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影响免疫功能药物药理研究方法 中药药理教研室 洪敏 唐仲英科技楼406 TelEmail: 2 第一节 概述 一、免疫学研究概况 免疫学的3个时期: 经验免疫期 科学免疫期 现代免疫期 3 经验免疫学时期 中国明代,正式记载接种“人痘”,预防天 花 18世纪中叶,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 种牛 痘预防天花 目前,通过全球性大面积疫苗接种我们已 经消灭了天花病毒 4 5 科学免疫学时期 病原菌的发现与疫苗使用的推广 19世纪中叶,显微镜的改进使人们可在镜下直接观察到细菌 ,导致病原菌的发现。 1850年,首先在感染羊的血液中看到了炭疽杆菌。 Pasteur证明实验室培养的炭疽杆菌能使动物感染致病,并 且发明了液体培养基,以培养细菌。 Koch发明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结核杆菌成功,提出病 原菌致病的概念。 Emil von Behring 1854 - 1917, Nobel Prize in 1901 for demonstrating that circulating antitoxins against diphtheria (白喉)and tetanus(破伤风)toxins conferred immunity. Louis Pasteur 1822-1895, Father of immunology, attenuated bacteria and viruses as vaccine against anthrax(炭 疽) Edward Jenner 1749-1822 Successful vaccination against smallpox( 天花) Robert Koch 1843-1910, Nobel Prize in 1905 for his work on tuberculosis (肺结核), Anthrax(炭疽), Cholera(霍乱), Tubercule bacillus(结核杆菌) 8 科学免疫学时期的重要成就 u 减毒疫苗的发明 u 抗毒素的发现 u 补体的发现 u 血清学方法的建立 u 免疫化学的研究 现代免疫学时期 u 免疫应答细胞和T细胞亚类的发现 u 免疫网络学说的提出 u 抗体生成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 u 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u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标记技术) u 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Clonal Selection Theory ( Burnet学说, 1960年诺贝尔奖) l体内存有能识别各种抗原的细胞克隆(clone),每一细胞表面 均有对特定抗原的受体,能与相应抗原结合而识别它们。 l抗原的作用在于选择与其相应的细胞克隆与其受体结合后, 引起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 l 胎生期免疫细胞与自己抗原相接触形成天然自身耐受状态 (禁忌细胞系) l 免疫细胞系可突变产生与自己抗原发生反应的细胞系可形 成自身免疫反应 此学说对免疫学中的根本问题自我识别有了比较满意的 解释,对免疫学中的其他重要问题,诸如免疫记忆、免疫耐 受性、自身免疫性等现象也能作出恰当的说明,因此被人们 广为接受,成为现代免疫学的理论基础。 11 12 研究进展 1.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2.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 3.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发现 4.造血与免疫细胞的发育 5.应用免疫学的发展 (1)DNA疫苗 (2)基因工程制备重组细胞因子 (3)免疫细胞治疗 (4)完全人源抗体 (5)口服自身抗原,预防自身免疫病 13 二、免疫功能的病理生理及免疫功能的调节 免疫应答:是机体借助理化屏障及神经体液调节控制, 通过免疫细胞及有关的体液因子(抗体or淋巴因子等)发挥 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一种功能 。