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基于zigbee技术的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_第1页
毕业论文基于zigbee技术的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_第2页
毕业论文基于zigbee技术的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_第3页
毕业论文基于zigbee技术的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_第4页
毕业论文基于zigbee技术的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设 计摘要: 本设计提出了一种利用新型低功率、低成本的ZigBee无线网络技术来实现分布式温湿度检测系统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了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芯片SHT11来对温湿度进行数据采集,并采用符合ZigBee标准的CC2430射频芯片作为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单元。在IAR开发环境下编写和编译传感器节点程序,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温湿度信号及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功能。本设计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化农业工业等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测试和应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关键词:ZigBee,温湿度,SHT11,CC2430,无线传感网络,数据采集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o realize the distributed detection system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using zigbee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which is new low-power, low cost. The method collects data 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by using a single chip relativ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multi sensor comprising a calibrated digital output, using the line with zigbee standard CC2430 radio chip as the sensor nodes in data collection. After writing and compiling procedures in the IAR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sensor nodes achieve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by collecting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ignals and transmission data between nodes. The design makes the application experiment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 with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Keyword: ZigBe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HT11, CC2430,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Data acquisition 目录1 前言42 无线传感器网络4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5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62.3 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趋势73 Zigbee技术简介83.1 Zigbee技术的由来83.2 Zigbee的技术特点83.3 Zigbee协议栈93.4 Zigbee网络拓扑结构9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114.1 系统总体框架114.2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设计114.3 系统设计芯片的选择124.3.1 SHT11介绍124.3.2 CC2430介绍144.3.3 RS-485165 系统的硬件设计175.1 采集单元设计175.2 CC2430单元设计185.2.1 处理器单元设计185.2.2 通讯模块设计195.2.3 天线196 系统的软件设计207 系统测试217.1 系统测试结果237.1.1 组网测试结果237.1.2 数据传输及显示测试结果23结论24参考文献25致谢261 前言目前的环境状况逐渐恶化,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加强对环境的研究,防止进一步的恶化,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通过传统方式采集原始数据是一件困难的工作,而微型传感器的为随机的野外数据调查提供了便利,比如跟踪候鸟和昆虫的迁移,研究环境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监测海洋、大气和土壤的成分等以及精细农业中,以监测农作物中的害虫、土壤的酸碱度和施肥状况等。传感器网络为未来的远程医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技术实现手段。如果在住院病人身上安装特殊用途的传感器节点,如心率和血压监测设备,利用传感器网络,医生就可以随时了解被监护病人的病情,进行及时处理。还可以利用传感器网络长时间地收集人的生理数据,这些数据在研制新药品的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而安装在被监测对象身上的微型传感器也不会给人的正常生活带来太多的不便。