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诊断课件_第1页
脑血管病诊断课件_第2页
脑血管病诊断课件_第3页
脑血管病诊断课件_第4页
脑血管病诊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血管病的CT诊断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脑血管意外、脑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脑血管意外、脑 卒中或脑中风。卒中或脑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 血管病两大类。血管病两大类。 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脑动脉瘤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脑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和烟雾病等、脑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和烟雾病等 。CTCT对脑出血和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很大对脑出血和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很大 ,但对脑动脉瘤、血管畸形和烟雾病等,但对脑动脉瘤、血管畸形和烟雾病等 的诊断不如脑血管造影。的诊断不如脑血管造影。 一 . 脑出血 可由脑动脉瘤、血管畸形、肿瘤和可由脑动脉瘤、血管畸形、肿瘤和 炎症等引起,中老年人以高血压和脑动炎症等引起,中老年人以高血压和脑动 脉硬化为常见。出血部位以内囊脉硬化为常见。出血部位以内囊- -基底节基底节 和丘脑区常见,其次为小脑和脑干。和丘脑区常见,其次为小脑和脑干。 病理:病理:脑内小动脉壁薄弱,中层发育脑内小动脉壁薄弱,中层发育 差,差,特别是豆纹动脉特别是豆纹动脉走行过急加之硬走行过急加之硬 化,在高血压的作用下,易产生玻璃化,在高血压的作用下,易产生玻璃 样变性及纤维素性坏死,进而形成粟样变性及纤维素性坏死,进而形成粟 粒样动脉瘤,破溃后出血。粒样动脉瘤,破溃后出血。 急性期:急性期:发病后发病后5757天以内,血肿为新鲜血液和天以内,血肿为新鲜血液和 血凝块,集中了大量的含血红蛋白的红细胞,可血凝块,集中了大量的含血红蛋白的红细胞,可 为高密度影,呈为高密度影,呈“ “月晕状月晕状” ”。 亚急性期:亚急性期:发病后发病后1212周,由于血肿内红细胞及周,由于血肿内红细胞及 蛋白质逐渐分解和吸收,水分也通过渗透作用进蛋白质逐渐分解和吸收,水分也通过渗透作用进 入血肿内,可为等密度影。入血肿内,可为等密度影。 慢性期:慢性期:一般发病后一个月,血肿周围的血管及一般发病后一个月,血肿周围的血管及 神经胶质增生更明显,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完整神经胶质增生更明显,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完整 的血肿壁,血肿内的红细胞及其它部分已大部分的血肿壁,血肿内的红细胞及其它部分已大部分 被吸收,故血肿可为轮廓清楚的低密度区。被吸收,故血肿可为轮廓清楚的低密度区。 高血压性脑血肿最常发生在高血压性脑血肿最常发生在基底基底 节的壳核,其次为丘脑、桥脑和小脑节的壳核,其次为丘脑、桥脑和小脑 。 基底节出血常侵入内囊、丘脑,基底节出血常侵入内囊、丘脑, 并可破入侧脑室并可破入侧脑室。 临床常分三型:内囊内侧型、内囊外侧临床常分三型:内囊内侧型、内囊外侧 型、内囊混合型型、内囊混合型。 CTCT表现:表现: 急性期:急性期:出血后一周内,血肿为高密出血后一周内,血肿为高密 度,度,CTCT值值6080Hu6080Hu,可为肾形、圆形可为肾形、圆形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伴有周边水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伴有周边水肿 和占为效应,使临近的脑室受压移位和占为效应,使临近的脑室受压移位 ,并越过中线,内囊内侧型血肿,易,并越过中线,内囊内侧型血肿,易 破入脑室。破入脑室。 