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新进展2017ppt课件_第1页
消毒隔离新进展2017ppt课件_第2页
消毒隔离新进展2017ppt课件_第3页
消毒隔离新进展2017ppt课件_第4页
消毒隔离新进展2017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新进展 宣城市人民医院 汤金红2017.6 1 2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SARS、禽流感、甲流、埃博拉等 。 新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技术问题:内窥镜的消毒灭菌问题、 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透析装置的消毒、呼吸麻醉装置的 消毒等。 耐消毒因子微生物的出现:耐戊二醛龟分子杆菌。 新消毒灭菌设备使用,使用者对其技术、相关监测手段等 技术保障系统了解不深入,不能确保其有效运行。 3 消毒灭菌的概念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 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 、漂洗和终末漂洗。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髙水平消毒:以化学因子用于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真菌和细菌芽胞,这 些化学因子称为灭菌剂,而用同一灭菌剂,短时间暴露(接触)达到部分消 毒时,称为髙水平消毒。 中水平消毒:可杀灭分枝杆菌等细菌繁殖体、大多数病毒,但不能杀灭细 菌芽胞。 低水平消毒:可杀灭细菌繁殖体、某些真菌,并可在10分钟内杀灭某些亲 脂性病毒。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病毒,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的药物 。 4 物品分类定义 斯伯尔丁分类法 :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 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 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 高度危险性物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 5 如: 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 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 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 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 6 如: 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 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 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 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7 如: 听诊器、血压计袖带、 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 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 8 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 保证水平。 方法: 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方法,环氧乙 烷、过氧化氢、甲醛、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戊二醛、过氧乙酸过氧乙酸等化学 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 用时间进行灭菌。 9 消毒水平定义 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 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包括:含氯制剂、邻苯二甲醛、 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 臭氧、碘酊等。 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 10 包括: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 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 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 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 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 杆菌。 11 如: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 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 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 的化学消毒方法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 12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 再 进行消毒灭菌。 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的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 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 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 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 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13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 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a)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b)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 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 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14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1、 耐高温、耐湿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 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等。 3、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 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 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每天进行消毒,遇明 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15 皮肤与黏膜消毒 n 皮肤消毒 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用浸有碘伏消毒液 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它替代物品局部擦 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 作用时间1min3min,待稍干后再用70% 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 16 p消毒范围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 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 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 5cm5cm. 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 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 ,至少应大于敷料 面积()。 17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指标 紫外线消毒 普通 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 90w/cm2 为合格;使用中灯管辐照强度应 70w/cm2 为合格。 18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指标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灯在电压为 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 60%、温度为 20时,辐射的 253.7nm 紫外线 强度(使用中的强度)应不低于 70W/cm2。 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 干燥。当温度低于20 或高于 40,相对湿度 大于 60% 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采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及空气中 悬浮粒子多时,应加大照射剂量。 19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指标 手消毒 手的消毒效果的监测 应遵循WS/T 313的要求。 20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指标 物体表面消毒 类与类区域: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新 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 病房、输血科储血室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5cfu/cm。 类区域: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其 它区域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 21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指标 空气消毒 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 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GB 50333。 22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指标 空气消毒 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 时间)。 