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腹部和消化系统课件_第1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腹部和消化系统课件_第2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腹部和消化系统课件_第3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腹部和消化系统课件_第4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腹部和消化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腹部和消化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 消化内科 王娟 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Hospital Infection 或 Hospital acquired nfection)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 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 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 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范围医院感染范围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 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 血症迁徒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 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医院感染范围医院感染范围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 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不属于医院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 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腹部和消化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常见医院感染常见医院感染 一、感染性腹泻 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三、病毒性肝炎 四、胃肠道(食道、胃、大小肠、直肠)感染 五、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六、腹水感染 一、感染性腹泻一、感染性腹泻 定义: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 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我们也把除 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 染性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为狭义上的感染性腹泻,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 病。 一、感染性腹泻一、感染性腹泻 腹 泻 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 急性腹泻 急性起病,病程2周以内 迁延性腹泻 超过2周但未超过2个月 慢性腹泻 反复发作,持续2个月以上 一、感染性腹泻一、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携带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人-人接触传播,污染的食品、 水、生活用品,部分通过呼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人、免疫抑制慢性疾病者 、旅 游者。 流行特征:病毒性:秋冬季 细菌性:夏秋季 一、感染性腹泻一、感染性腹泻 临床诊断: 1、急性腹泻 3次/24小时; 2、或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 10个/高倍视野; 3、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 4、排除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 疾病、心理紧张)所致和慢性胃肠炎急性发 作。 一、感染性腹泻一、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 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 3、从血液或粪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 到诊断标准。 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 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 一、感染性腹泻一、感染性腹泻 治疗 提倡口服补液,预防脱水 及时纠正脱水和酸碱平衡 继续进食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般不使用止泻药和止吐药, 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概念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简称AAD), 原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应 用抗菌药物后继发的腹泻,其发生率因不同抗菌 药物而异,发病率539。 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是抗 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严重类型。是肠道 的急性纤维素性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亦可累 及远端小肠,少数病例仅限于小肠。死亡率高达 1524。 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病因 抗菌药物破坏了肠道内菌群的平衡,生理性 有益菌明显减少,其他致病细菌增加导致腹泻发 生,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产气荚膜 杆菌、白色念珠菌、沙门氏菌、难辨梭状芽孢杆 菌等。 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易导致AAD发生的药物 1.除万古霉素外,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导致AAD的发生。 2.以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菌素等 最为常见。 3.广谱抗生素较窄谱抗生素高1070倍。 4.氨基糖肽类抗生素较少发生。 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临床表现 抗生素应用史(发病可在抗菌药物应用410天出 现症状,但变异很大,最短的在服药4小时即可发 病,13的患者在抗生素已经停用,甚至停用12 周后发病。)。 l腹泻(24小时3次),大便性状改变。 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临床诊断: 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菌药物,而出现腹泻 ( 3次/24小时)可伴大便形状改变(水样便、血 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排除慢 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 因所致,可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 发热 38.5oC, 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3、周围 血白细胞升高。 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 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 势菌群。 2、 如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 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 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治疗 l 停用所有可以引起AAD的抗菌药物;原发疾病的确需要 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应选用针对性强的窄谱抗菌药物。 