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维生素 第六章 维生素 n第一节 维生素的概述与分类 n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n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一节 维生素的概述和分类 一、概念 n维生素又称维他命,来源于西文“vitamine( 后改为“vitamin”)一词。 n现在通常把维持机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 、主要由食物提供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 物称为维生素。 n机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 n食物提供 n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二、生理功能-辅酶的组成成分 n在机体内,维生素不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 成分,也不能作为能量的来源,它在机体内 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多数维生素作为各种 辅酶的组成成分,在代谢调节过程中起着重 要作用。有些维生素本身即为辅酶。当机体 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将导致缺乏相应的辅酶 ,进而影响许多酶的催化功能,其结果使物 质代谢发生障碍。 三、需求量 n1、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是很少的,每 天仅以毫克或微克计。 n2、动物和人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因 而大多数维生素必须由食物供给。 n3、各种维生素具有不同的功能,机体缺 乏维生素将引起代谢障碍,并发生各种 疾病。这类疾病统称为维生素缺乏症。 n四、维生素原 n维生素原:能在人及动物体内转化为维生 素的物质称为维生素原。 n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 n维生素D原胆固醇 n五、同效维生素 n同效维生素:化学结构与维生素相似,并 具有维生素生物活性的物质称为同效维生 素。 六、命名 n维生素一般采用A、B、C、D等大写拉丁字 母命名,是按发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有些 则不是),并无内在涵义。后来有的维生素 又以其主要的生理功能和化学结构特征来 命名。为了改变命名的混乱状况,国际理 论及应用化学会及国际营养科学会在1967 年及1970年先后提出过维生素命名法则的 建议,使混乱的命名多少有些改进和明确 。但迄今为止,通常仍沿用习惯名称。 七、分类 n维生素种类繁多,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各 异,因此无法按照化学结构或功能来分类 , 目前根据溶解性能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及 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又分 为B族和C族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再分为 A族和D族两类。 n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 n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C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 (一)结构: n维生素A是指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紫罗 衍生物的统称。 n是一类不饱和的一元醇 n包括A1和A2两种。 1、维生素A1(视黄醇) n通常所说的维生素A1就是指视黄醇。由于 视黄醇结构中有共轭双键,所以它有多种 顺、反立体异构体。食品中存在的视黄醇 主要是全反式构型,所以生物效价最高。 其化学结构如下: 维生素A1 2、维生素A2(3,4脱氢视黄醇) 维生素A2(3,4脱氢视黄醇) (二)来源 n视黄醇是-、-、-胡萝卜素在动物的肝及肠壁中 转化的产物。 n视黄醇广泛存在于高等动物及海产鱼类的体内, 尤其以肝、眼球及蛋黄中含量最为丰富,胡萝卜 素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胡萝卜、棕榈油等植物 性食品中。 n脱氢视黄醇即维生素A2,在淡水鱼体中的维生素 A属于脱氢视黄醇,它的生物效价为维生素A1的 40。 (三)表示方法: n食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以视黄醇当量表示 : n1、1g 视黄醇6g -胡萝卜素 12g 其他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类胡萝卜素 n另一种表示方法是国际单位(IU) n2、1g视黄醇3.3IU,即 n1IU维生素A0.3g视黄醇。 