此外,在药物管理等诸多方面,它也有新颖而独特的应用。除此之外,无线传感网络在空间探索、信息家电和智能家居都有着广泛应用。可以想见无线传感网络将会是人感官与思维的极大延伸,而根据摩尔定律,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将会更加趋于集成化、微型化和智能化,使我们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到更大的驱动力。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棚、日光温室内环境主要仍靠人工经验来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指导。其栽培技术缺乏量化指标,主要靠管理者的经验,科技含量不足,只能被动地实现保温、降温、遮阳和防雨,而不能主动地调节温、光、水、肥、气,这几乎成了限制温室作物高产优质种植的主要障碍。可见,温室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于温室产业乃至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很多温湿度监测环境范围大,测点距离远,布线很不方便。这时就要采用无线技术的智能网络化传感器进行采集。在本设计系统中各点的温湿度传感器SHT11将采集到的温湿度值送给CC2430进行处理,采用RS-485总线作为计算机与测控网络的接口,能准确测量范围内的温湿度,又能解决布线不便的问题。本设计的ZigBee技术的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温湿度测量的工业、农业、环保、服务业、安全监控等工程中。2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是一种特殊的Ad-hoc网络,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型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自组织网络,其目的是协同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内被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送到观察者。它不需要固定网络支持,具有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在军事国防、工农业、城市管理、生物医疗、环境监测、抢险救灾、防恐反恐、危险区域远程控制等许多重要领域都有潜在的实用价值,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对21世纪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技术之一。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如图2.1所示,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汇聚节点(Sink Node)和管理节点。大量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在监测区域(Sensor Field)内部或附近,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节点监测的数据沿着其它传感器节点逐跳地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监测数据可能被多个节点处理,经过多跳后路由到汇聚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或卫星到达管理节点。用户通过管理节点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布监测任务以及收集监测数据。节点由于受到体积、价格和电源供给等因素的限制,通信距离较短,只能与自己通信范围内的邻居交换数据。要访问通信范围以外的节点,必须使用多跳路由。为了保证网络内大多数节点都可以与网关建立无线链路,节点的分布要相当的密集。传感器节点通常是一个微型的嵌入式系统,它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较弱,通过携带能量有限的电池供电。从网络功能上看,每个传感器节点兼顾传统网络节点的终端和路由器双重功能,除了进行本地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外,还要对其它节点转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融合等处理,同时与其它节点协作完成一些特定任务。目前传感器节点的软硬件技术是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汇聚节点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比较强,它连接传感器网络与Internet等外部网络,实现两种协议栈之间的通信协议转换,同时发布管理节点的监测任务,并把收集的数据转发到外部网络上。汇聚节点既可以是一个具有增强功能的传感器节点,有足够的能量供给和更多的内存与计算资源,也可以是没有监测功能仅带有无线通信接口的特殊网关设备。图2.1传感器网络的系统结构和节点构成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目前常见的无线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无线局域网、蓝牙网络、Adhoc网络等,与这些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以下特点:(1)硬件资源有限。节点由于受价格、体积和功耗的限制,其计算能力、程序空间和内存空间比普通的计算机功能要弱很多。这一点决定了在节点操作系统设计中,协议层次不能太复杂。(2)电源容量有限。网络节点由电池供电,电池的容量一般不是很大。其特殊的应用领域决定了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给电池充电或更换电池,一旦电池能量用完,这个节点也就失去了作用(死亡)。因此在传感器网络设计过程中,任何技术和协议的使用都要以节能为前提。(3)无中心。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没有严格的控制中心,所有结点地位平等,是一个对等式网络。结点可以随时加入或离开网络,任何结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具有很强的抗毁性。(4)自组织。网络的布设和展开无需依赖于任何预设的网络设施,节点通过分层协议和分布式算法协调各自的行为,节点开机后就可以快速、自动地组成一个独立的网络。(5)多跳路由。刚络中节点通信距离有限,一般在几百米范围内,节点只能与它的邻居直接通信。如果希望与其射频覆盖范围之外的节点进行通信,则需要通过中间节点进行路由。