说 促进交易说 节约成本说 稳定价格论 累计过程 学说 决定价 格论 货币幻 觉 平(立)方根公式 七动机说 弗莱堡学派理论 私铸 说 公铸 说 货币创造机制 复杂货币乘数论 2020世纪世纪 2121世纪世纪 财富保 存说 交换需 要说货币必要量研究 金本位制 崩溃 哈恩 难题 统一发行论外生货币 供给理论 新古典学派 结构模型 不均衡货币与 缓冲存量模型 简单货币乘数论 外在货币 内在货币 购买 力平 价理 论 现代 利率 平价 理论 汇兑 心里 说 国际借 贷说 塞拉 蒙卡 学派 2020世纪世纪 1919世纪世纪1616世纪世纪古代古代 英格兰银行暂 停兑换黄金( 1797) 布雷顿森 林体系 贵金属本位 重商 主义 思想 均衡汇率 理论 一战 16-17世纪 价格革命 金块论争 金块 论者 反金块 论者 克里斯蒂 尔尼 (瑞典) 古典 利率 平价 理论 沃尔塞 洛茨 成本 平价 理论 汇兑平衡 率思想 (马林斯) 米塞尔顿 萨拉 托马斯孟 基本要素均衡 汇率理论 行为均衡汇率理论 自然均衡汇率理论 均衡实际汇率理论 牙买加协议体系 公共评价 理论 国 际 收 支 说 弹性说 吸收说 货 币 论 蒙代尔-弗莱明 模型 米德 冲突 大卫 休谟 理性预期 下对外汇 市场有效 性失败的 解释 寻找汇率 决定的微 观基础 资 产 市 场 法 资产组合平衡 模型 货 币 主 义 模 型 粘性价 格模型 弹性价 格模型 欧洲美元市场 出现 布雷顿森林 体系建立 利率 管理 利率 作用 新式银行出现( 1706) 出现货币与货币制度 银行券流通 中央银行建立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 利率 定义 利率 决定 2020世纪世纪 2121世纪世纪 1919世纪世纪 1818世纪世纪1616世纪世纪史前史前- -中世纪中世纪 是 非 论 重商主义古典学派 新古典学派 当代各经济学派 自然利率说 非正义论 合理论 地租派生论 风险补偿论 所有权体现论 节欲论 时差论 放弃流动性偏 好报酬论 贷者决定论 需求决定论 货币供求论 资本供求论 IS-LM模型 CC-BB模型 CC-LM模型 开放型小国理 论决定理论 非均衡利率论 边际生产力论 借贷调节论 杠杆作用论 收益资本化说 微观调节说周期调节论 宏观调节论 宏微观纽带论 中介指标说 决定行为说 实际利率论 利率政策 无效说 金融深化论 时间偏好与 投资机会说 预期理论 流动性升水理论 纯预期理论 流动性论 偏好习惯论 等待论 平均利润率 决定论 一般均衡利率论 水平 决定 结构 决定 局部均衡利率论 股市行市说 资产定价论 货币需求互动论 利率政策 有效说 法定上限论 自由浮动论 央行调控论 剩余价值论 利率风险管理 有效持续期和凸 度模型 利差决定汇率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MM-BB-FF模型 利率调 控论 市场决定论 风险溢价说 可贷资金 理论 管理 制度 形式 价格革命 (16-17世纪) 新式银行出现( 1706) 出现货币与 货币制度 19世纪中叶 的工业危机 银行券流通 中央银行建立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纯粹信用货币制度 产生 与 性质 作用 2020世纪世纪 2121世纪世纪19 19世纪世纪 1818世纪世纪1616世纪世纪史前史前- -中世纪中世纪 金本位制 崩溃 重商主义古典学派 新古典学派 当代各经济学派 反高利贷 利率管理 规制说 信用媒介说 信用创造说 资本使用价值说 资本权益说 互利说 商业信用理论 国际信用理论 国家信用理论 公债有用论 公债有害论 双重作用说信用波动论 企业信用理论 消费信用理论 征信管理论 契约论 委托代理理论 银行信用理论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利用可能性说 信贷配给理论 信用扩张论 银行信用媒 介理论 自 然 主 义 创造资本说 信用调节论 债务危机论 扩张边界论 信用危机论 信用传导论 风险定价论 虚拟金融说 信用资本说 资本转移论节约资本说 真实票据论 信用证券 化 信用非中介化 货币分配不均论 信用本质观生产利润功能 跨期平滑说 风险配置说 货币购买力 财富使用权 信用券管理监控模型信用信息化 自发调节 在险价值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博弈论 信息对称说 古希腊奴 隶制时期 西欧封建 制时期 柏拉图的信用说 奥列兹姆的信用说 孟的信用说 阿奎那的信用说 古典学派的信用利息说 配第洛克 诺思马西 休谟李嘉图 信用说 利息说 信用说 利息说 利息说 信用说 利息说 斯密 信用说 利息说 信用说 利息说 信用说 利息说 西尼尔的“节约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论” 古典利息理论 19世纪初期-19世纪70年代 通货主义的信用利息说( 奥维尔斯顿等) 银行主义的信用利息说( 图克等) 通货与银行论争 马克思的信 用利息理论 巴本,首次提出实物 资本论,利息是资本 的租金,与地租相似 。(贸易论, 1690) 信用理论利息理论 劳的信用说麦克劳德 信用说 利率说 韩 信用说 利率说 霍曲莱的信用说 布阿尔吉尔 信用说 奎奈 信用说 利息说 杜尔阁 信用说 利息说 西斯蒙第 信用说 利息说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新古典学派 杰文斯和克拉克的边 际生产力利率理论 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 资机会说 马歇尔的等待与资本 收益说 凯恩斯的利息理论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 新古典综合派的利息理论 希克斯的流动性升水理论 IS-LM模型分析框架(希克斯、汉森) 莫迪利安尼的市场分割理论 “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 “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 