血肿吸收期:血肿吸收期:两周开始,血肿逐渐吸两周开始,血肿逐渐吸 收收 ,密度减低,边缘模糊,密度减低,边缘模糊,4 4周以后周以后 变为等密度而消失或残留软化灶。脑变为等密度而消失或残留软化灶。脑 水肿及占位效应消失。水肿及占位效应消失。 CTCT表现:表现: 囊肿形成期:囊肿形成期:指发病两月后,血肿一般指发病两月后,血肿一般 完全吸收,呈低密度囊腔,边缘清楚,完全吸收,呈低密度囊腔,边缘清楚, CTCT值近似于脑积液。囊腔多呈条状或新值近似于脑积液。囊腔多呈条状或新 月状,较小的出血灶形成纤维疤痕,邻月状,较小的出血灶形成纤维疤痕,邻 近脑室、脑沟扩大。近脑室、脑沟扩大。 CTCT表现:表现: 出血量出血量 ( ( ml ml ) ) / / 6 6 长长 宽宽 高高 出血量的计算方法:出血量的计算方法: 多以田氏方程计算多以田氏方程计算: : 二. 脑梗塞 是由于脑供血障碍所致缺血性脑坏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所致缺血性脑坏死, 病因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及小动脉硬化引病因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及小动脉硬化引 起的血栓形成,脑血管急性闭塞后,引起脑起的血栓形成,脑血管急性闭塞后,引起脑 梗塞。梗塞。 临床上可分为临床上可分为缺血性 缺血性梗塞、梗塞、出血性出血性梗塞、梗塞、 瘀斑性瘀斑性脑梗塞和脑梗塞和腔隙性腔隙性脑梗塞四种。脑梗塞四种。 1 1 . .缺血性脑梗塞缺血性脑梗塞 1)1) 急性脑梗塞急性脑梗塞 发病后发病后12241224小时内,小时内,CTCT可无阳性发现。可无阳性发现。 发病发病2 2天后,天后,CTCT有典型改变。有典型改变。 第第1 1周:周:梗塞区呈低密度、底边向外的三角形或梗塞区呈低密度、底边向外的三角形或 扇形影,边界欠清、密度不均匀。扇形影,边界欠清、密度不均匀。 第第2 2周:周:病灶密度变均匀,边界清楚。病灶密度变均匀,边界清楚。 第第2323周:周:梗塞区脑水肿消退,血液循环逐梗塞区脑水肿消退,血液循环逐 渐恢复及吞噬细胞浸润,其密度相对增高,渐恢复及吞噬细胞浸润,其密度相对增高, 平扫时为等密度,称为平扫时为等密度,称为模糊效应模糊效应。 第第4 4周周22个月:个月:梗塞的密度继续降低,直至梗塞的密度继续降低,直至 脑积液密度。脑积液密度。 占位效应:占位效应:第第1212周显著,从第周显著,从第3 3周逐渐消退周逐渐消退 ,CTCT表现为脑室受压变形,轻度向对侧移位表现为脑室受压变形,轻度向对侧移位 。 增强扫描:增强扫描:病变区增强在病变区增强在2323周内发生率周内发生率9090 ,其特征性表现是脑回样强化,其特征性表现是脑回样强化。 2)2) 陈旧性脑梗塞陈旧性脑梗塞 梗塞区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消失,仅留梗塞区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消失,仅留1 1个个 低密度囊腔,边缘清楚,锐利,其内为液低密度囊腔,边缘清楚,锐利,其内为液 化或瘢痕组织,并同时有局限性脑萎缩。化或瘢痕组织,并同时有局限性脑萎缩。 在增强扫描时,无强化效应。在增强扫描时,无强化效应。 2. 2. 出血性脑梗塞出血性脑梗塞 出血性梗塞在急性脑梗塞病人经治疗出血性梗塞在急性脑梗塞病人经治疗 后后 1 1周或数周后发生,一般为血栓和栓子周或数周后发生,一般为血栓和栓子 崩解或治疗后发生碎裂,而向闭塞血管的崩解或治疗后发生碎裂,而向闭塞血管的 远端移位,从而使血液重新进入再通部分远端移位,从而使血液重新进入再通部分 的血管及分支中。由于该部血管易发生坏的血管及分支中。由于该部血管易发生坏 死,张力很低,导致出血发生。死,张力很低,导致出血发生。 CTCT表现:表现: 在扇形或三角形低密度梗塞内,出现斑片在扇形或三角形低密度梗塞内,出现斑片 状及点状高密度出血灶,与高血压性出血灶状及点状高密度出血灶,与高血压性出血灶 相比,出血密度减低,边界不清楚,而且占相比,出血密度减低,边界不清楚,而且占 为效应明显。为效应明显。 增强扫描:在梗塞区低密度中可显示有脑回增强扫描:在梗塞区低密度中可显示有脑回 状部、斑片状增强。状部、斑片状增强。 3)3)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 系大脑半球深部和脑干的缺血性小系大脑半球深部和脑干的缺血性小 梗塞,为大脑动脉深穿支闭塞所致,微梗梗塞,为大脑动脉深穿支闭塞所致,微梗 塞所致腔隙性脑梗塞常为脑积液密度,边塞所致腔隙性脑梗塞常为脑积液密度,边 缘光滑、清楚,平均缘光滑、清楚,平均0.51.5cm0.51.5cm大小。