固定网络的多跳路由使用网关和路由器来实现,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多跳是由普通网络节点完成的,没有专门的路由设备。这样每个节点既可以是信息的发起者,也是信息的转发者。(6)动态拓扑。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网络,节点可以随处移动;一个节点可能会因为电池能量耗尽或其他故障,退出网络运行;一个节点也可能由于工作的需要而被添加到网络中。这些都会使网络的拓扑结构随时发生变化,因此网络应该具有动态拓扑组织功能。(7)节点数量众多,分布密集。为了对一个区域执行监测任务,往往有成千上万传感器节点空投到该区域。传感器节点分布非常密集,利用节点之间商度连接性来保证系统的容错性和抗毁性。2.3 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趋势(1)能耗低。无线传感器网络必须具备在无人值守的条件下长期工作的能力,同时组成网络的节点数量众多,经常更换电池不切实际,因此节点的能量消耗必须达到最低,以延长工作时间。(2)成本低。组成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数量很大,单个节点的价格必须很低,否则影响系统成本。减少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开销也可以降低系统成本。(3)通用性。2002年,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了两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标准,其中IEEE 802.15.4是低速无线个域网标准,IEEE l45l是关于无线智能变送器的接口标准。其网络协议标准还要进一步研究。(4)网络拓扑。无线传感网络系统中的节点数量很多,节点之间以多跳传输的方式通信。节点因为各种原因会加入或者退出网络,所以网络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设计符合无线传感网络特点的网络拓扑结构,比如开销低,维护方便等。(5)安全性。受到资源限制,无线传感网络的通信协议开销低,并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入侵者不仅可以实现服务拒绝,而且传感节点之间是分布式自组网,很难实现严密的安全防护,急需设计符合无线传感网络特点的安全机制。(6)实时性。一些应用无线传感网络的监控系统对时间约束要求非常高。而无线传感网络自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如规模很大,网络拓扑动态变化、抗干扰能力不强等等,对实时设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7)智能性。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需要感知环境变化,通过节点间的协同工作来产生需要的输出。由于其与物理世界密切相关,其高出错概率、易受干扰和不确定的特点使传统的分布式系统解决方案无法适用,需要为其设计新的工作模式。3 Zigbee技术简介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及典型的有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传输的应用。3.1 Zigbee技术的由来蜜蜂在发现花丛后会通过一种特殊的肢体语言来告知同伴新发现的食物源位置等信息,这种肢体语言就是ZigZag行舞蹈,是蜜蜂之间一种简单传达信息的方式。借此意义Zigbee作为新一代无线通讯技术的命名。在此之前Zigbee也被称为“HomeRF Lite”、“RF- EasyLink”或“FireFly”无线电技术,目前统称为Zigbee。3.2 Zigbee的技术特点 ZigBee是一种无线连接,可工作在2.4GHz(全球流行)、868MHz(欧洲流行)和915 MHz(美国流行)3个频段上,分别具有最高250kbit/s、20kbit/s和40kbit/s的传输速率,它的传输距离在10-75m的范围内,但可以继续增加。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ZigBee具有如下特点: (1)低功耗。由于ZigBee的传输速率低,发射功率仅为1mW,而且采用了休眠模式,功耗低,因此ZigBee设备非常省电。据估算,ZigBee设备仅靠两节5号电池就可以维持长达6个月到2年左右的使用时间,这是其它无线设备望尘莫及的。 (2)成本低。ZigBee模块的初始成本在6美元左右,估计很快就能降到1.52.5美元, 并且ZigBee协议是免专利费的。低成本对于ZigBee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3)时延短。通信时延和从休眠状态激活的时延都非常短,典型的搜索设备时延30ms,休眠激活的时延是15ms,活动设备信道接入的时延为15ms。因此ZigBee技术适用于对时延要求苛刻的无线控制(如工业控制场合等)应用。 (4)网络容量大。一个星型结构的Zigbee网络最多可以容纳254个从设备和一个主设备, 一个区域内可以同时存在最多100个ZigBee网络,而且网络组成灵活。 (5)可靠。采取了碰撞避免策略,同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业务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开了发送数据的竞争和冲突。MAC层采用了完全确认的数据传输模式,每个发送的数据包都必须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信息。如果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进行重发。 (6) 安全。ZigBee提供了基于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数据包完整性检查功能,支持鉴权和认证,采用了AES-128的加密算法,各个应用可以灵活确定其安全属性。3.3 Zigbee协议栈ZigBee协议栈结构(图3.1)是基于标准OSI七层模型的,包括高层应用规范、应用汇聚层、网络层、媒体接入层和物理层。图3.1 ZigBee协议栈IEEE802.15.4定义了两个物理层标准,分别是2.4GHz物理层和868/915MHz物理层。两者均基于直接序列扩频(DirectSequenceSpread Spectrum,DSSS)技术。868MHz只有一个信道,传输速率为20kb/s;902MHz928MHZ频段有10个信道,信道间隔为2MHz,传输速率为40kb/s。以上这两个频段都采用BPSK调制。2.4GHz2.4835 GHz频段有16个信道,信道间隔为5MHz,能够提供250kb/s的传输速率,采用O-QPSK调制。为了提高传输数据的可靠性,IEEE 802.15.4定义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采用了CSMA-CA和时隙CSMA-CA信道接入方式和完全握手协议。应用汇聚层主要负责把不同的应用映射到ZigBee网络上,主要包括安全与鉴权、多个业务数据流的会聚、设备发现和业务发现。