l 恢复肠道正常微生态:可选用含有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 的微生态制剂。 l 加强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l 尽量避免使用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 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PMC的治疗 l由于PMC大多由抗生素诱发,如临床高度怀疑或 已确诊为PMC,应及早停用有关抗生素,加强支 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使用止泻药或 抗胃肠蠕动药物。轻症者可自行缓解。 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PMC的治疗 l 抗菌治疗:万古霉素适用于中重度病人,一般 125mg500mg 口服 每日4次,疗程714天, 24天后症状可消失。但复发率较高。 l 灭滴灵 250500mg,每日3次,疗程714天。 l 对并发急腹症者,如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穿孔应 外科手术治疗。 三、病毒性肝炎三、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heptitis)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 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 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 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 上呼吸道症状。 三、病毒性肝炎三、病毒性肝炎 1.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肝炎五种。 2.甲型、戊型急性肝炎病人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 3.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易变为慢性,少数可发 展为肝硬化,极少数呈重症经过。 4.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 有密切关系 三、病毒性肝炎三、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 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 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 触,通过胎盘感染者约5%); 生活上的密切接触; 性接触传播如果皮肤没有破损是不会传染。 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 性。 三、病毒性肝炎三、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而以输血及 血制品传播为主,且母婴传播不如乙型 肝多见。 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 戊型肝炎类似甲型,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 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三、病毒性肝炎三、病毒性肝炎 临床诊断: 有输血或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炎接触史 ,出现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 异常,而无其它原因可解释者 1、 发热。 2、厌食、乏力。 3、恶心、呕吐。 4 、肝区疼痛。 5、黄疸。 三、病毒性肝炎三、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清甲、乙、丙、丁、戊 、庚任何一种病毒肝炎活动性标志阳性。 说明非感染性病因(如1-抗胰蛋白酶缺乏、 酒精、药物等)和胆道疾病引起的肝炎或肝损害应 注意排除。 三、病毒性肝炎三、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如无特殊并发症,应以休息、营养等一 般治疗为主,避免滥用药物。 1. 一般治疗:隔离、休息、营养 2. 对症治疗:选用12种药物即可 (1)降黄疸药物 西药: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 中药:苦黄注射液、丹参等 淤胆型肝炎:糖皮质激素、苯巴比妥等 (2)降酶药物:水飞蓟类、甘草甜素类、垂盆草等 (3)其他:改善纳差、腹胀、恶心等症状 3. 抗病毒治疗:一般不需要 三、病毒性肝炎三、病毒性肝炎 1.急性甲型、乙型和戊型肝炎:对症及支持治疗。急性甲型、乙型和戊型肝炎:对症及支持治疗。 2.2.孕妇和老年人患急性戊型肝炎,较易发展为重型肝炎,孕妇和老年人患急性戊型肝炎,较易发展为重型肝炎, 应按较重肝炎处理。应按较重肝炎处理。 3.3.急性丙型肝炎:尽早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干扰素可减急性丙型肝炎:尽早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干扰素可减 少慢性化,加用利巴韦林口服,少慢性化,加用利巴韦林口服,8008001000mg/d1000mg/d,可增强疗效,可增强疗效 。 三、病毒性肝炎三、病毒性肝炎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在一般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有效的抗病 毒治疗是关键。(病原治疗) 治疗的最高目标(不是唯一目标): HBV DNA阴转, HBeAg血清转换,肝功能正常 肝脏病理改变恢复,病情稳定。 三、病毒性肝炎三、病毒性肝炎 1. 一般治疗:一般治疗:合理休息、合理饮食、心理平衡;合理休息、合理饮食、心理平衡; 2. 2. 改善和恢复肝功能:改善和恢复肝功能: 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还原型谷胱甘肽、肝泰乐等;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还原型谷胱甘肽、肝泰乐等; 降酶药:甘草甜素、苦参素、联苯双酯、垂盆草等降酶药:甘草甜素、苦参素、联苯双酯、垂盆草等 退黄退黄 药:茵栀黄、苦黄、腺苷蛋氨酸、门冬氨酸钾镁等;药:茵栀黄、苦黄、腺苷蛋氨酸、门冬氨酸钾镁等; 3.3.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胸腺肽等;胸腺肽等; 4. 4.抗肝纤维化治疗抗肝纤维化治疗 ; 5. 5.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慢性乙肝- - 干扰素干扰素 、核苷类似物等,、核苷类似物等, 丙肝丙肝- - 干扰素加利巴韦林。干扰素加利巴韦林。 四、胃肠道(食道、胃、大小肠、直肠)感染四、胃肠道(食道、胃、大小肠、直肠)感染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发热( 38.0oC)、恶心、呕吐( 或)腹痛、腹泻,而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四、胃肠道(食道、胃、大小肠、直肠)感染四、胃肠道(食道、胃、大小肠、直肠)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 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 养出病原体。 2、 上述标本革兰氏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 体、多核巨细胞。 3、 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急性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 五、腹(盆)腔内组织感染五、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包括胆囊、胆道、肝、脾、胰、腹膜、膈下、 盆腔、其他组织或腔隙的急性感染,含持续腹膜 透析继发性腹膜炎。不包括原发性脏器穿孔所致 感染和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 五、腹(盆)腔内组织感染五、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临床诊断: 具有下列症状体症中任何两项,而无其他原因可 以解释,同时有影象学检查的相应异常发现。 1、 发热38o C。 2、恶心、呕吐。 3、黄疸。 4、 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或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