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小车制作毕业论文_第1页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小车制作毕业论文_第2页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小车制作毕业论文_第3页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小车制作毕业论文_第4页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小车制作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训(论文)说明书题 目: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 红外遥控车的制作 系 别:机械电子工程系 专 业:机械电子工程 指导老师:朱剑芳 学生姓名:窦臻荣,郭姝芸 学 号:1053200112,1053200102 题目类型: 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 工程设计 工程技术研究 软件开发2011年 12 月 2日摘 要 本次设计的简易智能电动车,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小车的检测和控制核心;采用并行口通信控制电动机驱动芯片L298N,达到用红外遥控方式控制小车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操作。该设计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小车上提供了发光二级管组成的提示系统,各种信息一目了然,搭建了有好的操作界面。关键词:单片机;红外遥控;小汽车Abstract The design of the simple intelligent electric vehicle, using AT89S52 MCU as the core the car detection and control;Using parallel port communication control motor drive chip L298N, Achieve the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car forward, backward, turn left, turn right.The circu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reliability, and the trolley provides led two tubes, prompting system,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to stick out a mile, set up good operation interface.Key words:MCU;Infrared remote control;A car目 录引言11 设计任务21.1 要求22 红外遥控系统22.1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22.2 遥控信号接收33 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43.1 遥控小车硬件芯片43.1.1 AT89S5243.1.2 L298N53.2 遥控小汽车电路设计方案53.3 单片机的调试64 实验原理95 系统系能测试96 结论9谢 辞10参考文献11附 录12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红外遥控成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该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红外遥控小车在军事、民用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单片机以其强大的控制能力为实现这一愿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手段。本设计红外遥控小汽车使用AT89S52单片机开发板和一些简单的外围电路作为主要驱动装置,用遥控器控制小车作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运动。1 设计任务设计一个红外遥控小车。1.1 要求1、 用任何遥控控制2、 用遥控控制可以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转。2 红外遥控系统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受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受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红外遥控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 1红外遥控示意图2.1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既有遥控吗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1所示。图2.1 红外波形图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2.1.1所示。图2.1.1 红外码示意图 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放置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遥控器在案件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2.1.2为发射波形图。 图2.1.2 遥控连发信号波形2.2 遥控信号接收接收电路可以使用一种集红外线接收和放大于一体的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不需要任何外界原件,就能完成从红外线接收到输出与TTL电平信号兼容的所有工作,而体积和普通的塑封三极管大小一样,它适合于各种红外线遥控和红外线数据传输。接收器对外只有3个引脚:Out、GND、Vcc与单片机接口非常方便,如图2.2所示。脉冲信号输出接,直接接单片机的IO口;GND接系统的底线(0V);Vcc接系统的电源正极(+5V); 图2.2红外一体化接收头3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3.1 遥控小车硬件芯片3.1.1 AT89S52AT89S52为ATMEL所生产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 位微控制器,具有8K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引脚如图3.1.1。其主要功能列举如下:1、 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2、 晶片内部具时钟振荡器(传统最高工作频率可至12MHz)3、 内部程序存储器(ROM)为8KB4、 内部数据存储器(RAM)为256字节5、 32个可编程I/O口线6、 8个中断向量源7、 三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8、 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9、 全双工UART串行通道图3.1.1 AT89S52引脚图3.1.2 L298NL298是SGS公司的产品,采用标准TTL逻辑电平信号控制,是一个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的全桥驱动芯片,它相应频率高,具有两个时能控制端,在不受输入信号影响的情况下允许或禁止器件工作;有一个逻辑电源输入端,是内部逻辑电路部分在低电压下工作可以用来驱动直流电动机和步进电动机、继电器、线圈等感性负载。