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的价值与优势.doc_第1页
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的价值与优势.doc_第2页
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的价值与优势.doc_第3页
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的价值与优势.doc_第4页
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的价值与优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的价值与优势on the values and advantages of introducing the resource of fork athletics in ordinary colleg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摘要:现行的普通高校公体课是以西方体育课程内容为主,忽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与道德渗透,导致普通高校公体课不能实现其预期的课程目标。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的价值有:形成刚柔相济的体育文化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传承民族文化形成文化自觉。优势是:简单易学、生动有趣,能唤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欲望;娱乐性、表演性强,能使学生愉悦身心,提高自信心;场地设备条件不受限制,可以节约经费投入;贴近生活、可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关键词:普通高校;公体课 ;民俗体育;引入abstract: competitive athletics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university p.e cours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ind and body and their abilities adapting to the society and the moral penetration have been neglected , so the anticipant goals of the course can not be realized. the values of introducing it are as follows: form the athletic culture spirit tempering toughness with gentleness; cultivate the good morals and abilities adapting to society; promote students ability of appreciation; pass down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form the awareness of the culture. the advantages of introducing the resource of fork athletics in university pe course are as follows: it is easy to learn and it is vivid and interesting and can arouse students desire to study; it has entertaining and performing qualities and can make the students mind and body delighted, thus increase their self-confidence; it will not be restricted by the fields and equipments and can reduce the expenditure; it is close to life and can form life-long athletic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key words: ordinary colleg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folk athletics; introduction普通高校公体课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更是衔接社会体育的桥梁,对终身体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公体课内容基本上是以西方体育课程内容为主,忽视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道德教育的渗透。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依然没有完全改变以运动技术为主的旧格局,忽视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和场地设备条件不足。另一方面是课程内容单一,课程资源匮乏,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民俗体育不仅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对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的价值与优势的分析,唤起人们对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关注,为普通高校公体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一、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界定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课程,对课程的关注就是对国家未来和民族未来的关注。课程是教学的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任何课程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前提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课程资源支持的课程实施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阻碍。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客观存在或存在物。”1课程资源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研究不断深入而提出的。目前,有关课程资源的概念很多,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众多课程资源的概念中,刘旭东等人提出的“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2这个界定从课程的本质出发,阐释了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关系。课程的本质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3 本文所讨论的民俗体育课程资源是指在民间风俗中积淀下来的,流传在广大人们群众中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形态,可以成为体育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即形成体育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主要指教学的内容资源和设备条件因素。如传统民俗节庆中和婚俗中以及民间歌舞和游艺活动中具有体育活动形态的内容。二、 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的价值2.1形成刚柔相济的体育文化精神从希腊文明起,对人的理解就是: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己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4兽性是人性躲避不了的一部分,现代体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现代社会离不开竞争,竞争是现代体育的灵魂。“如果从体育的概念中剔除竞技的含义,就如同从细胞中摘掉核一样,剩余部分也许不会再有意义了。竞技,以体育的面目出现,表现着人类最赤裸裸的形象。”5体育的竞争性特点是任何文化活动难以比拟的,这是我们追求的一方面。然而,普通高校公体课除了要培育学生的竞争能力,体育锻炼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植体育所代表的文化精神。体育是以身体活动的方式提倡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而这些正是民俗体育所具备的特质,民俗体育活动不仅能弥补因竞争所带来的压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民族体育文化的深刻内涵在竞争中求发展,在竞争中实现和谐共进的真谛,形成刚柔相济的体育文化精神。 2.2培养良好的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健康的人,不仅是躯体健康,而且要实现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道德健康的和谐发展。道德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有一句谚语,“英国的贤明政治家却是从他们的运动场上培植出来的。依据学习的迁移学说,运动的发达可以影响到政治的修明,培养优良的政治人才。”6运动迁移理论认为,体育运动中培养的美德和能力可以迁移到生活中。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内容丰富,活动形式灵活,不仅有体现果敢、坚毅、勇猛、粗野的的项目,如搏击、摔跤、角抵、射箭、赛龙舟等,而且有提倡合作、沉着、文明、关怀的内容,如舞龙、舞狮、扭秧歌、打莲湘、踢毽子、跳绳、跳皮筋等,通过学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形成和谐的文明社会风尚。2.3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是一种艺术形态,应该在美的层次上得到理解。