3.4 Zigbee网络拓扑结构ZigBee 协议主要采用了三种组网方式:星型网、树型网及混合网,网络拓扑结构如图3.2 所示。图3.2 ZigBee三种拓扑结构在星型网中,以PAN协调器为中心,所有设备只能与中心设备PAN 协调器进行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通过PAN 协调器的转发来完成,因此在星型网络的形成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建立PAN 协调器。任何一个FFD 设备都有成为PAN 协调器的可能,一个网络如何确定自己的PAN 协调器由上层协议决定。在这种网络中,PAN 协调器一般使用持续电力系统供电,而其他设备采用电池供电。星型网络适合家庭自动化、个人计算机的外设以及个人健康护理等小范围的室内应用。树型网,任意两个设备只要彼此都在对方的无线辐射范围之内,收到对方的无线信号,就可以进行通信,不需要其他设备的转发。但是对等网中仍然需要一个PAN 协调器,不过该协调器的功能不再只为其他设备转发数据,而是完成设备注册和访问控制等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PAN 协调器的产生同样是由上层协议规定。此网络模式可以支持Ad Hoc 网络,允许通过多跳路由的方式在网络中传输数据。树型网络可以构造更为复杂的网结构-Mesh 网,适合于设备分布范围广的应用,比如在工业检测与控制、货物库存跟踪和智能农业等设备分布范围较广的应用。星型网和树型网相结合则形成了混合网,各个子网内部以星型连接,其主器件间又以树型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信息流首先传到同一子网内的主节点,通过网关节点到达更高层的子网,随后继续上传直至到达中心采集设备。中心采集设备与普通的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设备相比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混合网可以用于覆盖范围比较大的区域,例如在一个大型旅店中,每个房间中设置一主器件与房间内的其它从器件以星型方式连接,这些主器件又以对等的方式被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张大的混合网络。虽然混合网功能强大,但是由于任何控制和同步信息均要通过多重链路到达接收点,要实现同步和控制比较困难。此外,由于对上层节点尤其中心采集设备的配置要求比较高,使得达到较低的忙闲比和降低功耗的目标变得更加困难。在上述的网络拓扑结构中,网络的形成和维护都是通过设备之间的通信而自动实现,不需要人工来干预。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4.1 系统总体框架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总体框架如图4.1所示。系统由信号采集与信号调理模块、监测系统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以及网络模块组成。图4.1 温湿度采集系统总体框架4.2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设计针对不同的应用,传感器节点的组成也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主要包括采集单元、处理单元、传输单元、电源单元等4大部分组成,如图4.2所示。图4.2 传感节点基本结构4.3 系统设计芯片的选择系统的硬件主要应用三种设备:分别是温湿度传感器 SHT11、Zigbee芯片CC2430,以及RS-485总线。4.3.1 SHT11介绍SHT11 由于采用了特有的工业化CMOS技术,它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卓越的长期稳 定性。芯片内包括经校准的相对湿度和温度传感器,它们与一个14 位的A/ D 转换器相连,每一个传感器都是在精确的温室中进行校准的,校准系数预先存在OTP 内存中,在测量校准的全过程都要用到这些系数,二线串行I2 C 总线接口支持简单、快速的系统集成。SH T11 传感器的特点如下:(1)全校准数字输出相对湿度、温度;(2)温度值分辨率为14 位,湿度值分辨率为12 位,可编程降至12 位和8 位;(3)具有露点计算输出功能; (4)小体积(7 mm 5 mm 3 mm) ,可表面贴装和4 引脚封装; (5)卓越的长期稳定性;(6)自动休眠功能;(7)工业标准I2 C 总线接口; (8)可靠的CRC 传输校验。SHT11 的相对湿度和温度绝对精度、如图4.3.1 所示,其性能参数如表4.3.2 所示。图4.3.1 相对湿度、温度的精度曲线图4.3.2 SHT11性能说明表4.3.2 CC2430介绍该设计的微处理器使用TI公司的CC2430,它可用于2.4GHZ IEEE802.15.4/Zigbee的片上系统解决方案。CC2430内部整合了IEEE 802.15.4标准的2.4 GHZ的RF无线电收发机、内存和微控制器。它使用一个8位MCU(8051),有128KB的可编程闪存和8KB的RAM,同时还包含ADC、定时器、AES-128协同处理器、看门狗定时器、掉电检测电路等。CC2430芯片采用0.18CMOS工艺生产,封装尺寸仅7mm7mm。微处理器全速工作频率为32MHz,在接收和发射模式下,电流损耗约为27mA。CC2430的休眠模式以及其从休眠模式转换到工作模式的超短时间(在微秒级)的特性,特别适合那些要求电池寿命非常长的应用。图4.3.3 CC2430的内部功能模块CC2430芯片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性能和低功耗的805l微控制器核;(2)集成符合IEEE802.15.4标准的2.4GHz的RF无线电收发器;(3)优良的无线接收灵敏度和强大的抗干扰性;(4)在休眠模式时仅0.9mA的流耗,此时通过外部中断或RTC来唤醒系统;(5)在待机模式时少于0.6mA的流耗,此时通过外部中断来唤醒系统;(6)硬件支持CSMA,CA功能;(7)较宽的电压范围(2.0-3.6V);(8)数字化的RSSILQl支持和强大的DMA功能;(9)具有电池监测和温度感测功能;(10)集成了8路814位模数转换ADC;(11)集成AESl28安全协处理器;(12)带有2个强大的支持多种串行协议的USART口,以及1个符合IEEE 802.15.4规范的MAC计时器,1个常规的16位计时器和2个8位计时器;(13)强大和灵活的开发工具;(14)兼容RoHS的7mmx7mm QLP48封装。 通过应用不同配置,CC2430芯片可以达到最优的性能。通过可编程配置寄存器改变如下的参数使性能达到优化,这些参数包括:接收(RX)/发送(TX)模式、RF频段选择、RF输出功率、电源开/关模式、晶振开/关模式、空闲信道评估模式、硬件支持包处理、加密/认证模式。 CC2430是用于居家及建筑自动化、工业检测及控制系统、传感器网络、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智能玩具的理想解决方案,可轻松满足此类应用的最常见需求,如较长的电池工作时间,可靠的通信连接以及较低的系统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CC2430芯片具性能优越,特别是它极低的电流消耗和很小的封装尺寸,可以满足传感节点功耗低、体积小、成本低等要求。