如图3.1.2 图3.1.2 电机驱动原理图 L298N芯片内部包含4通道逻辑驱动电路,是一种二相和四相的专用驱动器,内含二个H桥的高电压大电流双全桥驱动器,接收标准TTL逻辑电平信号,符合两轮驱动和单片机控制。它可驱动46V,2A以下的电机,满足小车马达的驱动要求。 L298N驱动2个电机,2、3脚和13、14脚之间分别接2个电动机。5、7、10、12脚接输入控制电平,控制电机的正反转,ENA(6脚),ENB(11脚)接控制使能端,控制电机的停转。3.2 遥控小汽车电路设计方案这次电子实训老师要求给我们的题目是做一个遥控小车。要求能用遥控实现小车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运动。 遥控可以选用无线遥控和红外遥控。由于红外线遥控不具有像无线电遥控那样穿过障碍物去控制被控对象的能力,所以,在设计家用电器的红外线遥控器时,不必要像无线电遥控器那样,每套(发射器和接收器)要有不同的遥控频率或编码(否则,就会隔墙控制或干扰邻居的家用电器),所以同类产品的红外线遥控器,可以有相同的遥控频率或编码,而不会出现遥控信号“串门”的情况。这对于大批量生产以及在家用电器上普及红外线遥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由于红外线为不可见光,因此对环境影响很小,再由红外光波动波长远小于无线电波的波长,所以红外线遥控不会影响其他家用电器,也不会影响临近的无线电设备。 所以我们决定使用红外遥控的方式。另外红外信号的解码可以用芯片解码也可以使用单片机通过编程软件解码。软件解码需要的外部元件很少,从而可以节约成本。因此我们选择单片机通过编程软件解码。 确定了制作的方向后,开始设计电路。 因为红外的遥控很普遍,所以我们选取了一个普通的现成的红外遥控。我们只需要制作接收部分和电机驱动部分。图3.2.1 控制电路我们设计的小车由软件和硬件部分组成。硬件部分由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组成。系统结构框图如图3.2。控制电路图如图3.2.1。驱动电路图如图3.2.2.图3.2系统结构图考虑到小车的外形不规则,红外一体化接头的连接又很简单(连接图如图3.2.3),为了保证应用到小车上时信号不被影响,所以在控制电路没有设计红外一体化接头的位置。计划制版成功后,再根据小车的外形,考虑信号强图3.2.3 红外一体化接头 弱再放置红外一体化接头。图3.2.2 驱动电路 图3.2.1所示其实就是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图。C5、C6、Y2组成单片机的时钟模块,这里采用12M的晶振以方便编程时计算时间。C4、R5、K2、R7则是复位电路,AT89S52设定的是复位高电平有效,当K2被按下,复位脚被电源VCC拉至高电平,达到复位功能。图3.2.2中L298N驱动2个电机,2、3脚和13、14脚之间分别接2个电动机。5、7、10、12脚接输入控制电平,控制电机的正反转,ENA(6脚),ENB(11脚)接控制使能端,控制电机的停转。其中5、7、10、12脚分别接单片机的P2.2、P2.3、P2.4、P2.5。本小车有2个电机,分别在小车左右两侧,通过控制小车单侧电机转动,另一侧电机停止就能达到转弯的功能,前进后退则两个电机同时转动。图3.2.2中8个1N4007二极管的作用是释放电机停止时产生的反响尖峰电势。1、3和2、4的100uf+0.1uf的电容组合则是参考L298N芯片资料中的基本应用电路设计的,为的是防止电机正反转和停止过程中产生的不规则电流影响到L298N的运作。本小车设计L298N的逻辑电源与AT89S52共用,所以这个耦合电容也是为了防止单片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势混乱而死机复位等。3.3 单片机的调试采用软件解码,单片机的程序调试就格外重要。要想用单片机控制小车的运动,首先要知道遥控器的按键码值。为此,我编写程序,用1602LCD显示遥控器的按键码值(程序见附录)。其流程如图3.3图3.3程序流程图如此实验多次可得遥控的按键码值,确定了按键码值。只需要将1602的显示函数替换成相对应的控制L298从而驱动电机的程序即可。为了保持成功,我们还利用Proteus软件仿真,其仿真如图3.3.1图3.3.1Proteus仿真图经过proteus仿真,确认可以驱动电机按要求转动。4 实验原理单片机解码原理:利用单片机的中断系统来实时接收红外信号,利用定时器来计算红外信号高低电平的持续时间来,然后编程把解出来的红外码转换成16进制码。根据解出的不同的16进制码确定下一步动作。电机驱动原理:L298N芯片内部包含4通道逻辑驱动电路,是一种二相和四相的专用驱动器,内含二个H桥的高电压大电流双全桥驱动器,接收标准TTL逻辑电平信号,符合两轮驱动和单片机控制。它可驱动46V,2A以下的电机,满足小车马达的驱动要求。5 系统系能测试为了保证电路万无一失,我们先用万用版制作了图3.2.1所示的单片机最小系统,并且用杜邦线将单片机IO口与L298N和红外一体化接头按图3.2.2(省略了所以电容及二极管)连接好。由于电路简单,采用了万用表来测量各脚的电流。将编写好的程序录入单片机实验,实验数据如表5按1键按2键按3键按5键按7键按8键按9键P20电压4.884.984.984.984.884.984.98P21电压4.954.994.795.024.794.794.79P22电压04.894.784.99000P23电压00.0205.2205.014.97P24电压4.894.8805.1600.020P25电压00.0304.994.864.990OUT1、2电压05.235.1100-5.09-5.12OUT3、4电压5.175.1600-5.24-5.190表5实验数据表经过多次实验,数据相差均不超过0.1V,故认为方案可行。小车制作出来后,发现除了5键,各个按键灵敏度都不错,此纯系遥控器按键不灵所至,偶尔电机迟缓动作也是由于小车电机齿轮老化。本小车制作成功。6 结论采用单一单片机结构,用软件商的多任务结构是系统同时去执行多个操作,提高了CPU得利用率和系统的灵活性。该设计具有结构轻巧、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有一定得开发利用前景。谢 辞 在本次实训中感谢朱老师在制作过程中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参考文献1 朱清慧,张凤蕊,翟天蒿,王志奎.电子线路设计、制版与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151177.2 龚淑秋,李忠波.电子技术(非电类专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206259 附 录单片机程序#include sbitIN1=P22;sbitIN2=P23;sbitIN3=P24;sbitIN4=P25;sbit ENA=P20;sbit ENB=P21;char code Tab16=0123456789ABCDEF;char data TimeNum= ;char data Test1= ;unsigned char irtime;/红外用全局变量bit irpro_ok,irok;unsigned char IRcord4; /处理后的红外码unsigned char irdata33; /33个高低电平的时间数据void Ir_work(void);void Ircordpro(void);void ShowString (unsigned char line,char *ptr);voidgo();voidback();voidleft();voidright();voidFleft();voidFright();voidstop() ;/=定时器0中断函数=void tim0_isr (void) interrupt 1 using 1/定时器0中断服务函数irtime+; /用于计数2个下降沿之间的时间/=外部中断0函数=void ex0_isr (void) interrupt 0 using 0/外部中断0服务函数static unsigned char i; /接收红外信号处理static bit