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二)——经济与产业.doc_第1页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二)——经济与产业.doc_第2页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二)——经济与产业.doc_第3页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二)——经济与产业.doc_第4页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二)——经济与产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专题报告 珠海市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珠海市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王宏伟博士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目 录1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评价11.1总体结构11.2工业结构31.3第三产业结构51.4产业的就业岗位分布52经济发展水平比较72.1经济地位比较72.2工业结构比较112.3社会经济职能比较123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识别134经济发展战略144.1经济发展模式144.2经济发展方向与目标155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75.1珠海市面临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175.2珠海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175.3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176珠海市旅游与新服务产业的发展186.1旅游与新服务产业-世界潮流186.2珠海发展旅游和新服务产业的条件186.3珠海市旅游与新服务产业发展策略197经济发展前景展望217.1经济发展方案的假定217.2经济发展目标展望218经济发展的推进策略228.1近期(1999-2005)228.2中期(2006-2010)228.3远期(2011-2020)231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专题报告 珠海市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1 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评价1.1 总体结构(1)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近期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特区创办以来,珠海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前沿,抓住国家政策机遇落差,加快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变,成为增长速度最快、外向型程度高、投资环境颇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按可比价格价格计算,19801996年,珠海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几乎翻了近六番,年均递增率达27.11%,超过同期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714元增加到3万多元,居珠三角经济区前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递增22.74。珠海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已迈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珠海市经济实力不只表现为量的扩张,质也发生深刻变化,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1980年的36.40:31.80:31.80优化为1996年的5.60:51.80:42.60,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化的速度加快。在时间序列上,珠海市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均衡增长的,1984年和1991年是珠海的大发展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都在55以上。但是在1991年后,珠海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6.30%,而1996年则下降到8.90%,这种情况的出现对珠海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1980-1996年珠海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37个百分点。这说明珠海市经济增长主要靠扩大生产投资规模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珠海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见表1、图1和表2及图2、图3所示。表1 珠海市GDP总量与三产结构表 单位:亿元(当年价)年份GDP总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产结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人)19802.610.950.830.8336.40:31.80:31.800.071419859.812.134.093.5921.71:41.69:36.600.2383198930.814.8114.2511.7515.61:46.25:38.140.6336199041.425.9018.0617.4614.24:43.60:46.380.8243199162.376.2127.2328.939.96:43.66:46.381176.5150.6446.026.31:49.08:44.611.87671993134.016.5271.4956.004.87:53.35:41.792.33211994157.209.0482.2465.925.75:52.32:41.932.59161995185.0610.5898.1876.305.72:53.05:41.232.92641996207.3211.61107.3988.325.60:51.80:42.603.1717注:人均GDP采用户籍人口 表格原始数据来源于1985-1997年珠海统计年鉴图1 珠海市产业增长示意图表2 珠海市GDP增长速度表 