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研讨会发言稿:高考前(66天)关于历史学习的几点疑惑与思考.doc_第1页
高三历史复习研讨会发言稿:高考前(66天)关于历史学习的几点疑惑与思考.doc_第2页
高三历史复习研讨会发言稿:高考前(66天)关于历史学习的几点疑惑与思考.doc_第3页
高三历史复习研讨会发言稿:高考前(66天)关于历史学习的几点疑惑与思考.doc_第4页
高三历史复习研讨会发言稿:高考前(66天)关于历史学习的几点疑惑与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复习研讨会发言稿:高考前(66天)关于历史学习的几点疑惑与思考关键词:高考 新课程高考试题 历史学习 专业素养 教学素养 试题分析今天是4月1日,离高考还有66天。2007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迎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次高考,今年2011年我省第一次进行新课程高考,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其中充满许多未知与变数,历史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存在实际操作中的许多困惑与茫然。高考越是临近,越是感觉有许多疑惑需要思考。借今天这个机会,向同仁抛出疑惑,向大家学习,共同交流思考。主要参考依据:围绕2011河南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近三年全国文综卷(河南)、国家新课程文综卷(宁夏)以及市高三二练,展开教学考之间关系的思考,探讨如何在短时间内较快提高考试成绩。不谈几轮复习和复习策略(刚才林州一中老师已谈过),不谈猜题、压题,做题技巧与心理辅导,只谈历史学科能力与专业素养。疑惑一:高考到底考什么?为什么教师会感觉:高考考的,咱都不讲,教师平常讲的,高考它都不考?此问题不解决,教师平常都不会教了!每年高考过后,我们是否常有如此感受:学生: 背得要死,教材上的知识一点都没有考教师: 讲了那么多,早知如此,还不如让学生看看书1、高考考生每年考的成绩怎样呢?我们提供我市两次考试成绩为例: 提供成绩参考数据:市高三二练文综试卷得分情况即试题的难易度:平均分为政:63.64,史:52.57,地:58.98分。市单科最高分:政治:99,史:92分,地:100分。2010年我市高考成绩信息:文综全市平均分:118分,林州一中、市一中174分(应届类)。2、那么,高考考什么?我们以宁夏试卷为例,对2010新课程试卷做出分析:(注:下列其一、其二内容为市三中李艳荣老师做的分析)其一、宁夏卷的历史试题能力结构从07年到10年高考文综宁夏卷历史试题能力结构来看,(1)客观题(选择题)的结构能力变化:考查记忆再认的逐渐减少,2010年不在有这种能力要求的试题;理解运用知识能力的试题也呈下降趋势,有07年的58%到2010年的17%;提取材料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有07年的25%增加到2010年的83%。(2)从必选主观题(材料问答题)来看,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要求的试题有09年41%的比例降为20%;提取材料运用信息的能力试题一直占到60%左右;论证探讨试题除09年没考外,比例也在30%左右。其二、根据宁夏卷历史能力结构的分析,我们看到新课改历史试题的特点如下:(1)依托知识,突出材料解析能力。运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试题成为历史试题的主要形式,材料信息量大,来源多方面并在材料多体现热点问题,多关注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材料运用的角度新,阅读量大,能力要求高。如新课标卷第25、29、31、34题,上海卷第7、27题,全国卷第22题等都是这种能力要求的反映。(2)运用史学方法,解决新问题。这类试题难度一般都很大,要求学生既要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史学观,又要有较强的分析阅读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学生双向要求较高。新课程卷第27、28、44题等都是这种能力要求的试题。(3)模块教学下主观题综合性加强。这类试题要求历史主干知识清楚,体系完整,阶段发展脉络清晰,整合知识能力要求较强。由此可见,高考试题立意:在新课程精神的推动下,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2011年河南省实行新课程高考,其总体原则将遵循着“既保证平稳过渡,又体现新课程理念”。 什么是知识立意,什么是能力立意?以试题为例,教材上找不到标准答案即为能力立意。例如我校高三五班李军学生市二练政治、历史选择题都考了满分,老师做不到。 “现在历史考试你把课本拿进去,开卷考,带着课本也没用,没有现成答案”考查特点:考查了不少与教材密切相关的主干知识,但形式发生了转换,并创设新情景、提供材料信息,突出材料解析与论证探讨能力,突出史料在历史学科中的地位。 高考主要途径的变化:颁布课程标准; 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即注重对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的掌握,但不拘泥某一教材,弱化教材的功能;鼓励以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脱离教材,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为立意的考查方向短期内不会改变,以高校教师为主的命题队伍也不会改变。 高考形势的变化对于我们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熟悉教材不是要学生机械地读教科书,不是要死记历史事件,而是要敢于质疑, 拓展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带着问题考察历史,从历史中探究事理,明了历史的发展变化,搞清楚历史问题的性质、特点。我们提倡的读书法是:史论结合读书法,分析和理清层次,提炼和概括要点,仔细推敲词句,找出中心句、关键句和关键词圈点批划,编写读书提纲等等。 教给学生思维,而不是记忆。做完高考题,总觉得把书本上的知识点全部记住了,只是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在于你怎样把知识点与题目要求结合起来了。对于学生来讲,叫做知识迁移、灵活运用能力,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一句话: 高考不仅考学生,更是考老师,考老师专业素养与教学素养!疑惑二:选修怎么考?又该怎样讲、怎么学?(高考题中占19分,其中选择题1题4分,主观题4选1题15分)先看考什么?例题试析:(2010、2009、2008年新课标全国卷)认识:1、基础知识要牢靠,方法能力最重要!(注重史料学习方法、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掌握与运用)2、小处入手,大处着眼,切记找准切入点!