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课时达标(十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 言终而修至。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绍死,谭与袁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 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 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 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 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雀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顷之,病卒官。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里闻之,为之罢社罢社:中止了祭祀B游学南阳,止张奉舍 止:住宿,落脚C别驾刘献数毁短修 毁短:诋毁D修识高柔于弱冠 弱冠:地名解析:弱冠:男子二十岁。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母以社日亡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B言终而修至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 以勇气闻于诸侯D无君焉归 吾何辞焉解析:D疑问代词,哪里;语气助词,呢。A.均为介词,在。B.均为连词,表顺承关系。C.均为介词,在。答案:D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译文:_解析:“以”是介词“因为”,“当”是“判罪”。注意“修理之”的断句。答案:后来刘献因为犯事被判了死罪,王修为他申辩,才使刘献得以免死。(2)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译文:_解析:注意“妻子”的古今异义,“赴”字的意思。答案:十几天后,管统果然丢下妻儿前来援救袁谭。【参考译文】 王修,字叔治,是北海营陵人。他七岁时,母亲去世。他的母亲在祭祀土地神那天去世,第二年邻里祭祀土地神时,王修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十分悲痛。邻里听说后,为他中止了祭祀。二十岁的时候,到南阳求学,住在张奉的家里。张奉全家得了疾病,没有一个人去探望,只有王修亲近他们并哀怜抚恤他们,等他们病好了才离开。初平年间,北海孔融召王修为主簿,驻守高密。不久,郡中有人造反。王修听说孔融有难,连夜赶往孔融那里。反贼刚起兵,孔融对左右说:“能冒着危险来救我的,只有王修!”刚说完这话,王修就赶到了。 袁谭在青州,征召王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多次诋毁王修。后来刘献因为犯事被判了死罪,王修为他申辩,才使刘献得以免死。当时很多人因此而更加推重王修。袁绍死后,袁谭、袁尚有矛盾。袁尚攻打袁谭,袁谭战败,王修率领官民前去营救袁谭,袁谭很高兴,说:“挽救我军的,是王修啊!”由于袁谭战败,刘询在漯阴起兵反叛,各个城池纷纷响应。袁谭叹息说:“现在全州背叛我,难道是我没有德行吗?”王修说:“东莱太守管统虽地处海边,却没有反叛,他一定会来援救你的。”十几天后,管统果然丢下妻儿前来援救袁谭。袁谭又想攻打袁尚,王修进谏:“兄弟间不停地相互攻击,这必然会导致败亡啊!”袁谭不听,于是和袁尚开战,向曹操求救。曹操帮助袁谭攻下冀州后,袁谭又背叛了曹操,曹操于是率领大军在南皮攻打袁谭。王修当时正在乐安运粮,听说袁谭很危急,就带着属下士兵以及同僚数十人去救援,到了高密,听说袁谭已经死了,下马号哭:“没有了主公,我该去哪里啊?”于是报请曹操,要为袁谭收尸。曹操想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就沉默不应。王修又说:“我受袁家的厚恩,如果能为袁谭收尸,然后被处死,我没有什么遗憾的。”曹操赞赏他的忠义,让他为袁谭收尸。 魏国建立后,王修被任命为大司农郎中令。后来严才反叛,带着几十个追随者攻打掖门。王修听闻有变,调集车马未到,就率领属下步行到了宫门。曹操在铜爵台望见了他们,说:“来的人一定是王修。”不久,王修病死在任上。当初,王修在高柔二十岁时就赏识他,在王基还是幼童之时,王修就认为他与众不同,这两人最终都成了大器,世人因此称赞王修有知人之明。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余玠传 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信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注】 玠:即余玠,南宋淳祐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漫:抹掉。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供张一如帅所居供张:指陈设之物B所在以礼遣之 遣:送C请不次官之 不次:不差的D又移金戎于大获 戎:军队、军事力量解析:不次:不必拘泥于等级。答案:C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此玠志也毋从俱死也D贤于十万师远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D均为介词,表比较。A.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去。B.表凭借,“的方法”;表原因,“的原因”。C.表判断语气,是判断句的标志;语气词,加强肯定的语气。答案:D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译文:_解析:“士之至者”为定语后置,“礼”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时要落实。答案:对于来到的士人,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2)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译文:_解析:“谓”字要灵活翻译,这里翻译为“商量”;“与”后面省略宾语“之”。