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 平皿)。 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 23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指标 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测定可使用经国家卫生 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浓度试纸(卡)进行监测。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 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它使用中消毒液染菌 量100cfu/ml。 清洁用品消毒 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4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1、压力蒸汽灭菌 2、干热灭菌 3、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4、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5、紫外线消毒 6、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 25 常用化学消毒剂 戊二醛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使用方法 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消毒与灭菌 将洗净、干燥的诊疗 器械、器具与物品放入2.0%的碱性戊二醛溶液中完全浸没 ,并应去除器械表面的气泡,容器加盖,温度2025 ,消毒作用10-20min,灭菌作用10h。无菌方式取出后用 无菌蒸馏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等擦干后使用。 用于内镜的消毒或灭菌应遵循国家有关要求 26 常用化学消毒剂 戊二醛 注意事项 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燥。新启 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 洁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后及时消毒或灭菌。 戊二醛对人有毒性,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对皮肤 和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不慎接触,应 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干净,必要时就医。 戊二醛不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 毒、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 27 常用化学消毒剂 戊二醛 注意事项 强化酸性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pH调节剂(碳酸氢钠), 再加防锈剂(亚硝酸钠)充分混匀。 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洁净、密闭,使用前应先经灭菌 处理。 在2025温度条件下,加入pH调节剂和亚硝酸钠后的 戊二醛溶液连续使用时间应14天 应确保使用中戊二醛浓度符合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 戊二醛应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 存。 28 常用化学消毒剂 戊二醛 使用中戊二醛浓度监测频度 化学监测卡可用来判断重复使用和稀释的戊二醛 的浓度是否有效。 监测频率取决于使用频度: 如每日使用,每日监测; 每周使用,使用前监测; 每天使用30次,每使用10次监测一次。 美国CDC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2008 29 常用化学消毒剂 邻苯二甲醛(OPA)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 OPA比戊二醛有优势 在较宽的pH范围内(pH 3-9)具有极好的稳定性;没有已 知的对眼和鼻腔的刺激性,不需要暴露监测;几乎不具有 能感受到的气味;并且不需要激活。 OPA潜在的缺点是它能使蛋白质染色成灰色(包括未防护 的皮肤),因而要慎重处理。 国内外学者都提出用邻苯二甲醛消毒剂替代戊二醛用于内 镜高水平消毒。 30 常用化学消毒剂 过氧乙酸 适用范围: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室内空气等的消毒 。专用机械消毒设备适用于内镜的灭菌。 使用方法 消毒方法 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过氧乙酸的容器中,加 盖。基本不用。 0.5%过氧乙酸消毒液主要用于血透制水 管路的消毒,一般一月一次,浸泡过夜,应注意管道腐蚀 性。 31 常用化学消毒剂 过氧化氢 适用范围(药字号) 适用于外科伤口、皮肤黏膜冲洗消毒,室内空气 的消毒。 消毒方法 伤口、皮肤黏膜消毒 采用3%(30g/L)过氧化氢 冲洗、擦拭,作用2min。 室内空气消毒 使用气溶胶喷雾器,采用 3(30g/L)过氧化氢溶液按照20ml/m3 30ml/m3的用量喷雾消毒,作用60min。 注意事项 过氧化氢应避光、避热,室温下储存。 32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 1、过氧化氢汽化、穿透:汽化条件和有效穿透 是灭菌成败基础。 2、有效控制水分进入:器械充分干燥;提高汽化过 氧化氢浓度。 3、等离子解离过氧化氢:灭菌结束无毒害残留、即 可使用,满足接台手术需要。 33 含氯消毒剂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品、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消毒。 使用方法 消毒液配制 消毒方法 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 ,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500mg/L的消毒液浸泡 1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 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 5000mg/L消毒液,浸泡 30min。 常用化学消毒剂 34 含氯消毒剂 擦拭法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消毒,消 毒所用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 泡法。 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 500mg/L 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 10min30min;对经 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 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1000-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 喷洒,作用 60min。喷洒 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干粉消毒法对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 分泌物、排泄物中,使有效 氯含量达到10000mg/L,搅拌 后作用 2h;对医院污 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 用量加入污水 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h后排放。 常用化学消毒剂 35 常用化学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 注意事项 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应于阴凉 处避光、密闭保存。使用液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限24h 。 配制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手套。 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用于金 属器械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 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干燥干燥后使用。 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用于有色织物的消毒。 36 常用化学消毒剂 醇类消毒剂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手、皮肤、物体表面及诊疗器具的消毒。 使用方法 手消毒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含醇类手消毒剂,手消 毒方法遵循WS/T313的要求。 皮肤消毒使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擦拭 皮肤2遍,作用3min。 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溶 液擦拭皮肤2遍,作用3min。 诊疗器具的消毒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70 80(体积比)的乙醇溶液中消毒30min,加盖; 或进行表面擦拭消毒。 37 常用化学消毒剂 醇类消毒剂 l 醇类易燃,不应有明火。 l 用后应盖紧,密闭,置于阴凉处保存。 l 醇类过敏者慎用。 重新认识乙醇:乙醇的最适杀菌浓度是60%90%( V/V)。浓度为60%80%是很强的杀病毒剂,能杀灭 所有的亲脂性病毒和许多亲水性病毒。 研究证明乙醇对HBV、疱疹病毒、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轮状病毒,埃可病毒和星状病毒的灭活能力。 38 常用化学消毒剂 碘伏 适用范围:适用于手、皮肤、黏膜及伤口的消毒。 使用方法 消毒方法 擦拭法皮肤、黏膜擦拭消毒,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 液的无菌棉球或其它替代物品擦拭被消毒部位。 外科手消毒用碘伏消毒液原液擦拭揉搓作用至少3min 。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 遍,作用至少2min。 39 常用化学消毒剂 碘酊 适用范围 适用于注射及手术部位皮肤的消毒。 使用方法 消毒效果强于碘伏。 尤其是急诊手术(皮肤清洁不足) 40 常用化学消毒剂 氯己定(胍类消毒剂)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手、皮肤、黏膜的消毒。 。 消毒液的配制:一般原液使用。 消毒方法 擦拭法 手术部位及注射部位皮肤和伤口创面消毒,用有 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比)溶液局部擦拭 2-3 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外科手消毒用有效含 量2g/L氯己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