亚里士多德在论及体操的目的时说:“最重要是优雅的魅力,而非野蛮的力量,体育的目的在给予一种自由的教育,而不是训练人的体力。”7易卜拉欣认为:“体育是人表现自身的一种形式,从历史的角度看,它来源于游戏,从文化的角度看,它是富有诗意的一种休闲活动。体育的目标是在竟争的状态中达成的,而这种竟争必须接受以美为标准的一系列规则的仲裁。”8民俗体育的审美价值很高,其审美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美、形式美、氛围美、和谐美等方面。人们在参加或观赏民俗体育活动时,从民俗体育的内涵中体验了美的情绪,人们通过感官把这些富有情趣的民俗体育活动的声、色、形、象诸要素结合而构成了形式优美的审美价值,给运动者和观赏者以愉悦身心、沟通情感、撷取运动感的审美体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论是北方的秧歌还是南方的花鼓或花灯,舞的动态是“扭”。扭时,以腰为轴,腰是动作的启动点。一般为一拍扭动一次,清晰地呈现出人的身体在扭动中的曲线美。其动作是腰在承上启下时自然散发出的一种“扭”的动律,给人以视觉美享受。再如遍及我国民间的舞龙是寓竞争性和技巧表演性、游戏娱乐性、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民俗体育活动。9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是体验美,塑造健美的躯体和崇高的心灵美;二是观赏美,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欣赏到别人优美的表演;三是创造和谐美,在与别人的交流、合作中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运动氛围,从而塑造大学生美的外型和美的精神。2.4传承民族文化,形成文化自觉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库,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都始源于民俗文化之中。无论是规模宏大的交响乐还是典雅的芭蕾舞,它们的原初形态都无一例外地是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没有民间文化,就没有人类文明大厦的整个基础。“没有民间文艺,一切文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木,失去了民间文化,当然也就失去了中国文化的基因、源头、根本。现在,每一秒都有民间文化在消失,我们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抢救、保护民间文化工作之中,有更多的人参加到保护民间文化长城、保护民间文化黄河的大决战中来。”10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倍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民俗体育文化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源头,应该得到重视。在普通高校公体课中传授民俗体育文化,将有助于中华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目前,中国正在建设现代化意义形态的文化价值体系,“文化自觉”已成为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和时代需要。体育文化自觉不仅体现在对民族体育文化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上,而且体现在全球化过程中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即如何保持本民族体育文化的独立和主权以及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态度,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在普通高校公体课中引入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可以使大学生接受、认识、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为民族体育的发展创新献计献策。三、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的优势民俗体育具有娱乐性、开放性、趣味性、弱对抗性等特征,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活动内容,因此,把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中有其独特的优势。3.1简单易学、生动有趣,能唤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欲望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对运动的结果产生兴趣,以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为动力,才能对体育活动充满热情。目前普通高校公体课课程很多是竞技体育项目,对学生学习要求很高,学生很难学会,这实际上已经违背了普通高校公体课的目标。普通高校公体课应该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树立学生的健康人格等。不仅从体形、体能、体魄上打造人,更注重从心态、心灵、心性上造就人。“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这句名言鼓舞了多少胆怯、徘徊、犹豫的青年人走进体育的大门,踏上生活的大路。民俗体育项目不需要有很好的体育基础,简单易学,生动有趣。如打莲湘、抖空竹、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扭秧歌、打腰鼓等,学生一看就会,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3.2娱乐性、表演性强,能使学生愉悦身心,培养自信心现代体育课程观认为,体育课程学习的目的不再仅仅是掌握运动技能,学会某些竞技体育项目,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体质,又达到健身娱乐、愉悦身心、增强自信的目标。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大多是表演性和娱乐性体育项目,如腰鼓、秧歌、踩高跷、舞团扇、踢毽子、抖空竹、打莲湘等,这些起源于先民庆祝丰收时发自内心的愉悦之情的宣泄,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因此,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不仅能起到健身、健心的目的,而且可以在娱乐表演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情趣,体验体育学习带来的独特效果和功能。 3.3场地设备条件不受限制,可以节约经费投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普通高校公体课投入增加了很多。但是,大学生的人均场地、器材占有量还严重不足,由于大学场地器材的限制,使许多大学生喜爱的项目都无法全面开展,产生了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与学校现实场地器材条件之间的矛盾。民俗体育活动不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民俗体育对场地和器材等设施方面的要求不高,具有简便、易行、实用等特点,而且很多器材可以自制,既解决了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又减轻了国家与政府的投资。比如跳皮筋、踢毽子、跳房子、跳绳、花棍舞、木兰拳、打莲湘、放风筝(有一片空地就可以了)等,这些都可以自己动手制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3.4贴近生活、可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普通高校公体课中的很多课程内容都是竞技体育项目,如排球、田径(投掷、跳跃)、篮球、体操、武术等,既是学生在学校学的非常好,离开学校后,也很少有机会参加这些项目的锻炼,这些项目与实际生活相差很远,不利于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民俗体育不受场地条件限制、简单易学、趣味性、健身效果较好、贴近生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不仅能丰富普通高校公体课课程内容,而且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项目的活动技能,就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有利于形成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锻炼的能力与习惯,便于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终身体育的能力。这是学校体育如何与社会体育接轨的重要课题,对于提升体育人口和终身体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四、结论与建议4.1结论:(1)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一个很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应该大力开发。(2)普通高校公体课是塑造人体、健全人格的关键阶段,引入民俗体育课程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普通高校公体课程资源,而且可以发挥民俗体育特有的体育精神,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代新人。(3)民俗体育在实现普通高校公体课程目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弥补竞技体育中高难技能学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伤害,唤起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信心,形成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提升体育的人文精神。(4)大学生往往是站在历史潮头的浪尖上,对时代的变化最敏感、也是最积极的。在普通高校公体课中传授民俗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爱国热情、提高凝聚力,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