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23.上枢密韩太尉书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高远的志向和养气为文的做法。2.学习本文新奇的立意和巧妙的构思。3.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气”、“势”。一、预习导航,提升自我1、本文作者是 ,字_,号_,又号_,_代散文家,与其父_、兄_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2、 给加点的字注音。3、 嵩山( ) 四夷( ) 恣观( ) 赐归( ) 苑囿( )召公() 相称( ) 汩没() 嵩山() 宫阙()冠天下() 溢乎其貌()恃以无忧() 惮以不敢发()3、解释下列实词执事: 生: 气: 形: 浩然之气 养: 致: 乎 宏博 称 豪俊 尝疏荡 充 奇气 岂 乡党 中 自广 百氏 汩没 恣 顾 慨然 想见 巨丽 宏辩 秀伟 游 才略 冠 恃 惮 发 志 何为 光耀 自壮 尽 通 向 有取斗米之禄 所乐 待选 优游 益治 苟 辱教4、一词多义生:辙生好为文_辙生十有九年矣_虽:虽无所不读_虽多而何为_见:见乎其文_辙也未之见焉_二梳理文脉:全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请试着加以分析。三、合作交流1、在第一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他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2、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决然舍去”?目的是什么?他“决然舍去”看到了什么?3、第三段怎样表达想见韩琦的强烈愿望?4、第四段作者说“偶然得之,非其所乐”,那么作者所乐的是什么?四、深入探究1、文中“养气”的新涵义是什么?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求见韩琦,可为什么要从为文治学落笔?3、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五、拓展延伸假设你想去拜访某位名人,又怕他不肯见你,试借鉴苏辙的做法,先写封信给他,尽可能地打动他。六、资源链接1、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宋史苏辙传)有栾城集传世。2、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3、写作背景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入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当堂检测内容理解苏辙,字_,号_,又号_,_代散文家,与其父_兄_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文是19岁的苏辙写给韩琦的信,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_。一个是刚刚考取进士的青年,一个是掌管全国军权的大官,怎么开口下笔呢?首先是称谓问题。作者不直呼对方,而称“_”,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_。第一段,作者先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提出作文的新奇观点,即“_”,这里的“气”指人的 _。在具体阐述“养气”的时候,作者采用了_的论证方法,一是_,二是_实际上在“养气”上作者强调了两方面,前者是_,后者是_。这一段中所说的“太史公”是_,他写下了被鲁迅誉为“_,_。”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苏辙称其文章颇有奇气,奇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句子回答是_。孟子文章的特点是_。两个人之所以能有如此作为的原因是_。第二段,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作者有前后不同的两种学习经历。第一种是_时的学习情况,所交往的是_人;所居住的环境是_;所读之书是_。因为“_”,所以作者“决然舍去”,目的是“ _”。第二种是_时的学习情况,作者见到的“奇闻壮观”可概括为三方面:(1)名山大川:包括:_,(2)名胜古迹:包括:_ (3)名人学士:包括: _,归纳起来,实际上是两点:一是_,二是_,而这两样实际上又可看出作者“养气”更重视_。作者见到的“奇闻壮观”那么多,但未见到的是_ 。接下来作者由欧阳公自然引出韩琦,对他大加颂扬,表达了对他的_之情,作者写“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看似与上文意思无关,其实用意是_。因此,在第三段中, “ _”一句就明确了苏辙的求见之意第三段“于山见_于水见_于人见_”不仅仅是呼应上文,真正的目的是_。第四段,作者自明志向,再表求见之意,从“_”一句可知作者志向宏大,其志向是“_,_”。最后一句中“_”一词表明作者再次求见之意,这是一种_的说法。配合各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点击竞技合作合同范本
- 货物运输安全合同范本
- 滨海新区买卖协议合同
- 物业承包出租合同范本
- 澳大利亚光伏合同协议
- 物品仓库托管合同范本
- 网约车签订合同协议书
- 灯具个人合伙合同范本
- 监控安装买卖合同范本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2《图形与几何》教案
- YY/T 0310-2025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 中外合资企业组织文化构建研究-以S公司为例
- DB32T 5192-2025工业园区碳排放核算指南
- 口腔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剪辑调色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动漫五官教学课件图片
- 康复治疗技术就业
- 企业对外宣传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渗透结晶型掺合剂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红楼梦课件第三回
- 深静脉置管术后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