startflag; /是否开始处理标志位if(startflag) if(irtime=33) i=0; /判断是否是引导码 irdatai=irtime;/存储每个电平的持续时间,用于以后判断是0还是1 irtime=0; i+; if(i=33) irok=1; i=0; elseirtime=0;startflag=1;/=定时器0初始化=void TIMEinit(void) TMOD=0x02;/定时器0工作方式2,TH0是重装值,TL0是初值 TH0=0x00; /重载值 TL0=0x00; /初始化值 ET0=1; /开中断 TR0=1; /=外部中断初始化=void EX0init(void) IT0 = 1; /指定外部中断0下降沿触发,INT0 (P3.2) EX0 = 1; /使能外部中断 EA = 1; /开总中断/*/* 红外键值处理 */*/ void Ir_work(void) TimeNum5 = TabIRcord0/16; /处理客户码并显示 TimeNum6 = TabIRcord0%16; TimeNum8 = TabIRcord1/16; /处理客户码并显示 TimeNum9 = TabIRcord1%16; TimeNum11 = TabIRcord2/16; /处理数据码并显示 TimeNum12 = TabIRcord2%16; TimeNum14 = TabIRcord3/16; /处理数据反码并显示 TimeNum15 = TabIRcord3%16; irpro_ok=0; /处理完成后清除标志位 /=红外解码函数=void Ircordpro(void) unsigned char i, j, k;unsigned char cord,value;k=1;for(i=0;i4;i+) /处理4个字节 for(j=1;j7) value=value|0x80; else value=value; if(j1; k+; IRcordi=value; value=0; irpro_ok=1;/处理完毕标志位置1/=主函数=void main(void) EX0init(); /初始化外部中断 TIMEinit();/初始化定时器 P2=0xff; while(1)/主循环 if(irok) /如果接收好了进行红外处理 Ircordpro(); irok=0; if(irpro_ok) /如果处理好后进行工作处理,如按对应的按键后显示对应的数字等/ Ir_work(); if(TimeNum11=Tab0&TimeNum12=Tab12) left(); /如果按下“1”键,左转 if(TimeNum11=Tab1&TimeNum12=Tab8) go(); /如果按下“2”键,前进 if(TimeNum11=Tab5&TimeNum12=Tab14) right();/如果按下“3”键,右转 if(TimeNum11=Tab1&TimeNum12=Tab12) stop();/如果按下“5”键,停止 if(TimeNum11=Tab4&TimeNum12=Tab2) Fleft();/如果按下“7”键,后左转 if(TimeNum11=Tab5&TimeNum12=Tab2) back();/如果按下“8”键,后退 if(TimeNum11=Tab4&TimeNum12=Tab8) Fright();/如果按下“9”键,后右转 /*/* 小车运动命令函数 */*/=向前=voidgo()IN1=1;IN2=0;IN3=1;IN4=0;/=向后=voidback()IN1=0;IN2=1;IN3=0;IN4=1;/=左转向前=voidleft()IN1=1;IN2=0;IN3=0;IN4=0;/=右转向前=voidright()IN1=0;IN2=0;IN3=1;IN4=0;/=左转向后=voidFleft()IN1=0;IN2=1;IN3=0;IN4=0;/=右转向后=voidFright()IN1=0;IN2=0;IN3=0;IN4=1;/=停止程序=voidstop()IN1=1;IN2=1;IN3=1;IN4=1;最终PCB图 为了在排版PCB是方便走线,图中已将L298N的14与15脚对调,焊接元件是只需要将L298N的14、15脚反接即可。附件目 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 (2013年11月修订)1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打印要求17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封面及表格27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职责47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人员职责50大学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选的有关规定51大学关于本科生到校外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有关规定5642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二一三年十一月修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为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对全校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是各学院开展毕业论文管理和学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一、指导思想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学术论文性质,是学生科研能力与学识水平的体现。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内容上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所规定的“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水平要求,在形式上应当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写作中,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实现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二、组织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采取学院具体负责,教务处宏观指导的体制,实行在主管教学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和各学院共同管理和组织实施的校、院二级管理。1. 教务处负责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对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遴选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天津市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2. 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意见和学校的总体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并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3. 学院应当成立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学院领导任组长,负责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在领导小组下指定专人负责,按照管理人员职责要求,为学生协调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和答辩时间,安排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学习和课程。