经过测试发现在本系统中,该芯片工作良好,功能比较完善。4.3.3 RS-485RS-485总线作为首选的串行接口主要原因是其具有抗噪声抗干扰性良好、传输距离长等优点。RS-485总线只需二根连线即可组成一个半双工网络,大都数采用屏蔽双绞线进行数据传输。RS-485总线的连接器采用DB-9的9芯插头座。 RS-485总线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RS-485的电气特性: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时用来表示逻辑“1”; 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时用来表示逻辑“0”。 与串行接口RS-232-C相比,RS-485接口信号电平有所降低,对接口电路的芯片来讲就不易损坏了。而且RS-485接口信号电平与TTL电平兼容,在与TTL 电路连接时十分方便。 (2)RS-485接口采用的是差分接收器和平衡驱动器的组合形式。这种形式对于提高RS-485的抗共模干扰能力很有帮助,即抗噪声、抗干扰性能得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增强,通信距离也得到了延长。 (3)RS-485最高传输速率达到10Mb/S,最大的通信距离达到1219m。RS-485的传输速率是传输距离的倒数,两者成反比关系。RS-485的传输速率小于100Kb/S时,才能达到其理论上的最大通信距离。增加RS-485中继器可以延长其传输距离。 RS-485总线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支持最多32个节点。但是要扩大其支持的节点数的话,可使用特制的485芯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节点数到128或者256,最多可以达到400多个节点。 (4)采用RS-485总线时,系统的设计、安装以及调试都比较简便;转换接口便宜而且种类繁多;系统维护、设备更换以及系统扩充都很方便;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好。 5 系统的硬件设计5.1 采集单元设计针对温室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的测量,本设计选用的是SHT11芯片,其特点是高集成度、全标定和数字输出。SHT11芯片内含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其中湿度测量通过一个电容行聚合体测湿敏感元件完成,温度测量通过一个用能隙材料制成的测温元件完成。在同一芯片上,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以与14位的A/D转换器以及串口电路实现无缝连接。图5.1 SHT11芯片结构SHT11的工作范围比较广,其工作温度范围是-40123.8,其中在-3075范围内,温度测量精度不高于2;其工作湿度范围是0100RH,其中在2080RH范围内,湿度测量精度不高于3RH。SHT11芯片内部集成了一个加热器,大约能将自身温度提高5,以防止芯片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时内部出现冷凝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芯片加热时,测到的温湿度的数值不准确。由SHT11芯片构成的温湿度测量电路如图5.1所示。CC2430芯片与SHT11芯片之间通过I2 C标准总线进行通信,其接口简单可靠。该电路中的主机是CC2430芯片,由它发出对环境参数测量的采集启动信号。SHT11的3脚为时钟线SCK,2脚为数据线DATA,数据线需接一只10k的上接电阻。其中时钟输入线SCK与CC2430保持通讯同步,数据线DATA负责收发通信协议命令和数据。图5.2 SHT11接口电路5.2 CC2430单元设计CC2430芯片内嵌了单片机和射频模块,因此数据单元和通讯单元一起介绍。5.2.1 处理器单元设计CC2430芯片的电路设计并不繁琐,外接少量的晶振、电容、电阻等无源器件即可,其电路如图5.2.1所示。CC2430通过插座分别于能量供应单元和传感器单元连接。图5.2.1中有两个石英晶振,其中与电容C1、C2相连的晶振为32 MHz,是节点正常工作时使用的;与电容C3、C4相连的晶振为32.768 kHz,在系统休眠时工作,有降低功耗的作用。C1、C2都为22pF,C3、C4都为15pF。C5是一个滤波电容,作用是防止单片机复位错误,C5为O.1F。C6、C7、C8都是滤波电容,C6为100nF,C7为220nF,C8为220nF。电容C9和电感L1、L2、L3以及一个PCB微波传输线组成了电路中的非平衡变压器,整个结构满足RF输入/输出匹配电阻(50)的要求,C9为5.6pF,L1为8.2nH,L2为22nH,L3为1.8nH。C10C14为去耦合电容,作用是电源滤波,能够提高芯片工作的稳定性。R1,R2为偏置电阻器,R1为43k,R2为56k,R1的作用是为32 MHz晶体振荡器提供精密偏置电流。图5.2.1 CC2430模块的电路5.2.2 通讯模块设计由于无线通信模块是节点中的主要耗能部分,因此,选择合适的芯片对整个无线传感网络的性能都有影响。CC2430的RF内核是基于工业领先的射频通信芯片CC2420,其主要特点是功耗低、发射功率强、成本低。CC2420采用的直接序列扩频(DSSS)调制解调,IEEE 802.15.4标准中2.4GHz DSSS RF调制格式和扩频功能每个字节分为两个符号,即4个比特构成一个符号。在发送的时候,按照最低有效位优先的原则发送。对于多字节字段,除了和安全相关的字段是最高有效字节优先,其余字段发送时最低有效字节优先。每个符号被映射为16个伪随机序列中的一个,每个序列为32片。分片的序列在发送时,对每个符号都以最低有效分片优先的原则发送。5.2.3 天线无线通信中,天线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线种类多种多样,技术相对比较复杂,常见的天线有鞭状天线、陶瓷天线和倒F天线等,本设计中采用鞭状天线。鞭状天线是一种可弯曲的垂直杆状天线,其长度一般为1/4或1/2波长。在传感节点设计时,把鞭状天线和ZigBee技术加强模块配合使用,不仅发射功率高,而且传输的距离长。系统节点鞭状天线电路如图5.2.3所示。图5.2.3 天线电路6 系统的软件设计在IAR开发环境下编写和编译传感器节点程序,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温湿度数据及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功能。传感节点的 CC2430芯片被分配到一个唯一的网络 ID,分配成功后,节点可以在这唯一的ID表示的网络中进行收发数据。图6 传感节点软件设计流程图7 系统测试根据本文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中的设计要求,利用以下器材来构建实验平台,重点测试传感节点:网络协调器,传感器节点,计算机和相关的软件(如上位机软件、串口调试助手等)。