好大小。好 发于豆状核、桥脑、丘脑、尾状核、内囊发于豆状核、桥脑、丘脑、尾状核、内囊 及其它部位,常常为多发。及其它部位,常常为多发。 三. 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系指脑动脉或其分支的局限脑动脉瘤系指脑动脉或其分支的局限 性、囊状或梭性膨大,动脉瘤的病因分为先性、囊状或梭性膨大,动脉瘤的病因分为先 天性、外伤性、细菌性及动脉硬化、脑瘤所天性、外伤性、细菌性及动脉硬化、脑瘤所 致的动脉瘤。致的动脉瘤。 病理:病理:先天性动脉瘤,一般认为与动脉肌层先天性动脉瘤,一般认为与动脉肌层 先天性发育不良或缺如有关。好发于颅底动先天性发育不良或缺如有关。好发于颅底动 脉环的分枝,特别是动脉的分叉部,脉环的分枝,特别是动脉的分叉部,超过超过 2.5cm2.5cm直径的动脉瘤被称为巨大动脉瘤。直径的动脉瘤被称为巨大动脉瘤。常位常位 于颅底部,一般无脑水肿,外伤性动脉瘤的于颅底部,一般无脑水肿,外伤性动脉瘤的 瘤壁,由机化的血肿构成,而没有血管壁结瘤壁,由机化的血肿构成,而没有血管壁结 构。动脉瘤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后构。动脉瘤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后 常造成动脉痉挛,由于有动脉痉挛,也可出常造成动脉痉挛,由于有动脉痉挛,也可出 现该动脉分支区的脑缺血、水肿或梗塞现该动脉分支区的脑缺血、水肿或梗塞。 CTCT表现:表现: 除了直接显示动脉瘤之外,还有重要除了直接显示动脉瘤之外,还有重要 的间接征象,即动脉瘤出血,视其部位不的间接征象,即动脉瘤出血,视其部位不 同又分脑内出血、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同又分脑内出血、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可根据出血部位推断出血动脉的部出血。可根据出血部位推断出血动脉的部 位。位。 根据动脉瘤内囊壁血栓情况分为三型。根据动脉瘤内囊壁血栓情况分为三型。 型:型:囊壁无血栓动脉瘤,呈稍高密度影,囊壁无血栓动脉瘤,呈稍高密度影, 多位于基底动脉环周围,边缘清晰。增强扫多位于基底动脉环周围,边缘清晰。增强扫 描,呈均匀性增强。描,呈均匀性增强。 型:型:部分血栓动脉瘤,平扫时,其中央可部分血栓动脉瘤,平扫时,其中央可 见高密度区,为内含血液的瘤腔,周围为等见高密度区,为内含血液的瘤腔,周围为等 密度附壁血栓,外层囊壁有明显强化,而形密度附壁血栓,外层囊壁有明显强化,而形 成中心高密度和外周高密度环,中间隔以等成中心高密度和外周高密度环,中间隔以等 密度带称为密度带称为 “ “靶征靶征” ”。 型:型:为完全血栓动脉瘤,呈等密度,可有为完全血栓动脉瘤,呈等密度,可有 血栓内钙化或瘤壁的弧线状钙化。血栓内钙化或瘤壁的弧线状钙化。 如脑内动脉瘤破裂,可表现为脑如脑内动脉瘤破裂,可表现为脑 内出血或形成血肿,也可破入脑室及内出血或形成血肿,也可破入脑室及 蛛网膜下腔内。蛛网膜下腔内。 血管痉挛的血管痉挛的CTCT表现常由对脑血肿表现常由对脑血肿 或脑梗塞的间接分析而得到。或脑梗塞的间接分析而得到。 四. 脑动静脉畸形(AVM) 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好发于幕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好发于幕 上(上(9090),其中顶叶常见(),其中顶叶常见(2727)。)。 病理:病理: 多发生在皮质下区,常呈楔形多发生在皮质下区,常呈楔形 ,尖端可达侧脑室壁,在皮质表面可,尖端可达侧脑室壁,在皮质表面可 见不规则粗大迂曲血管,供血动脉迂见不规则粗大迂曲血管,供血动脉迂 曲扩张,并有多支粗大回流静脉与静曲扩张,并有多支粗大回流静脉与静 脉窦或脉窦或/ /和脑深静脉相通。畸形血管的和脑深静脉相通。畸形血管的 管壁薄,内膜增厚,常有透明变形和管壁薄,内膜增厚,常有透明变形和 钙化,畸形血管周围由于反复出血,钙化,畸形血管周围由于反复出血, 有含铁血黄素沉着。有含铁血黄素沉着。 CTCT表现:表现: 平扫时:畸形血管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