4. 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阶段,学校和学院应当为学生提供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的条件。三、时间要求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2周。在第七学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动员、选题、导师确定、文献查阅等工作。在第八学期集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实验(调研)、撰写、答辩等环节。四、过程要求毕业论文(设计)一般要经过选题、调研与收集资料、实验、编写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定稿等若干阶段。为使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素养,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各学院应当召开由毕业班学生和指导教师参加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布置会,具体说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注意事项、要求和评分规定,并举办关于科学道德、学术论文写作方法、学术引用规范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指导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分阶段、逐层次地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求1. 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所学专业进行选题。不得跨专业选题,但鼓励学生选择以本专业为主的交叉学科课题。2.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3. 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4. 鼓励各学院采取开题报告形式审核、确定全体学生的选题。各专业必须选拔5-10名学生面向整个专业学生举行示范性开题报告。学生可选择指导教师提供的题目,也可自选题目。题目确定后,应填写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核表,并须经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在论文写作和进行设计过程中需对题目进行修改的,应填写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变更表,并须经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批准。5. 学生选题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若二人(或二人以上)合作课题,毕业论文(设计)必须分开撰写,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重点阐述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并明确说明本人在课题研究中所完成的内容对整个课题的贡献。攻读双学位的学生应根据所修专业撰写两篇不同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得一文两用。(二)资料收集与科学实验占有丰富详实的资料和数据是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的基础。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应广泛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科学实验,了解理论界对自己拟研究问题的研究状况,避免低水平重复性工作,防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收集资料和进行科学实验过程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各种收集资料和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书目和实验条件。(三)编写提纲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各学院应根据本专业特点安排编写提纲和撰写论文的时间。学生应主动找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每周至少一次,总次数不少于10次。学生如不能按照时间规定完成编写提纲和撰写论文各环节,而直接提交论文(设计),不能参加论文(设计)答辩,不能获得相应学分。(四)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检查指导教师应按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定期指导,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进度、质量、出勤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实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五、质量要求1. 题目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且简明、易读,字数一般应在20字以内。英文题目要与中文题目相对应,词汇、语法使用准确。2. 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所研究的内容、目的、方法、结论、主要成果和特色,字数一般应在200至300字之间。中文摘要语言力求精练,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词汇和语法必须使用正确。3. 关键词关键词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论文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论文的关键词应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为35个。4. 正文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应有前言和文献综述,前言说明论文(设计)的工作目的(背景),并引出课题;文献综述要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评述,并介绍毕业论文(设计)中的研究工作设想、方法等内容。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学生工作量,文科类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字数一般不应少于10000字。对于外语类毕业论文原则上要用所学的第一外语撰写,毕业论文的篇幅不得低于5000个外文单词。理科类毕业论文(设计)应根据学科特点做出具体要求,其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字数一般不应少于8000字(包括图表在内,附录除外)。对于个别基础学科纯理论研究型专业,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应少于6000字。工科类毕业论文(设计)字数一般不少于12000字。论文要求内容充实,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有一定的创新性,文字准确流畅。