答案:他们听说余玠贤明,相互商量说:“这样的人,可以与他谈谈。【参考译文】 余玠大力改革弊政,遴选郡守县宰,在自己的帅府旁修筑招贤馆,陈设完全同主帅的住所一样,下令:“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忠诚有益的意见,是诸葛孔明用来治理蜀地的办法。有策谋想告诉我的人,在近处就径直来公府,在远处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谈),官府要以礼相送。朝廷(也会)不吝惜以高爵重赏酬报的。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要求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对于来到的士人,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所献策谋可采纳的,(余玠)按献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赠厚礼对其表示感谢。 播州冉琎、冉璞兄弟俩,有文才武略,隐居在少数民族区域,前后经几任外任的将帅征召,坚决不肯就职。他们听说余玠贤明,相互商量说:“这样的人,可以与他谈谈。”于是前往帅府。余玠向来听闻冉氏兄弟(之名),看到名片就请冉氏兄弟进府邸并立即会见他们,施以平等的礼节,(给予)在宾馆(休憩)的待遇。冉氏兄弟以平常的心态接受,过了数月,也没有谈什么(建议)。余玠准备向他们问候请教,于是为他们设宴。余玠亲自主持宴会。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在座的来客纷纷争着讲自己策谋的高明,而冉琎兄弟只是饮酒用餐而已。余玠以含蓄的话语引导他们,最终(他们)还是默默无言。余玠(心里)说:“他们不过是在看我将怎样礼待有识之士罢了。”第二天,让(二人)换住另一处宾馆,并派人天天在暗中观察他们的行为。(派去的人发现)冉氏兄弟终日不讲话,只是面对面蹲着,用白垩土在地上画些山川城池的图形,起身后就涂抹掉。这样,又过了十日,(二人)请求会见余玠,(见面后)让其他人退出,才说:“我们兄弟愧对明公的礼遇,所思谋的建议(对您)只有微小的帮助,不敢同众人所言相比。作为今日(固守)西蜀之计,恐怕是在于迁移合州城(防务)吧?”余玠(听罢)不觉一跃而起,拉住二人的手说:“这正合我的心意,只是我没有想到合适的地方。”(冉氏兄弟)说:“蜀中关隘,地势优越的莫过于钓鱼山,将合州城迁移至此,如用人得当,积贮粮食守住钓鱼山,(那就)远胜过十万军队,巴蜀便不难防守了。”余玠大喜说:“我始终相信先生非浅薄之士,先生的策谋,我不敢掠为己有。”于是不再与众人商议,秘密将这个计划向朝廷报告,并请求不要拘泥等级授予他们兄弟官职。(朝廷)诏封冉琎为承事郎,冉璞为承务郎。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 最终建成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共十余座城池,都依山势构筑营垒,星罗棋布,作为各州郡治所,屯兵聚粮制定坚守的方案。又转移金州的军队到大获,以守护蜀中关隘;转移沔州的军队到青居城;兴州的军队暂驻合州旧城,后移守钓鱼城,共同防备内水一带(的敌扰)。转移利州军队到云顶城,以防备外水一带(的敌扰)。在这种布防下,(调度兵力)如以臂控制使唤手指(一样自如),(各处兵力的)气势联通。余玠又指令嘉定(知府)在成都辟地屯垦,蜀中因此殷实富足。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虞延传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节选自后汉书虞延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约失之者鲜矣约:约束B谮延多所冤枉 谮:诬陷C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干:触犯D信哉斯言 信:确实解析:约:节约,节俭。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赖其全者甚众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宗果以侈从被诛 敛赀财以送其行C信阳侯阴就乃诉帝 泣之三日,乃誓疗之D衍惭而退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解析:C均为副词,于是。A.代词,他;代词,那里的。B.介词,因;连词,表目的关系,来。D.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答案:C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译文:_解析:注意落实“见”字。答案:(虞延)因此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2)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译文:_解析:注意落实“以”“实行”“加礼”等词语。答案:特地赐给他车马衣服。虞延认为邓衍虽有容貌仪表,可是没有实际品行,不曾对他有高于一般的礼节。【参考译文】 虞延年轻时做亭长,此时王莽的贵人(女官名)魏氏的门客放纵,虞延带领官吏冲入他的家逮捕了他,(虞延)因此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常披铠甲戴头盔,护卫亲族,抵御掠夺的强盗,依赖他保全生命财产的人很多。东汉建武初年,他被任命为细阳县令。后离职回乡,太守富宗听到虞延的名声,征召安排他任功曹。富宗性情奢靡,车子及其装饰器物,很多不符合法度。虞延劝谏说:“过去晏婴辅佐齐国,穿粗陋的皮衣还不完整;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为节俭而失误的人很少啊。”富宗不高兴,虞延就辞官离开了。过了不久,富宗果然因为奢侈放纵被杀,临处死刑时,他擦着眼泪叹息说:“我遗憾没有听功曹虞延的劝谏!”(虞延)升迁为洛阳县令,此时阴家(阴皇后家族)有个叫马成的门客,常常抢劫偷盗,虞延收捕审问他。阴家屡次请求免他的罪,虞延得到一封说情的信就增打二百板子。信阳侯阴就于是告诉了皇帝,诬陷虞延冤枉过很多人。皇帝于是到皇帝巡行道路的馆舍,亲自检查囚犯罪状。虞延让那些案情有可论辩的囚犯站在东边,无理可讲的站在西边。马成于是回身想到东面,虞延上前捉住他,对他说:“你是人中的大蠹虫,长久地依托城社,不怕熏烧。现在审查核实没完,应当完全依法制裁!”马成大喊说自己冤屈,皇帝的近卫军官用戟刺着虞延,呵斥虞延放开马成。