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 新剑桥派的利 息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罗宾逊、卡尔多等) 罗宾逊的利率与汇率关系理论 瑞典学派的 利率理论( 缪尔达尔、 林达尔、林 德贝克等) 货币主义学派的利息 理论(弗里德曼、卡 甘、帕金等) 弗里德曼论利率与 货币需求的关系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的利息理论(卢卡斯 、萨金特、华莱士等 )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信 贷配给理论(曼昆、斯 蒂格利茨等) CC-LM模型分 析框架(伯南 克、布拉德) 穆勒的信用说 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17世纪中期以前 亚里士多德的信用说 桑顿的信用券说 萨伊“三位一体”理论 中的利率思想 戈申指出不同国 家货币的利差对 汇率的决定有重 要作用(1831 ) 魏克塞尔的利率说 熊彼特的信用说 利率与货 币需求的 关系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后至今 发展中国家的利 率自由化问题 布朗森论 利率与汇 率的关系 法波齐有效 持续期和凸 度模型 蒙代尔-弗 莱明模型 帕廷金CC- BB利率分 析法 信用的利 用可能性 理论(罗 沙、卡莱 肯等) 麦考莱的 利率风险 管理论 艾因齐格 的动态利 率评价说 麦金农 肖 约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在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农业信用 的记录。 前449年,古罗马公布十二铜表法 ,规定放债最高年利率为8.33%西方信用与利率理论的发展脉络 古希腊奴隶制时期 西欧封建制时期 柏拉图的信用说 奥列兹姆的信用说 孟的信用说 阿奎那的信用说 古典学派的信用利息说 配第洛克 诺思马西 休谟 李嘉图 信用说 利息说 信用说 利息说 利息说 信用说 利息说 斯密 信用说 利息说 信用说 利息说 信用说 利息说 西尼尔的“节约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论” 古典利息理论 19世纪初期-19世纪70年代 通货主义的信用利息说 (奥维尔斯顿等) 银行主义的信用利息说 (图克等) 通货与银 行论争 马克思的信用 利息理论 巴本,首次提出实物 资本论,利息是资本 的租金,与地租相似 。(贸易论, 1690) 信用理论 利息理论 劳的信用说 麦克劳德 信用说 利率说 韩 信用说 利率说 霍曲莱的信用说 布阿尔吉尔 信用说 奎奈 信用说 利息说 杜尔阁 信用说 利息说 西斯蒙第 信用说 利息说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新古典学派 杰文斯和克拉克的 边际生产力利率理论 费雪的时间偏好与 投资机会说 马歇尔的等待与资本收益说 穆勒的信用说 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17世纪中期以前 亚里士多德的信用说 桑顿的信用券说( 18世纪末) 萨伊“三位一体”理论的利率思想 戈申指出不同国家货 币的利差对汇率的决 定有重要作用(1831 ) 魏克塞尔的利率说 熊彼特的信用说 约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农业 信用的记录。 前449年,古罗马公布十二铜 表法,规定放债最高年利率 为8.33% 信用媒介说信用创造说 西方信用与利率理论的发展脉络(20世纪30年代前) 凯恩斯的利息理论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 新剑桥派的 利息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罗宾逊、卡尔多等) 罗宾逊的利率与汇率关系理论 瑞典学派 的利率理 论(缪尔 达尔、林 达尔、林 德贝克等 ) 货币主义学派的利 息理论(弗里德曼 、卡甘、帕金等) 弗里德曼论利 率与货币需求 的关系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派的利息理论(卢 卡斯、萨金特、华 莱士等)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 信贷配给理论(曼昆 、斯蒂格利茨等) CC-LM模型分析框架( 伯南克、布拉德) 新古典综合派的利息理论 希克斯的流动性升水理论 IS-LM模型分析框架(希克斯、汉森) 莫迪利安尼的市场分割理论 “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 “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 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 利率与货币需 求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后至今 发展中国家的利率自 由化问题(1973) 布朗森论利率与 汇率关系(1975 ) 法波齐有效持续期和凸 度模型(1986) 蒙代尔-弗莱明 模型(1963) 帕廷金CC-BB利率 分析法(1965) 信用的利用可能性理论 (罗沙、卡莱肯等)( 20世纪50年代) 麦考莱的利率风险 管理论(1938) 艾因齐格的动态 利率评价说(20 世纪50年代) 麦金农 肖 利率的风险管理 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戈申指出不同国家货 币的利差对汇率的决 定有重要作用(1831 ) 西方信用与利率理论的发展脉络(20世纪30年代后) 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新石器时代末期信用产生 夏朝出现以贝为货币 春秋时期“贷粟”盛行 春秋战国时期高利贷开始流行 