单位:%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GDP1980年14.1017.1431.5518.1212.671981年21.8411.8323.3127.9119.811982年22.3511.0826.7844.2920.321983年21.7611.9219.3435.5519.331984年68.7317.6094.5497.4164.581985年30.8213.7057.3319.5325.57“六五”平均33.1013.2344.2644.9429.921986年13.479.0912.1717.239.681987年25.7019.2428.9225.7521.191988年22.379.0930.2820.6615.991989年20.214.6022.0025.0615.201990年35.561.7238.3544.9331.18“七五”平均23.468.7526.3426.7318.651991年56.742.4990.1636.0650.131992年45.482.1344.9854.6038.841993年19.4010.5619.9119.8414.231994年17.1219.539.4127.3310.961995年16.304.1023.009.8211.55“八五”平均31.017.7637.4929.5325.141996年8.904.208.1810.335.36平均27.1110.0034.1331.4422.74注:人均GDP采用户籍人口 表格原始数据来源于1985-1997年珠海统计年鉴图2 珠海市三次产业增长速度示意图图3 珠海市人均GDP、GDP增长率相关分析示意图(2) 经济发展主要靠二、三产业带动,1986年前以第三产业为主,1986年后以第二产业为主。从图2可以看出,珠海市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在10左右处于徘徊阶段,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则起伏较大,并和全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吻合。可见,二产和三产是珠海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0;时间序列上,19801986年以三产为主,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而19871996年以二产为主,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1.2 工业结构(1) 工业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结构以轻型为主导工业发展保持高速度。珠海市凭借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以及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抓住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进行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据统计,1996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17.28亿元,是1980年的250多倍,年均递增35.50%;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155亿元,是1980年的400多倍,年均递增43。这充分表明,珠海的工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工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1996年207.32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有42.63%的分额是由工业提供的。工业结构以轻型加工业为主。1996年轻重工业比例为74.94:15.06。技术装备保持高水平。在技术改造和发展新产品等方面,实施“四高”战略,即高起点、高水平、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陆续引进和研制了一批先进设备和生产线。1995年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工业企业人均装备6.8万元,高于全省技术装备水平;已安装使用的设备中90年代出厂的占49.7%,80年代出厂的占36.4%;进口设备原值为13.5亿元,其中90年代出厂的占40.1%。 表3 珠海市工业结构 (1990年不变价)年份工业总产值(亿元)出口产值比例(%)按经济类型分轻重工业中轻工业比例(%)中小型企业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国有与集体 “三资”经济经济比例(%) 比例(%)1988年25.411412.0371.9126.8880.4177.271989年33.006126.4663.5135.4178.4178.091990年59.754044.8853.8245.0382.0474.721991年100.809550.3045.4953.2880.7472.671992年140.806948.4738.4955.6480.2665.881993年193.002450.3126.5953.8677.2589.371994年260.620053.1018.1762.3678.8483.381995年335.692048.1313.4169.1370.4978.851996年386.372445.0111.4167.9774.9463.15注:工业统计资料1988年后较完整表格原始数据来源于1985-1997年珠海统计年鉴(2) 电子信息业、家电制造业、医药业和食品业是珠海市的四大支柱工业1996年,这四大支柱工业的产值、利税分别占珠海市全部的36%和43%,其中电子信息业以以天草电子、江海电子、超毅电子和柏力电子为龙头;医药工业以丽珠得乐、天年素保健品为龙头;家电制造业以格力空调器为龙头;食品制造业以华丰方便面、中富PET瓶为龙头。(3) 工业的外向性程度较高19881996年珠海市出口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1996年为45.01,可见,外贸出口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三资”经济在经济类型中所占份额呈增长趋势,相对应,国有与集体经济所占份额在下降。1996年“三资”经济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7.97,处于主导地位,而国有与集体经济只占11.41%。(4) 企业组织结构以中小型为主,大型骨干企业少在全市3189个工业企业中,经广东省认定的大型企业只有154家,其中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4家。中小型企业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大,而大型企业的贡献份额小。1996年中小型企业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为63.15%,而大型企业为36.85%.1.3 第三产业结构(1) 第三产业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运输邮电业制约因素得到释放1980-1996年珠海市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为33.40%,使第三产业总量有了很大提高,1996年第三产业总值达到88.32亿元,已占全市GDP的42.60%。第三产业发展重点突出。“七五”、“八五”时期发展重点放在了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等传统产业上,促使运输邮电业制约国民经济经济的瓶境作用得到充分释放。