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 理_第1页
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 理_第2页
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 理_第3页
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 理_第4页
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 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广西宾阳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 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农耕文明曾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汉代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广种薄收 C铁犁牛耕 D精耕细作2.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但其土地所有权实际上归( )A.奴隶所有 B.国王所有 C.奴隶主所有 D.集体所有3.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A.占据民间市场 B.制作工艺水平较低 C.全部销售海外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4.“交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我国的(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5.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的为后来历代统治者所沿用的政策是( )A.工商食官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雇佣工人6.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洋务运动期间 D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时 7.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下列企业属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是( ) A汉阳铁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轮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总局8.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数一数二的行业是 ( )A火柴、造纸 B火柴、面粉 C造纸、纺织 D纺织、面粉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A.严重倒退 B.顺利发展 C.停滞不前 D曲折发展.10.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具有的积极意义是(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 B.从此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达到强兵富国,挽救危局的目的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新式陆军11.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集中于(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12.“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这一运动是”( ) A土地改革 B.包产到户 C.人民公社化 D.社会主义改造13.我国的经济体质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的省份是( )A安徽 B.江苏 C湖南 D.河南14.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其中心环节是( )A 创办乡镇企业 B.增强企业活力 B C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19531956年开展的“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A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封建制度彻底结束 B C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16.西餐成为一种时尚,在通商口岸兴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 D.19世纪80年代17.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服饰体现中西合璧特点是( ) A.西装 B中山装 C.发展近代交通 D.马褂18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种现象反映的背景因素是 ( ) A.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炫耀 B.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传人 C.在华西方人力图保持原有习惯 D.西餐便捷,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19.近代中国“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抑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中国传统封建经济逐渐衰落 B西学进一步传人中国 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 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20.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21.17世纪,荷兰凭借强大的商队垄断世界航运业,被称为( )A “世界工厂” B“ 无敌舰队” C“海上马车夫” D. “日不落帝国”2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C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 D从棉纺织部门开始2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玉米、烟草开始传人欧洲。这些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白居易的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 )A.远古时期的采集 B.商周时期的集体劳动 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 D.古代耕作技术的落后2.清朝时,地主商人“以末敛财,以本守之”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A农民购买力低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国内市场狭 D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3.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其主要原因是( )A 土产棉布质量下降 B.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洋布洋纱大量倾销 D.“内乱”阻断交通运输4.中国近代前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其中代表中国时代潮流的经济成分是( )A.自然经济 B纺织业的技术水平 C.洋务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5.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改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有限发展的是( )A.农业 B.轻工业 C.商业 D.重工业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C.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能够继续保留人民公社体制7.民国时期申报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该现象反映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变革婚俗 D婚姻自由8.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广泛应用的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题13分,第33题6分,第34题11分,共30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面部、丝和丝织品。 朱绍候、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材料三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雍正皇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1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6分)(3)材料中雍正皇帝和黄宗羲对待工商业的思想有何不同?(2分)雍正皇帝的思想及相关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一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法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材料三 2009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工业化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根本分歧在于谁该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谁该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高度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不得不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存问题。非洲呼吁:“富国要偿还你们欠下的气候债。”中国呼吁:“给后代留点碧水蓝天。”(1) 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分)(2) 材料二与材料三在大气变暖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上有何共同之处?(1分)(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影响的认识。(2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79年春,邓小平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提出在那里“可以划出一地方来,叫特区。几个月后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对外影响。”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人教版)材料三 到20实际90年代,我国已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房去、内地这样一个开放体系。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改革开放三十年(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4分) (2) 根据上述材料并介个所学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附件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意义?(5分)(3)根据上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2017春学期高一历史5月月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6分)题123456789101112答CBDCCABDD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