n1965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再使用国际 单位,直接用视黄醇表示维生素A。 (四)性质 n1、色泽:维生素A是淡黄色结晶 n2、溶解性:溶于脂肪和脂溶剂 n3、氧化: n易氧化原因:高不饱和性 n氧化试剂空气、氧化剂 n条件高温 n催化剂紫外光、金属 n抗氧化剂磷脂、维生素E 4、热稳定性: n维生素A及A原对热、酸、碱相当稳定, 但在pH小于4.5的条件下,维生素的效价 也有所降低。 n果、蔬、肉、乳、蛋等食品中的维生素A 及A原在一般情况下对热烫、高温杀菌、 碱性、冷冻等处理比较稳定。 n在无氧条件下,维生素A及A原在120下 经过12h加热仍无损失,但有氧存在时, 于同样温度下经4h加热就有损失。 5、维生素A缺乏症: n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干眼、角膜软 化、表皮细胞角化、失明及生长抑制等症 状。 二、维生素D (一)结构 n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胆钙化醇生物活性的甾醇 的统称。 n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二 者结构也十分相似,维生素D2只比维生素D3 多一个甲基和一个双键。 n植物性食品、酵母等含有麦角甾醇,经紫外 光照射后转变成维生素D2。 n人及动物皮肤中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 外线照射后可得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 维生素D的结构式 (二)表示方法 n维生素D的活性以维生素D3为参考标准,在 食品中的维生素D3习惯用国际单位表示, 也可以质量表示,即: n 1IU维生素D0.25g维生素D3 n 1g维生素D340IU (三)性质 n纯净的维生素D2、D3皆为白色晶体,能溶 于脂肪及脂溶剂。 n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能耐高温和耐氧化, 在130条件下加热90min不会破坏其生理 活性。但在酸性溶液中会逐渐分解,所以 一般在烹调加工中不会引起维生素D的损失 ,但油脂氧化酸败可引起维生素D破坏。 n(四)生理功能 n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是调节磷、钙代谢,使 钙沉淀形成羟基磷灰石Ca3(P04)23Ca(OH)2, 促进骨骼与牙齿的形成。 n缺乏维生素D,对儿童将引起佝偻病,对成 人可引起骨质软化病。 n(五)来源 n维生索D通常在食品中与维生素A共存,在 鱼、蛋黄、奶油中含量丰富,尤其是海产 鱼肝油中含量特别丰富。 三、维生素E (一)结构 n维生素E又称为生育酚。在结构上,它是6-羟基 苯并二氢 n吡喃(母育酚)的衍生物: 取代基 生育酚三烯生育酚 XC15H31 XC15H25 5,7,8三甲基 5,8二甲基 7,8二甲基 8甲基 (二)来源 n生育酚广泛地分布于动植物组织 中,特别在小麦胚油、棉籽油、玉 米油、花生油及芝麻油中含量较多 。绿莴苣叶及橘柑皮也还有较多的 生育酚,几乎所有绿叶植物都含 有维生素E。 n表61为食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 表6-1 若干食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 单位:gg 食 物 含 量 食 物 含 量 小麦胚油 棉籽油 花生油 大豆油 橄榄油 1 000-3 000 600-900 260-360 100-400 50-300 芝麻油 猪油及牛奶 牛乳 奶油 20-300 10-12 0.9-1.7 21-33 (三)性质 n状态:-生育酚为黄色油状液体, n溶解性:溶于油脂及脂溶剂, n稳定性:对热和酸较稳定,对碱不稳定, 可缓慢地被氧化破坏。 n金属离子如Fe2+能促进维生素E的氧化。 作用:抗氧化剂。 n在食品中,尤其是植物油中维生素E主要起 着抗氧化剂作用,而在氧化酸败的油脂中- 生育酚容易被破坏。 n食品中一般不缺乏维生素E。 n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能使细胞膜上磷脂的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免受过氧化物的氧化, 从而保持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完整性和稳定 性。 四、维生素K (一)结构 n维生素K是一类2-甲 基-1,4-萘醌的衍生 物。其中较常见的有 天然的维生素K1和K2 ,还有人工合成的维 生素K3和K4。 维生素Kl:R= -CH2CH=C(CH3)CH2-CH2CH2-CH(CH3)CH22-CH2CH2CH(CH3)CH3 维生素K2:R= -CH2CH=C(CH3)CH2nH n = 69 n(二)来源 n维生素K,在绿色蔬菜中含量比较丰富,如菠菜 、洋白菜等。鱼肉中维生素K的含量较多,但麦 胚油、鱼肝油中含量很少。 n 维生素K的活性以维生素Kl为参考标准。 n(三)性质 n维生素K是黄色粘稠状物,可被空气中氧缓慢地 氧化而分解,并迅速地被光进一步破坏。维生素 K1对热稳定,但对碱不稳定。 