比如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规律,一般是撷取某个历史人物的一个观点、一个主张、一部作品、一个创造发明或者一则日记,作为切入点设问考查,不太可能泛泛而谈地评价某个历史人物的一生事业。认识:平时学习与训练,应该深入浅出,从小处入手,大处着眼。当然要有一个基础,就是对每个重要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应了如指掌。3、 选修必修要链接,渗透意识要常有!如我校讲选修部分时,编写的学案与必修部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学选修同时即是在复习必修内容。试题举例:必修、选修题间无缝连接:(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4、 选修内容二选一,灵活选题最有利! 选做自己最有把握、得心应手的试题来做。疑惑三:学好历史、做对题什么东西最重要?(从历史学科角度分析)遇到“二难”选择怎判断? 1、学好历史、做对题什么东西最重要?时空(背景)要记清:基础知识层面,未必都要死记硬背。举例:谐音、歌谣记忆:如古代史朝代更替歌,唐朝建立618年记为“李渊见糖留一把”(我初中历史老师李菊婷语);历史逻辑推理记忆,如庚子赔款是哪一年?如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鸦片战争时间;理解记忆,如1915年新文化运动;联想记忆:1500新航路开辟;类比记忆:美国独立战争同中国抗日战争一样八年抗战1775-1783;词源记忆:知其所以然,如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每科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自己学科思维模式,如历史教师思维模式:每天每时每刻时间都不由自主地与历史事件挂钩了。 同样,也有的数学老师把电脑密码码设为值!新课标历史教材最大的弊端:时间概念不清,人为把历史事件给割裂出来,失去对历史事物整体性的认识与把握。需要老师把丧失的“DNA”补充完整,条理清晰,有血有肉,如讲中国的近代化内涵应包括三方面。考纲亦是如此编写,其顺序及高考试题顺序与教材顺序不同!例题试析:(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概念是一切学科的本源。历史概念要吃透。联系观点看问题、比较分析能力等。 其他历史思维方式培养与学习潜能的激发与调动。 历史学习功用:知识迁移与知识灵活运用。就考试来说,需要具备三种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知识能力:培养学生薄书读厚、厚书读薄能力。 学史境界:死去活来、得意忘形。(朱卫兵语) 2、 为什么选择题常出现二选一中拿不准现象?如学生故意拿错误答案诱导老师!这一定程度上源于文科特征:1+1不等于2!但深入分析:解题思维能力要求:试题的理解度,即准确度(精度)、深刻性(深度)、全面性(广度与宽度)。客观题是“宁缺毋滥”,主观题是“宁滥毋缺”。高考历史主观题参考答案常是惜字如金。考生绝对不要学! 排查列举考纲及教材中需要深刻学习的知识点:(重难点易混易错知识清单)如:宗法制对后世及今天社会的影响?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之区别?共和主义含义?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资本主义近代代议制?各国政治体制运行机制与操作模式?如上院下院关系,联邦议会、帝国议会区别?“开元通宝”与以往铜钱有什么区别?资本主义萌芽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欧共体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是政府行为还是企业间的联合?怎么就是企业具有了资本主义因素,如洋务企业有无?何谓官督商办、官商合办?近代社会买办是个什么阶层?等等。 如09全国卷一,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丽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疑惑四:新旧教材什么关系?高考试题(含试题训练)怎么对待?1、两者关系:新旧教材在高考中的变与不变:2011年河南省实行新课程高考,其总体原则将遵循着“既保证平稳过渡,又体现新课程理念”。考纲四项能力要求不变,考试能力与方法基本不变,具体出题形式与知识点各有侧重。 关于新教材与老教材分不清新教材与科普读物的区别把新教材的图文并茂理解为花里胡梢。不屑用新教材,埋怨新教材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不系统、不深刻。不会用新教材,体会不到新课标的理念,不会用新教材教学,拿着新教材教着老教材;体会不出新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情感结构。表现在不进取、不学习、不挑战、不创新,忠于习惯。新旧教材的区别:人教版现行教材:文字叙述和知识讲解为主、演示实验为主、结论性知识一般都明确给出、呈现方式比较单一新课程教材:学生活动为主,不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常规实验与探究实验并重;注重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己归纳总结结论,呈现方式丰富多样,栏目众多,图文并茂。建议立足把握新教材的主干与重点,一轮复习时可让学生翻阅旧教材,因为更注重知识的时序性、因果整体性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2、 不择手段地、最大限度地榨取高考试题资源! 举例:市高三二练29题与2010全国卷二:17题: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只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复习备考,要琢磨每年的考试信息,社会信息,编制质量较高的训练题,我们选题时必须以高考考纲为指导方向,充分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研究高考试题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高考试题进行综合研究,找特征、共性、热点;二是关注实施新课程省份的高考试题,看变化、找趋势;三是对比相同考点试题,找设题角度和命题方式;四是分析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五是研究相同学科的几套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应特别注意:高考试题要区分!以近三年内各地高考题为参照,国家新课标卷(宁夏)及河南全国试卷为主要参考依据,新旧高考试题及训练题哪些做?哪些不做?要学会甄别与鉴赏品评。3、 要增加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平时训练试题要与高考试题“对路”。 