(2)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珠海旅游业发展得益于整体经济的增长,同时,旅游业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旅游收入仅148万元外汇券,1997年达到28亿元,增长了1800倍。珠海接待过夜国际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连续多年排在全国各旅游城市的第7位和第5位,旅游业总收入经广东省旅游局测算达58亿元,它所带来的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此外,旅游业发展大大促进了珠海投资环境的改善,带动了一批行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旅游业带动有较大关联的经济产业部门有30-40个,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旅游业直接扩大这些相关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旅游业有较高的经济乘数效应,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收入就能增加4元,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4.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已成为珠海一大经济支柱。表4 珠海市1996年第三产业结构表 (当年价)GDP比重()第三产业总计88.3174100流通部门42.618848.26其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13.9449 15.7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28.6739 32.47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34.129138.64其金融保险业 10.8111 12.24房地产业 6.8038 7.70中社会服务业 15.8209 17.91提高科学文化和居民素质的部门4.41195.00为社会公共需要的部门及其它7.15768.10注:表格原始数据来源于1985-1997年珠海统计年鉴1.4 产业的就业岗位分布(1) 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二产和三产1996年,珠海市全年就业人员数63.17万人,就业率为60.40%。二产和三产的就业人数占全部的75.22%,其中工业为36.01%。表5 1996年珠海市的就业岗位分布 单位:人产业部门就业人员数就业岗位结构(%)第一产业15644524.78工业22748736.01建筑业168262.66第三产业23090036.55全年就业人员数合计631658100注:表格原始数据来源于1985-1997年珠海统计年鉴(2) 工业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表6 1996年珠海市工业的就业岗位分布 单位:人产业部门就业人员数就业岗位结构(%)采掘业5680.25制造业22345498.2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34651.52合计227487100注:表格原始数据来源于1985-1997年珠海统计年鉴(3) 第三产业的就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和社会服务业,而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非常少。表7 1996年珠海市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分布 单位:人产业部门就业人员数就业岗位结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11876551.44社会服务业3969717.19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17140.74其它7072430.62合计230900100注:表格原始数据来源于1985-1997年珠海统计年鉴(4) GDP增长率比就业增长率高的多这也说明珠海市的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投资规模来实现的,因此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不强烈,因此就业的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 图3 珠海市GDP、就业增长率相关分析示意图2 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珠海作为我国综合性经济特区、重要对外口岸和唯一与澳门陆地接壤的开放型城市,与区域与广大腹地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与珠江三角洲和澳门的关系尤其密切。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是珠海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区域基础,因此,明确珠海市在珠三角经济区的地位,就成为珠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宏观区域基础。珠三角经济区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江门市、惠州市城区及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城区及四会、高要,由9个地级城市组成。2.1 经济地位比较2.1.1 经济总量指标(1) 市域经济指标的比较珠三角9个城市市域的主要经济指标见表8和图4所示,通过比较可得到以下的结论:l 1996年珠海市总体经济水平在珠三角经济区居于下游水平。其GDP为207.32亿元,仅高于中山市,处于第八。图4 珠海市在珠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地位示意图l 1996年珠海市人均经济水平在珠三角经济区居于中上游水平。其人均GDP为1.97万元,仅落后于广州、深圳和佛山市,处于第4位。表8 1996年珠三角经济区城市市域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单位:亿元(当年价)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广州1444.9412.62.218311.0深圳950.0416.42.700512.6珠海207.328.91.97458.1佛山637.4416.72.032714.8东莞245.1116.01.696914.5中山192.5613.11.437111.7江门429.1412.41.150211.6惠州271.8417.81.053715.8肇庆288.6118.00.804515.7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包括暂住人口 表格原始数据来源于1990-1997年广东省统计年鉴。(2) 市区经济指标的比较珠三角9个城市市区的主要经济指标见表9和图5、图6所示,通过比较可得到以下的结论:l 1996年珠海市区总体经济水平在珠三角经济区居于中游水平。其GDP为175.42亿元,和广州、深圳相差较大,稍落后于东莞和中山两市,在珠三角经济区处于第5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处于第15位。