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涉及的实验数据和计算内容要求准确,引用他人观点、实验数据、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注明出处。与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相关的科研、调研、设计、开发等工作是同研究生或其他本科生合作完成的,需写明分工。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指作者论文创作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视论文写作实际需要而定,原则上要求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全部在正文中被引用。鼓励学生引用近五年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六、格式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格式要符合学校的统一要求(详见附件1),不按要求排版、打印的不能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不能参加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七、答辩及评分要求 (一)答辩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应安排在第八学期14-16教学周进行,各学院不得提前进行答辩工作,以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各学院需提前一周将答辩时间安排提交教务处。2. 学院成立由3至5名教师组成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其中设主席1名(本人指导的学生答辩时,不得担任主席),秘书1名(不得由学生担任)。3. 答辩时,答辩委员会主席应要求参加答辩的学生准备发言提纲,先由学生对其工作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回答委员会提出的问题,答辩时间一般为15至20分钟。答辩秘书负责如实记录答辩委员会提问和学生作答的具体内容。4. 答辩后,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从研究(设计)内容、工作量、论文(设计)质量和答辩情况等方面做出评价并评定成绩,填写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及打分表。5. 参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按照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要求执行。(二)评分要求1. 指导教师应根据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逐项打分,并给出毕业论文(设计)总分,同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及打分表,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工作量、工作态度、完成质量、创新性、应用性、存在的不足等情况做出综合评价。2. 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论文内容及答辩情况,参考指导教师对论文(设计)的打分及评价意见,并根据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给出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同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及打分表。3. 答辩委员会变更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时,应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及打分表的备注栏中详细说明变更理由,并由该委员会全体委员签字。4.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应呈正态分布,90分及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其中被评为优的论文(设计)篇数不得超过毕业论文(设计)总篇数的30%。5. 毕业论文(设计)应独立完成。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0分计,并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予以相应处分。八、“查重”要求1. 各学院应在5月初,按教务处规定比例抽取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查重”检测;有条件的学院可申请全面“查重”检测;答辩委员会成员在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期间,可将有疑义的毕业论文(设计)提交学院教学办公室进行“查重”检测;学院需对推荐参加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审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查重”检测。2. 文字复制比(包括引用文献和本人文献部分)达到20%及以上的,“查重”结果首先交由指导教师复核认定,有异议的需填写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查重”结果认定表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查重”结果和指导教师复核认定材料交学院学术委员会进行最终认定。经认定:(1) 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取消答辩资格,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0分计;(2) 存在中度学术不端行为的,责成指导教师督促学生在不少于6周的时间内进行整改,整改后需进行第二次“查重”检测;(3) 存在轻度学术不端行为的,责成指导教师督促学生整改,于答辩前进行第二次“查重”检测;(4) 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直接参加答辩。第二次“查重”的文字复制比低于20%的,可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第二次“查重”的文字复制比仍达到20%及以上的,则取消答辩资格,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0分计。毕业论文(设计)“查重”的最终认定结果,将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凡经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毕业论文(设计),通过答辩后,成绩应在80分以下。3. 各学院需根据教务处规定,结合本院学科特点,制定“查重”工作实施方案、认定本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标准和相应的处理办法,经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签字、盖章,报教务处备案。4. 毕业论文(设计)“查重”检测结果的简明报告单以及对检测结果的认定材料原件作为学生成绩档案材料由学院教学办公室集中保存。