训练不能只追求月考、周考的数量,更要追求试题的质量,否则忙忙碌碌,劳而无功。现在高三老师有一句话,教高三是体力活,跟智力无关,一般都是拿别人的试卷,押着学生一套一套的做,一套一套的改,很少自己命题。所以这两年有一种现象,平时考试成绩非常好,在班级、年级的名次很靠前,但一到高考就不行,平时试题不对路可能是一个原因。有一句古老的诗: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模仿这句诗,可以说,我们已经考得太多,但忘记了为什么考。建议:一是多训练近4年来的高考试题,二是自己命题。 2010年第40题(3)小题,用一个13分分值的题,对考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查,体现了“开放性”基本原则。国家考试中心颁发的参考答案,只提到答题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没有提供具体答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探究性。疑惑五:学生考试能力从哪里来? 如做题:2009年(全国卷I)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C.谥号D.行业技巧:1、文学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2、北关区有个村叫大司空。 相反,有些学生考得低,可从考试答案改卷中发现问题并给我们启示,如:“秒杀”类型答案,即只要考生写出这样的字眼,分数就会大打折扣。如:有学生答义和团运动具有“盖中盖”色彩!美国第一任总统是“毛泽东”!一眼秒杀!市高三二练40题:明清时期,有的考生却误写成了鸦片战争后的清朝事情,秒杀! 我们可以想想,平常哪些学生容易得高分?为什么老师考不过学生? 考生能力其实可以从教育心理学理论中找到答案:布鲁纳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在你传授知识之前,学生在此方面的认识并非是一张白纸,而是已有一定认知(无论正确与否,如讲清朝时学生可能通过电视剧、百家讲坛等途径),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再建过程,过程中新旧知识会有冲突与矛盾(如许多二难选择试题就是新旧认识间矛盾的产物),自我学习与矫正的过程。所以在平常学习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自主、合作精神,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可以点亮学生的一生。我也相信,在座高三一线教师不仅教学能力出色,更会彰显我们教师的人格魅力,祝愿我们的学生人人成才,桃李满天,更祝愿我们天底下所有的教师做个幸福的人!教师讲义配套资料: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2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29图4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3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l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35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科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1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13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44、45、46、47四道历史题中任选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考点梳理:题号2009年2010年24必修(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必修(分封制的影响)25必修(宗法制的影响)必修(郡县制的意义)26必修(均田制)必修(宋明理学)27必修(宋代都城)必修(明朝经济)28必修(明朝的六部)必修(希腊人文主义)29必修(罗马法)必修(美国独立)30必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选修(日本明治维新)31必修(第二工业革命中美国钢铁业的发展)选修(戊戌变法)32必修(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必修(战时共产主义)33必修(二战后美日关系的变化)必修(百团大战)34必修(欧盟的建立)必修(中国不结盟政策)35法国史学家史学原论对史料论述历史研究的立场40必修经济史(新中国统购统销)必修(明清手工业和英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数据统计1、知识范围分值分布及结论通史专题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政治史(必修)经济史(必修)文化史(必修)2009年20分41分24分28分49分8分23.5%48.2%28.2%33%58%9%2010年24分20分41分28分45分12分28.2%23.5%48.2%33%53%14%结论:(1)从通史角度看,以中国近现代史或者世界近现代史为主; (2)从专题史角度看,经济史为主,文化史最少。2、能力考查分值分布及结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2009年28分18分20分19分2010年28分20分20分17分结论:(1)能力考查相对均衡; (2)“获取和解读信息”略重。最新历史评分方法Solo分类评价法(百度下载) SOLO分类评价法由香港大学比格斯(Biggs)教授首倡,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SOLO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比格斯等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根据学生的回答能力、回答思路、回答的一致性和相对收敛程度、整体结构这四个特征,将学生回答问题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这种方法在大洋洲和东南亚地区经过广泛的实验和应用,上海在2006年历史高考中开始体现。SOLO分类评价法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具体为以下五个不同的层次:(1)“前结构”指的是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2)“单点结构” 指的是回答问题时,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3)“多点结构” 指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4) “关联结构” 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5)拓展抽象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方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SOLO分类评价法能够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在评价上相对容易拉开学生的差距。