实验平台的实物照如图7.1所示。图7.1 实验平台的实物照7.1 系统测试结果7.1.1 组网测试结果 图7.1表明,网络协调器成功组建了一个星型网络,传感节点到汇聚节点是单跳的方式,汇聚节点转发数据包给网关。图7.1网络结构及相关信息7.1.2 数据传输及显示测试结果图7.2 测试结果结论硬件搭接和软件烧录完毕之后,在实验室进行了调试,调试成功。通过测试,采集的数据表明本文所研究的温室监控系统中Zigbee传感网络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所设计的传感节点的功能也顺利实现。在本次设计研究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从中学到了很多有关系统开发和程序调试方面等的知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掌握了一些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为以后开发软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不足,各方面的条件影响也很多,本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这些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参考文献1 俞阿龙,李正,孙红兵等.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2 韩敏.智能温室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6-10. 3 白春雨,时玲,张亚静,等.我国几种温室环境控制系统架构方案J.农机化研究,2006(5): 36-39. 4 杨建才.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3): 20-22. 5 刘士光,沈春宝.无线通信技术在温室测控系统中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2): 155-157.6 李长征,杨清明,沈大伟.基于zigbee 的无线监测网络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08,(10): 66-69. 7 张保华,李士宁,滕文星,张要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测控系统研究与设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 25(5): 154-157. 8 刘士光,沈春宝.无线通信技术在温室测控系统中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 22(12): 155-157.9 李长征,杨清明,沈大伟.基于zigbee 的无线监测网络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08,(10): 66-69.10 吴键,袁慎芳.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和实现J.仪器仪表学报,2006,9:1120-1124.11 刘玉英,史旺旺.基于CC2430温湿度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 (10): 15 -19.12 刘渝灿.基于CC2430片内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J.中国仪器仪表.2008, (07): 18 -21.致 谢本论文是在*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无论是在课题的选题还是定稿、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以及本文的撰写都得到了*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老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各个环节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在这次培训中*老师严谨的学术作风、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孜孜不倦的探索创新精神,以及平易近人的师长风范给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设计环境,及给了我这个学习提高的机会和在生活上给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都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受益匪浅,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学生谨向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还有很多老师和同学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文献,汲取了许多研究成果,借此机会,向这些书籍、文献的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于我的家人给予的巨大关怀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真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和爱护我的人!最后,谨向百忙中审阅我的论文和参加答辩的每一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39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章 目的与要求第二条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目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第三条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条 培养学生从文献、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五条 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等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第六条 要求所有毕业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各系要认真组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第三章 组织管理第七条 全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按照分级分工的原则,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指导、检查、考核和总结。