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防御异物进入机体以及对进 入体内异物的清除作用,是机体与生俱来的免疫功能。 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发育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发展而 成的免疫力,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4 免疫应答的3个阶段: (1)感应期 抗原进入机体后,多数由单核巨 噬细胞摄取与加工,再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B淋巴 细胞,使之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 (2)增殖分化期 抗原激活淋巴细胞T 、B淋巴细胞致敏淋巴细胞、浆细胞。 (3)效应期 再次遇到抗原致敏淋巴细胞、 抗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15 16 18 19 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 按发病机制不同,免疫性疾病分为: 超敏反应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及继发型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 综合征,多发性硬化 移植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速发型:由抗体介导, 发作快 如:哮喘、荨麻疹等 迟发型:由细胞免疫介导,发作慢 见于结核病、接触性皮炎 20 目前临床所用的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有: 免疫增强药:胸腺素、卡介苗、干扰素(免疫 调节)、左旋咪唑等。 免疫抑制药:环孢素A、他克莫司、糖皮质激 素、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中药类: 双向免疫调节,如:人参、黄芪、灵芝、猪苓 、枸杞、银耳、鹿茸、云芝等植物多糖。 免疫抑制,如:川乌总碱、氧化苦参碱、雷公 藤多苷、生物碱等。 21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10):726-729 22 三、研究的基本要求 (一)动物的选择 由于免疫反应和基因类型有关,尽可能用 纯系动物。如纯系小鼠和大鼠,并控制鼠龄 、性别和体重,以减少个体差异。若用杂种 动物,最好用同窝动物。 23 (二) 动物模型 1、模型特点和要求 (1)正常实验动物 (2)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肿瘤、衰老 、慢性病均可造成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抑制剂造模(如环磷酰胺、氢化可 的松、环孢霉素A) 辐射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动物模型 24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1. 环磷酰胺:80100mg/kg,Sc,5天后免疫功能 显著降低。 2. 氢化可的松:50100mg/kg,Sc,68天后 免疫功能显著降低。 3. 抗淋巴细胞血清(ALS):ip 0.2ml,56天后 免疫功能显著降低。 4. 60Co或X射线600800拉德照射1次,4日后免 疫功能显著降低,动物存活时间显著缩短。 25 (3)免疫缺陷动物 Nude小鼠:该小鼠先天性无胸腺,细胞免疫力低 下,失去正常T细胞功能。但其B淋巴细胞功能基 本正常。BALB/cnu、NC-nu、C3H-nu、Swiss- nu Scid小鼠:即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小 鼠外观与普通小鼠差别不大,有毛,被毛白色, 体重发育正常。但胸腺、脾、淋巴结的重量不及 正常的30%,组织学上表现为淋巴细胞显著缺陷 。 BALB/c-Scid 26 (4)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 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 (5)过敏性疾病模型: 哮喘,过敏性鼻炎,接触性皮炎等 27 佐剂性关节炎模型 是免疫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基本方法。 