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医学课件 核医学 12骨骼系统显像_第1页
七年制医学课件 核医学 12骨骼系统显像_第2页
七年制医学课件 核医学 12骨骼系统显像_第3页
七年制医学课件 核医学 12骨骼系统显像_第4页
七年制医学课件 核医学 12骨骼系统显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骼系统显像骨骼系统显像 骨骼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骼显像 (骨静态显像) 骨骼系统显像 1.【原理和影响因素】 1.1. 原理 利用骨的这一特性,将 99mTc标记于磷酸盐上, 通 过骨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沉积于骨内,通 过核仪器而完成骨显像。标记了99mTc的磷 酸 盐,1/2进入骨骼内,另1/2通过肾脏排除体, 故在骨骼显像时,除了可见骨骼的影像外,尚 可见双肾和膀胱的影像。 骨骼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而无机物占其组成 的2/3,主要为羟基磷灰石晶体,其表面积相当 大,通过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两种方式从体液 中获得磷酸盐和其他元素来完成代谢更新。 骨骼系统显像 1.2.影响因素 1.2.1 . 局部的血流量 1.2.2 . 无机盐的代谢 热区 冷区 1.2.3 . 成骨活跃程度 热区 异常放射性增强区 骨骼系统显像 1.2.影响因素 为骨像中最常见的异常表现。各种原因的病 损骨组织可产生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新骨 形成时,血供增加,成骨细胞活跃,无机盐 代谢增强,病变部位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亲和结合力增 强,可出现这种异常放射性积聚增高,故骨显像早于X射 线检查36个月发现病灶。骨显像可显示病变边缘较轻的 病损,因而异常影像较X线所见要大,较真实地显示病变 范围,对病变的处治十分重要。 异常放射性浓聚区(热区) 骨骼系统显像 1.2.影响因素 1.2.1 . 局部的血流量 1.2.2 . 无机盐的代谢 热区 冷区 1.2.3 . 成骨活跃程度 冷区 异常放射性减低区 骨骼系统显像 热 区 异 常 放 射 性 增 强 区 冷 区 异 常 放 射 性 减 低 区 骨骼系统显像 2.1.常用显像剂 99mTc-MDP(亚甲基二磷酸盐) 99mTc-PYP (焦磷酸) 2.【方法】 2.3.显像最佳时间 静脉注射后3-24h 2.2.用药剂量及方式 740-1110MBq (20- 30mCi) 常规消毒后,静脉注射。 骨骼系统显像 3.【正常所见】 3.1.全身骨骼显像清晰 。 3.2.放射性分布左右 对称。 3.3. 疏质骨密质骨。 扁 骨长 骨。 骨骺端骨 干。 大关节小关节。 3.4.双肾、膀胱显影。 POSTANT 骨骼系统显像 各年龄段的正常ECT显像 骨骼系统显像 4.【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判断骨显像有无异常通常采 取左右、前后,上下、进行 比较来确认异常的“热区”或 “冷区” 而得以实现的。 骨骼系统显像 在异常骨显像 中最多见 见于各种骨疾 病的早期 (成骨破骨) 疾病进行期 (成骨=破骨) 4.1.热区 热 区 骨显 像中 异常 增强 的放 射性 浓聚 区 异常浓聚 异常浓聚 异常浓聚异常浓聚 正 常 骨 显 像 骨骼系统显像 见于良性、缺 血及溶骨性 病变。 如骨囊肿、股 骨头坏死、 骨质疏松、 激素治疗或 放疗后。 4.2.冷区 异常放射性 减低区 相对少见 异常 异常正常 正常 冷区: 骨骼系统显像 4.3.热区的数目 恶性肿瘤单发热区转移可能性小 恶性肿瘤多发热区骨转移。 多发热区 单 发 热 区 骨骼系统显像 4.4.热区的形状 多样、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比如“炸面圈”状或“领带状” 炸面圈 领带状 肺肿瘤热膑征 骨骼系统显像 4.5.超级显像 恶性肿瘤 广泛转移 非恶性肿瘤 甲旁亢或 Paget氏病 无肾影的骨骼显像 主要见于: 骨骼系统显像 第二节 骨骼三时相显像 骨骼系统显像 1.【原理和方法】 骼三时相显像是一种在一次注射 显像 剂后,用三个时相的影像显 示局部骨骼的动脉血流、血池和骨代谢 情况的显像方法。 