l 1996年珠海市区人均经济水平在珠三角经济区居于中游水平。其人均GDP为2.39万元,落后于佛山、江门、深圳和广州市,处于第5位。人均GDP增长率速度处于第11位l 1996年珠海市市区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居于中游水平。其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出为0.2410亿元,落后于佛山市、广州市、深圳市和江门市,处于第5位。表9 1996年珠三角经济区城市市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单位:亿元(当年价)GDPGDP增长速度人均GDP(元/人)人均GDP土地的经济产出(亿元/km2)广州1029.1511.52653910.10.71深圳950.0416.42700512.60.47珠海175.428.9238998.80.24佛山130.9411.1293208.11.70东莞245.1116.01696914.50.10中山181.1513.11437111.70.11江门111.368.0273684.90.62惠州78.0227.02376422.50.19肇庆66.3419.61529416.10.10注:表格原始数据来源于1990-1997年广东省统计年鉴。图5 珠三角经济区城市市区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总量示意图图6 1996年珠海市区在珠三角经济区城市市区中的经济地位示意图(3) 经济地位变化从表10和图7可以看出,1990-1996年珠海市的经济水平在珠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地位总体上处于下游水平,经济地位没有本质变化;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份额也始终保持在5%左右,1996年为4.45%。表10 珠海市在广东省经济地位的变化 单位:亿元(当年价)年份珠三角国内生产总值珠海市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例(%)位次1990964.5541.424.27919911198.6362.375.05819921662.05103.175.67619932327.88134.015.24719943072.96157.205.39719953971.05185.065.01819964655.59207.324.458注:表格原始数据来源于1990-1997年广东省统计年鉴。图7 珠海市在珠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地位变化图2.1.2 外贸指标珠三角经济区9个城市的外贸指标见表11和图8所示,通过比较可得到以下的结论:l 1996年珠海市外贸水平在珠三角经济区居于中游水平。其进出口总额为56.12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33.75亿元,占总额的60%,珠海市的海关进出口总额和深圳、广州、东莞相差较大,也落后于佛山市,在珠三角经济区处于第5位,三资企业进出口额也处于第5位。l 1996年珠海市实际利用外资9.08亿元,在珠三角经济区排名第4位,但和广州、深圳相差较大。表11 1996年珠三角经济区城市外贸指标比较 单位:亿美元指标进出口总额其中三资企业进出口额度出口 总额其中三资企业出口额进口总额其中三资企业进口额实际利用外资广州166.8987.0391.3642.875.5344.2326.00深圳390.53223.93212.07118.86178.46105.0724.22珠海56.1233.7526.3817.5729.7416.189.08佛山70.548.9539.2323.9331.2725.0211.59东莞178.4278.9291.8738.886.5540.127.13中山39.9625.123.1912.8916.7712.215.01江门32.2520.9818.4310.2913.8210.696.43惠州47.2530.7126.3416.6420.9114.078.37肇庆9.916.316.092.933.823.383.66注:本表为海关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图8 珠海市在广东省对外经济地位示意图2.1.3 区域经济地位比较结论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处以下结论:l 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经济实力排序:广州、深圳经济实力鹤立鸡群,为第一集团军;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江门和惠州经济实力较强,为第二档次;而肇庆经济实力较弱,排名最后。l 西岸都市区的珠海、中山和江门经济实力旗鼓相当,构成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2.2 工业结构比较参考1996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资料,计算得到了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群的工业结构,见表12。表12 1996年珠三角经济区各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城市主 要 产 业 占 各 市 工 业 产 值 的 比 重 (%)总和化工、塑料、医药机械交通纺织服装电气机械食品工业电子通讯广州15.611.89.49.28.65.460深圳8.06.951.266珠海14.84.421.518.259佛山10.610.324.344.8东莞8.1213.78.624.455中山10.413.214.817.356江门9.120.011.47.148惠州7.512.910.340.671肇庆7.59.211.211.439三角洲11.06.7510.512.07.220.568注:表格原始数据来源于1990-1997年广东省统计年鉴。从表12可以看出:a. 目前,珠三角经济区各城市工业结构同构现象较严重,互补型产业结构还没有形成,各个城市都利用外地劳动力和本地土地资源优势,形成了轻型、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特征,这种同构引发了过多的竞争。而且,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也客观阻碍了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升级。b. 珠三角经济区的工业结构以电子通讯,电气机械,化工、塑料、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工业和一般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上述六大产业占了工业总产值的68%。c. 珠三角经济整和及协调发展必须靠政府强有力的引导,使各经济主体在趋利本能的作用下,向着有利于区域整体素质提高和比较优势发挥的方向转变。2.3 社会经济职能比较区位商模型是城市社会经济职能分析的基本方法,适宜于对若干数量不多的城市按中等尺度经济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的效果较好。区位商的数学表达式为:Li = (ei/et)/(Ei/Et)其中:ei-城市中i部门的产值; et-城市总产值; Ei-区域i部门的产值; Et-区域总产值;Li 区位商。Li 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也就是具有城市职能的部门。