造模多采用大鼠, 足跖部皮下注射法, 原发病变 主要表现为致炎局部的炎症反应, 续发病变一般 于致炎后10-20天左右出现, 20天左右达到高峰, 病理改变为滑膜下组织炎症, 滑膜增生, 血管翳 形成, 软骨破坏, 4周后, 关节红肿减退, 骨质减 少, 新骨形成, 关节间隙变窄, 形成不可逆的关 节改变。 AA大鼠的关节组织病理学及血中变化与人相似, 同时, 对其免疫学机制研究发现, 此模型存在明 显的细胞免疫异常。 28 II 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 II 型胶原+完全弗氏佐剂, 乳化制成乳剂, 将该 乳剂于小鼠的尾根部皮内注射致炎, 腹腔注射乳 剂作为激发注射。 表现为多发性外周关节炎, 关节局部红肿, 严重 致关节畸形, 病理变化为增生性滑膜炎, 关节软 骨破坏, 骨侵蚀, 关节腔内有炎性细胞浸润, 体 内可检出针对自身型胶原的高滴度的IgG抗体, 这 些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与人密切相关。 不出现病情的波动和复发情况, 也没有的皮下结 节, 浆膜炎, 血管炎等表现,不出现类风湿因子及 抗核抗体 29 卵蛋白诱导的关节炎模型 卵蛋白+福氏佐剂混匀, 注入动物背部皮下, 致敏, 末次 注射后一周于关节内注入溶解的卵蛋白, 24小时内此关节 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表现, 发病率达100%。 卵蛋白诱导的关节炎模型的病理改变有滑膜增生、血管翳 形成和软骨及骨破坏。 第一阶段为关节内注入抗原后, 24小时出现关节肿胀, 关 节直径增加, 病理表现为急性滑膜炎。 第二阶段为1-4周, 关节滑膜明显增生, 血管翳形成。滑 膜细胞以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为主,其次为淋巴细胞, 以 CD4+淋巴细胞多见, 这一阶段部分动物可出现早期软骨破 坏。 第三阶段在4周后, 不可逆的关节软骨及骨破坏出现,最后 可出现骨变形。最长的观察到6个月, 慢性炎症仍存在, 证明卵蛋白诱导的关节炎模型与在发病机理上的某些类似 。 30 2、观察指标 (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测定指标 (2)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指标 (3)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指标 3、给药途径和剂量 4、对照实验 31 (1)组间对照 标准品对照组 弱阳性对照组 (2)自身对照 (3)配对对照 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 空白对照组 假处理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32 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实验 (一)碳粒廓清法 【基本原理】 网状内皮系统(RES)是机体最主要的防御系统 ,具有强大而迅速的吞噬廓清异体颗粒或某些可溶性 异物的能力,并能迅速清除体内自身产生的某些有害 物质。 当静脉注入特定大小的惰性颗粒后,它即可被RES 细胞迅速吞噬而从血流中廓清,因此,可借助测定血 流中炭粒的消失速度来反映RES吞噬异物的能力。 33 【实验步骤】 (1)取小鼠,随机分组,给药。 (2)末次给药后30min,每鼠iv印度墨汁 0.050.1ml/10g体重。 (3)于1min(t1)和5min(t5)后,每鼠眼 眶静脉取血20ml,加到2ml 0.1%NaCO3溶液 中摇匀。 (4)测OD680nm,计算廓清指数(K)、吞 噬指数。 34 廓清指数K 吞噬指数 即校正廓清指数 35 【注意事项】 (1)印度墨汁应用NS稀释15倍左右,最好经超声 处理后离心,弃去沉淀物,以免凝集的炭粒阻塞肺毛 细血管,引起动物猝死。 印度墨汁的质量可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墨汁 颗粒大小有严格要求,过大则不被吞噬,过小则被其 他吞噬细胞吞噬,如小吞噬细胞。印度墨汁因颗粒大 小均匀,能特异性地被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因而适 用于本实验。 (2)iv要熟练,印度墨汁的剂量、取血时间必须准 确无误。另外,取血的时间间隔也可延长至10分钟。 36 【评价】 印度墨汁法测定RES吞噬活性是最经典的一种免 疫学研究方法,实验条件要求不高,方法简便,结 果可靠,重现性好。 若再配合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消化鸡红血球实 验及白细胞游走实验,则可较全面地反映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清除异物功能状态。 37 (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法 【基本原理】 M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鸡红细胞对鼠类是一 种较强的抗原性异物,当其被注入小鼠腹腔后,可 引起腹腔M聚集并吞噬,注入定量鸡红细胞( CRBC),隔一定时间后,吸取腹腔M,镜检其吞 噬活性,并以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的高低表示M 吞噬能力的大小。 38 【实验步骤】 (1)取1822g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组。 (2)若筛选免疫抑制药,预先用M诱导剂,可在 实验前34天,ip0.5淀粉生理盐水溶液,每鼠 0.5ml。 (3)4天后,ip,5 CRBC 0.5ml。812h后脱 颈椎处死小鼠,ip2ml NS,轻揉腹部1min,然后吸 出洗液1ml,分滴于两片载玻片上,放入垫有湿纱布 的搪瓷盒内,移置37孵箱温育30min。 (4)用NS漂洗,除去未粘片的细胞。晾干,11丙 酮甲醇溶液固定5min。4(V/V)Giemsa磷酸 缓冲液染色3min,用流水冲洗、晾干,镜检。 39 【结果判定】 油镜下计每片200个M,计算吞噬百分率、 吞噬指数。 吞噬百分率 100 吞噬指数 2 40 CRBC被消化的程度,通常分4级: 级:未消化。CRBC完整,胞质浅红或浅黄带 绿色,胞核呈浅紫红色。 级:轻度消化。胞质浅黄绿色,胞核固缩呈紫 蓝色。 级:重度消化。胞质淡染,胞核呈浅灰黄色。 级:完全消化。M内仅见形态类似CRBC大小 的空泡,边缘整齐,胞核隐约可见。 41 【注意事项】 (1)实验各步骤均需保持无菌操作。M诱导剂 仅用于免疫抑制药研究。 (2)若滴片染色过深,可用1%HCl脱色,过浅则 可复染。 (3)每鼠两片的计数应基本一致,若差距过大, 应予淘汰。腹腔吸出的液体若有血性渗出时,则 不宜使用。 42 (4)掌握好实验时间,时间太短,吞噬鸡红细胞较 少,过长则鸡红细胞已被消化。 (5)避免腹腔注射受试药物,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 【评价】 本法简便,但操作慢而欠精确,可配合其 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43 (三)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化学发光测定法 【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中电子激发态产物,在其回到基态过程 中,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or将能量转移到另一分子 而发射光子,利用发光检测仪测定发射光的强度or 速度,即可计算发光物质or发光物质标记的抗原or 抗体的含量。测定发光强度的方法,即光子计数法 ,可用液体闪烁仪进行测定。 44 M吞噬颗粒or受其他生物与化学因子刺激 后,细胞代谢猛增,其特征是耗氧量增加, 产生大量自由基(氧负离子、过氧化氢、羟 自由基、单线态氧),同时,往往伴有化学 发光现象,但十分微弱,难以检测。若在体 系中加入鲁米诺等发光增强剂,就能增强发 光强度,因为氧化剂激发鲁米诺,可发出 425nm的光,易被检测到。 45 【操作步骤】 (1)用HBSS将M调整至2106个/ml的细胞悬液备 用。 (2)取细胞悬液1ml,置聚乙烯小管中,加入10-4M 鲁米诺200ml,将小管放入液闪测量瓶中,测定发光6 秒钟,作为本底。 (3)加入调理的酵母多糖200ml,摇匀,即刻测发光 6秒钟,以后每隔35min测一次发光,直至加酵母 多糖1h。 (4)以发光强度(cpm)为纵坐标,加酵母多糖后 的时间为横坐标,绘制M吞噬发光的动力曲线。比 较各组的峰高、峰时(峰高的时间)、发光积分值及 早期曲线斜率的变化。 