周礼、孟子和 管子中的官营借贷 和高利贷理论 单旗“子母相权”理论 秦汉时期(前221-220年) 秦朝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规定 西汉初年长安形成放贷市场 东汉中后期早期国债出现 西汉晁错论“倍称 之息” 西 汉 司 马 迁 论 高 利 贷 合 法 新朝王莽“五均赊贷”利息理论 东汉桓谭“抑放钱” 理论 东汉太平经论 反高利贷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信用机构开始产生 出现代行存放款业务的寺院质库 佛家的“无尽财”利息思想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 隋朝出现“公廨钱” 唐朝出现“汇兑”业务 唐朝“飞钱”、“便换” 唐朝“禁贮钱”理论 唐朝官营汇兑理论 两宋时期(960-1279年) 商业信用长足发展 北宋民间私以交子为市 关于官营借贷的争论 辽夏金时期(907-1234年) 信用利息制度形成并缓慢发展 元朝(1271-1368年) 元初开设解典库 明朝(13681644年) 明末户部“汇兑”奖励 “会票”出现 吕坤论高利贷杀人 宋应星论高利贷酿乱 艾南英论高利贷和当铺 清朝(1644-1911年) 以消费信贷为主 清道光三年雷履泰创 建日升昌票号 严复的利息论 国债理论(马建忠、梁启超等) 南京政府前十年 (19281937年) 1930年成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 1937年四联总处成立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 废除比期存放制度 1937年设立“四联总处” 南京政府终结时期 (19451949年)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货币实现统一 宋子文的银行信用思想 毛泽东反高利贷的思想 新中国建立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952年) 初步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和独立统一的人民币制度 1953-1957年间及时调整利率水平 “一五”计划建设时期(19531956年 ) 1952年建立纵向型国家银行信贷管理 体制 1953年取消商业信用集中国家信用 1953年建立统一的利率管理体制 “大跃进”及调整时期(19581965年 ) 集中于对信贷利率管理的调整和治理 1962年银行工作“六条”颁布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银行信用遭到严重破坏 1972年对混乱的金融状态展开治理 拨乱反正时期(19761979年) 对信贷管理制度进行整顿 开展农村信贷业务 金融业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至今)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2年底准备进行有步骤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西汉管子论 反高利贷 王安石派 司马光派 关于高利贷的争论中国信用与利率理论的发展脉络 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资产组 合理论 资本 结构 理论 资产 定价 理论 有效 市场 理论 市场微 观结构 理论 金融泡沫 理论 初步认识阶段 ,尚无系统化 、理论化 开创性贡献: Markowitz 均值方差组合模型 (1952) Sharpe的单指 数模型及 CAPM(1963 ) Mao的线性规 划模型(1970 ) Jacob的限制资 产分散模型( 1974) Konno的均值方 差偏态组合模型 (1990) Markowitz的资 产组合理论( 195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Sharpe等,1964) CAPM扩展(Merton 等,1973) 套利定价理论APT (Ross,1976)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BAPM (Statman,1994) 净收益理论 净营业收益理论 传统折中理论( Durand,1952) MM理论( Modigliani&Mill 等,1958) 修正的MM理论 ( Modigliani&Mill 等,1963) 权衡理论(Robichek ,1967等) 代理成本理论( Jensen,1976等) 信号传递理论( Ross,1977等) 优序融资理论( Myers,1984等) 控制权理论( Harris,1988等) 产品/要素市场理论 (Titman,1984等 ) 起源: Demsetz( 1968)交易成本 存货模型阶段( Garman,1976等) 信息模型阶段(Bagehot, 1971;Kyle,1985等) 看法差异 模型阶段 Fama(1965)首次提出“ 市场效率”和“效率市场” 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 (Niederhoffer等, 1968) 分形市场假说( Mandelbrot等,1975) 行为金融理论( Kahnerman等,1979) 以对历史泡沫事件定性描述 和分析为主(Holy,1687; Goldsmith,1968等) 以理性预期理论为基础,通过数理分析建 立理性泡沫模型(Blanchard等,1982) 利用动态和非线性理论对金融泡沫进行更 为深入和更一般的研究(Peters,1999等 ) 1213世纪香槟集市 1445年里昂集市开始 16201623年郁金香狂热 1719年南海泡沫 1719年密西西比泡沫 1720年英格兰泡沫法出台 1929年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1933年美国证券法案出台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案出台,证券交易委员会成立 