参考1996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资料,计算得到了珠三角经济区城市主要部门的区位商,见表13所示。表13 1996年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群的区位商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旅游业广州0.970.931.401.421.671.34深圳0.991.101.301.531.461.45珠海1.301.101.051.160.831.40佛山1.450.650.991.120.850.85东莞1.350.701.140.900.850.80中山1.290.650.981.050.821.00江门1.200.741.061.171.001.05惠州1.251.001.010.910.320.92肇庆0.891.050.951.090.621.10注:表格原始数据来源于1990-1997年广东省统计年鉴。从表13可以看出:a. 广州和深圳的金融、商贸和交通运输业的区位商最大,表明这些行业是该两个城市的主要职能。b. 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惠州和江门的工业区位商较大,表明这几个城市的工业职能较突出。c. 深圳、珠海和广州的旅游业区位商较大,表明这几个城市的旅游业职能突出。d. 除广州、深圳以外其它城市的商业、金融业的区位商都较小,表明这些城市的中心地位不明显,金融商贸等第三产业主要接受香港、广州、深圳等城市的辐射。e. 珠三角西岸的珠海、中山和江门的交通运输业区位商都近似为1,这说明目前这三市的交通运输业自成体系,各自为各自服务,并没有承担为区域服务的职能。3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识别根据对珠海市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对比珠江三角洲各城市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作用,可以识别出珠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 经济实力和珠三角经济区规划中的定位目标相差较大珠三角经济区规划对珠海市的定位为: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群的副核心城市之一,西岸都市区主要的中心城市。而目前实际情况是,珠三角西岸的珠海市、中山市和江门市经济发展水平三足鼎立,珠海市并不是居主导地位,因此珠海市和珠三角经济区副核心城市及西岸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定位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2) “三来一补”加工业未得到充分发展珠海和周边城市相比,失去了“三来一补”企业大发展的机遇,影响了城市财富和资本的积累效应,使高科技产业发展失去了一定的物质基础。1997年,广东省60%的出口产值是“三来一补”企业,而广东的出口产值占全国的40%,因此,“三来一补”企业出口是广东外贸的生命线。深圳市1997年“三来一补”企业出口产值为60多亿元,而珠海市只有不到4亿元。(3) 巨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回报前途未卜。珠海市花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的投资环境。目前,珠海市巨额基础设施投入必须迅速得到回报,以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否则,则会增加城市的运行成本和财政负担,影响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巨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回报前景还未见端倪。(4) 过多的土地出让与闲置,影响了城市政府资金的有效获取珠海市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通过以地顶工程款的办法操作的,因此,造成了过多的土地出让,过多的土地出让又造成了大量的土地闲置,目前,已划拨未建土地占已建成土地的50%。因此,珠海市通过土地融资、通过土地获取城市发展资金的办法将受到限制。(5) 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不配套。和周围城市相比,珠海市土地价格较高,生产要素成本较高,再加上“五个统一”的土地管理模式,使土地使用出让权高度垄断在市政府手里,这实际上限制了小型企业的发展,而为大型企业发展提供了宽阔的生存空间。但是,栽的梧桐树,凤凰未必来,这关键是僧多粥少。要招来一批大凤凰,必须在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中下工夫,而实际上珠海市的软环境还很不完善。(6)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到目前为止,珠海市经广东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仅39家,被评为省高新技术集团企业的只有3家。作为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龙头的“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南方软件工业园”,尚在筹建起步阶段。虽然珠海市工业已在加速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过渡,但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仍然较小,为20%左右。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少,在下一轮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7) 第三产业层次不高近年来,尽管珠海市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的重点是商饮业、运输邮电业及城市公用事业,1995年这些部门的产值占全市第三产业的55%以上。层次较高的、关联度较大的第三产业如旅游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咨询业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始终没有居于主导地位,所占比重仍较低,国外比较发达的城市这些行业的产值占第三产业的60%以上,而珠海市目前只有30%多,因此,珠海市要发展成为珠三角经济区副核心成市,增加城市的载体与辐射功能,其中重要的对策是加强具有高级功能第三产业的发展。(8) 空间联系与协作欠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发展的依托是大量企业的生长,而企业的成长前提是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及尽可能低的生产要素成本。因此,空间联系与协作就成为上至政府决策,下至企业行为的重要内容。而目前的珠海,其市场是不稳定的,其腹地更是不明确、未开拓的,这使珠海的企业,以及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较低,扩张能力较弱。