46 【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所用试管、滴管、缓冲液等 均需高压灭菌,应在超净台内操作,避免污染。 (2)用台盼蓝染色,M活力应在90以上。 (3)所用药物应能完全溶解,悬浮的微粒将会影 响M的反应性。 (4)小试管与测量瓶先置暗室24h,整个操作系 统均在暗室进行。 47 【方法评价】 (1)本法也可检测M氧代谢功能与血清调 理作用,故作为检测吞噬功能的指标的专一 性不够。 (2)因液闪仪无温控装置,不能使反应系 统达到37,只能通过恒定的室温(251 )与水浴37进行间接控制。 48 (四)溶菌酶测定法 【基本原理】 溶菌酶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存在于机体的泪 液、痰、鼻涕、WBC、血清等。测定它在体液or分 泌物中的含量及其变动情况,可作为侧面了解机体 防御功能的一个指标。 体液和分泌物中的溶菌酶活性,可通过检查其对 指定敏感菌株的裂解作用来进行测定。 49 2种测定法: (1)光学测定法:将检品与菌液混合,用分 光光度计观察指定时间内透光度改变的百 分数。 (2)平板打孔测定法:在混有菌液的琼脂凝 胶上打孔,检品放在孔内,一定时间后测 定溶菌环直径。 50 二、影响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的实验方法 (一)血清溶血素测定法 【基本原理】 经SRBC免疫动物的淋巴细胞可产生抗SRBC抗体 (溶血素),并释放至外周血。这种抗体在试管内 与SRBC温育,在补体(正常血清中的一组酶蛋白, 具有溶解和杀伤细胞,增强吞噬等作用)参与下可 产生溶血反应,通过测定血红蛋白的释放量多少来 间接测出血清中溶血素的含量。 血红蛋白与都氏试剂反应形成氰化血红蛋白后比 色测定。 51 【操作步骤】 (1)免疫:小鼠,ip 20SRBC 0.2ml/天, 第4天取血、分离血清,将血清稀释后供测定 (一般500倍以上)。 (2)溶血反应:在试管内依次加入血清1ml 、5SRBC 0.5ml、10补体1ml,置37水 浴30min,然后移至冰浴中终止反应, 1500rpm离心5min,取上清1ml,加都氏液 3ml,摇匀放置10min,测OD540nm。 52 (3)SRBC半数溶血值:取5SRBC 0.25ml加都 氏液4ml,测OD540nm。 (4)计算:样品管半数溶血值HC50: 每只鼠的血清 HC50 稀释倍数 53 【评价】 (1)简单易行,快速,重复性好。测定 HC50较准确,客观,可克服溶血空斑法用 肉眼计数的错误。 (2)本实验用615纯种小鼠测出的数据比较 稳定,重现性好。 54 (二)抗体形成细胞测定法(PFC) 1 溶血空斑试验(haemolytic plaque assay,HPA) 【基本原理】 PFC是一种体外检测单个抗体形成细胞(浆细胞) 的方法。将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SRBC、补体混 合于琼脂内,抗体形成细胞分泌的抗体在补体的参与 下,使其周围的SRBC的溶解形成肉眼可见的溶血空 斑,这种溶血空斑大体上可以反映抗体形成细胞数。 方法:琼脂固相法(平皿法):常用。 液相单层细胞法(玻片法):很少使用。 56 直接溶血空斑试验:测定产生 IgM 型抗体的 细胞。因为活化补体的能力强,只加细胞 和补体即可出现空斑,故称直接溶血空斑 测定。 间接溶血空斑试验: 产生其他类型抗体的( 如 IgG 或 IgA 等)细胞检测,需要加靶细 胞和抗各类 Ig 的抗血清,再加补体才能出现 可见的空斑,故称间接溶血空斑测定。 57 【操作步骤】 (1)琼脂固相法直接法 1)免疫动物:选用纯系小鼠,随机分组,每鼠 腹腔注射5的SRBC 0.2ml致敏。 2)制备补体,同前。 3)制备底层琼脂:称取1.4g琼脂糖加入 100mlGeys液中,煮沸,溶化后分装若干只预温的 试管,每管5ml,置45恒温水浴保温。然后倾入 水平放置的平皿(直径9cm)中,凝固后打开平皿 盖,将平皿反扣放入37温箱1h,备用。 58 4)制备脾细胞悬液:免疫后第4天,用冷Geys制备 107/ml脾细胞悬液,置4冰箱备用。 5)上层琼脂的制备:称取0.7琼脂糖加入 100mlGeys液中煮沸,溶化后分装若干只预温的 试管,每管1.5ml,置45恒温水浴保温。逐个取 出,依次加入SRBC悬液(2109/ml)0.1ml、 107/ml脾细胞悬液0.1ml,充分混匀,立即倾入上 述制备好的底层琼脂平皿中,均匀铺平,凝固后静 止10min。 59 6)将平皿置37、5CO2培养箱培养2h, 每皿中加入110稀释的豚鼠血清1.0ml, 均匀覆盖于表面,继续温育4050min, 取出后置室温1h,4冰箱过夜,次日倾去 补体,or加入0.25%的戊二醛(NS配置) ,使细胞固定后计数空斑。 