学院需于5月18日前向教务处提交首次“查重”检测工作的相关材料,包括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查重”结果认定表及相关认定材料的复印件;于6月底前向教务处提交后期按教务处要求进行“查重”工作的相关材料,主要包括答辩委员会提交和申报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等需要进行的“查重”检测以及二次“查重”检测的检测结果及认定材料的复印件。5. 学院在4月底之前向教务处提交拟参加论文(设计)答辩的学生人数(含双学位),教务处为各院分配抽查所需的“查重”软件使用账号。学院因二次“查重”、答辩委员会提交“查重”检测或对候选校级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查重”检测等,向教务处申请“查重”软件使用账号,需填写论文“查重”检测系统账号申请表。其中,二次“查重”申请账号需附第一次“查重”的简明报告单。九、评估检查(一)学院自查1. 学院聘请3-5名教师成立检查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工作认真负责,有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丰富经验。2. 学院对本单位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全面自查并督促教师和学生完成整改工作。(二)学校抽查和评价在学院自查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校内专家对全校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样检查。同时,结合学校督查组对全校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进行检查和采用“查重”检测系统对全校毕业论文进行抽查的结果,评选出该年毕业论文(设计)优秀管理单位。十、其他(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批表应按本规定要求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详细填写审批表的各项内容并签字盖章。选题理由应不少于200字,指导教师意见应不少于100字。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经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和学院领导签字批准后确定。在论文写作和进行设计过程中,如需调整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填写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变更表,并须经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批准。(二)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中期检查是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应按学校制定的指导教师职责,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指导,指导次数应不少于10次,每次指导时间不少于2课时。指导教师应根据指导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中期检查表,不得事后补填。指导教师意见应包括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存在问题、改进意见等,意见字数应不少于100字。(三)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及打分表指导教师评语应不少于200字,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工作量、工作态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创新性、应用性、文本规范、存在的不足和综合评价等,并根据评分标准给出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允许没有分项成绩而直接给出最后成绩。(四)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及打分表“答辩记录”主要包括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回答的内容等,由答辩委员会秘书填写,应不少于150字。答辩记录表中“答辩委员会评价及表决意见”应不少于200字,主要包括研究或设计内容、工作量、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答辩情况、表决结果等。以上表格可从教务处网站“公共服务”中“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栏目下载。(五)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各学院应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将书面总结材料于6月底前交教务处。总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概况;2. 改革措施及成效;3.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手段和方法;4. 培养学生学术规范和诚信意识、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的措施;5. 毕业论文(设计)在巩固学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效果;6. 取得的成果和形成的特色;7. 本届毕业论文(设计)反映出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建议;(六)毕业论文(设计)及统计数据各学院应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将毕业论文(设计)电子文档及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情况分析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信息统计表的纸质文件和电子版在6月底前报送教务处。(七)毕业论文(设计)档案管理所有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由学院教学办公室统一保管,保存期限按大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规定执行。附件:1.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打印要求2.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封面及表格3.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职责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人员职责附件1: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打印要求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毕业论文(设计)结构一般由封面、中英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附录、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毕业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