n(四)功能 n维生素K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有助于某些血浆凝 血因子的产生,即是参与凝血作用,故又称为凝 血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B族维生素 n B族维生素彼此在化学结构及生理功能方 面并无相互关系,但在分布与溶解性能方 面大致相同,提取时不易分离,最初曾被 人们误认为是一种物质,现在已知至少有 10种以上。 nB族维生素中与人体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 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维生素B5。 (一)维生素B1 n1、结构 n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自然界的硫胺素多与磷酸 、焦磷酸、三磷酸等形成磷酸酯、焦磷酸酯、三 磷酸酯。焦磷酸硫胺素结构如下: 2、性质 n维生素B1已由人工合成,为白色针状结晶 ,水溶液在空气中将被缓慢分解,在酸性 溶液中对热较稳定,但在中性尤其是碱性 溶液中对热不稳定。如pH大于7时,加热可 使全部维生素B1破坏。但在一般烹调温度 下,维生素B1破坏不大。有特殊香气。微 苦。 3、生理功能 n维生素B1在人体内参加糖类代谢,它对维 持正常的神经传导,以及心脏、消化系统 的正常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实验证明,维 生素B1充足可使体力劳动和经常活动所引 起的疲劳程度减轻。缺乏维生素Bl时,糖代 谢发生障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 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肌肉酸痛等周围神 经炎症状。 4、来源 n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中, 动物性食品的肝、肾、心脏、脑、瘦肉及 蛋类中含量较多。 n植物性食品中以豆类含量较多,而在谷物 中维生素B1多含在胚芽和外皮部分,所以 谷类食物中,整粒杂粮、米糠和麦麸的含 量最丰富,而精细碾磨的白米和面粉中维 生素Bl含量减少。 表6-2 某些食物中维生素B1含量 食品 100g 含量 mg 食品 100g 含量 mg 食品 100g 含量 mg 小站米 机 米 糙 米 小 米 高粱米 玉米面 0.16 0.18 0.35 0.66 0.14 0.45 八五粉 八一粉 麦 麸 黄 豆 青 豆 花生仁 0.46 0.24 0.62 0.62 0.66 1.83 葵花子 核桃仁 猪 肉 猪 心 猪 骨 猪 肝 0.88 0.32 0.53 0.34 0.38 0.36 (二)维生素B2 n1、结构 维生素B2又称作核黄素,其结构如下: n核黄素 n食品中核黄素与磷酸和蛋白质等结合而形成复合物 。通常医用的核黄素为人工合成品。 2、性质 n色泽:核黄素为橙黄色结晶,故可作为食用着色剂 。 n溶解性:它溶于水,极易溶于碱性溶液和氯化钠溶 液。 n稳定性: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对热较稳定,但在碱 性溶性中对热不稳定,易被破坏。游离核黄素对光 敏感,尤其是对紫外线尤为敏感,在中性和碱性介 质中光分解较为显著,但结合型维生素B2对光比较 稳定。 3、生理功能 n维生素B2对机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 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并有保护眼睛、皮肤 、口舌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n当微生素B2缺乏时,正常的代谢作用被破 坏,会发生口角炎、舌炎、唇炎、口腔溃 疡、脂溢性皮炎、眼结膜炎和角膜炎等病 症。 4、来源 n一般动物性食品含核黄素较高,其中以肝 、肾、心脏中含量最多,乳类及蛋类食品 含量也较多;其次是豆类和绿叶蔬菜,如 雪里蕻、油菜、菠菜等。有些野菜中也含 有丰富的维生素B2 (三)维生素B5 n1、结构 n维生素B5又称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烟酸) 和尼克酰胺(烟酰胺)两种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 2、性质 n维生素B5为白色针状结晶 n是维生素类中最稳定的一种 n不易被光、热、氧所破坏。 3、生理功能 n维生素B5能促进组织新陈代谢,降低血清 中胆固醇的浓度。 n烟酸可由色氨酸转化而成,故色氨酸不足 时常伴随着维生素B5缺乏症。微生素B5缺 乏时,在临床上表现为皮炎。 n大剂量(38克日)可损害肝脏,成人 每日需要量1020mg (四)其它B族维生素 n下所列的这些B族维生素,虽然也有各自的 功能,但其重要性不如维生素B1、维生素 B2和维生素B5。 1、维生素B3 n维生素B3因其分布很广,故又称泛酸或 偏多酸。 n(1)结构 HOOH HOCH2C(CH3)2CHCNCH2CH2COOH n(2)性质 n维生素B3为浅黄色的粘性油状物,呈酸性 ,易溶于水,碱性溶液中易分解。 n(3)功能 n维生素B3对体内糖代谢甚为重要。成人日 需量为510mg。 n(4)来源 n它主要存于酵母和肝脏中。 2、维生素B6 n(1)结构 n维生素B6又称吡哆素,由 下列三种吡啶环衍生物组 成,三者同等有效。 