60 7)空斑计数与评定:用放大镜or双目解剖 镜可见每个空斑由抗体分泌细胞及其周围的 透明区域组成。计数每个平皿(106个细胞) 的空斑数。 (2)琼脂固相法间接法:在上述5)中 再加入适当浓度的抗-Ig血清0.1ml,其他步骤 相同。 61 【注意事项】 (1)SRBC既是免疫细胞,又是靶细胞和指 示细胞,故SRBC要新鲜,洗涤不得超过3次 ,每次离心5min。用Alsevers液保存的SRBC 可使用2周。 (2)为了消除非特异性溶血,豚鼠血清在使 用前必须经SRBC吸收,补体的浓度以110 稀释为宜。 62 (3)制备脾细胞悬液:若将取出的脾立即 放入0冰浴,可明显降低空斑计数;在 20以下操作,不超过15min,对空斑计 数并无影响。 (4)测定抗血清的显斑常数(KD)和抑 斑常数(KI),作为空斑计数的校正。 63 (5)倾注底层琼脂糖时,一定要将平皿放 置水平位置,以便使底层琼脂糖水平光滑。 倾上层琼脂糖时,各种细胞成分要充分混匀 。不能剧烈震荡,以免出现气泡。水浴温度 应控制在4749之间,温度过高使细胞变 性;过低使琼脂糖凝固,影响细胞分散。 64 2 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 又称SRBC的定量溶血测定法,基本原理同 溶血空斑法。但本法可定量测定抗体形成细 胞所分泌的抗体,较溶血空斑法精确。同时 操作比较简便。 65 【操作步骤】 (1)免疫动物:同前。 (2)制备脾细胞悬液:基本同前,制成5106/ml 脾细胞悬液,或按15mg脾重/ml制成脾细胞悬液。 (3)溶血反应:取试管若干只,每管依次加入脾 细胞悬液、0.2SRBC、110豚鼠血清各0.5ml, 充分混匀,另设不加补体的空白组。置37水浴中 温育1h,离心3000rpm,5min。 (4)测OD值:取上清测OD413nm。 66 【注意事项】 (1)若使用杂种鼠时,宜将每两只小鼠 的脾混合液制备脾细胞悬液,可减少实验误 差。 (2)反应系统中其他条件不变时,SRBC 浓度可根据受试药的免疫增强or抑制作用作 适当调整。 67 三、影响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实验方法 (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3H-TdR掺入法) 【基本原理】 淋巴细胞在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下,转化为 母细胞,并分化增殖,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 合成增加,并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如在培养 液中加入3H-TdR,使其掺入到新合成的DNA 中,可以定量细胞内的DNA合成强度。 68 有丝分裂原: PHA(植物血凝素) 刺激T细胞 Con-A(刀豆球蛋白) 刺激T细胞 LPS(脂多糖) 刺激B细胞 69 【操作步骤】 (1)纯系小鼠,23月龄,雌雄均可。处 死小鼠,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取出脾脏,放入 盛有RPMI1640培养液的平皿中(冰浴),剪 碎,用注射器针芯捣烂,过100目钢筛,制成 脾细胞悬液。 (2)用培养液离心洗涤脾细胞3次,用台盼 蓝检查活细胞数在95以上。将细胞用培养 液稀释成2106个/ml。 70 (3)将脾细胞加入96孔培养板,每孔200l ,34复孔(也可更多)。加入有丝分裂原, 培养72h。 (4)终止前6h,每孔加入3H-TdR 1ml,使其 终浓度为15ci/ml。 (5)用微量多头细胞收集仪,将细胞抽吸在 49型玻璃纤维滤纸上,置80烘箱内干燥 30min。 (6)将烘干的滤纸片放入盛有闪烁液的小瓶 中,用液闪仪测定样品中的放射强度(cpm) 。 72 【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 (2)脾细胞制备要放在冰浴中,避免细胞死 亡带来误差。 (3)中药粗制剂中影响因素较多,注意假阳 性。 【评价】 (1)3H-TdR掺入法客观准确。经典方法。 (2)可直接观察药物本身对淋巴细胞转化的 影响,也可观察与有丝分裂原的协同or拮抗 作用。 73 MTT法: 【基本原理】 Mosmann等根据细胞内能量代谢水平与DNA 合成水平平行相关,首创了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比色法。