骨 骨骼系统显像 1.1.血流相 “弹丸”式i.v99mTc-MDP 740-1110MBq,在 拟诊病变和对称部位的区域内立即以2-3 秒的速度连续采集一分钟,获得的动脉 血流的灌注的系列影像 骨骼系统显像 1.2.血池相 在上述过程后的4分 钟内采集,1-2张静态 像获得小动脉灌注状 态和静脉回流的状态 。 1.3. 延迟相 3小时后,再行 静态显像,是为 延迟相 骨骼系统显像 2.1. 血流相(主要代表“”灌注) i.v后8-12秒大动脉 和二级动脉陆续显影 12秒后软组织轮廓 显影骨骼部位无放射 性分布 两侧相应动脉各部 位显像时间相等 放射性分布对称 2.【正常所见】 正常血流相 骨骼系统显像 2.2.血池相 代表小动脉血流灌注 的情况和静脉回流状态。 主要为软组织的轮廓影 像,但仍可见大A影。 实际为骨骼的静态像。 已无动脉影像及软 组织影像。 2.3.延迟相 正常血池相 正常延迟相 骨骼系统显像 3.【异常影像及临床意义】 3.1.1.局部放射性增高 骨骼病变部位及其 周围组织内放射性异 常增强,表示局部动 脉灌注增强,见于原 发性骨肿瘤和急性骨 髓炎。 3.1.血流相异常 血流相异常 局部放射性增高 骨骼系统显像 3.1.2.局部放射性减低 一侧部位较对侧相 同部位的放射性减 低,表示局部动脉 灌注减少,见于股 骨头缺血坏死、骨 梗塞、骨囊肿等良 性病变 局部放射性减低 血流相异常 骨骼系统显像 3.2.血池相异常 3.2.1.局部放射性增高 因局部血管增生扩 张造成、也可为静脉 回流障碍所致 局部放射性增高 血池相异常 骨骼系统显像 3.3.延迟相异常 表现为局部放射性 分布不均,减低区为 坏死区,见于溶骨性 破坏和骨质疏松 3.2.2 .局部放射性减低 血池相异常 局部放射性减低 其异常表现同骨静 态显像的异常表现 骨骼系统显像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骨骼系统显像 1.【早期诊断恶性转移性骨肿瘤】 1.1. 骨显影较X线摄片早3-6月 显示病变。 1.2. 恶性肿瘤有无骨转移,常能 由骨显像早期发现。 1.3.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 骨转移率最高,而且出现在 “骨痛”之前。 1.4. 恶性肿瘤病人,骨显像出现 “多发热区”,应考虑骨转移。 1.5. 恶性肿瘤病人,骨显像出现 “单个热区” 有 6-8为转移, 应密切随访。 单 发 热 区 多 发 热 区 骨骼系统显像 2.1. 累及范围的判断, 较X光灵敏。 2.2. 骨三时相显像鉴别原 发性肿瘤的良性恶性。 2.2.1.恶性:动脉相可见 浓 聚,血池相、静 态相更趋明显。 2.2.2.良性:三时相均无 明显积聚。 2.3.原发骨肿瘤的疗效观 察。 2.【原发骨肿瘤的骨显像应用】 骨骼系统显像 2.3.原发骨肿瘤的疗效观察。 HIFU治疗后HIFU治疗前 骨骼系统显像 3.【急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 X线对早期诊断有困 难 ,1-2周后才能明确显示溶 骨改变。 但骨显像在发病后 24小 时,因局部已有血流代谢 异常而出现热区。 3.1. 较X线早2周左右发现病变 骨骼系统显像 开放性骨折和内固定术后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在临床 上难以和骨髓炎区别,利用骨三时相显像则可鉴别 蜂窝组织炎 血流相血池相为弥漫性的 放射性增强,随时间延长 而逐渐减低,静态时主要 见放射性弥散在软组织内 。 3.2.急性骨髓炎和蜂窝组织炎的鉴别 急性骨髓炎 三个时相的放射性 分布主要都局限在 骨内,并随时间延 长更加浓聚于病变 区。 骨骼系统显像 4.【骨折的诊断】 4.1主要对细小骨折的诊断有价值(如指 骨、趾骨、肋骨、胸骨和“应力性骨折”) 4.2.在法医学上可用于对骨损伤的鉴别。 骨骼系统显像 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 5.1.1. 创 伤 性:常见于股骨颈骨折。 5.1.2. 非创伤性:常见于长期饮酒,服用 激素,骨质疏松。 5.2.骨静态显像的表现 5.1.分类 创 伤 性:骨折部位明 显放射性积聚,而股骨头 部位较少。 非创伤性:初期为整 个股骨头区放射性减少, 以后逐渐出现“炸面圈”样 改变。 骨骼系统显像 5.3.骨三时相的表现 血流相:动脉灌注减低。 血池相:软组织消退缓慢。 静态像:股骨头部位放射较低。 骨骼系统显像 6.【移植骨的监测】 6.1.三时相显像:血流相及血池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