运用分类评价方法,我们尝试对下面的一道历史题目进行评分举例:近曰,在朋友的化妆舞会上,英国哈理王子身着有纳粹标志的服饰哈里王子的这一装扮立即引起各国舆论的强烈谴责。澳大利亚的一名官员宣告不再效忠英女王为什么各国对此事反响这么强烈,请结合二战相关史实作出解释。 假设本题总分为分,哪么各层次评分细则如下:没有任何关联的答案属于前结构层次,只能得零分。列出二战期间德国相关罪行的其中一项,就直接解释上述现象的属于单点结构,可得分。能够罗列法西斯德国侵略欧洲各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屠杀犹太人等多项暴行的,属多点结构,可得分。4.能够将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造成欧洲多万的犹太人死于非命,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等相关史实作一个比较全面、有序陈述的,属关联结构,可得分。基于对历史现象或史实的深刻理解,能够在理论层面上概括、分析的,属拓展抽象结构,可得满分。 上述题目答案可以这样组织:“正义”、“和平”、“人道主义”是超越国界、超越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为世界人民所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特别是它的种族灭绝政策,造成欧洲多万的犹太人死于非命这些做法是反人类,非人道的哈里王子纳粹服饰的打扮,表明他不是缺乏正义感,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因此他的行为必然引发人们的强烈不满。以上答案是从“道义”的角度论述的。该题还可以从法西斯政权性质的角度去分析。如学生可结合史实,指出“法斯西主义鼓吹暴力和强权,其政权本质:对内公开实行极权统治,血性或压人民;对外,积极推行侵略政策,挑起战争。这种恐怖统治必然对世界和平构成巨大的威胁,必然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结合例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运用分类评价方法的前三个层次主要考查学生史实识记的多寡,这是量的问题;而后两个层次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史实得出结论和运用理论分析结论的能力,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表现。这样学生的思维层次能得到有效区分,同时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有表现的空间。 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命制历史试题具有以下特点:“既保留原有得分点,又使答案有伸缩度”“能准确测量个性发展倾向与水平的相对应”“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贴近现实、彰显人文精神”“能充分体现历史的广博与深刻的内涵”这种“结果开放、思路开放的主观题”,能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题目的理解水平与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地给出力所能及的答案”,能让“不同学习者有机合展示与自我能力水平相符的解答过程”,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如何增强教师的历史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摘录)1、教学中要适当地采用史料教学 已有学者指出,近年来,史料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史料教学,就是把史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及探究历史的证据,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所以史料也就成了史料教学的基础。一般来说,史料教学主要包括:(1)史料的收集;(2)史料的甄别;(3)史料的运用。 上述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其中的史料甄别就是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的高低作出初步的考证、判断,即在真实性和准确性方面进行推敲,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求真实可靠,所以史料甄别是史料教学的关键一环。2009年、2010年的35题史料、史学的主观性即与此有关。 周国华老师推荐: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何成刚、彭禹、夏辉辉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教学中要适当地介绍、引入史学动态史学动态从哪里来?(1)丛书 如“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福建人民):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甲骨学殷商史研究、敦煌文书与唐史研究、宋史研究、辽西夏金史研究、元史研究、明清史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世界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内陆欧亚古代史研究、中国古代陵墓考古研究、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等。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百花洲):中华文明起源和民族问题的论辩、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学术研究与论争、五四时期中国史坛的学术论辩、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中国历史人物研究论辩、二十世纪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论辩、建国初期唯物史观的论辩、关于历史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