4 经济发展战略 4.1 经济发展模式4.1.1 城市发展模式回顾与述评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珠海市采取了不同于珠三角其它城市的发展思路,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珠海始终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把保持生态,改善环境,消除污染作为城市发展重要战略目标,在实践的基础上还形成了环境保护的“八个不准”和一些列环保规章。形成了基本没有污染的工业结构和优良的人居环境。环境战略的实施虽然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但也为珠海的未来发展创造了独特的环境优势,并取得了国际性的声誉和影响。(2) 积极加强旅游业的发展从80年代中期,珠海就致力于发展旅游业。依托良好的自然与建筑环境,一批旅游项目的建设,以及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珠海的旅游业,尤其在会议旅游、休闲旅游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珠海有区域影响的产业之一。航空航天博览会的举办和一级方程式赛车场的建设使珠海的旅游业有可能转向高层次的会议会展服务,竞技体育等高层次的新兴服务产业。虽然这一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已为珠海知名度的扩大和产业结构升级奠定了基础。环境战略与旅游产业相辅相成是珠海的主要成功经验之一(3) 实施了大港口带来大工业,大工业带来大经济,大经济带来大繁荣的战略。90年代初期,珠海提出了大港口带动大工业的发展思路,并实施了西区开发和高栏港的建设。虽然这一思路与珠海的土地和建港的地理优势相一致,也与当时的经济形势所产生的虚拟社会需求相符合。这一发展思路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港口和一些地区的开发没有引来期望的大工业项目,也未获得应有的投资汇报。虽然政府从土地使用权出让获得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但形成的经济泡沫至今还产生着消极影响;大片空置的划拨土地影响了城市后续发展的合理布局,也弱化了政府应用土地供给机制调节市场的能力。(4) 重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与上述思路相似,珠海一直比较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在较长一个时期内坚持了基础设施超前投资的战略,投巨资建设了航空港、高等级公路等一大批交通运输和市政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为珠海在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争得了交通发展的比较优势,抢占了区域发展的“制高点”;也为改善城市居住生活质量,营造投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大部分设施的建设没有考虑合理的分期建设,其规模远远超出了实际需求,建成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均不高;有的设施因缺乏配套而无法发挥作用,只能作为未来建设的基础;过高的投资也造成了政府沉重的债务;以土地顶工程款的做法又致使城市的土地市场和债务链更加复杂;这些高额的投资存量要真正转化为经济增长量,尚需相当的时间和客观的后续投资。(5)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90年代中期,珠海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的政策优惠和激励机制,并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制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由于资金、人才、科研基础、开发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不稳定,没有在区域内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与相同经济类型的城市比较还有一定差距。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带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教高水平;同时也维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4.1.2 经济发展模式珠海市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将珠海市的环境优势、特区优势、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从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孕育出经济发展的生长点,促进城市财富的积累和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综合实力上迈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珠海市城市发展模式的回顾与述评,珠海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l 继续完善具有较高经济关联度的关键基础设施的配套工程建设,为经济建设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l 拓展和延伸旅游业的产业链,积极发展会议会展和体育等新服务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带动珠海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l 巩固发展现有的优势支柱工业,通过重点扶持和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落;l 通过旅游及新服务产业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l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环境建设,力争在下一世纪赢得高新技术产业的一席之地;l 发掘海洋海岛资源优势,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l 中部地区严格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注重产业的环境保护,积极发展清洁产业;l 积极发挥航空港作用,带动空港产业群发展。l 对于以海运为依托的重化工业要寻找发展时机,但不是城市近期发展的重点。新发展模式总结:有步骤地分步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工程建设,以高增加值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与新服务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带动全市经济的飞跃。4.2 经济发展方向与目标广东省发布了产业投资政策,投资重点和方向是:继续加强能源、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重点培育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家用电器与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石化及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改造纺织服装业、食品饮料加工业、建筑材料加工业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国家也公布了产业产品技术目录,确认了重点引导的投资方向。