皇帝知道虞延公正无私,对马成说,“你犯了王法,是你自己造成的灾祸!”呵斥让他快走回去。几天后马成被处死刑,从此外戚收敛行为,没有人敢犯法。虞延后升任南阳太守。永平初年,有个新野功曹邓衍,凭外戚小侯(承袭侯爵的子弟)的身份每每参加朝会,而容貌姿态行走的样子超出一般人。显宗皇帝看见他,回头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仪表相貌怎么像这个人!”特地赐给他车马衣服。虞延认为邓衍虽有容貌仪表,可是没有实际品行,不曾对他有高于一般的礼节。皇帝已经认为邓衍与众不同,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他到了以后,被任命为郎中,升为玄武门司马。邓衍在职任上不为父亲服丧,皇帝听到此事,于是叹息道:“了解人就是明智,只有皇帝难做到。这话确实啊!”邓衍很惭愧,辞去了官职。因此(时人)认为虞延有知人之明。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赵绰传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受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 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欣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 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 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上遂入。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 (节选自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注】 裈(kn):裤子。厌蛊:一种用咒符来害人的巫术。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恪:严格B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 引:荐举C处法平允,考绩连最 允:得当,公平D绰拜而益前 前:走向前解析:恪:谨慎,恭敬。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啜羹者,热则置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解析:A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是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不能加“的”。B.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于是,便;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式,通过。C.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D.连词,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就,那么;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答案:A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 译文:_解析:注意无标志判断句的翻译,准确落实“其”。答案: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2)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译文:_解析:注意反问句的翻译,准确落实“岂得”。答案:陛下不认为我愚昧糊涂,任命我为法官,皇上想要胡乱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3)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 译文:_解析:“啜羹”就是“喝汤”,假设句要补充一个“如果”,“相”是偏指一方。答案:喝汤的人,如果汤太热就会放下不喝。天子的权威,你也想要触犯它吗?【参考译文】 赵绰字士倬,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性格朴实直率刚毅。北周初年担任天官府史,因为为官谦逊谨慎恭顺辛劳,被提升为夏官府下士。渐渐地因为明智和有才干被上级了解,担任内府中士。隋文帝当时任丞相,了解到他清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一法治考试题及答案
- 博士哲学面试题及答案
- 餐饮培训试题及答案
- 餐厅工作考试题及答案
- 离婚协议通知函
- 提升分数的工程法规试题及答案
- 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计划
- 2025年工程法规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合集
- 体现个性化学习的思考计划
- 财务管理考试前的准备方案试题及答案
- 八角造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八角种植效益稳步提升
- 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护理
- 【MOOC】奥运裁判教你学规则(排球篮球)-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维修服务保密协议
- 《大客户销售培训》课件
- 多学科协作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
- GB 4793-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终结性考核论文大作业参考答案
- DB35T 2032-2021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
- 《证券投资学》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4节 问题解决策略:直观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