(一)教务处职责1.负责制定全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章制度。2.组织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教学研究与改革。3.组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4.审核答辩委员会组成人选,检查毕业答辩的过程。5.组织评选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二)系职责1.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2.组织专业教研室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3.负责按照标准配备、审查、批准指导教师,组织指导教师培训。4.依据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标准,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本系各专业的具体评分标准和规范。5.负责本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需的场地、仪器设备的分配和保障。6.评选系优秀毕业论文(设计)。7.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与归档。(三)教研室职责1.根据指导教师的条件,提出指导教师名单。2.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的安排,对不合格的题目提出修改意见。 3.组织审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落实一人一题的工作要求;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度和质量。4.检查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填写情况。5.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把握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6.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7.做好本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工作。8.认真进行工作总结,汇总毕业论文(设计)资料送系归档。(四)指导教师职责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指导教师要及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拟定任务书,收集资料以及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制定指导计划和工作程序。2.向学生下达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见附件3),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指定主要参考资料。3.审定学生的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并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严格要求学生。4.做好学生外文翻译的评阅工作。5.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报告,并对报告写出评语。6.按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见附件1)要求检查学生论文撰写完成情况并填写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情况记录(附件4)。7.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8.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第四章 选题、开题第八条 选题时应遵循的原则(一)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全面的锻炼。(二)课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任务,减少虚拟题目的数量及比重。(三)课题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利于提高课题成果的质量。(四)选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五)课题要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在培养方案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六)课题分配原则上每人一题,双方选择,学生在教师列入的选题中选题,也可以自主选定符合本专业的题目上报到指导教师,经指导教师审定、教研室批准后方可列入选题目录。经教研室审定,报系主任批准后,确定分配题目。教研室根据学生意向、学生本人的实际能力以及课题的类型、分量、难易程度,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综合平衡,最后确定课题分配,并以书面形式将课题任务书下达给学生,最终以系为单位将选题情况汇总报教务处。 第九条 选题范围(一) 文、理、管、经、医类专业,应以完成毕业论文为主,题目以阐述理论原理和将理论原理应用于某些具体问题的课题为主,也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专题研究课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方面得到较多的锻炼。(二)工科专业,应以完成毕业设计为主,题目以工程设计类型的课题为主,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既有工程设计又有专题研究的课题,使学生既能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又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三)艺术类专业,应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设计题目通过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制定,毕业设计应有设计作品。