根据国家和广东省制定的产业政策,参照珠海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考虑区域经济格局特征,提出如下的经济发展方向:(1) 重视城郊型农(渔)业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区位优势的凸显,珠海农渔业将与现代市场经济更紧密融合,并从传统型向外向型、城郊型和旅游型过渡,实现高度商品化。继续按“三高”农业要求,抓好“菜篮子”工程,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新科技在选育、耕作、收获、加工、储藏和销售方面应用,以提高优质鲜活商品供给效能。(2) 以产业升级为核心优化工业内部结构以支柱产业的升级和战略替代为核心,推动工业结构向集约化、高度化方向发展,提高工业的竞争能力,建设珠三角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工业发展的重点是优化工业内部结构,促进工业结构的高级化,核心是实现支柱产业的升级和战略替代,从根本上促进珠海市工业的高增加值化,提高工业的竞争能力,促进工业结构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电子信息业、医药和生物工程、电器机械与家电制造业、食品业和重化工业,应该是支撑珠海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工业部门,具有较大规模的产出,较高的利税率和财政贡献率,较强的市场扩张能力,较高的区位优势,较强的产业关联水平和一定的出口创汇能力,是珠海市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今后应加强这些产业的科技投入和知识含量,促进支柱产业的技术升级。根据国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支柱产业具有阶段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支柱产业有所调整,新的支柱产业将不断形成,以替代不适应当时经济发展需要的支柱产业,使支柱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根据珠海市工业结构演进方向,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成为支柱产业。为此从现在开始,要对高新技术产业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发展起来,并要加快其产业化步伐,作为21世纪的战略性产业加以培植,形成本市工业的后续支柱产业。(3) 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具有高级功能的第三产业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国际旅游名城。今后,珠海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金融保险业、商贸业。这两个行业对其它行业关联度大,渗透力强,辐射面广,是珠海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行业。其中金融保险业要以国家专门商业银行为主,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副,以及外资金融机构参与的三管齐下的方针作为资金市场突破口,建立开放、高效、以市场为核心的金融保险业,为珠海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保证。商贸业要根据“贸易、流通、市场”的战略思想,建设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商品交易网络,使珠海成为国外商家进入我国的重要窗口。第二层次: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迅业。这两个行业是物资和信息流通、交换的载体,也是开发一切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尽管珠海市运输邮电业对经济发展的瓶境作用得到明显释放,甚至还有较大富裕,但是交通运输业还不配套,这限制了交通设施容量的充分利用,因此,今后珠海市运输邮电业的主要任务为完善和配套,提高运输邮电业的整体素质。第三层次:旅游业、信息咨询业和房地产业。这些行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有服务功能,而且具有引导功能和促进功能,是形成发展第三产业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门,也是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其中,房地产业要加大房地产市场的开放度,扩大市场的流通规模;吸引金融保险业参与房地产市场的开发、经营、购置、抵押贷款业务和保险业务,降低投资者的风险,调动和激发投资者的积极性。现代化的信息咨询业属高科技新兴行业,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标志。珠海市要发展以信息咨询服务业为先导,适应经贸发展不同层次需要的信息服务体系,成为珠三角经济区西岸都市区具有收集、加工、传递各种信息功能的重要综合信息集散地。旅游业是一项极具潜力的产业,其发展速度应适当超前。珠海市旅游业要树立大旅游观,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联带动作用,采取超常规措施,促使其率先发展,逐步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要打破行业上和面上彼此分割的局面,注重整体效益,创立“行、游、住、食、购、娱”等诸要素综合配套、全面发展的旅游生产力体系,将珠海市建设成为珠三角经济区国际性旅游名城。5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5.1 珠海市面临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新一轮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产业转移已经开始。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将一些已经成熟的高新技术的外围、边沿和核心产业逐步呈梯次向发展中国家推进;同时,发达国家的部分高尖端技术,如宇航空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核技术等,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释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产品大多供过于求,传统产业普遍萧条,家电、饮料、保健品等热门产业也因过度膨胀,市场难于消化;我国传统产业也存在结构上的调整和层次上的提高过程。过去十多年,广东省经济获得高速增长,主要是靠从香港转移的“三来一补”制造业,这就造成了广东省产业结构总体上结构层次低的局面,目前广东省已着力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和调整,并在“九五”计划中将高新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