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教案设计_第1页
庄子教案设计_第2页
庄子教案设计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7 庄子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难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 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7 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 默与诙谐。 设计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 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7 内篇 7 篇为庄子所作,外篇 15 篇和杂篇 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突破语言关 1学生白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 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7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 ?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 ?吓 ?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 ?吓 ?我吧 ?”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 ?你哪儿知道鱼快乐 ?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惠子相梁 于 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非梧桐不止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7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于是鸱得腐鼠 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国:国都、京城。 止:栖息。 安:疑问代词,怎么。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是:这。 四、引读提高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庄子 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 明确: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7 果。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 。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 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7 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 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3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成果展示: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 评了惠子的卑劣。 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教学准备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7 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疏通文意 。 2、探究文意,能说出两则故事的寓意。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难点 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而对 本文文句的理解问题不大。但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学生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因此,要把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作为难点来突破。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关于作者 v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与老子合称 “老庄”。庄子思想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无为而治”。他曾作过蒙城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v 相梁 鹓鶵 醴泉鸱 o) 鯈鱼 从容 濠梁新课讲解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7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体会庄子寓言想象大胆,充满浪漫 主义色彩的特点。 2、感悟本文语言的精美,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学习用寓言阐明一定的道理。 3、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 4、掌握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 1. 教学难点:目标 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南怀谨曾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7 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的集大成人物就是庄子,庄子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或许更有一种同时伍的感受和意义,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庄子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解说: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称之为“奇书”。这类书的思想非正非邪,文笔非庄非谐;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却闪耀着文采精华;是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却又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辨。这类书是作者的智慧与性灵的凝结,也是作者的谐趣与幽默的外化,更是作者超凡脱俗、逸世独立的人格与思想的展现。这类“奇书”之中,有一部最美妙、最有趣、最具有灵性的作品,它就是庄子。 2、作者简介:庄子与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 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 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 7 篇为庄子所作,外篇 15 篇和杂篇 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7 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 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 神。 3、庄子中的寓言:庄子一书自称“寓言十九,借外论之”。作者给寓言起了个恰当的名字,并且很相信寓言的力量,认为通过故事宣传哲理可以取得“十言而九见信”的效果。全书共有寓言二百则左右。其主观意图是宣扬道家顺应自然的观念,其艺术特色是:题材广泛通俗,描写细腻生动,风格幽默,想象丰富,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4、学习生字: 浑沌 凿 渻 倏恃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17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 第二层: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 第三层:浑沌之死。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 养斗鸡。 第二部分:故事的一步步发展 斗鸡的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 四、合作探究: 1、浑沌之死如何理解? 明确: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 意在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是最明显的启发。 2、呆若木鸡如何理解? 明确:庄子在该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沌之死一样,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这些无疑是对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17 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批判的,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 家,便能百战不殆。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五、教师小结: 浑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 呆若木鸡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训练斗鸡,比喻只有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方为竞争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这种故事叫寓言。寓言是“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二、学习浑沌之死: 1、学生默读课文。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17 2、体会故事中“倏、忽、混沌”命名的意义。 明确:文中“倏、忽”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代表有为,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 加思考。混沌,聚合不分的样子,指天地 未开辟前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以人的有为,来凿就自然的无为。有为的所谓成就,就是无为的死亡了。 3、了解文章的寓言: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了事物本性,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因此要顺其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 4、联系实际,谈谈你学习本文后的感受: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要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5、翻译: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他们非 常殷勤。倏与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以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就死去了。 三、学习呆若木鸡: 1、从斗鸡到木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明确:从斗鸡到木鸡经历了四个阶段:恃气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5 / 17 2、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主要得益于什么? 明确: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 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度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炼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3、谈谈读了这则寓言后自己总结的寓意: 明确:本文意在提醒人们,做人要注重内在气质,不威自怒,治理国家要增强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精神内敛,修炼到家,就能百战不怠。 2、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明确:遇事沉着冷静,原都是要经过训练和磨练的。只有真正沉着冷静的人,才能处变不乱,取得重要的胜利。经过严格训练和生活磨练的人,其所具有的气 质,确实能令人望而生畏。 3、成语意思的变化。 明确:文中的“呆若木鸡”指养到家的斗鸡看似木鸡,实则大智若愚。这个词语在长期使用中衍生出了新的涵义,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4、翻译:纪渻子为周宣王驯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还虚浮骄矜,自大得不得了。” 又过了 10 天,王又来问,纪渻子回答说:“还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 / 17 不行,它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又过了10 天,周宣王又来问,纪渻子说:“还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又过了十 天,周宣王再来问,这回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在它面前打鸣,它也无动于衷,看上去呆头呆脑,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