1939年美国信托契约法案出台 1940年美国投资公司法案和投资顾问法案出台 1949年美国出现对冲基金 20世纪50年代伦敦欧洲美元市场形成 1968年新加坡建立亚洲货币市场 20世纪7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投资基金迅猛发展 1986年伦敦实行金融市场自由化 1986年东京境外金融市场成立 1987年黑色星期一,纽约股市大崩溃 1990年日本泡沫 20世纪早期信用违约互换(CDS)出现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因证券投机破产 1997年现代信用违约互换(CDS)出现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西方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 资产组合理论 资产定价理论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 金融泡沫理论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 西方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脉络 资本结构理论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 初步认识阶段 ,尚无系统化 、理论化 开创性贡献: Markowitz 均值方差组合模型 (1952,1959) Sharpe的单指 数模型及 CAPM(1963 ) Mao的线性规 划模型(1970 ) Jacob的限制 资产分散模型 (1974) Konno的均值 方差偏态组合 模型 (1990) 资产组合理论的发展脉络 理论基础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1964年Sharpe、Lintnet、Mossin CAPM扩展 跨期 资本资产 定价模型 ICAPM 以消费 为基础的 资本资产定价 理论CCAPM 1973(Merton ) 1979(Lucas、Breeden ) 套利定价理论APT1976年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BAPMStatman、Shefrin1994年 期权定价公式B-S1973年Black、Sholes Ross 传统资产定价理论 现代资产定价理论 1952年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脉络 净收益理论 净营业收益理论 传统折中理论( Durand,1952) MM理论( Modigliani&Miller ,1958) 修正的MM理论( Modigliani&Miller ,1963) Miller模型(Miller ,1977) Baxter(1967) 破产成本学派 权衡理论( Robichek、 Myers、Scott等 ) 新资本结构理论 代理成本理论 Jensen&Meckli ng(1976) 代理成本模型 Grossman&Hart (1982) 债务担保模型 Harris&Raviv( 1990) 债务缓和模型 Diamond&Shlei fer(1989) 声誉模型 信号传递理论 Ross(1977) 负债比例信号 模型 Leland和Pyle (1977)内部 人持股比率信 号模型 优序融资理论 ( Myers&Majluf ,1984) 控制权理论 Harris&Raviv( 1988)模型 Stulz(1988) 模型 Aghion&Bolton (1992)模型 Hart(1995)模 型 产品/要素市场理论 Brander&Lewis( 1986)模型 Brander&Lewis( 1986)模型 Maksimovic(1988 )模型 Titman(1984)最 佳清算决策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学派 资本结构与企业外部环境(Roe, 1990;La Porta,Shleifer, Vishny,1996;Si merly & Li, 2000) 资本结构与行为金融学(Stein, 1996;Taggart,1997;Baker & Wurgler,2000) 资本结构与产业生命周期( Wokuwu,2000;Barcley、 Morellec & Smith,2001;Bender & Cranfield,2002)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脉络 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证 放宽了MM理 论完全信息外 的各种假定, 更加现实 价格理论和厂商理论(思想渊源) 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理 论、存货理论(理论基础) 起源: Demsetz(1968)的交易成本 存货模型阶段 理论发展: Garman(1976),Stoll( 1978)等 实证研究: Lyons(1995),Manaster- Mann(1996)等 信息模型阶段 起点:Bagehot(1971 ) 序贯交易模型:Glosten- Milgrom(1985) 批量交易模型:Kyle(1985) 看法差异模型阶段 20世纪60-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20世纪90年代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脉络 Demsetz后,研究焦点开始集 中于做市商报价行为,并形成 基于存货模型和信息模型。 