nRCH20H 叫吡哆醇 nRCHO 叫吡哆醛 nRCH2NH2 叫吡哆胺 (2)性质 n溶解性:三种维生素B6都是白色结晶,易 溶于水和乙醇。 n稳定性:在酸中稳定,在碱中易被破坏, 对热稳定,但吡哆醛和吡哆胺在高温时迅 速破坏,对光敏感。 n(3)功能 n维生素B6在体内和磷酸结合成各自的磷酸化 合物,它们是氨基酸转氨酶的和某些氨基酸 脱羧酶的辅酶,与氨基酸代谢有密切关系。 长期缺乏维生素B6会导致皮肤、中枢神经系 统和造血机构的损害。 n成人每天有0.2g即可,因此不会缺乏。 n(4)来源 n维生素B6在酵母、谷类、糠皮、胚芽、肝脏 中含量丰富。 3、维生素B7 n(1)结构 n维生素B7又叫 维生素H、生 物素。 n在食品中一般 都与蛋白质结 合而存在。 n其结构式为: n(2)性质 n溶解性:维生素B7为白色细长针状结晶, 易溶于热水和稀碱。 n稳定性:耐热、耐酸、耐碱,不易氧化。 n(3)功用 n维生素B7的主要功用是参与物质代谢中的 羧化反应。维生素B7能预防皮肤病,促进 脂类代谢。成人每日摄入量在0.15 0.30mg之间。 n(4)来源 n在肝和酵母中含量丰富。 4、维生素B11 n(1)结构 蝶呤核对氨基苯甲酰基 谷氨酰基 (2)性质和功用 n溶解性:维生素B11,为黄色结晶,微溶于 水。 n稳定性:易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耐热。 n来源:广泛存在于绿叶植物中。 n功用:叶酸对体内甲基的转移和对甲酸基 与甲醛的利用有重要作用。缺乏时人会患 恶性贫血、舌炎和肠胃疾病。 n需要量:成人日需要量为0.200.50mg。 5、维生素B12 n(1)结构 n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其结构非常复 杂,分子式为C63H90N14014PCo,含钴 4。 n(2)性质 n钴胺素为粉红色针状晶体,对光、氧 化剂及还原剂较敏感。 n(3)功用 n维生素B12为人及动物体内核酸合成及红细 胞合成所必需,体内缺乏时,易引起贫血 症。 n(4)来源 n维生素B12在海藻和动物食品中含量丰富, 有些酵母等可以合成维生素B12,因此发酵 食品中含有维生素B12。 二、维生素C n(一)结构 n维生素C具有防治坏血病的生理功能,并有 显著酸味,故又名抗坏血酸。它是3-酮基-L -呋喃古洛糖酸内酯。它具有烯醇式结构, 共有四种异构体: nL-抗坏血酸生物活性最高,其他抗坏的血酸 无生物活性。 n通常所指的维生素C即L-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的结构 L抗坏血酸 D异抗坏血酸 D-抗坏血酸 L-异抗坏血酸 (二)性质 n1、抗坏血酸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晶体,熔点 192,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甘油,不 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n 2、酸性 抗坏血酸没有羧基,它的酸性来 自烯二醇的羟基。 3、脱氢与水解 n由于羟基和羰基相邻,所以烯二醇基极不稳定, 可以和多种金属(Na、Ca、Fe等)成盐,也容易氧 化为L-脱氢抗坏血酸,L-脱氢抗坏血酸在弱还原 剂的作用下,再还原成L-抗坏血酸,在碱性介质 中进行强氧化,其内酯环裂开形成二酮基古洛糖 酸,进一步氧化,则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如草酸 和苏力糖酸等。 nL-脱氢抗坏血酸还易发生内酯环水解而生成没有 生物活性的二酮基古洛糖酸。L脱氢抗坏血酸在生 物体内可还原为L-抗坏血酸,所以L-脱氢抗坏血 酸在人体内仍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 L-抗坏血酸 L-脱氢抗坏血酸 二酮基古洛糖酸 4、稳定性 n固体抗坏血酸比较稳定,在水溶液中极易 氧化 n影响氧化速度的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旋涡式鼓风机合作协议书
- 广告宣传栏制作协议
- 2025年江西危险品资格证理论考试试题2024年的
- 企业出口贸易资质及运营证明(8篇)
- 深度解析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 学校内部教育培训合作协议
- 家政服务中介合同
- 农业种植技术转让协议
- 室内装修工程施工合同
- 餐饮业高效点餐与智能厨房管理方案
- E3X-ZD11型光纤放大器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师范大学
- 点穴保健DIY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江西中医药大学
- 脑鸣像蝉鸣治好的案例
- 老年性痴呆康复
- PLC智能排号系统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评课稿
- 基于负荷模型分析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 船舶柴油机-大连海事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毛尖茶叶批生产记录汇总
- 申请修缮道观的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