MTT进入细胞后作为反应底物, 被氧化成蓝色的甲臜(formazan),存积于细胞内 及周围,加入DMSO,使细胞破裂,并使细胞内 甲臜释放出来,测定OD490nm。 74 (二)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DTH反应 【基本原理】 DNFB是一种半抗原,将其溶液涂抹腹 部皮肤后,与皮肤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 由此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成致敏淋巴细胞。 47天后将其再次涂抹皮肤,可使局部产生 DTH反应,一般在抗原攻击2448h达高峰 ,故此时测定局部肿胀。 75 【操作步骤】 (1)致敏:小鼠,随机分组,腹部去毛, 范围约33cm2,并将1DNFB溶液均匀涂 抹于腹部皮肤,必要时于次日再强化一次。 (2)DTH反应产生与测定:致敏后第5天 ,将1DNFB溶液10l均匀涂抹于小鼠右耳 (两面)进行攻击,对照组同样涂耳但未致 敏。 76 攻击24h后,脱颈处死小鼠,用直径8mm的打孔 器打下圆形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总量之差为肿 胀度;同时取小鼠胸腺及脾脏称重,计算脾指数和 胸腺指数(以每10g体重计)。 【注意事项】 (1)DNFB溶液要临用前新鲜配制。 (2)在小鼠腹部应尽量去毛,且应避免剪破皮肤 。 (3)操作者避免DNFB与皮肤接触。实验环境控 制在202为宜。 小 结 一、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实验 (一)碳粒廓清法/吞噬鸡红细胞法/化学发光测定法(巨噬 细胞) (二)溶菌酶测定法 (三)硝类兰四氮唑(NBT)还原试验(中性粒细胞) (四)NK细胞活性检测,LDH法 二、影响体液免疫功能的实验方法 (一)血清溶血素测定法 (二)抗体形成细胞测定法(PFC) (三)抗体水平的检测 三、影响细胞免疫功能的实验方法 (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二)DTH反应 (三)细胞因子测定 (四)细胞亚群检测 78 常用免疫学技术 1. 免疫沉淀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纯化富集目的蛋白的 一种方法。抗体与细胞裂解液或表达上清中相应 的蛋白结合后,再与蛋白 AG(Protein AG )或二抗偶联的agaose或Sepharose珠子孵育,通 过离心得到珠子蛋白AG或二抗抗体目 的蛋白复合物,沉淀经洗涤后,在高温及还原剂 的作用下,抗原与抗体解离,离心收集上清,上 清中包括抗体、目的蛋白和少量的杂蛋白。 79 2.免疫转印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间的推算app课件
- 五轴铣操作培训大纲
- 油画棒花束课件
- 2025版高空作业施工合同签订注意事项与要点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劳务临时用工劳动合同管理规范
- 2025版二手车交易车辆抵押贷款服务合同
- 2025版路灯工程知识产权许可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鱼塘承包与渔业教育培训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设备租赁服务合同汇编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机构电脑租赁与教学资源合同
- CJ/T 120-2016给水涂塑复合钢管
- 水厂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 T/CECS 10214-2022钢面镁质复合风管
- 2025CSCO子宫内膜癌新进展及指南更新要点
- 微信小店2025爆品爆单宝典
- 2025年贵州省存量房买卖合同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复印打字服务协议书
- 2025 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 村医依法执业培训
-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三版)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