市场有效性的早期研究 分形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的形成与发展 Fama(1965)首次提出“市场 效率”和“效率市场” 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 半强式有效市场(Ball & Brown,1968等) 强式有效市场( Friend、 Brown、Herman & Vickers, 1962等) 弱式有效市场( Niederhoffer&Osborne, 1966等) 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 起源:“投机理论”(Bachelier ,1900) 分形的提出( Mandelbrot,1975) 分形市场假说的提出( Peters,1991) 行为金融理论 早期阶段:Mackey(1841),Le bon(1896) 心理学行为金融阶段: Kahnerman&Tversky( 1979) 金融学行为金融阶段: Thaler(1981),Shiller (1987) 期望理论( Kahnerman&Tversky,1979)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 Statman&Shefrin,1994) 行为组合理论( Statman&Shefrin,2000) 噪声交易理论(Fischer,1986 ;Black,1986等) 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理论( Thaler&Bondt,1985) 投资行为模型 BSV模型(1998)和 DHS模型(1998) 羊群效应模型(1992 )和HS模型(1999 ) 实证检验(Banz,1981等) 市场有效性假说 20世纪60-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20世纪90年代 市场有效性理论的发展脉络 该理论充 分考虑市 场参与者 的心理因 素作用, 对原理性 框架下的 现代金融 市场理论 进行反思 和质疑。 针对有效市场假说的 缺陷,该假说利用流 动性和投资起点解释 有效市场假说无法解 释的市场现象。 理性预期学派 p 布兰查德和沃森(Blanchard&Wetson, 1982) p 哈密尔顿和魏特曼(Hamilton&Whiteman ,1985) p 萨金特和瓦尔拉斯(Sargent&Wallace, 1987) p 弗卢德(Flood,1994) p 泰勒尔(Tirole,1982,1985),奥布斯 特菲尔德和罗戈夫(Obstfeld&Rogoff,1983 ,1986)及韦尔(Weil,1987,1989) p 布莱克(Black,1986),德朗(De Long etal.,1990),金融噪声交易理论 p 宾斯瓦格(Binswanger) p 圣托尼(Santoni,1987) p 彼得斯(Peters,1999) p 瓦加(Vaga,1991) p 奥斯本(Osborne)和法玛(Fama) p 芒德勃罗(Mandelbrot) p 加尔布雷斯(Galbraith) p 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 p 伯洛德尔(Braudel) p 霍利(Holy,1687) p 维佳(Vega,1688)困惑之惑 p 马凯(Markey,1841) p 马克思(Marx)资本论第三卷 p 戈登史密斯(Goldsmith)金融相关比率( FIR) 典型事件 “郁金香狂潮”(1636),“南海泡沫”(1719- 1720),“密西西比股债”(1719-1720), “ 英国铁路狂热”(1846-1847), “美国股市 大恐慌”(1929) 评论 尚无形成系统的金融泡沫理论。 主要贡献在于发现金融领域中广泛存在的 不确定性、信息与风险问题、大众投机心理 的狂热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等金融 泡沫相关的现象。 对这类现象进行大量描述和定性分析,为 下阶段的数理模型打下基础。 p 三木谷良一(1998) p 宫崎义一(2000) p 奥村洋彦(2000) p 野口悠纪雄(2005) 评论 借助数学和理性预期理论的发展,运用模 型对金融泡沫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较规范地剖析了理性泡沫形成和运行的 基本原理。 评论 以分形与混沌理论为代表的非线性理论对 金融市场的研究标志着金融泡沫理论进入新 阶段。 尚未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还处于起 步阶段。 典型事件 “日本泡沫”(1990), “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墨西哥、俄罗斯、中国台湾金融泡 沫 泡沫检验: p 希勒(Shiler, 1981)及 勒鲁瓦和波特( Leroy&Porter, 1981) p 弗卢德和嘉伯 (Flood&Garber, 1980) 典型事件 “美国股市大崩溃” (1987) 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对历史上的泡沫事件 进行定性描述和分析为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以理性预期理论为 基础,通过数理分析建立理性泡沫模型 20世纪80年代后:利用动态和非线性理论 对金融泡沫进行更为深入和更一般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前-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金融泡沫理论的发展脉络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 唐朝长安的西市产生中国 最早的金融市场。 