(四)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眼界,提高质量。第十条 开题学生接受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后,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制定工作计划,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实习调研、实验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见附件2),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报教研室批准,即可开始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第十一条 毕业调研(一)学生可根据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或选题意向进行毕业调研,深入社会,对某一行业、某一事件或问题,对其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要精心选择调研对象。调研对象要有分析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调研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及建议要尽可能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提升,避免就事论事。(三)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调研报告。第五章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第十二条 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个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整个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一)指导教师条件及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应作风严谨、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指导教师一般应由讲师或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2.指导教师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应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培养放在第一位,避免出现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3.每个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数原则上不得超过10人。指导教师确定以后,不得随意更换。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指导教师必须坚守岗位。确因工作需要出差时,必须经系主任批准,并委派相当水平的教师代理指导。4.在校外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学生,可聘请相当于讲师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有关教研室必须指定专人进行检查,掌握进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第十三条 学生(一)申请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必须修完所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二)学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写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列出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所采取的方案与步骤。(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编写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实施。学生应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定期向教师汇报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听取教师的意见和指导。(四)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科学作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和坚持节约,杜绝浪费。(五)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严禁抄袭他人的论文(设计)成果,或请人代替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一经发现,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零分,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六)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七)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后,应交回毕业论文(设计)的所有材料(包括设计实验的原始资料、报告、调研资料、毕业设计图纸、论文等)。对论文(设计)内容中涉及的有关技术资料,学生负有保密责任,未经许可不能擅自对外交流或转让,并协助做好资料归档工作。第六章 撰写要求第十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应重点突出、内容充实,立论正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格式规范,结论正确,并要求思想端正、观点明确、实事求是、文笔通顺。设计图纸的各项内容应符合制图标准,做到结构合理,视图正确,尺寸齐全。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必须结合毕业设计进行撰写。第十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文本一般由题目、目录、中英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