清朝(1644-1911年) 清同治四年,我国首家保险机构上海义和保险行成立 清同治年间出现股票交易 清光绪十七年,西方商人筹建上海股份公所 清光绪二十九年,上海股份公所改为证券交易所 清光绪三十一年,证券交易所改为上海众业公所 清末三次金融风潮:上海金融风潮,上海贴现风潮,橡 皮股票风潮 新中国建立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952年) 1949年,新中国第一家再保险集团民联分保 交换处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 1950年,中共中央批准中财委关于修改各 地外汇管理办法的意见 17世纪中期以前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20世纪初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今 金融业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至今) 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 1986年,港英当局实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 1990年,中国首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重大改革,统一的外汇币场建立 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995年,“327国债事件”爆发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2004年,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开锣 2005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 2006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 台湾的金融市场 香港的金融市场 澳门的金融市场 前秦时期(前221年前) 神农氏时代出现“日中为市” 两宋时期(960-1279) 宋太宗雍熙三年前后, 以交引为主要业务的证 券交易所“交引铺”出现 北洋政府时期(1911-1927年) 1913年,上海股票商会成立 1916年,爆发“京钞风潮” 1918年,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 1921年,“信交风潮”爆发 南京政府前十年 (19281937年) 1928年,南京政府民国十七年金融短期公债条例 1928年,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金融中心 1929年,南京政府交易所法 1933年,联合准备委员会设立票据交换所 1935年,港英立法局外汇基金条例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 1938年,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办理外汇请 核办法和购买外汇请核规则 1939年,英国和中国中英货币平准汇兑基 金合同 1941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开业 1945年,上海票据交换所成立 南京政府终结时期 (19451949年) 加强对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 掌握票据交换 加强对贴现业务的控制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事件事件 主 要 研 究 的 问 题 理论理论 基础基础 19441944年年19141914年年18701870年年早期早期19761976年年 国际 收支 国际 资本 流动 国际 货币 体系 内外 均衡 英国金币本位英国金币本位 制度率先确立制度率先确立 一战爆发,金币一战爆发,金币 本位制告终本位制告终 布雷顿森林布雷顿森林 体系建立体系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 溃与牙买加体系建立溃与牙买加体系建立 年代年代 汇率 贸易差额论 价格调节论 限制(重商) 价格铸币流动 机制(古典) 国际借贷说 未形成 从限制流动到价格调节,未形成系统理论 价格利率 调节论 利率分 析模型 吸收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 金币本 位制 弹性分 析法 前布雷顿森前布雷顿森 林体系林体系 购买力平价说 利率平价理论 汇兑心理说 结构分析法 ISLMBP 模型 短期流 动理论 流量理论、组 合理论、交易 成本理论 风险防范 危机分析 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 布雷顿森林布雷顿森林 体系体系 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 米德冲突,丁伯米德冲突,丁伯 根法则,斯旺模根法则,斯旺模 型,型,MMF F模型模型 MMF FD D模型模型 三代金融危机三代金融危机 理论理论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 瑞典学派瑞典学派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 新干预主义新干预主义 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新开放宏观经济学 铸币平价说 均衡 总量 价格革命 (16-17世纪) 新式银行出现( 1706) 出现货币与 货币制度 19世纪中叶 的工业危机 银行券流通 中央银行建立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纯粹信用货币制度 2020世纪世纪 2121世纪世纪19 19世纪世纪 1818世纪世纪1616世纪世纪史前史前- -中世纪中世纪 金本位制 崩溃 重商主义古典学派 新古典学派 当代各经济学派 金属观 名目观非金块主义 金块主义通货学派 银行学派交易媒介说 价值贮藏说 先验法 实证法 流动性观 新货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